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and calculation,experimental research ability and scientific induction ability Develop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esign practical circuits by using circuit theory and method synthetically,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novatively.Be able to independently consult materials,use network resource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and form a rigorous and serious scientific style and engineering view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集总、等效、线性、稳态、暂态等电路 基本概念,建立基本电路元件的约束关系,理解二端口网络的定义和各参数。能 够运用叠加定理、戴维南(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和电路的等效变换方 法、支路电流法、回路(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相量法、三要素法等分析 直流稳态电路、单相和三相正弦稳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以及动态电路 能够正确使用串并联谐振电路、滤波电路、互感电路等,能够初步设计电子电路。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在电路分析中,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计 算能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能 够运用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综合 运用电路理论与方法设计实际电路的能力,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用计算 机仿真软件分析和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能够独立查阅资料,运用网络资源自主 学习,进行交流沟通。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树立 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综合运用课程的内容,对 实际工程中的电路分析与设计问题给出其解决方案。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得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1 2 3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3研究 4终身学习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电路理论基础(第4版)孙立山,陈希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7
7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experimental research ability and scientific induction ability. Develop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esign practical circuits by using circuit theory and method synthetically,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novatively. Be able to independently consult materials, use network resource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form a rigorous and serious scientific style and engineering view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集总、等效、线性、稳态、暂态等电路 基本概念,建立基本电路元件的约束关系,理解二端口网络的定义和各参数。能 够运用叠加定理、戴维南(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和电路的等效变换方 法、支路电流法、回路(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相量法、三要素法等分析 直流稳态电路、单相和三相正弦稳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以及动态电路。 能够正确使用串并联谐振电路、滤波电路、互感电路等,能够初步设计电子电路。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在电路分析中,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计 算能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能 够运用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综合 运用电路理论与方法设计实际电路的能力,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用计算 机仿真软件分析和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能够独立查阅资料,运用网络资源自主 学习,进行交流沟通。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树立 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综合运用课程的内容,对 实际工程中的电路分析与设计问题给出其解决方案。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1.工程知识 √ √ √ 2.问题分析 √ √ 3.研究 √ √ 4.终身学习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电路理论基础(第 4 版) 孙立山,陈希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7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电路(第5版) 邱关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电路原理 (第2版 江缉光,刘秀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3 参考书目 电路理论基础(第3版) 陈希有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04.1 (2)课程网站 ①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一电路原理 http//i mooc chaoxing com/space/index shtml ②电路原理东北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EU-1205916813 ③电路基础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WPU-1001599007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二者任选其 (1)评价标准1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学习表现(权重13》 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包括听课状态、回答问恩 情况和参与讨论的主动性、课堂测验等。 