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生态经济学是和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边缘科学。是研究 的 运行机制,从而寻求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生态经济问题是 以来就有的。从此,自然界就从“纯自然”变 3、在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此时的自然界基本上仍处于 状 态。 4、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 的论文,标志着 生态经济学的诞生。 5、罗马俱具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 ,被后人称之为 理论。 6、 年1山月在南昌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 7、年2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由此开始了国内对生态经济的 系统研究。 8、悲观派以 为总代表: 附答案:1、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2、人类社会产生 “社会的自然” 3、“纯自然 4、《一门科学一一生态经济学》 5、《增长的极限》 “零增长” 6、1982 7、19848、罗马俱乐部 二、名词: 1.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演变及其结构、功能等矛盾运动规律的学 科。 2.生态经济学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技术系统为手段,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 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 构、功能、效益、行为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 三、简答: 1、为什么说生态经济学的产生是客观需要。 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同要求 2、日前生态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1 《生态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 论 一、填空: 1、生态经济学是 和 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边缘科学。是研究 的 运行机制,从而寻求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生态经济问题是 以来就有的。从此,自然界就从“纯自然”变 为 。 3、在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此时的自然界基本上仍处于 状 态。 4、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 的论文,标志着 生态经济学的诞生。 5、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 ,被后人称之为 理论。 6、 年 11 月在南昌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 7、 年 2 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由此开始了国内对生态经济的 系统研究。 8、悲观派以 为总代表。 附答案:1、生态学 经济学 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2、人类社会产生 “社会的自然” 3、“纯自然” 4、《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 5、《增长的极限》 “零增长” 6、1982 7、1984 8、罗马俱乐部 二、名词: 1.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演变及其结构、功能等矛盾运动规律的学 科。 2.生态经济学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技术系统为手段,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 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 构、功能、效益、行为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 三、简答: 1、为什么说生态经济学的产生是客观需要。 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同要求 2、目前生态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停滞派(零度增长论)、观望派(无关论)、乐观派(科学会找到答案)和主流派(可 持续发展论) 3、悲观派的主要观点。 参第八页,最后一自然段。 4、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 参15页。 5、我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①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老化,就业负担沉重 ②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扩张与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⑤社会、生态、经济多重危机 6、为什么说我国粮食增产不容乐观 我国耕地逐年下降,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灌溉面积有下降的趋势,供水不足 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障碍:增施化肥对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效果逐年下降:增 加劳动力投入对增产的作用很小,甚至已经处在边际报酬递减阶段。 四、论述 1、现阶段加强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参21页。 2、简述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参9页。 第二章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 1、 年,成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①1984 ②1987 31992 ④1995 2、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来分析,自然资源(如天然林)是一。 ①有价值,也有价格: ②有价值但无价格 ③有价格但无价值: ④既无价格也无价值 3、效法自然是 的主张。 ①儒家 ②法家 ③墨家④道家 答案:1.③ 2.① 3.① 二、填空: 1、我国的668个城市中有_ 多个缺水、130多(一说140多)个严重缺水。 2、种群之间的关系分为 关系和 关系两大类。 3、太妇能通过绿色植物的 ,转化为第一性生产量,成为进入生态系统中可 以利用的基本能量。 4、生物种群间的有利关系包括: 5、生物种群间的有害关系包括: 6、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最多只能把食物能量的 ,转变为自身物质。 7、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化效率平均起来大约为 2
2 停滞派(零度增长论)、观望派(无关论)、乐观派(科学会找到答案)和主流派(可 持续发展论) 3、悲观派的主要观点。 参第八页,最后一自然段。 4、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 参 15 页。 5、我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①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老化,就业负担沉重 ②资源日益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扩张与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⑤社会、生态、经济多重危机 6、为什么说我国粮食增产不容乐观 我国耕地逐年下降,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灌溉面积有下降的趋势,供水不足 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障碍;增施化肥对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效果逐年下降;增 加劳动力投入对增产的作用很小,甚至已经处在边际报酬递减阶段。 四、论述 1、现阶段加强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参 21 页。 2、简述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参 9 页。 第二章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 1、 年,成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①1984 ②1987 ③1992 ④1995 2、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来分析,自然资源(如天然林)是 。. ①有价值,也有价格; ②有价值但无价格 ③有价格但无价值; ④既无价格也无价值 3、效法自然是 的主张。 ①儒家 ②法家 ③墨家 ④道家 答案:1.③ 2.① 3.① 二、填空: 1、我国的 668 个城市中有 多个缺水、130 多(一说 140 多)个严重缺水。 2、种群之间的关系分为 关系和 关系两大类。 3、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 ,转化为第一性生产量,成为进入生态系统中可 以利用的基本能量。 4、生物种群间的有利关系包括: 、 、 。 5、生物种群间的有害关系包括: 、 、 、 。 6、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最多只能把食物能量的 ,转变为自身物质。 7、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化效率平均起来大约为
