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5学时)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格守公民基本道德规带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 理解法律体系(4学时)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礼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名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3
3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5 学时)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4 学时)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4学时)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②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更维方式的途径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一、保喷法律的至上地位 、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6学时) 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消德规范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婚烟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婚烟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一、婚烟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四、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20-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8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情况 课堂互动情况、课堂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综合表现等 方面,由理论课教师综合给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讲行,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重点考核学生对基 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 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执笔人 叶松青
4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4 学时)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6 学时)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四、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20-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8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互动情况、课堂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综合表现等 方面,由理论课教师综合给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试时间 120 分钟,卷面满分 100 分。重点考核学生对基 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 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执笔人 叶松青
六、审核人 金锦花 七、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公共基础教学中心在课程组讨论基础上,执笔人编写大纲,审核人及教研室审核后提出修 改建议,课程组再次讨论,执笔人进行修改后,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市定定稿。 八、编写日期 2013年10月 九、审定日期 20151210 5
5 六、审核人 金锦花 七、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公共基础教学中心在课程组讨论基础上,执笔人编写大纲,审核人及教研室审核后提出修 改建议,课程组再次讨论,执笔人进行修改后,提交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定稿。 八、编写日期 2013 年 10 月 九、审定日期 201512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5100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40(理论176学时,习题课32学时)2.5 课程类别:普通教有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高教出版社,2013 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四节、《致约布洛赫的信》。 3.列宁:《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国家与革命》 4.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十大关系》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高举毛洋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第四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淡话要点》。 6.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时候,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 局面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7.《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 选编》 8.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 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 (1)对学生讲行系统的马点思主义理论教有,摆助学生堂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固体方向7.4:油气方向7.1) (2)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 义理论分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 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油气方向73) (4)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以及个人的责任。 6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5100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学时/学分:40(理论 176 学时,习题课 32 学时)/2.5 课程类别:普通教育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高教出版社,2013 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四节、《致约·布洛赫的信》。 3.列宁:《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国家与革命》 4.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十大关系》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第四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6.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时候,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 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7.《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 选编》 8.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 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 (1)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固体方向 7.4;油气方向 7.1) (2)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 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 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油气方向 7.3) (4)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以及个人的责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律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堂挥和了解巴 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 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 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等几门课程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青年 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 为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课程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总学时课内误时数误外课时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有 一认识世界和激浩世界 4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6 6 五水主义发展的历中进程 六肚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七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学时数 38 五、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有, 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 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据什么是马克更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7
7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 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 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 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等几门课程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青年 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 为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课程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 章次 内 容 总学时 课内课时数 课外课时数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4 4 一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8 8 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 4 三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4 4 四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6 6 五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4 4 六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3 3 七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3 总学时数 38 38 五、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 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 40 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