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逆向法 钟道隆著 EPUBCN. COM* Copyright. 2002-2001AlI rights reserved. Published by EPUBCN. COM" DeepBlue system Please visit our website to get more e Books and relatived tools. WebsiteUrl:huttp://mwwepubcn.com OurfoRum:http:/mnwepubcn.ne E-mai epubcn(asina. com or xuyu (franstarcomcn
英语学习逆向法 钟道隆 著
声明 您现在所阅读的这本电子图书由“类出版物”制作出品。 本书版权归作者所有。“类出版物”只负责制作发行工作 在保证原书内容完整的情况下,您可以对本书进行转载。 如果您愿意,我们很乐意您在转载的时候写上我们网站的 名字。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书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用于某种商业用途, 请联系作者,在征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您可以继续您的行为 但如果您没有征得作者的同意而擅自用于某种商业目的, 我们将不对此负任何责任 如果您有意出版您的作品,或者您有制作好的别人的作品, 我们都欢迎您授权我们为您制作或出版。联系信箱是: epubcn@sina.com 欢迎您订阅我们的更新件!如果您不经常上网,但又拉心错过 作类出朊物更亲的内容,您可以在您方便的登录我们的网站, 在首页上您会看到“更新邮件”一项,您可以使用一个安全的 E-mai地址来订阅。 今后每次更新我们都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您。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您跟“类出版物”站长联系。 网站地址:htp://www.epubcn.con 论坛地址:htp:/www.epubcn,net 联系信箱:旦 ruben@sina,Com 投稿信箱:xwu@ transtar,com,Cn
声 明 您现在所阅读的这本电子图书由“E类出版物”制作出品。 本书版权归作者所有。“E类出版物”只负责制作发行工作。 在保证原书内容完整的情况下,您可以对本书进行转载。 如果您愿意,我们很乐意您在转载的时候写上我们网站的 名字。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书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用于某种商业用途, 请联系作者,在征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您可以继续您的行为。 但如果您没有征得作者的同意而擅自用于某种商业目的, 我们将不对此负任何责任。 如果您有意出版您的作品,或者您有制作好的别人的作品, 我们都欢迎您授权我们为您制作或出版。联系信箱是: epubcn@sina.com 欢迎您订阅我们的更新邮件!如果您不经常上网,但又担心错过 “E类出版物”更新的内容,您可以在您方便的时候登录我们的网站, 在首页上您会看到“更新邮件”一项,您可以使用一个安全的 E-mail地址来订阅。 今后每次更新我们都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您。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您跟“E类出版物”站长联系。 网站地址:http://www.epubcn.com 论坛地址:http://www.epubcn.net 联系信箱:epubcn@sina.com 投稿信箱:xuyu@transtar.com.cn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著 作者简介 姓名:钟道隆性别:男1934年12月31日生于浙江省浦江县。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学习报务与机务,1952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 程学院有线系学习。在校期间学习刻苦,1958年以本科五年内所有课程考试全部优秀的的 成绩毕业,被评为"优秀生"。毕业后长期从事国防通信工程建设、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工 作。先后任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参通信部科技局局长、中国人民解 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少将副院长(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进步 奖与发明奖电子组副组长等职,1995年退休 钟道隆将军干一行钻一行,1958到1976年间,他先后在西北戈壁滩、青藏高原和内 地山沟里从事国防通信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工作。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些平凡的 工作中,年复一年,刻苦钻研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写出专题总结与专著20 多万字,搞成功技术革新十几项,大部分经国家鉴定后在全国推广。1978年因科技工作中 成绩突出,出席了总参谋部通信部和总参谋部科技大会,并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 钟道隆将军勤于学习,善于总结。