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准确的称量(分析),可根据要求的精确度选 用扭力天平、阻尼天平、电光天平 (五) 物质的溶解、蒸发与浓缩 1.溶解称取一定量的固体,将其放在烧杯 中,将液体沿玻璃棒缓慢倒人烧杯中,以防杯内 溶液溅出而损失。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以加速溶 解,溶解必须完全,必要时微微加热 2 发 浓缩若溶液的浓度太稀或物质的 溶解度较大,需要该物质的晶体时,必须通过加 热使水分蒸发,溶液浓缩,再经冷却就可得到品 体。常用的蒸发容器是蒸发皿,蒸发皿的面积较 大,有利于快速蒸干。蒸发皿所盛液体的量不网 超过其容量的2/3。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 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而 如 验图7所示,不撕用玻璃棒搅拌滤液,直到快蒸 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残留的少量水蒸干, 即得到固体。 实验图7蒸发的操作 (六)量器及其 量器是 定分析 用以测量溶液体积的器皿,包括移液管、滴定管和容量瓶等。 1.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体洗涤 2~3次,洗净后放在移液管架上。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主要作用,都是用于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吸取时,如实验图8所示,用右手拇指和中指拿住移液管上端,将移液管插入待吸的液面下 左手拿洗耳球,压出洗耳球内的空气,将球的尖端对准移液管上口,然后慢慢松开左手指,使 液吸入管内。待液面超过移液管刻度时,迅速移去洗耳球并用右手的食指按紧管口。将移液管提 实验图8移液管的吸液和放液 11 离液面,使管尖靠若容器壁,稍稍转动移液管,使液面缓缓下降至与刻度线相切,紧按食指使液体 不再流出 将移液管移至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出口尖端靠着容器内壁,容器稍倾斜约40°,移液管应 保持垂直,松开食指,使溶液顺壁流下,待溶液流尽后,再等约15秒,取出移液管。移液管若标 有“吹”字,最后一滴要吹出。注意:吸取一般无毒溶液可用口吸,有毒溶液则应以洗耳球抽吸。 2.滴定管的使用
如果要准确的称量(分析),可根据要求的精确度选 用扭力天平、阻尼天平、电光天平。 (五) 物质的溶解、蒸发与浓缩 1.溶解 称取一定量的固体,将其放在烧杯 中,将液体沿玻璃棒缓慢倒人烧杯中,以防杯内 溶液溅出而损失。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以加速溶 解,溶解必须完全,必要时微微加热。 2.蒸发与浓缩 若溶液的浓度太稀或物质的 溶解度较大,需要该物质的晶体时,必须通过加 热使水分蒸发,溶液浓缩,再经冷却就可得到晶 体。常用的蒸发容器是蒸发皿,蒸发皿的面积较 大,有利于快速蒸干。蒸发皿所盛液体的量不应 超过其容量的 2/3。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 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如实 验图 7 所示,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滤液,直到快蒸 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残留的少量水蒸干, 即得到固体。 实验图 7 蒸发的操作 (六) 量器及其操作 量器是滴定分析中用以测量溶液体积的器皿,包括移液管、滴定管和容量瓶等。 1.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体洗涤 2~3 次,洗净后放在移液管架上。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主要作用,都是用于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吸取时,如实验图 8 所示,用右手拇指和中指拿住移液管上端,将移液管插入待吸的液面下, 左手拿洗耳球,压出洗耳球内的空气,将球的尖端对准移液管上口,然后慢慢松开左手指,使溶 液吸入管内。待液面超过移液管刻度时,迅速移去洗耳球并用右手的食指按紧管口。将移液管提 实验图 8 移液管的吸液和放液 - 11 – 离液面,使管尖靠着容器壁,稍稍转动移液管,使液面缓缓下降至与刻度线相切,紧按食指使液体 不再流出。 将移液管移至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出口尖端靠着容器内壁,容器稍倾斜约 40°,移液管应 保持垂直,松开食指,使溶液顺壁流下,待溶液流尽后,再等约 15 秒,取出移液管。移液管若标 有“吹”字,最后一滴要吹出。注意:吸取一般无毒溶液可用口吸,有毒溶液则应以洗耳球抽吸。 2. 滴定管的使用
