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 (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理解目标 (1)发展的普遍性: (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 3、运用目标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了解唯物辩 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 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 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在 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 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 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 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 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发展的实质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导入新课】寓言《自相矛盾 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 西。”同时又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旁人问:“如果用你的 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寓言中的“矛盾“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犯 的逻辑错误,而哲学中的“矛盾”揭示的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那么, 什么是矛盾呢?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 (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理解目标 (1)发展的普遍性; (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 3、运用目标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了解唯物辩 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 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 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在 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 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 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 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 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发展的实质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学课时安排:3 课时 【导入新课】寓言《自相矛盾》 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 西。”同时又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旁人问:“如果用你的 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寓言中的“矛盾“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犯 的逻辑错误,而哲学中的“矛盾”揭示的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那么, 什么是矛盾呢?
【讲授新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定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依存的两种现象。如 空间上: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人的属性:男女、老幼、长晚、胖瘦、高矮、上级和下级、哭笑、悲喜、爱恨、师生 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强弱、香臭、苦甜、轻重 认识领域:好坏、是非、善恶、美丑、祸福、难易 社会发展:进步与落后、前进与倒退、文明与愚昧、革命与反动、剥削与被剥削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以上这些现象说 明: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 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举例】赫拉克利特列举出了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来解说“对立统一”的道理:“上坡的路和 下坡的路,是同一条路。”“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疾病使健康成为愉快,坏事使好事 成为愉快,饥饿使饱食成为愉快,疲劳使休息成为愉快。” 【课堂探究】P67A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B“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探究提示】说明了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这里的“矛盾”主要是针对与逻辑矛盾具有不 同的含义的哲学意义上的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 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A概念 B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同一事物都有对立面和统一面两个方面,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条件,彼此谁都离不开谁 (形影想随、一个巴掌拍不响、不是冤家不聚头)。 【举例】P67漫画:他敢剪吗?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举例】磁铁(S极和N极):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香就没有臭、没有福就无所谓祸: 【举例】父子关系(父亲之所以是父亲,因为有儿子,儿子之所以是儿子,因为有父亲);师 生关系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关衔接】P68生物变性现象,雌雄转化现象 【举例】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统一性 生产家具的过程就是消费木材、油漆、钉子的过程 消费砖头、木料、水泥、钢材的过程就是生产房子的过程 消费衣食住行等资料的过程就是生产劳动力的过程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2 - 【讲授新课】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定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依存的两种现象。如 空间上: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人的属性:男女、老幼、长晚、胖瘦、高矮、上级和下级、哭笑、悲喜、爱恨、师生; 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强弱、香臭、苦甜、轻重; 认识领域:好坏、是非、善恶、美丑、祸福、难易; 社会发展:进步与落后、前进与倒退、文明与愚昧、革命与反动、剥削与被剥削;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以上这些现象说 明: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 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 点。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举例】赫拉克利特列举出了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来解说“对立统一”的道理:“上坡的路和 下坡的路,是同一条路。”“在圆周上,终点就是起点。”“疾病使健康成为愉快,坏事使好事 成为愉快,饥饿使饱食成为愉快,疲劳使休息成为愉快。” 【课堂探究】P67 A 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B“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探究提示】说明了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这里的“矛盾”主要是针对与逻辑矛盾具有不 同的含义的哲学意义上的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 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A 概念 a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同一事物都有对立面和统一面两个方面,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条件,彼此谁都离不开谁 (形影想随、一个巴掌拍不响、不是冤家不聚头)。 【举例】P67 漫画:他敢剪吗?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举例】磁铁(S 极和 N 极);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香就没有臭、没有福就无所谓祸; 【举例】父子关系(父亲之所以是父亲,因为有儿子,儿子之所以是儿子,因为有父亲);师 生关系;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关衔接】P68 生物变性现象,雌雄转化现象 【举例】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统一性 生产家具的过程就是消费木材、油漆、钉子的过程; 消费砖头、木料、水泥、钢材的过程就是生产房子的过程; 消费衣食住行等资料的过程就是生产劳动力的过程;