他45岁时为了摆脱听不懂说不了的哑巴英语状态 发奋自学英语口语,早起晚睡,工作之余每天学习五小时,节假日学习十几个小时,长年 坚持不懈,一年半内用坏收录机十几个部次,终于成为口语翻译,并总结出了"听、写、说、 背、想”五法并举的"英语学习逆向法",出版了《逆向法巧学英语》等五本有关英语的专著 他用这种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人学习英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他52岁时刻苦学习电脑, 熟练掌握了五笔字型,总结出了很多巧学巧用的经验,出版了《巧用电脑写作与翻译》等 六本著作。他5岁时为了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刻苦钻研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能背出圆周率 2000位并结合实践经验写出了《记忆的窍门》等书。由于他的著作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 写成的,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有的被评为全国最优秀畅销书。 退休后钟道隆将军学习劲头不减,每天至少学习三小时,与年轻人一起学习电脑多媒 体技术,掌握访问因特网的技术,登上信息高速公路,跟上了时代的发展。退休生活为他 写作提供了大量时间,三年来他写作与翻译出版了二十多本著作,被人誉为 cyberwriter(电 脑时代作家)。钟道隆教授非常关心青少年,曾应邀在江苏和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脚踏 实地走向成功》系列讲座,鼓励听众努力学习,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播出后听 众反映热烈 座右铭:何以解忧,唯有学习!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著 作者简介 姓名:钟道隆 性别:男 1934 年 12 月 31 日生于浙江省浦江县。 1951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学习报务与机务,1952 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 程学院有线系学习。在校期间学习刻苦,1958 年以本科五年内所有课程考试全部优秀的的 成绩毕业,被评为"优秀生"。毕业后长期从事国防通信工程建设、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工 作。先后任总参通信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参通信部科技局局长、中国人民解 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少将副院长(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进步 奖与发明奖电子组副组长等职,1995 年退休。 钟道隆将军干一行钻一行,1958 到 1976 年间,他先后在西北戈壁滩、青藏高原和内 地山沟里从事国防通信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工作。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些平凡的 工作中,年复一年,刻苦钻研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写出专题总结与专著 200 多万字,搞成功技术革新十几项,大部分经国家鉴定后在全国推广。1978 年因科技工作中 成绩突出,出席了总参谋部通信部和总参谋部科技大会,并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 钟道隆将军勤于学习,善于总结。他 45 岁时为了摆脱听不懂说不了的哑巴英语状态, 发奋自学英语口语,早起晚睡,工作之余每天学习五小时,节假日学习十几个小时,长年 坚持不懈,一年半内用坏收录机十几个部次,终于成为口语翻译,并总结出了"听、写、说、 背、想"五法并举的"英语学习逆向法",出版了《逆向法巧学英语》等五本有关英语的专著。 他用这种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人学习英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他 52 岁时刻苦学习电脑, 熟练掌握了五笔字型,总结出了很多巧学巧用的经验,出版了《巧用电脑写作与翻译》等 六本著作。他 56 岁时为了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刻苦钻研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能背出圆周率 2000 位并结合实践经验写出了《记忆的窍门》等书。由于他的著作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 写成的,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有的被评为全国最优秀畅销书。 退休后钟道隆将军学习劲头不减,每天至少学习三小时,与年轻人一起学习电脑多媒 体技术,掌握访问因特网的技术,登上信息高速公路,跟上了时代的发展。退休生活为他 写作提供了大量时间,三年来他写作与翻译出版了二十多本著作,被人誉为 cyberwriter(电 脑时代作家)。钟道隆教授非常关心青少年,曾应邀在江苏和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举办《脚踏 实地走向成功》系列讲座,鼓励听众努力学习,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播出后听 众反映热烈。 