滴定管是滴定时用来精确量度液体体积的量器。滴定管可分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酸式 滴定管的下端有一玻璃活塞,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可装入酸性或氧化性滴定液:碱式滴定管的下端连 接一橡皮管, 不能存放具有氧化性的溶液 溶液起反心 ()准备:酸式滴定管使用前应检查活塞转动是否灵活,是否有漏水现象。如果不灵活,可 下活塞,用滤纸擦干活塞与活塞套,然后在活塞的两端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小心不要涂在活塞 孔边以防堵塞孔眼。把活塞放入活塞套:向一个方向旋转至透明为止。套上橡皮圈,将滴定管中装 满水,检查是否霜水。碱式滴定管使用前应洗择大小合活的破璃珠和换皮管,并检杏滴定管是否海 水、是否能灵 空制液 (②)洗涤: 滴定管在装入滴定液之前,除了用洗液浸洗、自来水冲洗及燕馏水依次洗涤外 还需用滴定液润洗2~3次,以免滴定液的浓度被管内残留的水稀释而增大误差。 (③)装液:滴定液应装至零刻度以上。装好液后,必须把滴定管下端的气泡赶出,以免使用时 带来读数误差。酸式滴定管可转动活塞,使溶液快速冲下,带走气泡: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管弯曲, 用力捏挤玻璃珠旁侧的橡皮管,即可排除气泡。气泡排出后,调节液面在0.001处,若实验开 前液面 在0 00m 下初读 读数:读数时滴定管应垂直放置,无色或浅色溶液应读取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处,深 色溶液的弯月面不够清晰即较难看清切点时,如K0,或1:溶液等,可读取液面两侧的最高点(上 缘)。读数必须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即要求估计到士0.01ml。要使读数清晰,也可在滴定管后面 衬一张纸卡为背景。偏高或偏低都会因读不准而造成较大的误差。 (5)滴定 滴定操作 般是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滴液, 右手摇动。使用酸 式滴定管时,无名指和小指向手心弯曲并轻轻贴在活塞的出口部分,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 活塞的转动,注意不要向外用力,以免项出造成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指 住橡皮管中的玻璃珠所在部位,向右侧挤捏橡皮管,使橡皮管和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 可流出。注意不要捏玻璃珠下部橡皮管,以免空气讲入形成气泡而影响读数。刚开始滴定时的速度 可猪快,但不能形成“水线”,临折悠点时,滴速要慢,以半滴或1/4滴讲行滴定,以免过量 (6)实验结束后,滴定管内的溶液不要倒回原试剂瓶 视情况或回收或弃去。滴定管用水洗 净后充满蒸馏水,管端盖上玻璃管罩,放在滴定管架上准备下次使用。 3.容量瓶的使用 容量瓶主要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溶液的量器。 容量瓶预部的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当瓶内液体到达刻 度线时,其体积怡好与瓶上所注明的体积相等。容量瓶的使用 如实险图9所示。瓶上标有“I”子样,.属于量入式:瓶上标 有“Ex”字样,属于量出式。 ()容量瓶的检漏:使用前,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查 的方法是:加自来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后,用左手食指按住 瓶塞,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用指尖托住瓶底边 缘。将瓶倒立2min,如不漏水,将瓶直立,转动瓶塞180°后, 再 倒立2min,如不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 实验图9容量瓶的使用 -12 (2)洗涤:先用自来水冲洗至不挂水珠后,再用蒸馏水荡洗3次后备用。若不能洗净,需用洲 液洗涤,再依次用自来水冲洗、蒸馏水荡洗。容量瓶系有刻度仪器,为防止玻璃在高温下变形,不 许将容量瓶烘干 加热 (3)溶液的配制:将精确称量的试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后,沿 玻棒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3~4次,将洗液完全转入容量瓶中,加蒸 馏水至容量瓶体积的2/3,按水平方向旋摇容量瓶数次,使溶液大体混匀,继续加蒸馏水接近标线
