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 [A型题 D.薄束和楔束 1.脊髓 E.皮质脊髓前束 A.在成人,下端平齐第2腰椎下缘 8.传导躯干、四肢随意运动冲动的纤维束是 B.在新生儿,下端约平齐第1腰椎下缘 A.薄束、楔束 C.依脊神经根的出入范围可分为31个节段 B.脊髓丘脑束 D.颈膨大相当于颈丛发出的节段 C.红核脊髓束 E.以上都不对 D.皮质脊髓東 2.对脊髓节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E.前庭脊髓東 A.共有31节 9.骶副交感核位于 B.8个颈节 A.第2~4腰节 C.12个胸节 B.第1~3骶节 D.1个腰节 C.第2~4骶节 E.5个骶节 D.第1~4骶节 3.脊髓第7胸节段相当于 E.第3~5骶节 A.第4胸椎 10.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 B.第5胸椎 A.视神经 C.第6胸椎 B.三叉神经 D.第7胸椎 C.滑车神经 E.第8胸椎 D.迷走神经 4.脊柱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 E.舌咽神经 A.第11胸椎 11.不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 B.第1腰椎 A.嗅神经 C.第3腰椎 B.三叉神经 D.第5腰椎 C.动眼神经 E.第1、2骶椎 D.滑车神经 5.脊髓侧角的神经元是 E.副神经 A.感觉神经元 12.连于脑干背面的脑神经: B.交感神经元 A.动眼神经 C.联络神经元 B.滑车神经 D.运动神经元 C.舌下神经 E.副交感神经元 副神经 6.关于脊髓内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E.展神经 A.各段的灰质均呈"H"型 13.三叉神经根位于 B.灰质位于脊髓中央,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 A.脑桥小脑三角处 C.脊髓各段的灰质都具有前角、后角和侧角B.延髓脑桥沟处 D.每侧白质均分为前索、外侧索和后索 C.脚间窝处 E.白质主要由上、下行神经纤维束构成 D.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7.脊髓内传导躯干、四肢皮肤精细触觉的纤维E.以上都不对 束是 14.第四脑室 A.皮质脊髓侧東 A.经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B.内侧丘系 B.位于脑桥、小脑和中脑之间 C.脊髓丘脑東 C.第四脑室下缘续中脑水管
中枢神经系统 [A 型题] 1.脊髓 A.在成人,下端平齐第 2 腰椎下缘 B.在新生儿,下端约平齐第 1 腰椎下缘 C.依脊神经根的出入范围可分为 31 个节段 D.颈膨大相当于颈丛发出的节段 E.以上都不对 2.对脊髓节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有 31 节 B.8 个颈节 C.12 个胸节 D.1 个腰节 E.5 个骶节 3.脊髓第 7 胸节段相当于 A.第 4 胸椎 B.第 5 胸椎 C.第 6 胸椎 D.第 7 胸椎 E.第 8 胸椎 4.脊柱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 A.第 11 胸椎 B.第 1 腰椎 C.第 3 腰椎 D.第 5 腰椎 E.第 1、2 骶椎 5.脊髓侧角的神经元是 A.感觉神经元 B.交感神经元 C.联络神经元 D.运动神经元 E.副交感神经元 6.关于脊髓内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各段的灰质均呈"H"型 B.灰质位于脊髓中央,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 C.脊髓各段的灰质都具有前角、后角和侧角 D.每侧白质均分为前索、外侧索和后索 E.白质主要由上、下行神经纤维束构成 7.脊髓内传导躯干、四肢皮肤精细触觉的纤维 束是 A.皮质脊髓侧束 B.内侧丘系 C.脊髓丘脑束 D.薄束和楔束 E.皮质脊髓前束 8.传导躯干、四肢随意运动冲动的纤维束是 A.薄束、楔束 B.脊髓丘脑束 C.红核脊髓束 D.皮质脊髓束 E.前庭脊髓束 9.骶副交感核位于 A.第 2~4 腰节 B.第 1~3 骶节 C.第 2~4 骶节 D.第 1~4 骶节 E.第 3~5 骶节 10.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 A.视神经 B.三叉神经 C.滑车神经 D.迷走神经 E.舌咽神经 11.不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 A.嗅神经 B.三叉神经 C.动眼神经 D.滑车神经 E.副神经 12.连于脑干背面的脑神经: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舌下神经 D.副神经 E.展神经 13.三叉神经根位于 A.脑桥小脑三角处 B.延髓脑桥沟处 C.脚间窝处 D.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E.以上都不对 14.第四脑室 A.经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B.位于脑桥、小脑和中脑之间 C.第四脑室下缘续中脑水管
