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
概述 ●特发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tis, PM) 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DM) 无肌病性皮肌炎 幼年型皮肌炎 恶性肿瘤相关DM、PM 其它结缔组织病继发DM、PM 包涵体肌炎
概 述 特发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无肌病性皮肌炎 幼年型皮肌炎 恶性肿瘤相关DM、PM 其它结缔组织病继发DM、PM 包涵体肌炎
行病学调查 ●发病率05/10万~8/10万 ●发病年龄:5~14岁和45~64岁 性别:女:男=2:1 种族差异:黑人:白人=41
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率:0.5/10万~8/10万 发病年龄:5 ~14岁和45 ~64岁 性别:女:男 =2:1 种族差异:黑人:白人=4:1
发病机制 ●身免疫依据 SAs(myositis-spelific autoantibodies 抗合成酶抗体:J041抗体 胞浆抗体 核抗体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依据: MSAs(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 抗合成酶抗体:Jo-1抗体 胞浆抗体: 核抗体:
●免疫介导依据 ●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骼肌抗原免疫动物发生炎性肌病 ●激素治疗有效
免疫介导依据 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骼肌抗原免疫动物发生炎性肌病。 激素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