平时成绩 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作业形 (30%) 作业(权重1/3) 式包括课后习题、练习思考、电路分析与设计。 阶段性考查学生学习效果,考试形式为期中考 阶段考试(权重13) 试或章节别哈。 期末考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单计算题、分 (70%) 闭卷考试 析题、综合计算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40% (2)评价标准2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视看教学课件和文档 (10%)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统计观看时数 平时成绩 (60%) 在线提交作业(20%) 网络教学平台上章节后作业题的完成情况。 在线测试(30%) 网络教学平台上章节后测试题完成情况 期末笔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分析题、简单计 (40% 闭卷考试 算、 综合计算题等。其中, 基础知识题约 60%,能力题约占40%
8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电路(第 5 版) 邱关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参考书目 电路原理 (第 2 版) 江缉光,刘秀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3 电路理论基础(第 3 版) 陈希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 (2)课程网站 ①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电路原理 http://i.mooc.chaoxing.com/space/index.shtml ②电路原理_东北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EU-1205916813 ③电路基础_西北工业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WPU-1001599007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二者任选其一 (1)评价标准 1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 (30%) 学习表现(权重 1/3) 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包括听课状态、回答问题 情况和参与讨论的主动性、课堂测验等。 作业(权重 1/3) 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作业形 式包括课后习题、练习思考、电路分析与设计。 阶段考试(权重 1/3) 阶段性考查学生学习效果,考试形式为期中考 试或章节测验。 期末考试 (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单计算题、分 析题、综合计算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 (2)评价标准 2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 (60%) 观看教学课件和文档 (10%)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统计观看时数。 在线提交作业(20%) 网络教学平台上章节后作业题的完成情况。 在线测试(30%) 网络教学平台上章节后测试题完成情况 期末笔试 (4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分析题、简单计 算题、综合计算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电路和电路模 建立电路檬型、电路元 型、电功率和 能量的概念与 件的概念:理解电流和 查阅文 第1章 电压的参若方向:建立 计算: 电阻元 电 电路模 件、电感元件 电阻、 电感 电容 源等电路元件的约束关 6 讲授 网络课 1,2,3 型及定 电容元件、理 练习 程资源 系:能运用电位的概念 学习: 律 想电源和受控 电功率的概念以及基尔 课后作 电源的概念以 霍夫定律进行电路的分 及基尔霍夫定 析和计算 律。 由路的等效变 能够理解申路等效变挨 换:电阻的串 的概念:能够进行电阻 形连接和△形 的串并联等效计算: 第2章 进行电阻的Y△变换: 网络课 连接的等效变 理解理粗申压源与理相 电阻电换:电压源 讲授 程资源 电流源的串并联特性: 4 讨论 学习: 1,2 路的竿电流源的串联 效变换 和并联.实际 在理解实际电源的两利 练习 课后作 电源的两种模 模型的基础上能够进行 型及其等效变 等效变换和电路分析计 换以及输入电 算:理解输入电阻的籽 阻的概念。 网络课 第3章支路电流法, 程资源 能够运用支路电流法 学习 电阻电回路(网孔 回路(网孔)电流法、 路的 电流法 结点 结点电压法进行电路的 6 讨论 课后 1,2,3 般分析电压法。 练习 业: 分析与计算。 仿真分 析 叠加定理、替 能够理解齐性定理、替 代定理的概念:能够运 代定理、戴维 网络误 用叠加定理、戴维宁定 宁定理和诺顿 第4章 理和诺缅定理讲行申路 程资源 定理、对里原 分析和计算:建立特制 讲授 电路定 理等,运算放 理 大器电路模型 根定理、互易定理、对 8 课后作 1,2,3 练习 业: 偶原理、最大传输定理 和含有运算放 的概念:运用直流电路 仿真分 大器的电路分 分析方法初步分析含有 析 析。 运算放大器电路。 9
9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 课内 课后 目标 第 1 章 电路模 型及定 律 电路和电路模 型、电功率和 能量的概念与 计算;电阻元 件、电感元件、 电容元件、理 想电源和受控 电源的概念以 及基尔霍夫定 律。 建立电路模型、电路元 件的概念;理解电流和 电压的参考方向;建立 电阻、电感、电容、电 源等电路元件的约束关 系;能运用电位的概念、 电功率的概念以及基尔 霍夫定律进行电路的分 析和计算。 6 讲授 练习 查阅文 献;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课后作 业 1,2,3 第 2 章 电阻电 路的等 效变换 电路的等效变 换;电阻的串 并联;电阻的 Y 形连接和 Δ 形 连接的等效变 换;电压源、 电流源的串联 和并联;实际 电源的两种模 型及其等效变 换以及输入电 阻的概念。 能够理解电路等效变换 的概念;能够进行电阻 的串并联等效计算;会 进行电阻的 Y-△变换; 理解理想电压源与理想 电流源的串并联特性; 在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 模型的基础上能够进行 等效变换和电路分析计 算;理解输入电阻的概 念。 4 讲授 讨论 练习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课后作 业 1,2 第 3 章 电阻电 路的一 般分析 支路电流法, 回路(网孔) 电流法,结点 电压法。 能够运用支路电流法、 回路(网孔)电流法、 结点电压法进行电路的 分析与计算。 6 讲授 讨论 练习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课后作 业; 仿真分 析 1,2,3 第 4 章 电路定 理 叠加定理、替 代定理、戴维 宁定理和诺顿 定理、对偶原 理等,运算放 大器电路模型 和含有运算放 大器的电路分 析。 能够理解齐性定理、替 代定理的概念;能够运 用叠加定理、戴维宁定 理和诺顿定理进行电路 分析和计算;建立特勒 根定理、互易定理、对 偶原理、最大传输定理 的概念;运用直流电路 分析方法初步分析含有 运算放大器电路。 8 讲授 讨论 练习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课后作 业; 仿真分 析 1,2,3