D.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 22.关于纹状体,错误的是 E.第四脑室为端脑内结构 A.是尾状核与豆状核的合称 15.属于内脏感觉核的是: B.豆状核分为壳和苍白球 A.孤束核B.上泌涎核 C.苍白球又称旧纹状体 C.薄束核D.楔束核 D.尾状核和苍白球合称新纹状体 E.下橄榄核 E.功能主要是维持肌张力和协调肌群运动 16.颅内压增高易形成枕骨大孔疝的结构是 23.内囊位于 A.小脑蚓 A.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 B.小脑半球 B.豆状核、杏仁体和背侧丘脑之间 C.小脑扁桃体 C.豆状核与丘脑之间 D.海马旁回 D.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E.绒球 E.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17.不属于间脑的结构是 24.下列何结构受损害,可致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A.内侧膝状体 A.三叉丘系 B.外侧膝状体 B.内囊后肢 C.视交叉 C.内侧丘系 D.背侧丘脑 D.外侧丘系 E.尾状核 E.脊髓丘束 18.关于间脑,错误的是 25.大脑皮质的第Ⅰ躯体感觉区位于 A.可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和底丘脑5部分 B.距状沟的两侧 B.背侧丘脑被“Y”形的内髓板分隔成三个核C.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群 D.颞横回 C.全部被大球半球所掩盖 E.扣带回 D.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核 26.颞横回有 E.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的纤维 A.躯体运动区 19.背侧丘脑接受内侧丘系纤维的核团是 B.躯体感觉区 A.腹内侧核 C.视区 B.腹外侧核 D.听区 C.腹后内侧核 E.听觉性语言中枢 D.腹后外侧核 27.说话中枢位于 E.腹前核 A.中央前回下部 20.腹后内侧核接受 B.中央后回下部 A.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 C.额上回下部 B.三叉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 D.额下回后部 C.内侧丘系和外侧丘系纤维 E.额中回后部 D.外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 28.关于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错误的 E.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 是 21.大脑中央沟 A.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 A.分隔额叶和颞叶 B.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角 B.分隔额叶和顶叶 C.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丘脑腹后外侧核 C.分隔颞叶和顶叶 D.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 D.分隔颞叶和枕叶 E.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在延髓左右交叉后形成 E.以上都不是 内侧丘系
D.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 E.第四脑室为端脑内结构 15.属于内脏感觉核的是: A.孤束核 B.上泌涎核 C.薄束核 D.楔束核 E.下橄榄核 16.颅内压增高易形成枕骨大孔疝的结构是 A.小脑蚓 B.小脑半球 C.小脑扁桃体 D.海马旁回 E.绒球 17.不属于间脑的结构是 A.内侧膝状体 B.外侧膝状体 C.视交叉 D.背侧丘脑 E.尾状核 18.关于间脑,错误的是 A.可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 和底丘脑 5 部分 B.背侧丘脑被“Y”形的内髓板分隔成三个核 群 C.全部被大球半球所掩盖 D.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核 E.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的纤维 19.背侧丘脑接受内侧丘系纤维的核团是 A.腹内侧核 B.腹外侧核 C.腹后内侧核 D.腹后外侧核 E.腹前核 20.腹后内侧核接受 A.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 B.三叉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 C.