座右铭:何以解忧,唯有学习!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著 我怎样学会英语 1.1哑巴英语的尴尬 我上中学时没有学过音标,基本上是跟着教师念,对不对不得,而知。有时会闹出笑 话,例如 dining-room中的第一个i,不发,而发lai,但是教师读成词,我们也就跟 着读错了,后来才纠正过来。上大学以后改学俄语,大学毕业以后又自学过一些英语,能 阅读有关的专业书籍。但是从来没有学过“听”和“说”,基本上是“哑巴英语”。 1979年45岁时第一次随团去法国和德国参观。当时我能阅读自己熟悉的专业书刊, 算是代表团中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但一到外国,除了一般的问候语以外几乎都听不懂,说 不了,所以根本听不懂技术讲解。对于熟悉的专业书面材料,如果是用大写字母写成的 说明,一时还反应不过来,需要在脑子中翻译成小写才看得懂。代表团团长还不时地鼓励 我“胆子大一些”。其实哪里是什么胆子大小的问题,听不懂,说不了,看不懂,哪里来 的胆子? 在国外期间,我与每一个不会外语的人一样,口袋里装着一个纸条,上写“我住在 ⅹXX旅馆,请把我送回去。”以防一旦走失时使用。我当时是某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 程师,看着这样的纸条,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被侮辱感,“我这个中国高级工程师和总 工程师只有这样的水平,与文盲差不多,外国人怎么会看得起我们?”发愤之心油然而 生,回国以后下决心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12自学一年成翻译 学英语听和说的最好方法是生活在英语环境中,天天听英语,说英语。但是我没有这 样的条件。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在半导体收录机如此普及的今天,听英语录音就是 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我当时学习的劲头很大,先后学习过 The Man Who Escape《逃跑的 人》、 English for Today一 Book four: The Changing tec- nology《今日英语——第四册: 日新月异的科技》、《英语900句》等书和录音带。学的时候对着书看,似乎没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但一年左右下来,花的功夫不少,收获却不大,英语水平(听、说和快速阅 读能力等)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好像碰到了一个很不容易逾越的壁垒。在这种情况下, 我很苦闷和仿惶:进一步学习提高吧,好像困难重重,难以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但是 放下不学吧,工作中确实需要,而且我当时单身一人在沈阳,业余时间没有什么事可做, 所以还是想学英语。但是怎么学呢?请教一位专职英语翻译,他说,“我们在外语学院专 门学了好几年,也不是都能听懂,你已经45岁了,恐怕困难更多。”听了他的这番话,使 我认识到学习英语的艰巨性,打消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一天,我 突然回想起我听懂京戏唱词的过程:40年代未从南方到了北京以后,觉得京戏很好听,可 是听不懂,不知道哼哼呀呀唱的什么。60年代初我与一位京戏迷住在一起,他有很多京戏 唱片。我问他怎样才能听懂京戏,他说京戏很程式化,只要一字一字地听懂几出就好办 了。此后只要一放唱片,他就一句一句地告诉我唱的是什么词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著 一、 我怎样学会英语 1.1 哑巴英语的尴尬 我上中学时没有学过音标,基本上是跟着教师念,对不对不得, 而知。有时会闹出笑 话,例如 dining 一 room 中的第一个 i,不发 [i],而发[ai],但是教师读成[i],我们也就跟 着读错了,后来才纠 正过来。上大学以后改学俄语,大学毕业以后又自学过一些英语, 能 阅读有关的专业书籍。但是从来没有学过“听”和“说”,基本上 是“哑巴英语”。 1979 年 45 岁时第一次随团去法国和德国参观。当时我能阅 读自己熟悉的专业书刊, 算是代表团中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但一到 外国,除了一般的问候语以外几乎都听不懂,说 不了,所以根本听 不懂技术讲解。对于熟悉的专业书面材料,如果是用大写字母写成 的 说明,一时还反应不过来,需要在脑子中翻译成小写才看得懂。 代表团团长还不时地鼓励 我“胆子大一些”。其实哪里是什么胆子 大小的问题,听不懂,说不了,看不懂,哪里来 的胆子? 在国外期间,我与每一个不会外语的人一样,口袋里装着一个 纸条,上写“我住在 XXX 旅馆,请把我送回去。”以防一旦走失时 使用。我当时是某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 程师,看着这样的纸条, 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被侮辱感,“我这个中国高级工程师和总 工 程师只有这样的水平,与文盲差不多,外国人怎么会看得起我们?” 发愤之心油然而 生,回国以后下决心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1.2 自学一年成翻译 学英语听和说的最好方法是生活在英语环境中,天天听英语, 说英语。但是我没有这 样的条件。