滴定管是滴定时用来精确量度液体体积的量器。滴定管可分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酸式 滴定管的下端有一玻璃活塞,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可装入酸性或氧化性滴定液;碱式滴定管的下端连 接一橡皮管,不能存放具有氧化性的溶液,以免橡皮管与溶液起反应。 (1) 准备:酸式滴定管使用前应检查活塞转动是否灵活,是否有漏水现象。如果不灵活,可取 下活塞,用滤纸擦干活塞与活塞套,然后在活塞的两端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小心不要涂在活塞 孔边以防堵塞孔眼。把活塞放入活塞套;向一个方向旋转至透明为止。套上橡皮圈,将滴定管中装 满水,检查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使用前应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珠和橡皮管,并检查滴定管是否漏 水、是否能灵活控制液滴。 (2) 洗涤:滴定管在装入滴定液之前,除了用洗液浸洗、自来水冲洗及蒸馏水依次洗涤外, 还需用滴定液润洗 2~3 次,以免滴定液的浓度被管内残留的水稀释而增大误差。 (3) 装液:滴定液应装至零刻度以上。装好液后,必须把滴定管下端的气泡赶出,以免使用时 带来读数误差。酸式滴定管可转动活塞,使溶液快速冲下,带走气泡;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管弯曲, 用力捏挤玻璃珠旁侧的橡皮管,即可排除气泡。气泡排出后,调节液面在 0.00ml 处,若实验开始 前液面不在 0.00ml,则应记下初读数。 (4) 读数:读数时滴定管应垂直放置,无色或浅色溶液应读取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处,深 色溶液的弯月面不够清晰即较难看清切点时,如 KMnO4 或 I2 溶液等,可读取液面两侧的最高点(上 缘)。读数必须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即要求估计到 ±0.01ml。要使读数清晰,也可在滴定管后面 衬一张纸卡为背景。偏高或偏低都会因读不准而造成较大的误差。 (5) 滴定:滴定操作一般是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滴液,右手摇动。使用酸 式滴定管时,无名指和小指向手心弯曲并轻轻贴在活塞的出口部分,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 活塞的转动,注意不要向外用力,以免顶出造成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 住橡皮管中的玻璃珠所在部位,向右侧挤捏橡皮管,使橡皮管和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 可流出。注意不要捏玻璃珠下部橡皮管,以免空气进入形成气泡而影响读数。刚开始滴定时的速度 可稍快,但不能形成“水线”,临近终点时,滴速要慢,以半滴或 1/4 滴进行滴定,以免过量。 (6)实验结束后,滴定管内的溶液不要倒回原试剂瓶,视情况或回收或弃去。滴定管用水洗 净后充满蒸馏水,管端盖上玻璃管罩,放在滴定管架上准备下次使用。 3. 容量瓶的使用 容量瓶主要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溶液的量器。 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当瓶内液体到达刻 度线时,其体积恰好与瓶上所注明的体积相等。容量瓶的使用 如实验图 9 所示。瓶上标有“In”字样,属于量入式;瓶上标 有“Ex”字样,属于量出式。 (1) 容量瓶的检漏:使用前,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查 的方法是:加自来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后,用左手食指按住 瓶塞,其余手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用指尖托住瓶底边 缘。将瓶倒立 2min,如不漏水,将瓶直立,转动瓶塞 180º后,再 倒立 2min,如不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 实验图 9 容量瓶的使用 - 12 – (2) 洗涤:先用自来水冲洗至不挂水珠后,再用蒸馏水荡洗 3 次后备用。若不能洗净,需用洗 液洗涤,再依次用自来水冲洗、蒸馏水荡洗。容量瓶系有刻度仪器,为防止玻璃在高温下变形,不 许将容量瓶烘干或加热。 (3) 溶液的配制:将精确称量的试剂放入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后,沿 玻棒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 3~4 次,将洗液完全转入容量瓶中,加蒸 馏水至容量瓶体积的 2/3,按水平方向旋摇容量瓶数次,使溶液大体混匀,继续加蒸馏水接近标线