内侧丘系和外侧丘系纤维 D.外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 E.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 21.大脑中央沟 A.分隔额叶和颞叶 B.分隔额叶和顶叶 C.分隔颞叶和顶叶 D.分隔颞叶和枕叶 E.以上都不是 22.关于纹状体,错误的是 A.是尾状核与豆状核的合称 B.豆状核分为壳和苍白球 C.苍白球又称旧纹状体 D.尾状核和苍白球合称新纹状体 E.功能主要是维持肌张力和协调肌群运动 23.内囊位于 A.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 B.豆状核、杏仁体和背侧丘脑之间 C.豆状核与丘脑之间 D.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E.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24.下列何结构受损害,可致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A.三叉丘系 B.内囊后肢 C.内侧丘系 D.外侧丘系 E.脊髓丘束 25.大脑皮质的第Ⅰ躯体感觉区位于 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B.距状沟的两侧 C.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D.颞横回 E.扣带回 26.颞横回有 A.躯体运动区 B.躯体感觉区 C.视区 D.听区 E.听觉性语言中枢 27.说话中枢位于 A.中央前回下部 B.中央后回下部 C.额上回下部 D.额下回后部 E.额中回后部 28.关于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错误的 是 A.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 B.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角 C.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丘脑腹后外侧核 D.来自第 5 胸节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 E.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在延髓左右交叉后形成 内侧丘系
29.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第二级神经元胞D.受损后反射消失,但肌不萎缩 体位于 E.下行纤维都在延髓下端交叉 A.脊神经节 36.硬膜外麻醉将药注入 B.脊髓前角 A.中央管内 C.脊髓后角 B.硬膜外隙 D.丘脑腹后核 C.小脑延髓池 E.薄束核和楔束核 D.蛛网膜下隙 30.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E.硬脑膜静脉窦 A.脊神经节 37.下列哪个结构不是硬脑膜形成的 B.脊髓后角固有核 A.大脑镰 C.胸核 B.小脑幕 D.下橄榄核 C.海绵窦 E.三叉神经背束核和脑桥核内 D.筛窦 31.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中的第二级纤维交E.上矢状窦 叉在 A.脊髓白质后连合 B型题] B.脊髓白质前连合 A.本体感觉 C.延髓的腹侧 B.头面部痛、温觉 D.脑桥的腹侧 C.平衡觉 E.以上都不对 D.听觉 32.患者双眼对光反射消失,其受损部位在 E.触压觉 A.两侧视区 1.蜗神经核管理(D) B.两侧视辐射 2.前庭神经核管理(C) C.顶盖前区 3.三叉神经脊束核管理(B) D.两侧外侧膝状体 4.薄束核和楔束核管理(A) E.以上均不对 33.左侧视束完全损伤,表现为 A.外侧膝状体 A.双眼视野右侧偏盲 B.内侧膝状体 B.左眼视野左侧偏盲 C.背侧丘脑前核群 C.右眼全盲 D.腹后内侧核 D.双眼视野左侧偏盲 E.腹后外侧核 E.左眼全盲 5.接受视束的传入信息(A) 34.关于锥体系,错误的是 6.接受听觉的传入(B) A、支配骨髓肌的随意运动 7.接受头面部感觉传入(D) B、一侧皮质核東(内囊膝部)损伤,可导致对 侧面肌的全部瘫痪 A.颞横回 C、躯干肌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B.角回 D、一侧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交叉以上受损,主要 C.海马旁回的钩 为对侧肢体瘫痪 D.距状沟两侧 E、眼球肌全部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 E.缘上回 锥体系 8.嗅觉区(C) A.起始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 B.区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10.视区(D) C.皮质核束支配双侧脑神经运动核