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在半导 体收录机如此普及的今天,听英语录音就是一 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当时学习的劲头很大,先后学习过 The Man Who Escape《逃 跑的 人》、English for Today 一 Book Four:The Changing Tec- nology《今日英语——第四册: 日新月异的科技》、《英语 900 句》等 书和录音带。学的时候对着书看,似乎没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但 一年左右下来,花的功夫不少,收获却不大,英语水平(听、说和快 速阅 读能力等)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好像碰到了一个很不容易 逾越的壁垒。在这种情况下, 我很苦闷和仿惶:进一步学习提高吧, 好像困难重重,难以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但是 放下不学吧,工 作中确实需要,而且我当时单身一人在沈阳,业余时间没有什么事 可做, 所以还是想学英语。但是怎么学呢?请教一位专职英语翻译, 他说,“我们在外语学院专 门学了好几年,也不是都能听懂,你已经 45 岁了,恐怕困难更多。”听了他的这番话,使 我认识到学习英语 的艰巨性,打消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一天, 我 突然回想起我听懂京戏唱词的过程:40 年代未从南方到了北京 以后,觉得京戏很好听,可 是听不懂,不知道哼哼呀呀唱的什么。60 年代初我与一位京戏迷住在一起,他有很多京戏 唱片。我问他怎样 才能听懂京戏,他说京戏很程式化,只要一字一字地听懂几出就好 办 了。此后只要一放唱片,他就一句一句地告诉我唱的是什么词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著 就这样,我慢慢地听懂了几出戏,此后再去听别的果然也能听懂了。我不是也可以用 这种方法去学习英语吗?但是,从哪里起步呢?我的听力很差,语速稍快一点的根本听不 懂,只能去听专门为初学英语者设计的慢速英语。说干就干,当晚就开始一词一词、一句 句听写慢速英语。这一天是1980年1月31日,是很值得我回忆的,因为从此我就走 上了踏踏实实地自学英语的成功之路,而且从未中断过。在刚开始听写的时候,虽然我已 经认得不少词,但由于不会念,听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词,很难继续学下去。如何解决这 个问题?我果断地停止了听写录音带,改为跟学电台的“初级广播英语”,从最基础的英 语发音学起,足足学了五个月,把自己的基础英语知识比较彻底地重新加固了一下。真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此后再去听原来的录音就觉得不是很困难了。现在回想起来,这 步是很值得的,如果没有这五个月的退却,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英语水平。 听写慢速英语,经历了起步、巩固和提高三个阶段,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英语水 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完成技术讲解中的口译任务。到此我并没有停步,而是继续听写 各种各样题材的 Standard english,尤其是利用车祸后卧床不起的三个月时间进行系统的 听写,听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对于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慢速英语实在是太容易了。正如有的书的作者所说的“只 要每天听上5分钟,就可以听懂”,或者认为“只要会1500个最基本的英语单词就可以听 懂”。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这就是所谓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我刚开始听写时,不 但一条新闻听不到底,连一句话也听不到底。不知道一句话里有多少个词,每个词都是什 么音,由什么字母拼写而成。所以只得一边听一边把听懂了的词写出来,听写不出来就先 空着,用红铅笔标出来。这样,10分钟的国际新闻,花十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听写出来 有的人认为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对英语有特殊的兴趣,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 享受。现在我对英语确实有特别浓厚的兴趣,深深地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享受。但在刚开 始学习的时候却完全相反,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当时的苦闷是难以形容的 个人坐在室内,面对收录机,一连几个小时,翻来覆去地进带倒带,十几遍也不 定能听得懂一个词一句话,实在是枯燥极了!有时真想把收录机砸了,不听了!但一想到 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和“楔而不舍,金石可楼”等,又重新鼓起学 习劲头,坚持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的话,是不可能取 得成功的。 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英语水平也逐步提高了。我在自学英语过程中经常向一位翻译请 教。