复数、正弦量 能够理解正弦量相量表 网络興 相量法 示的意义:运用相量和 第5章 相量图表达电路元件的 讲授 程资源 的基础以及电 4 讨论 学习: 相量法 电压、电流以及它们之 1,2 路定律的相量 练习 课后作 间的关系:理解基尔霜 形式。 业 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能够用相量模型表述阻 阻抗和导纳及 抗和导纳 会进行阻抗 和导纳的串、并联计算 其串联、并联, 能够运用正弦稳态电路 申路的相量 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分析 网终课 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 与计算:会计算正弦稳 程资源 理解拉 正弦稳 的分析方法 态电路的功率 讲授 学习 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 14 讨论 课后作 1,2,3 态电路 正弦稳态电路 法:会进行提高功率因 练习 业: 的分析的功率、复功 数的相关计算。能够坛 率、最大功率 仿真分 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讲 传输:串联 行由路分析 振电路和并联 谐振电路。 谐振和并联谐振的 念, 应用谐振特性分析 计算电路。 在理解互感概念的基础 第7章 成、含有想 网络课 合由成由路的 会分析与计算含有 含有耦 计算 变压器 电感的电路 能 案例 程资源 4 合电感 应用变压器的原理分析 讲授 学习: 1.2,3 原理以及理想 课后作 的电路 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 练习 变压器。 路。 业 对称二相申路 能够用瞬时表达式、相 线电压(电流) 量和相量图表述对称 与相电压(电 相电源: 运用对称三相 流)的关系、电 电路不同联结方式下名 路计算:不对 第又音 电压之间和各电流之间 网终理 称三相申路的 的关系,分析与计算为 程资源 概念与简单计 称三相电路: 建立不 路和非 案例 学习 算:理想 正弦周 相电路的基本概 6 讲授 课后作 1,2,3 电路的功率 , 能进行分析计算: 练习 业: 期电流 非正弦周期申 会计算三相申路的功 电路 真分 路的有效值、 率:能够正确计算非正 析 平均值和平均 功率以及非正 弦周期电路的 步建立非止弦周期电路 计算。 的分析方法
10 第 5 章 相量法 复数、正弦量 概念,相量法 的基础以及电 路定律的相 量 形式。 能够理解正弦量相量表 示的意义;运用相量和 相量图表达电路元件的 电压、电流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理解基尔霍 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 讲授 讨论 练习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课 后 作 业 1 , 2 第 6 章 正弦稳 态电路 的分析 阻抗和导纳及 其串联、并联, 电 路 的 相 量 图, 正弦稳态电路 的分析方法、 正弦稳态电路 的功率、复功 率、最大功率 传输;串联谐 振电路和并联 谐振电路。 能够用相量模型表述阻 抗和导纳;会进行阻抗 和导纳的串、并联计算; 能够运用正弦稳态电路 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分析 与计算;会计算正弦稳 态电路的功率,理解提 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 法;会进行提高功率因 数的相关计算。能够运 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进 行电路分析。建立串联 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概 念,应用谐振特性分析 计算电路。 14 讲授 讨论 练习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课后作 业; 仿 真 分 析 1 , 2 , 3 第 7 章 含有耦 合电感 的电路 互感、含有耦 合电感电路的 计算,变压器 原理以及理想 变压器。 在理解互感概念的基础 上,会分析与计算含有 耦合电感的电路;能够 应用变压器的原理分析 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 路。 4 案例 讲授 练习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课 后 作 业 1 , 2 , 3 第 8 章 三相电 路和非 正弦周 期电流 电路 对称三相电路 线电压 (电流 ) 与 相 电 压 ( 电 流 )的关系、电 路计算;不对 称三相电路的 概念与简单计 算;理想三相 电路的功率; 非正弦周期电 路的有效值、 平均值和平均 功率以及非正 弦周期电路的 计算。 能够用瞬时表达式、相 量和相量图表述对称三 相电源;运用对称三相 电路不同联结方式下各 电压之间和各电流之间 的关系,分析与计算对 称三相电路;建立不对 称三相电路的基本概 念,能进行分析计算; 会计算三相电路的功 率;能够正确计算非正 弦周期电路的有效值、 平均值和平均功率;初 步建立非正弦周期电路 的分析方法。 6 案例 讲授 练习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 课后作 业; 仿 真 分 析 1 , 2 , 3
动态电路的方 能够理解动态电路初始 程及其初始条 条件与换路、稳态和望 件、一阶由路 的概念,会用三要素法 网络课 的零输入响 熟练求螺一阶申路的响 程资源 ,零状态响 动态电 应(零输入响应、零找 讲 应、 全响应 态响应和全响应):理 8 路的分 讨论 课后作 1,2,3 阶电路的 解电路的阶跃响应、冲 练习 业 析 跃响应和冲激 激响应:初步建立一阶 仿真分 响应。二阶电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 路的响应(研 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 究性学习)。 二端口网络的 概今、一洪口 能够理解二端口网络的 第10章 的方程与参 定义和各参数的概今, 网络课 数:二端口的 会列写二端口的参数方 程资源 等效电骂 初步建 端口等 网路及 讲授 学习 瑞口的转移 效电路法,以及二端口 4 讨论 课后作 1,2,3 非线性 数和连接:非 的转移函数和连接方式 业 电阻电 线性电阻元 的概念:初步建立非线 路 仿真分 件:小信号分 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分 析 析法 (研究性 析法。 学习) 合计 64
11 第 9 章 动态电 路的分 析 动态电路的方 程及其初始条 件、一阶电路 的 零 输 入 响 应、零状态响 应、全响应; 一阶电路的阶 跃响应和冲激 响应。二阶电 路的响应(研 究性学习)。 能够理解动态电路初始 条件与换路、稳态和暂 的概念,会用三要素法 熟练求解一阶电路的响 应(零输入响应、零状 态响应和全响应);理 解电路的阶跃响应、冲 激响应;初步建立二阶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 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 念。 8 讲授 讨论 练习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课后作 业 仿 真 分 析 1,2,3 第10章 二端口 网络及 非线性 电阻电 路 二端口网络的 概念、二端口 的 方 程 与 参 数;二端口的 等效电路、二 端口的转移函 数和连接;非 线 性 电 阻 元 件;小信号分 析法(研究性 学习) 能够理解二端口网络的 定义和各参数的概念, 会列写二端口的参数方 程;初步建立二端口等 效电路法,以及二端口 的转移函数和连接方式 的概念;初步建立非线 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分 析法。 4 讲授 讨论 网络课 程资源 学习; 课后作 业 仿 真 分 析 1,2,3 合计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