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意义 ·1、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 的主要内容。 ● 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 量与水平。 6
6 • (二)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意义 • 1、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 的主要内容。 • 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 量与水平
2、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达到四个方面的具 体目标: (1)判断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因为不同的社会经 济空间结构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 (2)提示区域经济结构的空间颁布特征、聚集与 分散的关系及其效果; (3)预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状态的演变趋势; (4)根据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和实际趋势,对具体 区域空间结构提出调整方向及实施此种方向调整 的途径。[1] [1]参阅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 7
7 • 2、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达到四个方面的具 体目标: • (1)判断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因为不同的社会经 济空间结构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 • (2)提示区域经济结构的空间颁布特征、聚集与 分散的关系及其效果; • (3)预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状态的演变趋势; • (4)根据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和实际趋势,对具体 区域空间结构提出调整方向及实施此种方向调整 的途径。[1] [1]参阅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
。(三)区域空间形态构成要素 。可视的有形的形态要素, 安 包括三类基本形态,点、面、线; 。以及两类扩充发展形态为网络、极域。 8
8 (三)区域空间形态构成要素 可视的有形的形态要素, 包括三类基本形态,点、面、线; 以及两类扩充发展形态为网络、极域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态的组合模 式 ®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模式 。由上述形态要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区 位条件下,区域经济主体会遵循生产经营成本 最低的原则,在区域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外 部因素的促成下,形成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配 置,从而形成空间结构要素不同的组合模式。 9
9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态的组合模 式 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模式 由上述形态要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区 位条件下,区域经济主体会遵循生产经营成本 最低的原则,在区域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外 部因素的促成下,形成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配 置,从而形成空间结构要素不同的组合模式
分阶段的空间结构要素的组合模式表 阶段 区位形态要素及 区域经济空间组合 其组合模式 形态 备注 节点-乡域 城市经济乡镇经济 城市化起步,节点与乡域之间 集市经济-村落 乡域下面的镇与乡村之间,仍 工业 然通过交通线网连接,不过是 化初 节点-过渡带- 经济 分层的区域经济形 交通通讯通道的初级阶段的。 期 乡域 态 主线与次线差距大,等级低。 即:城城乡边 缘带乡域 城镇体系刍形 此时的乡域为城沛腹地(分层 的镇乡村) 城市化加速,线网中的主线已 工业 为成为轴,干线交通通道建设 化中 点-线轴- 乡 发通经济带-城市节 进入新阶段,交通经济带由交 期 域 点-经济走廊 通枢纽、工业枢纽、产业园区 等构成,线轴含有交通带与经 济发展轴的双重含义 工业 城市化后期,形成完整城镇规 化后 网络状 城镇体系-城市群 模体系,开始形成域面,即大 期 都市区和城市连绵带。 后工 业化 网络-面 -面 城乡等级规模体系 城乡一体化得以实现,宏观经。 时期 济地域系统置于全球化体系
10 阶段 区位形态要素及 其组合模式 区域经济空间组合 形态 备注 工业 化初 期 节点 - 乡域 城市经济-乡镇经济 -集市经济-村落 经济 分层的区域经济形 态 城镇体系刍形 城市化起步,节点与乡域之间, 乡域下面的镇与乡村之间,仍 然通过交通线网连接,不过是 交通通讯通道的初级阶段的。 主线与次线差距大,等级低。 此时的乡域为城市腹地(分层 的镇乡-村) 节点-过渡带- 乡域 即:城- 城乡边 缘带-乡域 工业 化中 期 点 - 线轴 - 乡 域 交通经济带-城市节 点- 经济走廊 城市化加速,线网中的主线已 为成为轴,干线交通通道建设 进入新阶段,交通经济带由交 通枢纽、工业枢纽、产业园区 等构成,线轴含有交通带与经 济发展轴的双重含义 工业 化后 网络状 城镇体系-城市群 城市化后期,形成完整城镇规 模体系,开始形成域面,即大 期 都市区和城市连绵带。 后工 业化 时期 网络 - 面 - 面 城乡等级规模体系 城乡一体化得以实现,宏观经 济地域系统置于全球化体系 分阶段的空间结构要素的组合模式表[1] [1] 邓书 P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