刚一开始,有了听不懂的,只要打电话把听不懂的词的前后词告诉他,他就能立即告 诉我中间应该是什么词。一听果然不错,我心中实在佩服极了,觉得“人家大学英语本 科毕业的就是不一样,就是行”。心中暗暗地想,要是我能达到他这样的水平该有多好 过了一段时间,大约十个月后,我再听不懂,他电话里就回答不了了,必须拿录音带去听 才行,但仍然是听上一两遍就立即能告诉我应该是什么。后来我再继续听 Standard English,有了问题去问时,他就不是立即能回答了,要与我一起讨论,一起猜了。又如在 我完成了起步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后正好到北京参加一次技术交流,来的人就是原来我们去 国外访问时给我们讲解的人,但是这一次我基本上能听懂他们的讲解。休息时我问他们, 是不是因为到了中国,才故意把讲话的速度放慢了?他们笑着回答说:“我们一直是用同 一个语速讲的,只不过是你的听力提高了,觉得我们讲得慢了。”从这些经历中我看到了
《英语学习逆向法》——钟道隆 著 就这样,我慢慢地听懂了几出戏,此后再去听别的果然也能听懂 了。我不是也可以用 这种方法去学习英语吗?但是,从哪里起步呢? 我的听力很差,语速稍快一点的根本听不 懂,只能去听专门为初学 英语者设计的慢速英语。说干就干,当晚就开始一词一词、一句 一 句听写慢速英语。这一天是 1980 年 1 月 31 日,是很值得我回忆 的,因为从此我就走 上了踏踏实实地自学英语的成功之路,而且从 未中断过。在刚开始听写的时候,虽然我已 经认得不少词,但由于 不会念,听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词,很难继续学下去。如何解决这 个问题?我果断地停止了听写录音带,改为跟学电台的“初级广播 英语”,从最基础的英 语发音学起,足足学了五个月,把自己的基础 英语知识比较彻底地重新加固了一下。真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此 后再去听原来的录音就觉得不是很困难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一 步 是很值得的,如果没有这五个月的退却,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英语 水平。 听写慢速英语,经历了起步、巩固和提高三个阶段,用了一年 半左右的时间,英语水 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完成技术讲解中的 口译任务。到此我并没有停步,而是继续听写 各种各样题材的 Standard English,尤其是利用车祸后卧床不起的三个月时间进 行系统的 听写,听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对于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慢速英语实在是太容易了。正如有 的书的作者所说的“只 要每天听上 5 分钟,就可以听懂”,或者认 为“只要会 1500 个最基本的英语单词就可以听 懂”。其实并没有 这么简单。这就是所谓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我刚开始听写时, 不 但一条新闻听不到底,连一句话也听不到底。不知道一句话里有 多少个词,每个词都是什 么音,由什么字母拼写而成。所以只得一 边听一边把听懂了的词写出来,听写不出来就先 空着,用红铅笔标 出来。这样,10 分钟的国际新闻,花十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听写出 来。 有的人认为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对英语有特殊的兴 趣,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 享受。现在我对英语确实有特别浓厚的兴 趣,深深地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享受。但在刚开 始学习的时候却完 全相反,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当时的苦闷是难以形容 的 ——一个人坐在室内,面对收录机,一连几个小时,翻来覆去地 进带倒带,十几遍也不一 定能听得懂一个词一句话,实在是枯燥极 了!有时真想把收录机砸了,不听了!但一想到 “水滴石穿”、“只要 功夫深,铁柱磨成针”和“楔而不舍,金石可楼”等,又重新鼓起学 习 劲头,坚持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的 话,是不可能取 得成功的。 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英语水平也逐步提高了。我在自学英语 过程中经常向一位翻译请 教。刚一开始,有了听不懂的,只要打电 话把听不懂的词的前后词告诉他,他就能立即告 诉我中间应该是 什么词。一听果然不错,我心中实在佩服极了,觉得“人家大学英 语本 科毕业的就是不一样,就是行”。心中暗暗地想,要是我能达到 他这样的水平该有多好。 过了一段时间,大约十个月后,我再听不 懂,他电话里就回答不了了,必须拿录音带去听 才行,但仍然是听 上一两遍就立即能告诉我应该是什么。后来我再继续听 Standard English,有了问题去问时,他就不是立即能回答了,要与我一起 讨论,一起猜了。又如在 我完成了起步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后正好到 北京参加一次技术交流,来的人就是原来我们去 国外访问时给我 们讲解的人,但是这一次我基本上能听懂他们的讲解。休息时我问 他们, 是不是因为到了中国,才故意把讲话的速度放慢了?他们笑 着回答说:“我们一直是用同 一个语速讲的,只不过是你的听力提 高了,觉得我们讲得慢了。”从这些经历中我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