时,可用滴管逐滴加水至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为止。最后旋紧瓶塞,用食指压住瓶塞,另一只 手托住容量瓶底部,倒转容量瓶,加以摇荡,以保证溶液充分混合均匀。注意:若固体试剂需加热 溶解,或物质溶解时放热 则不应使用直接溶入容量瓶的方法。 (七)固液分离 在无机化合物(或分析化学)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离子的分离和鉴定等操作中,常常需要 进行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固液分离 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倾析法 当沉淀结晶的颗粒 较大或密度较大 静置后很快沉降至 容器底部时,可将沉淀物上部的澄清 液缓慢倾入另一容器中,即能达到分 离的目的。 2.过滤法过滤是分离沉淀 常用的方法之 可分为常压过滤 减压过滤和热过滤三种。 (1)常压过滤: 此法最为简便和常用。滤器为船 有滤纸的漏斗。先把滤纸沿直径对折 实验图10过滤的准名 压平,然后再对折。 将滤纸打开成圆铺 状(一边三层, 一边一层),从三层滤纸一边剪去外面两层的一小角,如实验图10所示把滤纸的尖 端向下,放人漏斗中,使滤纸边缘比漏斗口低5m,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它与漏斗壁贴在一起, 中间不能留气泡,否则将会影响过滤速度。 把过滤器放在漏斗架上调整高府,把漏斗下瑞的 口紧靠烧杯的内壁,如实验图1所示, 将玻璃棒下端 三层处的滤纸轻轻接触,让要过滤的液体从烧杯嘴沿者 玻璃棒慢慢流人漏斗,滤液的液面应保持在滤纸边缘以 下。若滤液仍显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2)减压讨滤(抽滤): 减压过滤可以加速过滤,也可把沉淀抽吸得比较 于燥,但不适用于胶状沉淀和颗粒细小的沉淀的过滤 因为此类沉淀可能透过滤纸或造成滤纸堵塞 减压过油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和水系 (或油泵)组成。其原理是利用水泵(或油泵)将吸滤瓶 中的空气抽出,使其减压,造成布氏漏斗的液面与瓶内 形成压力差, 从而提高过滤速度。 为了防止倒吸需要有 实验图11过滤的方法 水泵(或油泵)和吸滤瓶之间安装一个安全瓶,并且在过 滤完毕时,应先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然后关水龙头(或油泵)。 13 过滤前,先将滤纸剪成直径略小于布氏漏斗内径的圆形,平铺在漏斗上,恰好盖住 漏斗的全部小孔,用少量水润湿滤纸 慢慢抽滤,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瓷板上,用倾析 先将上部澄清液沿者玻棒注入漏斗中,最后将品体或沉淀转入漏斗中,抽滤至无液体流 下为止。 (3)热过滤:如果溶质在温度降低时易析出品体。我们又不希望它在过滤时留在滤
时,可用滴管逐滴加水至溶液的弯月面与标线相切为止。最后旋紧瓶塞,用食指压住瓶塞,另一只 手托住容量瓶底部,倒转容量瓶,加以摇荡,以保证溶液充分混合均匀。注意:若固体试剂需加热 溶解,或物质溶解时放热,则不应使用直接溶入容量瓶的方法。 (七) 固液分离 在无机化合物(或分析化学)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离子的分离和鉴定等操作中,常常需要 进行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固液分离 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倾析法 当沉淀结晶的颗粒 较大或密度较大,静置后很快沉降至 容器底部时,可将沉淀物上部的澄清 液缓慢倾入另一容器中,即能达到分 离的目的。 2.过滤法 过滤是分离沉淀最 常用的方法之一,可分为常压过滤、 减压过滤和热过滤三种。 (1) 常压过滤: 此法最为简便和常用。滤器为贴 有滤纸的漏斗。先把滤纸沿直径对折, 实验图 10 过滤的准备 压平,然后再对折。将滤纸打开成圆锥 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从三层滤纸一边剪去外面两层的一小角,如实验图 10 所示把滤纸的尖 端向下,放人漏斗中,使滤纸边缘比漏斗口低 5mm,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它与漏斗壁贴在一起, 中间不能留气泡,否则将会影响过滤速度。 把过滤器放在漏斗架上, 调整高度,把漏斗下端的 口紧靠烧杯的内壁,如实验图 11 所示,将玻璃棒下端与 三层处的滤纸轻轻接触,让要过滤的液体从烧杯嘴沿着 玻璃棒慢慢流人漏斗,滤液的液面应保持在滤纸边缘以 下。若滤液仍显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2) 减压过滤(抽滤): 减压过滤可以加速过滤,也可把沉淀抽吸得比较 干燥,但不适用于胶状沉淀和颗粒细小的沉淀的过滤。 因为此类沉淀可能透过滤纸或造成滤纸堵塞。 减压过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和水泵 (或油泵)组成。 其原理是利用水泵(或油泵)将吸滤瓶 中的空气抽出,使其减压,造成布氏漏斗的液面与瓶内 形成压力差,从而提高过滤速度。为了防止倒吸需要在 实验图 11 过滤的方法 水泵(或油泵)和吸滤瓶之间安装一个安全瓶,并且在过 滤完毕时,应先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然后关水龙头(或油泵)。 - 13 - 过滤前,先将滤纸剪成直径略小于布氏漏斗内径的圆形,平铺在漏斗上,恰好盖住 漏斗的全部小孔,用少量水润湿滤纸,慢慢抽滤,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瓷板上,用倾析法 先将上部澄清液沿着玻棒注入漏斗中, 最后将晶体或沉淀转入漏斗中,抽滤至无液体流 下为止。 (3) 热过滤:如果溶质在温度降低时易析出晶体。我们又不希望它在过滤时留在滤