【举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 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a+b=a-(-b)加法与减法相互转化是因为引进 了分数 b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 向和趋势。(不是冤家不聚头、水火不相容) 【举例】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术界的百花争鸣,百花齐放:思想认识上的不同争 论:同化与异化的相互排斥;正负极的相互分离;战争双方的你死我活、你争我夺;人类社 会各个形态内部的统治和被统治促成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课堂探究】P68 A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B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探究提示】A说明动物之间是通过相互斗争而取得和谐与统 B蛇和田鼠、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 【专家点评】哲学上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的“斗争性”包 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不仅概括了社会领域中或政治用语中经常讲到的“斗争”,而且也概括了 自然现象和思维现象领域中的一切对立和斗争。 【举例】生物学上讲的遗传和变异就各有不同特点,他们的对立表现在:遗传指的是亲代与 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国民间还有这样 的说法“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 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指的是变异现象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 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遗传、变异 这种差异性也是哲学上所讲“斗争”的一个具体表现 【举例】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比学赶超;理论专家们在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鸣、讨论同样也是 “斗争”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见,矛盾斗争性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千差万别,因此,对斗争性不能作简单化 理解,不能用具体形式代替哲学上的矛盾的斗争性。(如文革期间,歪曲斗争性,大鸣,大放 大字报,整人,斗人,批人)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P69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 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 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举例】权利和义务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父母与子女间的抚养教育与赡养) 【举例】自由和纪律(真正的自由必须建立在纪律的约束下) 【举例】高科技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利与弊? 2003年6、7月,在长江三峡,发生了几件令世界瞩目的大事,大坝蓄水、通航、发电成 功。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与不建,几乎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研究和论证。因为确实有利 也有弊;核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核泄漏事故也是很可怕的:因特网为信息社会的发展提 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但是它也会对国家安全、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等构成威胁。 无论是对三峡工程的认识,还是人类对核能以及因特网的认识,利与弊的客观存在都说明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 【举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 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 a+b=a-(-b)加法与减法相互转化是因为引进 了分数。 b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 向和趋势。(不是冤家不聚头、水火不相容) 【举例】人民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术界的百花争鸣,百花齐放;思想认识上的不同争 论;同化与异化的相互排斥;正负极的相互分离;战争双方的你死我活、你争我夺;人类社 会各个形态内部的统治和被统治促成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课堂探究】P68 A 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B 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探究提示】A 说明动物之间是通过相互斗争而取得和谐与统一。 B 蛇和田鼠、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 【专家点评】哲学上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的“斗争性”包 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不仅概括了社会领域中或政治用语中经常讲到的“斗争”,而且也概括了 自然现象和思维现象领域中的一切对立和斗争。 【举例】生物学上讲的遗传和变异就各有不同特点,他们的对立表现在:遗传指的是亲代与 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国民间还有这样 的说法“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 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指的是变异现象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 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遗传、变异的 这种差异性也是哲学上所讲“斗争”的一个具体表现, 【举例】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比学赶超;理论专家们在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鸣、讨论同样也是 “斗争”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见,矛盾斗争性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千差万别,因此,对斗争性不能作简单化 理解,不能用具体形式代替哲学上的矛盾的斗争性。(如文革期间,歪曲斗争性,大鸣,大放, 大字报,整人,斗人,批人)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P69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 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 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举例】权利和义务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父母与子女间的抚养教育与赡养) 【举例】自由和纪律(真正的自由必须建立在纪律的约束下) 【举例】高科技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利与弊? 2003 年 6、7 月,在长江三峡,发生了几件令世界瞩目的大事,大坝蓄水、通航、发电成 功。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与不建,几乎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研究和论证。因为确实有利 也有弊;核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核泄漏事故也是很可怕的;因特网为信息社会的发展提 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但是它也会对国家安全、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等构成威胁。 无论是对三峡工程的认识,还是人类对核能以及因特网的认识,利与弊的客观存在都说明
矛盾是由对立的双方组成的:利大于弊,又说明矛盾的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 次之分。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利用不当对 人类不利的一面,这样才能趋利避害,使高科技为人类谋福利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事物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具有普遍性 (1)矛盾的普遄性(共性 A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包括两方面: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 世界,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举例】自然界 火车、高山、摩天大楼等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化学运动中的化合和分解、酸和碱、正电和负电的矛盾 生物运动中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生与死的矛盾 【举例】人类社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阶级矛盾(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家庭矛盾(和谐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善于不断解决矛盾) 学习、工作中的矛盾(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体脑之间) 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买与卖的矛盾; 政治生活:和平与战争、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党派之间(美国民 主党和共和党之间:驴象之争;我国: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举例】思维领域 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创新与保守、先进与落后、美与丑、善与恶:唯物论与唯心论、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动,即时时有矛盾。 任何一个事物,从产生、发展到灭亡,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旧的矛盾不断解决了,新 的矛盾又不断产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举例】人类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举例】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人生几十年是在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中度过并成 长成熟起来的 【举例】我国社会矛盾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与三座大山的矛盾 新中国诞生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文革期间: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改革开放过程中: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 【举例】认识领域始终存在已知与未知、认识与实践、对与错、是与非的矛盾,正是在矛盾 的不断解决中,人们才有所进步,有所成就 【注意】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注意3个问题: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4 - 矛盾是由对立的双方组成的;利大于弊,又说明矛盾的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 次之分。