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稿 目录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需求曲线 第三节供给曲线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弹性的概念 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结束语 第三章效用论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第三节预算线 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的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九节结束语 第四章生产论 第一节厂商
1 微观经济学讲稿 目 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 弹性的概念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第三节 预算线 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的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厂商
第二节生产函数 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等成本线 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规模报酬 第八节结束语 第五章成本论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短期总产量与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结束语 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九节结束语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垄断 第二节垄晰竞争 第三节寡头 第四节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第五节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第六节结束语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一节分配论概述 第二节引致需求
2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 等成本线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 规模报酬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与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 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第三节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七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垄断竞争 第三节 寡头 第四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第五节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第六节 结束语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 第二节 引致需求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六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第七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九节结束语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五节*欧拉定理 第六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七节结束语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一般均衡 第二节经济效率 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 第八节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九节结束语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垄断 第二节外部影响 第三节公共物品 第四节不完全信息 第五节结束语 第六节微观经济学结束
3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第六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第七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八节* 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一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第二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五节* 欧拉定理 第六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第二节 经济效率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第八节 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 第二节 外部影响 第三节 公共物品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节 微观经济学结束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至少应含有下列方面的内容: 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市场分析、产品质量控制等。 第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的集中的研究,如涤源经济学、石油经常等。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等 上述三个方面不过是一种粗略的区分方式。本教材所涉及的主要是第三部分。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的演变 西方经济学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重商主义、士典学派、唐俗经济学和由俗经 济学后的阶段。庸俗阶段始于1930年,终于19世纪40年代:其目的主 为反对当时的空想 社会主义,并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在其后,边际效用学派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在19出 纪7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期间,边际学派的理论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与补 充,涉及到接断、价值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边际效 用学派的理论及其三次重大的修改与补充被综合在一起,基本上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正统 思想体系。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企图解决的问题为: ,在意识形态上,宜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须为改善和拯救这 一制度提供改策建议 上述两点表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经验的总结。 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是: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否定它,而在具 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当然,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考虑到国情的差别。 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原因在于下列四点: 第一,为了辨明是非,区别西方经济学的有用之处和有害的地方。 第二,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考察,以便决定它适用的程度与范围。 第三,为了通过西方论著和报道来了解西方的经济情况,必须知道这些术语的理论的含义。 第四,西方经济学在不同的程度上构成许多西方的经济学科和课程理论基础。因此,为了给 其他西方的经济学科课程的铺设道路以及了解它们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科中所占有的位置,也 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 本教材的特点可列出如下 第一,西方经 济 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改变其内容的学科,本书包含居于主流地位的正 统经济理论及其体系。 第二,本书所介绍的西方经济学说限于主要的理论以及理论发展的线索和重要的应用方面。 对于那些细枝末节或与某些国家有特殊关系的部分,本书一概略去。 第三 本书除了介绍西方学说以外, 也将对它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论 第四,本书企图帮助读者在整个理论体系上觉察到西方经济学在意识形态上的有害之处,从 而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与此同时,又能在具体内容上看出它的有用的地方,并且结合我国 的国情加以借鉴和吸收
4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至少应含有下列方面的内容: 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市场分析、产品质量控制等。 第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的集中的研究,如资源经济学、石油经常等。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上述三个方面不过是一种粗略的区分方式。本教材所涉及的主要是第三部分。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的演变 西方经济学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重商主义、古典学派、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 济学后的阶段。庸俗阶段始于1930 年,终于19世纪40年代;其目的主要为反对当时的空想 社会主义,并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在其后,边际效用学派兴起于19世纪70 年代。在19世 纪7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期间,边际学派的理论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与补 充,涉及到垄断、价值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边际效 用学派的理论及其三次重大的修改与补充被综合在一起,基本上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正统 思想体系。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企图解决的问题为: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须为改善和拯救这一制度提供政策建议。 上述两点表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经验的总结。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综合上述两点,我们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是: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否定它,而在具 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当然,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考虑到国情的差别。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原因在于下列四点: 第一,为了辨明是非,区别西方经济学的有用之处和有害的地方。 第二,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考察,以便决定它适用的程度与范围。 第三,为了通过西方论著和报道来了解西方的经济情况,必须知道这些术语的理论的含义。 第四,西方经济学在不同的程度上构成许多西方的经济学科和课程理论基础。因此,为了给 其他西方的经济学科课程的铺设道路以及了解它们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科中所占有的位置,也 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本教材的特点可列出如下: 第一,西方经济学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改变其内容的学科,本书包含居于主流地位的正 统经济理论及其体系。 第二,本书所介绍的西方经济学说限于主要的理论以及理论发展的线索和重要的应用方面。 对于那些细枝末节或与某些国家有特殊关系的部分,本书一概略去。 第三,本书除了介绍西方学说以外,也将对它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评论。 第四,本书企图帮助读者在整个理论体系上觉察到西方经济学在意识形态上的有害之处,从 而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与此同时,又能在具体内容上看出它的有用的地方,并且结合我国 的国情加以借鉴和吸收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徽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 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它们的 顺序是:首先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然后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最 后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在微观经济学中,对每个经济问题的研究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其中,基本 的假设条件有如下两个: 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它假定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总是在利己的动机下,力图以 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利益。 第二、在大部分的微观经济学中都有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它假定市场上每一个从事交易活 动的人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总。 三、对徽观经济学的鸟瞰 在此对微观经济学鸟瞰的目的在于大致描绘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图2-】可以说 明,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经 济行为,如何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以及单个市场供求相等的 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 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 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假定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 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则可以建立需求函数:Q=仍 其中¢和P吩别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商品的需求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需求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需求表里的数字 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可以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 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a-BP 其中,a、B为常数,且a、B>0。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一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也就是说,需求曲线 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原因将在第三章效用论中得到说明。 5
5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 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它们的 顺序是:首先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然后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最 后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在微观经济学中,对每个经济问题的研究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其中,基本 的假设条件有如下两个: 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它假定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总是在利己的动机下,力图以 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利益。 第二、在大部分的微观经济学中都有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它假定市场上每一个从事交易活 动的人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在此对微观经济学鸟瞰的目的在于大致描绘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图2-1 可以说 明,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经 济行为,如何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以及单个市场供求相等的 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 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 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假定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 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则可以建立需求函数: Q d =f(P) 其中 Q d 和P分别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商品的需求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需求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需求表里的数字 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可以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 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 d =α-βP 其中,α、β为常数,且α、β >0。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一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也就是说,需求曲线 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原因将在第三章效用论中得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