8、生态金字塔的层次同能量消耗关系密切,层次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塔基 越生态系统起稳定 9、按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方向,可分为演替和演替。 10、当生物群落达到顶级阶段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最_,结构一,生物量最一, 稳定性最 1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是通过 反馈机制实现的。 1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有一定限度,这个限度叫,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 统就无法恢复了。 13、生态资源价值可以通过资源使用者的」 来表现 14、生态资源的价值是通过 的实现而实现的。 15、生态资源价值计量方法有 16、系统有三种,即 (与外界隔绝)、 (只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如地球)、 (与外界进行广泛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17、系统理论的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了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第二阶段提出了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18、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反馈,可分为 两种。反馈的作用下,会不断加 大系统的投入、产出:反馈的作用下会使系统保持平衡,并趋于最大的稳定状态。 19、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 ,即能量输入输出、积累消耗, 使系统处于非平衡的稳定发展进化中。 20、生态经济的临界值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有界, 一 有界。 21、可持续发展由 问题而产生,最早由19卫年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提出。 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长篇报告 中,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2、目前,中国的人口已达亿人,每年净增约万人。 23、我国淡水人均占有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耕地、森林和草地分别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和一 24、据调查资料,我国每年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多亿元。 25、我国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以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答案: 1、400 2、有利有害 3、光合作用 4、共栖互利共生偏利共生 5、抗生寄生 捕食竞争。 6、4.5%-20% 7、10% 8、低宽9、正向(顺向)反向(逆向) 10、多最完善最复杂高强 11、负 12、闵值 13、超额收益 14、使用价值 15、价值计量法效益计量法效能计量法 16、孤辽系统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17、“老三论” “新三论” 3
3 8、生态金字塔的层次同能量消耗关系密切,层次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 ;塔基 越 生态系统越稳定。 9、按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方向,可分为 演替和 演替。 10、当生物群落达到顶级阶段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最 ,结构 ,生物量最 , 稳定性最 。 1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是通过 反馈机制实现的。 1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有一定限度,这个限度叫 ,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 统就无法恢复了。 13、生态资源价值可以通过资源使用者的 来表现。 14、生态资源的价值是通过 的实现而实现的。 15、生态资源价值计量方法有 、 、 。 16、系统有三种,即 (与外界隔绝)、 (只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如地球)、 (与外界进行广泛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17、系统理论的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了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第二阶段提出了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18、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反馈,可分为 、 两种。 反馈的作用下,会不断加 大系统的投入、产出; 反馈的作用下会使系统保持平衡,并趋于最大的稳定状态。 19、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 ,即能量输入 输出、积累 消耗, 使系统处于非平衡的稳定发展进化中。 20、生态经济的临界值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有界, 二是 有界。 21、可持续发展由 问题而产生,最早由 1972 年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提出。 在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长篇报告 中,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2、目前,中国的人口已达 亿人,每年净增约 万人。 23、我国淡水人均占有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人均耕地、森林和草地分别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 和 。 24、据调查资料,我国每年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多亿元。 25、我国荒漠化土地 262.2 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以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答案: 1、400 2、有利 有害 3、光合作用 4、共栖 互利共生 偏利共生 5、抗生 寄生 捕食 竞争。 6、4.5%-20% 7、10% 8、低 宽 9、正向(顺向) 反向(逆向) 10、多 最完善最复杂 高 强 11、负 12、阈值 13、超额收益 14、使用价值 15、价值计量法 效益计量法 效能计量法 16、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17、“老三论” “新三论
18、正反馈负反馈正负 19、非平衡状态大于大于 20、资源容量环境容量 21、环境《我们共同的未来》 22、12.95331500 23、1/41/31/612 24、600 25、2460 三、名词 1、生态金字塔 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序列上,逐级向上,营养级的能量呈阶梯状递减,于是形成一 个底部宽,上部窄的尖塔形,称为“生态金字塔”。 2、十分之一定律 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化效率平均起来大约为10% 3、生物群落的演替 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同一地段不同的生物群落相继更替的过程,称为生物群落的演 6 4、效益计量法 此法不考虑生态资源生产中所投入的必要劳动量,而是以生态资源的各种效能所形 成的社会劳动的减少量,作为效益计量值,并换算为货币量。 5、效能计量法 以人工手段所得到的相应生态资源效能的结果,来作为该生态资源价值计量的依据。 6、有序 所谓有序是系统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使系统各要素在其 进化周期内占有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位,构成系统稳定状态的过程。 7、稳态 稳态是系统的产生、发育、成长的进展状态不随时间而改变,其功能与结构相适应 并处于进化组合上。 8、平衡 平衡是指系统处于某一特定状态(或位置),在没有外界因子干扰下,其状态(或位 置)不随时间而变化。 9、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0、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共同结合 而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四、简答: 1、用传统价值观来指导我们行动的后果 参33页,第二节中的第三行开始。 2、生态资源价值只能以级差收入形式间接表现出来的原因。 参37页第二自然段。 3、生态资源的补偿标准如何确定 4