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利用不当对 人类不利的一面,这样才能趋利避害,使高科技为人类谋福利。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事物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具有普遍性。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 A 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包括两方面: 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 世界,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举例】自然界 火车、高山、摩天大楼等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化学运动中的化合和分解、酸和碱、正电和负电的矛盾; 生物运动中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生与死的矛盾; 【举例】人类社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阶级矛盾(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家庭矛盾(和谐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善于不断解决矛盾); 学习、工作中的矛盾(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体脑之间) 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买与卖的矛盾; 政治生活:和平与战争、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党派之间(美国民 主党和共和党之间:驴象之争;我国: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举例】思维领域 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创新与保守、先进与落后、美与丑、善与恶;唯物论与唯心论、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 b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动,即时时有矛盾。 任何一个事物,从产生、发展到灭亡,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旧的矛盾不断解决了,新 的矛盾又不断产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举例】人类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举例】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人生几十年是在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中度过并成 长成熟起来的。 【举例】我国社会矛盾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与三座大山的矛盾; 新中国诞生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文革期间: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改革开放过程中: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 【举例】认识领域始终存在已知与未知、认识与实践、对与错、是与非的矛盾,正是在矛盾 的不断解决中,人们才有所进步,有所成就; 【注意】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注意 3 个问题:
1、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件事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 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矛盾关系。如鸡蛋和石头,一般情况下并不构成矛盾, 假如石头把鸡蛋打破了,两者才成为矛盾双方,构成矛盾关系。 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3、人们不容易察觉的矛盾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一般来说,处于动态中的、较为激 化的矛盾,人们往往容易察觉,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中的矛盾,需 要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 B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差异也是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 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C方法论意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 【举例】评价他人:不仅看到缺点,更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评价自己:既要看到长处,更要看到短处,以便取长补短 【举例】国王画像 据说古代有一个国王,长得很丑,一只眼睛,一条腿还瘸。他召来全国的画家为他画 像。第一个画家把他画得非常漂亮,谁知国王看后大怒,认为善于弄虚作假、阿谀奉承的人 必有野心,于是把他拉出去斩首。第二个画家如实给国王画了一幅,呈现给国王。国王看后 勃然大怒,以丑化国王,冒犯天威处斩了第二个画家。第三个画家比较智慧,画像令人拍手 叫绝。画像画的是国王打猎的场景:国王一条腿站在地上,一条腿蹲在一棵树墩上,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正在举枪瞄准射击。第三个画家不仅兔去了杀生之祸,而且受到重赏,是因 为他善于抓住特点,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课堂探究】P70A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B“因地制宜”、“园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 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探究提示】说明家家的矛盾都不尽相同,都有其特殊性。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A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根据,正是由于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 事物才会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整个世界才会精彩分呈,纷繁复杂。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举例】冰岛有座火山,喷出的不是滚烫的岩浆,而是冰块 千岛有一种耐热鱼,体温63度,能在50度的热水中存活 人的指纹各不相同,因此成为警方破案的一条有效途径 【举例】每个人的气质、性格、脾气不同,个子高矮胖瘦有差异,皮肤有黑有白,打扮因人 而异,不可乱赶时髦,否则会闹东施效颦的笑话 【举例】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 5 - 1、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件事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 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矛盾关系。如鸡蛋和石头,一般情况下并不构成矛盾, 假如石头把鸡蛋打破了,两者才成为矛盾双方,构成矛盾关系。 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3、人们不容易察觉的矛盾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一般来说,处于动态中的、较为激 化的矛盾,人们往往容易察觉,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中的矛盾,需 要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 B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差异也是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 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C 方法论意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 【举例】评价他人:不仅看到缺点,更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评价自己:既要看到长处,更要看到短处,以便取长补短; 【举例】国王画像 据说古代有一个国王,长得很丑,一只眼睛,一条腿还瘸。他召来全国的画家为他画 像。第一个画家把他画得非常漂亮,谁知国王看后大怒,认为善于弄虚作假、阿谀奉承的人 必有野心,于是把他拉出去斩首。第二个画家如实给国王画了一幅,呈现给国王。国王看后 勃然大怒,以丑化国王,冒犯天威处斩了第二个画家。第三个画家比较智慧,画像令人拍手 叫绝。画像画的是国王打猎的场景:国王一条腿站在地上,一条腿蹲在一棵树墩上,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正在举枪瞄准射击。第三个画家不仅免去了杀生之祸,而且受到重赏,是因 为他善于抓住特点,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课堂探究】P70 A 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B“因地制宜”、“园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 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探究提示】说明家家的矛盾都不尽相同,都有其特殊性。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A 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根据,正是由于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的 事物才会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整个世界才会精彩分呈,纷繁复杂。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举例】冰岛有座火山,喷出的不是滚烫的岩浆,而是冰块。 千岛有一种耐热鱼,体温 63 度,能在 50 度的热水中存活。 人的指纹各不相同,因此成为警方破案的一条有效途径。 【举例】每个人的气质、性格、脾气不同,个子高矮胖瘦有差异,皮肤有黑有白,打扮因人 而异,不可乱赶时髦,否则会闹东施效颦的笑话。 【举例】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