纸上,就要采用热过滤。热过滤通常把玻璃漏斗放在铜制的、装有热水的漏斗内,以维 持一定的温度,其余操作与常压过滤一样。 3。离心分离法当被分离的沉淀很少,不能采用滤纸分离 时,可以应用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所用的仪器是电动离心 机。电动离心机如实验图12所示。 使用时将待分离的溶液放在离心试管中,再把离心试管装入 离心机的套管中,位置要对称,币量要平衡。若仅离心,一个样 品,则在其对面的位置应放 一个盛有等体积水的离心试管, 否则 重量不均衡会引起震动,造成机轴磨损 实验图12电动离心机 开启离心机时,应先低速,逐渐加速,根据沉淀的性质决定 转速和离心的时间。关机后,应让离心机自然减速,决不可用手强制其停止转动。 附:1.陈化 沉淀结束后,一般都要经过陈化,再进行过滤。陈化就是将沉淀 和母液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室温陈化需要十多个小时:水浴上加热 并不断搅拌只需要1 次法 短了陈化时间),使细小的品 逐渐溶解,粗大的晶体不断长大的过程。 2.晶形沉淀的条件:可以概括为“稀、热、慢、搅、陈”五个字。即在较稀的 溶液中,在加热的情况下,慢慢加入沉淀剂,边加边搅拌,沉淀完毕 后,应将沉淀陈化,再讲行讨滤 3.胶体沉淀: 为了避免胶状沉淀在溶液中生成胶体溶液或过多的吸附杂质, 可在生成较紧密的沉淀后加入大量热水稀释,不经陈化,待沉淀沉降 后立即过滤和洗涤。 -14-
纸上,就要采用热过滤。热过滤通常把玻璃漏斗放在铜制的、装有热水的漏斗内,以维 持一定的温度,其余操作与常压过滤一样。 3.离心分离法 当被分离的沉淀很少,不能采用滤纸分离 时,可以应用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所用的仪器是电动离心 机。电动离心机如实验图 12 所示。 使用时将待分离的溶液放在离心试管中,再把离心试管装入 离心机的套管中,位置要对称,重量要平衡。若仅离心一个样 品,则在其对面的位置应放一个盛有等体积水的离心试管,否则 重量不均衡会引起震动,造成机轴磨损 。 实验图 12 电动离心机 开启离心机时,应先低速,逐渐加速,根据沉淀的性质决定 转速和离心的时间。关机后,应让离心机自然减速,决不可用手强制其停止转动。 附:1.陈化 沉淀结束后,一般都要经过陈化,再进行过滤。陈化就是将沉淀 和母液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室温陈化需要十多个小时;水浴上加热 并不断搅拌只需要 1~2 小时(次法缩短了陈化时间),使细小的晶体 逐渐溶解,粗大的晶体不断长大的过程。 2.晶形沉淀的条件:可以概括为“稀、热、慢、搅、陈”五个字。即在较稀的 溶液中,在加热的情况下,慢慢加入沉淀剂,边加边搅拌,沉淀完毕 后,应将沉淀陈化,再进行过滤。 3.胶体沉淀 : 为了避免胶状沉淀在溶液中生成胶体溶液或过多的吸附杂质, 可在生成较紧密的沉淀后加入大量热水稀释,不经陈化,待沉淀沉降 后立即过滤和洗涤。 - 14 -
四、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目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灭 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养成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和团 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有机化学 实验的一般知识。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规则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有关实验的全部内容,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基本原理、实验内容和有 关操作技术并荷要地写出预习报告。 2.在实验室内:要听从教师指导,遵守秩序,保持安静。实验时做到操作规范,注意力集中, 积极思考,认真、仔细地观察,如实地作好实验记录。 爱护国家财产;公用仪器、原料、试剂等应在指定的地点使用,用后放回原处。药品应按 照规定的用量取用,注意节约水、电、酒精。破损仪器应及时报损补充,并按规定赔偿。实验室的 物品不得携带出室外。 4.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实验台面、地面、水槽等应经常保持清洁,污物、残渣等应扔到指定 的地点,废酸、废碱等腐蚀性溶液不能倒讲水槽,应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 5.合理安排时间: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中途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及实验岗位。实验完 毕,应将所用仪器洗涤干净, 放置整齐。 并将实验原始记录或实验报告交给老师, 经检查、认可后 才可离开。 