29.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第二级神经元胞 体位于 A.脊神经节 B.脊髓前角 C.脊髓后角 D.丘脑腹后核 E.薄束核和楔束核 30.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 A.脊神经节 B.脊髓后角固有核 C.胸核 D.下橄榄核 E.三叉神经背束核和脑桥核内 31.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中的第二级纤维交 叉在 A.脊髓白质后连合 B.脊髓白质前连合 C.延髓的腹侧 D.脑桥的腹侧 E.以上都不对 32.患者双眼对光反射消失,其受损部位在 A.两侧视区 B.两侧视辐射 C.顶盖前区 D.两侧外侧膝状体 E.以上均不对 33.左侧视束完全损伤,表现为 A.双眼视野右侧偏盲 B.左眼视野左侧偏盲 C.右眼全盲 D.双眼视野左侧偏盲 E.左眼全盲 34.关于锥体系,错误的是 A、支配骨髓肌的随意运动 B、一侧皮质核束(内囊膝部)损伤,可导致对 侧面肌的全部瘫痪 C、躯干肌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D、一侧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交叉以上受损,主要 为对侧肢体瘫痪 E、眼球肌全部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 35.锥体系 A.起始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 B.区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C.皮质核束支配双侧脑神经运动核 D.受损后反射消失,但肌不萎缩 E.下行纤维都在延髓下端交叉 36.硬膜外麻醉将药注入 A.中央管内 B.硬膜外隙 C.小脑延髓池 D.蛛网膜下隙 E.硬脑膜静脉窦 37.下列哪个结构不是硬脑膜形成的 A. 大脑镰 B.小脑幕 C.海绵窦 D.筛窦 E.上矢状窦 [B 型题] A.本体感觉 B.头面部痛、温觉 C.平衡觉 D.听觉 E.触压觉 1.蜗神经核管理 (D) 2.前庭神经核管理(C) 3.三叉神经脊束核管理(B) 4.薄束核和楔束核管理(A) A.外侧膝状体 B.内侧膝状体 C.背侧丘脑前核群 D.腹后内侧核 E.腹后外侧核 5.接受视束的传入信息 (A) 6.接受听觉的传入(B) 7.接受头面部感觉传入(D) A.颞横回 B.角回 C.海马旁回的钩 D.距状沟两侧 E.缘上回 8.嗅觉区 (C) 9.听区(A) 10.视区(D)
8.参与组成下丘脑的结构是 X型题] A.松果体 1.脊髓 B.视交叉 A.全长粗细不 C.垂体 B.有1个颈膨大 D.外侧膝状体 C.有1个腰骶膨大 E.灰结节 D.颈膨大连有管理上肢的神经 9.与面神经有关的核团是 E.腰骶膨大连有管理下肢的神经 A.下泌涎核 2.位于脑干背侧的结构有 B.孤束核 A.锥体 C.面神经核 B.滑车神经 D.上泌涎核 C.菱形窝 E.蜗神经核 D.脑桥延髓沟 10.位于脊髓外侧索内的传导束是 楔束结节 A.薄束 3.位于中脑的结构有 B.皮质脊髓侧束 A.红核 C.脊髓丘脑侧束 B.大脑脚 D.楔東 C.副神经核 E.脊髓小脑侧東 D.黑质 11.基底核包括 E.内侧膝状体 A、齿状核 4.下列说法哪些不妥: B、尾状核 灰质由神经纤维集聚而成 C、豆状核 B.大、小脑深部的白质称髓质 D、红核 C.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E、杏仁体 D.神经核和神经节均在中枢神经内 12.通过内囊后肢的纤维有 E.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A.听辐射 5.脑干内与锥体外系有关的结构是 B.丘脑中央辐射 A.前庭神经核 C.皮质核束 B.红核 D.视辐射 乔核 C.脑桥 E.皮质脊髓束 黑质 13.一侧内囊损伤出现的症状 E.三叉神经中脑核 A.同侧半身瘫痪 6.内侧丘系 B.对侧半身瘫痪 A.为薄東核、楔束核发出的纤维 C.同侧半身感觉障碍 B.传导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D.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C.传导痛、温觉和触觉 E.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 D.止于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14.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是指 E.在锥体束的背侧上行 A.皮质脊髓侧束受损 7.连于延髓的脑神经有 B.脊神经前根受损 A.舌咽神经 C.脊髓前角受损 B.迷走神经 D.舌下神经核受损 C.副神经 E.皮质核束受损 D.视神经 15.锥体外系的功能有 E.三叉神经 A.调节习惯性动作