4 18、正反馈 负反馈 正 负 19、非平衡状态 大于 大于 20、资源容量 环境容量 21、环境 《我们共同的未来》 22、12.9533 1500 23、1/4 1/3 1/6 1/2 24、600 25、2460 三、名词: 1、生态金字塔 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序列上,逐级向上,营养级的能量呈阶梯状递减,于是形成一 个底部宽,上部窄的尖塔形,称为“生态金字塔”。 2、十分之一定律 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化效率平均起来大约为 10%。 3、生物群落的演替 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同一地段不同的生物群落相继更替的过程,称为生物群落的演 替 4、效益计量法 此法不考虑生态资源生产中所投入的必要劳动量,而是以生态资源的各种效能所形 成的社会劳动的减少量,作为效益计量值,并换算为货币量。 5、效能计量法 以人工手段所得到的相应生态资源效能的结果,来作为该生态资源价值计量的依据。 6、有序 所谓有序是系统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使系统各要素在其 进化周期内占有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位,构成系统稳定状态的过程。 7、稳态 稳态是系统的产生、发育、成长的进展状态不随时间而改变,其功能与结构相适应 并处于进化组合上。 8、平衡 平衡是指系统处于某一特定状态(或位置),在没有外界因子干扰下,其状态(或位 置)不随时间而变化。 9、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0、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共同结合 而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四、简答: 1、用传统价值观来指导我们行动的后果。 参 33 页,第二节中的第三行开始。 2、生态资源价值只能以级差收入形式间接表现出来的原因。 参 37 页第二自然段。 3、生态资源的补偿标准如何确定
可按下面两种方法确定:一是按照投入生态资源的劳动量及合理的利润水平(c+V+ 合理的利润)进行补偿。二是按享用生态资源使用价值而获得的级差收入的大小进行补 偿,这是一种效果补偿。但实际上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补偿额会介于两个补偿标准之 间。 4、生态资源劳动补偿的方式 参38页,第二自然段。 5、牛态平行与经济平衡的关系 参50页,下数第二自然段。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一)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众多的人口。目前,中国的人口已达12.9533亿人,每年净增约1500万人。2.资 源相对短缺。淡水人均占有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森林和草地分别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1/6和12:人均矿产资源也不足12.3.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据调查资料,我国每年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00多亿元。到19%年底,全 国荒漠化士地262.2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4.环境污染 加剧。668个城市有400多个缺水、130多个严重缺水。全国的23河流和几亿亩农田被 污染。5.农业仍未过关。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1.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人和后来人的责任与义务。 2.可持续发展是协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唯一抉择。 3.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如何利用生物种群间关系理论,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参29-30页。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 一、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 和 之间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是由有 (主要是植物,又称自养生物)、 。(主要 是动物,是异养生物,亦称次级生产者)和 (主要是微生物及腐食性动物) 答案:1、生物 环境 2、无机环境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二、名词解释: 1、牛态系统 “定时空范围内,由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共同结合 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三、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是由有生命的生物群落和无生命的无机环境所组成。具体包括: 5
5 可按下面两种方法确定:一是按照投入生态资源的劳动量及合理的利润水平(c+v+ 合理的利润)进行补偿。二是按享用生态资源使用价值而获得的级差收入的大小进行补 偿,这是一种效果补偿。但实际上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补偿额会介于两个补偿标准之 间。 4、生态资源劳动补偿的方式 参 38 页,第二自然段。 5、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关系 参 50 页,下数第二自然段。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一)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众多的人口。目前,中国的人口已达 12.9533 亿人,每年净增约 1500 万人。2.资 源相对短缺。淡水人均占有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4;人均耕地、森林和草地分别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3、1/6 和 1/2;人均矿产资源也不足 1/2。3.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据调查资料,我国每年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600 多亿元。到 1996 年底,全 国荒漠化土地 262.2 万平方公里;而且每年以 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4.环境污染 加剧。668 个城市有 400 多个缺水、130 多个严重缺水。全国的 2/3 河流和几亿亩农田被 污染。5.农业仍未过关。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1.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人和后来人的责任与义务。 2.可持续发展是协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唯一抉择。 3.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如何利用生物种群间关系理论,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参 29~30 页。 第三章 生态经济系统 一、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 和 之间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是由有 、 (主要是植物,又称自养生物)、 (主要 是动物,是异养生物,亦称次级生产者)和 (主要是微生物及腐食性动物)。 答案:1、生物 环境 2、无机环境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二、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 一定时空范围内,由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共同结合 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三、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是由有生命的生物群落和无生命的无机环境所组成。具体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