6.轮流值日的学生应将实验室内外进行清扫,清倒废液,将有关器材、药品整理就绪,关好 水、电、门、窗,经老师检查合格后才可离开。 ?.熟悉安全用具和使用方法,安全用具和急救药品不准移作他用! 五、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 以下实哈表,列出了有机化学实哈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些仪器如试管、终杯、滴管、量篇 表面皿、蒸发皿、酒结灯等在机化学实哈中已使用里不再作个绍。重占介绍右机化学实验 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 (一)、说明: 1、标准接口玻璃仪器,均按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制造的,当某个部件损坏时,可以选购。 、标准接口玻璃仪器的每个部件在其口、塞的上或下显著部位均具有烤印的白色标志,表明 规格。 常用的有10、 12、 14、16、19、24、29、34、40等(单位:mm) 3、下面是标准接口玻璃仪器的编号与大端直径: 编号101214161924293440 大端直径/m1012.514.51618.82429.234.540 4、有的标淮接口玻璃仪器有两个数字,如10/30,其中10表示磨口大端的直径为10mm,30表 示磨口的高度为30mm。 -15
四、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目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 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养成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和团 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有机化学 实验的一般知识。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规则。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有关实验的全部内容,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基本原理、实验内容和有 关操作技术并简要地写出预习报告。 2.在实验室内;要听从教师指导,遵守秩序,保持安静。实验时做到操作规范,注意力集中, 积极思考,认真、仔细地观察,如实地作好实验记录。 3.爱护国家财产;公用仪器、原料、试剂等应在指定的地点使用,用后放回原处。药品应按 照规定的用量取用,注意节约水、电、酒精。破损仪器应及时报损补充,并按规定赔偿。实验室的 物品不得携带出室外。 4.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实验台面、地面、水槽等应经常保持清洁,污物、残渣等应扔到指定 的地点,废酸、废碱等腐蚀性溶液不能倒进水槽,应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 5.合理安排时间;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中途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及实验岗位。实验完 毕,应将所用仪器洗涤干净,放置整齐。并将实验原始记录或实验报告交给老师,经检查、认可后 才可离开。 6.轮流值日的学生应将实验室内外进行清扫,清倒废液,将有关器材、药品整理就绪,关好 水、电、门、窗,经老师检查合格后才可离开。 7. 熟悉安全用具和使用方法,安全用具和急救药品不准移作他用! 五、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 以下实验表,列出了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些仪器如试管、烧杯、滴管、量筒、 表面皿、蒸发皿、酒精灯等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已使用,这里不再作介绍。重点介绍有机化学实验 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 (一)、说明: 1、标准接口玻璃仪器,均按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制造的,当某个部件损坏时,可以选购。 2、标准接口玻璃仪器的每个部件在其口、塞的上或下显著部位均具有烤印的白色标志,表明 规格。 常用的有 10、12、14、16、19、24、29、34、40 等(单位:mm)。 3、下面是标准接口玻璃仪器的编号与大端直径: 编号 10 12 14 16 19 24 29 34 40 大端直径/mm 10 12.5 14.5 16 18.8 24 29.2 34.5 40 4、有的标准接口玻璃仪器有两个数字,如 10/30,其中 10 表示磨口大端的直径为 10mm,30 表 示磨口的高度为 30mm。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