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 X 第六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6-1氢原子光谱 §6-2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6-3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6-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6-1 氢原子光谱 § 6-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6-3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6-4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第六章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性
物质结构 ☒ 本章重点 原子轨道及四个量子数 核外电子排布及电子排布能级图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如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 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氧化数、金属/非金属性
原子轨道及四个量子数 核外电子排布及电子排布能级图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如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 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氧化数、金属/非金属性 本章重点
物质结构 ☒ §4-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一原子猪构理论的发展简史 ·从道尔顿到门捷列夫,化学家都相信“原子不可分”的观点,认为原子时 化学大厦的基石。 19世纪末,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观点。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做阴极射线实验室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研究硫酸双氧铀钾时发现了“贝克勒尔现 象”,即放射性。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于1904年提出“葡萄干蛋糕”型原子结构 模型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学说-光电子效应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壳层结构模型 1913年,波尔将量子化概念引入卢瑟福模型,提出波尔模型 1926年,薛定谔提出了量子力学模型
§ 4-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一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简史 •从道尔顿到门捷列夫,化学家都相信“原子不可分”的观点,认为原子时 化学大厦的基石。 •19世纪末,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观点。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做阴极射线实验室发现了X射线。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研究硫酸双氧铀钾时发现了“贝克勒尔现 象”,即放射性。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于1904年提出“葡萄干蛋糕”型原子结构 模型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学说-光电子效应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壳层结构模型 •1913年,波尔将量子化概念引入卢瑟福模型,提出波尔模型 •1926年,薛定谔提出了量子力学模型
物质结构 ☒ 之 核外电子 的运动状态 1、氢原子光谱 1911年卢瑟福在a粒子 散射实验基础上提 出原子的核壳模型 正确解释了原子的 组成问题,但对于 核外电子的分布规 律和运动状态,以 及近代原子结构理 论的研究和确立都 是从氢原子光谱实 验开始的。 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区有5 条明显的谱线:红、 月 、 蓝、紫、紫色, 别对应 Ha,HB,Hy,Hs,He
二 核外电子 的运动状态 1 、氢原子光谱 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 散射实验基础上提 出原子的核壳模型, 正确解释了原子的 组成问题,但对于 核外电子的分布规 律和运动状态,以 及近代原子结构理 论的研究和确立都 是从氢原子光谱实 验开始的。 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区有5 条明显的谱线:红、 青、蓝、紫、紫色, 分别对应 Hα,Hβ,Hγ,Hδ,Hε
物质结构 ☒ 不同物质的线状光谱 Figure 7.6 Continuous Spectrum "e6 ible Spectrum Bright-line Spectra Strontium (Sr) Barium (Ba) Zinc (Zn) Hydrogen(H) Helium (He) Argon (Ar)
不同物质的线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