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X射线及其医学应用 第一节X射线基础 第二节XCT基本原理 第三节XCT图像重建方法 第四节XCT扫描机 第五节X射线治疗
第二章 X射线及其医学应用 第一节 X射线基础 第二节 X-CT基本原理 第三节 X-CT图像重建方法 第四节 X-CT扫描机 第五节 X射线治疗
威廉·康拉德·伦琴ˉ 1845年3月27日生于德国莱纳普 3岁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 1865年迁居瑞士苏黎世,伦琴进入苏世联 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8年毕业。1869年获 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物理学教授A孔 脱的助手;1870年随同孔脱返回德国,1871年随 他到维尔茨堡大学和1872年又随他到斯特拉斯堡 大学工作。1894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1900年 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仼。 1923年2月10日在慕尼黑逝世
威廉·康拉德·伦琴 1845年3月27日生于德国莱纳普。 3岁时全家迁居荷兰并入荷兰籍。 1865年迁居瑞士苏黎世,伦琴进入苏黎世联 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868年毕业。1869年获 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物理学教授A·孔 脱的助手;1870年随同孔脱返回德国,1871年随 他到维尔茨堡大学和1872年又随他到斯特拉斯堡 大学工作。1894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1900年 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 1923年2月10日在慕尼黑逝世
伦琴与X射线 伦琴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在射线管 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确定了荧光屏 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 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X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 同年12月28日,《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 发表了他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他对这种射 线继续进行研究,先后于1896年和1897年又发表了 新的论文。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 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 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的克利克尔建议将这 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 伦琴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伦琴与X射线 伦琴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在射线管 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确定了荧光屏 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 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X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 同年12月28日,《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 发表了他关于这一发现的第一篇报告。他对这种射 线继续进行研究,先后于1896年和1897年又发表了 新的论文。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 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 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 ,的克利克尔建议将这 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 伦琴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普通X光机 60320071056
普通X光机
第一节X射线基础 X射线的一般性质 Ⅹ射线的波长:01—0.001nm电磁波 医用:0.25-0.005nm.波长短,能量大 在媒质中有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现象 二.X射线的特性 1电离作用;2荧光作用; 3光化学作用;4.贯穿本领; 5生物效应
第一节 X射线基础 一.X射线的一般性质 X射线的波长:0.1—0.001nm.电磁波 医用:0.25—0.005nm. 波长短,能量大. 在媒质中有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现象 二. X射线的特性 1.电离作用; 2.荧光作用; 3.光化学作用; 4.贯穿本领; 5.生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