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重庆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题型预测姓名 满分150分, 、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 1.正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3分) 2.汉字书写规范、正确、端正、整洁 (3分) 3.正确使用词语。 (3分) 4.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识别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赘余。(4分) 正确仿写句子。 (3分) 6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7.了解7—9年级课本涉及到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所处时代、作品等常识。 (3分) 8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8分) ◆口语交际:能根据情景,清楚、连贯、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不偏离话题 ◆综合性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发现、探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A.能策划语文活动,拟定活动方案。 B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提出和探究问题。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9能背诵、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列古诗词,并能正确理解、运用其中的名句。并能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列文 言文,并能正确的默写、理解运用其中的名句(段)。(10分) 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1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4分) 12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3分) 13对文章的体验和感受 (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材料取自课外) 第一篇阅读记叙文(21分) 1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3分) 15.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4分) 16.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3 17.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4分) 18.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3分) 19.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分) 第二篇阅读议论文或说明文(19分) 20.文章的思路及题目的理解(4分) 文章内容的捕捉概括(3分) 22.说明方法及作用或论证方法及作 23.语言的品味或句子的含义.(4分) 24.文章的拓展.(4分) 四、作文(55分)三选一全命题 题作文材料作文 附录:一、古诗20首 1.蒹葭诗经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胶之 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举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岺参 第1页共11页 013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第 1 页 共 11 页 2013 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绝密: 重庆市 2013 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题型预测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120 分钟 姓名: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30 分) 1. 正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3 分) 2. 汉字书写规范、正确、端正、整洁。 (3 分) 3.正确使用词语。 (3 分) 4.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识别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赘余。 (4 分) 5.正确仿写句子。 (3 分) 6.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3 分) 7.了解 7——9 年级课本涉及到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所处时代、作品等常识。 (3 分) 8.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8 分) ◆口语交际:能根据情景,清楚、连贯、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不偏离话题。 ◆综合性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发现、探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A.能策划语文活动,拟定活动方案。 B.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提出和探究问题。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9.能背诵、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列古诗词,并能正确理解、运用其中的名句。并能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列文 言文,并能正确的默写、理解运用其中的名句(段)。 (10 分) 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 分) 11.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4 分) 12.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3 分) 13.对文章的体验和感受. (4 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材料取自课外) 第一篇阅读记叙文(21 分): 1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3 分) 15.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4 分) 16.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3 分) 17.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4 分) 18.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3 分) 19.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 分) 第二篇阅读议论文或说明文(19 分): 20.文章的思路及题目的理解(4 分) 21.文章内容的捕捉概括(3 分) 22.说明方法及作用或论证方法及作用. (4 分) 23.语言的品味或句子的含义. (4 分) 24.文章的拓展. (4 分) 四、作文(55 分) 三选一 全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附录:一、古诗 20 首 1.蒹葭 诗经 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举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7.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岺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舂深锁二乔 12.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5.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渔家傲【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浣溪沙【宋】晏殊 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8.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0.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附古文十篇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出师表》诸葛亮 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 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 和睦,优劣得所 第2页共11页 013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第 2 页 共 11 页 2013 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2. 泊秦淮【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5. 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8.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9.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0.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附古文十篇 1、《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 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 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 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 兵甲己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 自谋,以咨询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遺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小石潭记》柳宗元 々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椒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chu)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e)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lang y)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n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e)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若夫(邱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e)暝(ming),晦(hui)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偻(1a)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e):山肴(yωo)野蔌(su),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a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gb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i)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1),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 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a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u)独爱莲之出淤(yu)泥而不染,濯(zhuυo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e)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φyi)!菊之爱,陶后鲜(xia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盖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能力提高 第3页共11页 013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第 3 页 共 11 页 2013 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 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 自谋,以咨询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 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盖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能力提高
、《论语十则》 本文所选十则,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则。(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1.5.6.7.8.9 则。(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两则。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 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理解背诵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 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曹刿论战《左传》 课文分析: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 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字眼是“远谋”一词,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表现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思想,卓越的才能,同时也阐发了“敌疲我打”、“一鼓作气”的精辟理论 、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攻打 2、肉食者鄙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又何间 间:参与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为人所信服福,賜福,保佑。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 I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伏 埋伏。12、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13、望其旗靡靡:倒下 l4、故逐之逐:追赶 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 气就没有 4、夫战,勇气也。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 句?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有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 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8、怎样评价鲁庄公?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 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 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 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 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 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第4页共11页 2013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第 4 页 共 11 页 2013 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一、《论语十则》 本文所选十则,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 1.2.3.4.5 则。(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 1.5.6.7.8.9.10 则。(3)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 8.10 两则。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 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 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曹刿论战 《左传》 课文分析:公元前 684 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 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字眼是“远谋”一词,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表现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思想,卓越的才能,同时也阐发了 “敌疲我打”、“一鼓作气”的精辟理论。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 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 间:参与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伏: 埋伏。 12、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13、望其旗靡 靡:倒下 14、故逐之 逐:追赶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 气就没有了。 4、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 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有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 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8、怎样评价鲁庄公?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 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 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 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 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 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 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 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 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 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三、出师表诸葛亮 诸葛亮对蜀国的形势做了透辟的分析,指出蜀国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告诚刘禅要“开张圣听”,继承先帝的遗德,奋发图强: 其次,告诚刘禅要赏罚分明。执法严明公正,“不宜偏私”。他还总结了先汉、后汉兴衰的历史经验,劝说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 表达了二十一年如一日对蜀汉政权竭尽全力的一片忠诚,劝勉刘禅完成平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功业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本布衣:平民.躬耕:亲自。以驱驰:奔走效劳.倾覆:兵败。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失义:适当恰当。宫 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刑赏:罚。以遗:给予。夙夜:早晚。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 以彰:表明。之慢:怠慢、疏忽。以咨诹(询问)善道,雅言(正言)之理:治。 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简(通"检"选拔)拔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 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4、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e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i)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恐托付不效。(成效)。不效 (效果)则治臣之罪另附特殊用法:之秋:时。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5、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 决定存亡的关头 多又。(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 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 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 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7、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 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⑦)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 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 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5页共11页 013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第 5 页 共 11 页 2013 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 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 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 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 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三、出师表 诸葛亮 诸葛亮对蜀国的形势做了透辟的分析,指出蜀国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告诫刘禅要“开张圣听”,继承先帝的遗德,奋发图强; 其次,告诫刘禅要赏罚分明。执法严明公正,“不宜偏私”。他还总结了先汉、后汉兴衰的历史经验,劝说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 表达了二十一年如一日对蜀汉政权竭尽全力的一片忠诚,劝勉刘禅完成平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功业。 1 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臣本布衣:平民 .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 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 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 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 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4、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 (效果)则治臣之罪 另附特殊用法: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5、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 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 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 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 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 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7、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 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 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