[X 型题] 1.脊髓 A.全长粗细不一 B.有 1 个颈膨大 C.有 1 个腰骶膨大 D.颈膨大连有管理上肢的神经 E.腰骶膨大连有管理下肢的神经 2.位于脑干背侧的结构有 A.锥体 B.滑车神经 C.菱形窝 D.脑桥延髓沟 E.楔束结节 3.位于中脑的结构有 A.红核 B.大脑脚 C.副神经核 D.黑质 E.内侧膝状体 4.下列说法哪些不妥: A.灰质由神经纤维集聚而成 B.大、小脑深部的白质称髓质 C.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D.神经核和神经节均在中枢神经内 E.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5.脑干内与锥体外系有关的结构是 A.前庭神经核 B.红核 C.脑桥核 D.黑质 E.三叉神经中脑核 6.内侧丘系 A.为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纤维 B.传导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C.传导痛、温觉和触觉 D.止于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E.在锥体束的背侧上行 7.连于延髓的脑神经有 A.舌咽神经 B.迷走神经 C.副神经 D.视神经 E.三叉神经 8.参与组成下丘脑的结构是 A.松果体 B.视交叉 C.垂体 D.外侧膝状体 E.灰结节 9.与面神经有关的核团是 A.下泌涎核 B.孤束核 C.面神经核 D.上泌涎核 E.蜗神经核 10.位于脊髓外侧索内的传导束是 A.薄束 B.皮质脊髓侧束 C.脊髓丘脑侧束 D.楔束 E.脊髓小脑侧束 11.基底核包括 A、齿状核 B、尾状核 C、豆状核 D、红核 E、杏仁体 12.通过内囊后肢的纤维有 A.听辐射 B.丘脑中央辐射 C.皮质核束 D.视辐射 E.皮质脊髓束 13.一侧内囊损伤出现的症状 A.同侧半身瘫痪 B.对侧半身瘫痪 C.同侧半身感觉障碍 D.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E.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 14.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是指 A.皮质脊髓侧束受损 B.脊神经前根受损 C.脊髓前角受损 D.舌下神经核受损 E.皮质核束受损 15.锥体外系的功能有 A.调节习惯性动作
B.调节肌张力 D.展神经 C.协调肌运动 E.视神经 D.维持体态姿势 18.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是 E.与躯体运动的调节无关 A.枕叶内侧皮质 16.构成大脑动脉环的结构有 B.中央前回 A、大脑中动脉 C.岛叶 B、基底动脉 D.基底核 C、大脑前动脉 E.角回 D、前交通动脉 19.阻滞脊神经传导,可将麻醉药注入 E、大脑后动脉 A.硬膜下隙 17.穿过海绵窦内的结构是 B.硬膜外隙 A.颈内动脉 C.蛛网膜下隙 B.颈内静脉 D.软膜下 C.动眼神经 E.骶管裂孔 周围神经系统 [A型题 1.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的神经: E、肱桡肌 A、肌皮神经 4、哪条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 B、正中神经 A、肌皮神经 C、尺神经 B、桡神经 D、桡神经 C、尺神经 腋神经 D、正中神经 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 E、腋神经 A、肌皮神经 5.坐骨神经支配 B、尺神经 A、臀大肌 C、桡神经 B、股二头肌 D、正中神经 C、股四头肌 E、腋神经 D、臀中肌 3、由腋神经支配的肌: E、臀小肌 6.肋弓平面的皮肤由哪一对胸神经的前支分布: B、肱三头肌 A、第4对 C、三角肌 B、第6对 D、背阔肌 C、第8对
B.调节肌张力 C.协调肌运动 D.维持体态姿势 E.与躯体运动的调节无关 16.构成大脑动脉环的结构有 A、大脑中动脉 B、基底动脉 C、大脑前动脉 D、前交通动脉 E、大脑后动脉 17.穿过海绵窦内的结构是 A.颈内动脉 B.颈内静脉 C.动眼神经 D.展神经 E.视神经 18.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是 A.枕叶内侧皮质 B.中央前回 C.岛叶 D.基底核 E.角回 19.阻滞脊神经传导,可将麻醉药注入 A.硬膜下隙 B.硬膜外隙 C.蛛网膜下隙 D.软膜下 E.骶管裂孔 周围神经系统 [A 型题] 1.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的神经: A、肌皮神经 B、正中神经 C、尺神经 D、桡神经 E、腋神经 2、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 A、肌皮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正中神经 E、腋神经 3、由腋神经支配的肌: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三角肌 D、背阔肌 E、肱桡肌 4、哪条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 A、肌皮神经 B、桡神经 C、尺神经 D、正中神经 E、腋神经 5.坐骨神经支配: A、臀大肌 B、股二头肌 C、股四头肌 D、臀中肌 E、臀小肌 6.肋弓平面的皮肤由哪一对胸神经的前支分布: A、第 4 对 B、第 6 对 C、第 8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