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细化】 1.理解某地区人口增长的两种方式: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 2.运用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口迁移资料,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3.总结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 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 【我的预习】 阅读教材P8第一段,回答:什么是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我的疑惑】 【典型案例1】(2008·海南地理)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 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2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1 。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细化】 1.理解某地区人口增长的两种方式: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 2.运用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口迁移资料,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3.总结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 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 【我的预习】 阅读教材 P8 第一段,回答:什么是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我的疑惑】 【典型案例 1】(2008·海南地理)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 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 2001~2050 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 1-2 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迁移案例1】 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 万。据此完成1-2题。 总人口长 因内淨迁移 因内币迁移 19811990 19912000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典型案例2】(2014年新课标卷I)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完成1-2题。 书昆人效百万 爹民当总A口出們 竖民感人二比
2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迁移案例 1】 图示意某城市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 1300 万。据此完成 1-2 题。 1.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该城市( )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德国 【典型案例 2】(2014 年新课标卷Ⅰ)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完成 1-2 题
1.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人数/百万 人数/万 人数/万 人数万 A.①B.②C.③D.④ 2.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迁移案例2】 读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中a、b、c示意该地区1930年、1970年和2010年的人 口年龄结构状况 所占比重(%) 20406080年龄(岁) 据此回答1-2题。1.图中表示1930年、197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曲线分别为 b 2.该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突出特征是() A.劳动力过剩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D.人口出生率较高 【我的收获】
3 1.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 A.① B. 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 1950-1970 年 D. 1970-1990 年 【迁移案例 2】 读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中 a、b、c 示意该地区 1930 年、1970 年和 2010 年的人 口年龄结构状况。 据此回答 1-2 题。1.图中表示 1930 年、1970 年和 2010 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曲线分别为 ( ) A.a、b、c B.b、a、c C.a、c、b D.c、b、a 2.该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突出特征是 ( ) A.劳动力过剩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老龄化现象显著 D.人口出生率较高 【我的收获】
【牛刀小试】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 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1-2题。 30° 30 30°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2.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迁往欧洲 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下图为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3-4题 年龄(岁) 男 女 6420246(%) 由图可知()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 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4 【牛刀小试】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 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 1-2 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2.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下图为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 3-4 题。 3.由图可知( )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 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4.该地应该() 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①②③④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 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③ 经济发展程度 5.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人口迁移类型的分别 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6.③曲线所表示的人口迁移现象在下列城市中已有所体现的是() A.伦敦 B.巴西利亚 C.新德里 D.乌兰巴托 读人口、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第7题 A地y年人过移s 7.从图中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来看,从B地转移至C地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集成电路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装配工业 D.制糖工业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全国妇联2013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 多万。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 外出打工了,当地有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国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 的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52%,留守儿童数量排在前十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
5 4.该地应该( ) 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①②③④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 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5-6 题。 5.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人口迁移类型的分别 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6.③曲线所表示的人口迁移现象在下列城市中已有所体现的是( ) A.伦敦 B.巴西利亚 C.新德里 D.乌兰巴托 读人口、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第 7 题。 7.从图中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来看,从 B 地转移至 C 地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集成电路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装配工业 D.制糖工业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全国妇联 2013 年 7 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 6100 多万。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 外出打工了,当地有 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国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江西 的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总量的 52%,留守儿童数量排在前十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