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题共四道大题,29个小题,总分120分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共6个小题,共27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 闲暇之际,铺一张纸,磨一盒墨,拿一支笔,yin一下神,挥一句词,读一篇文字、昨 日散发醉人香,今日倦旧香如故。于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在宣纸上留下的唯美文守,让我永 久动了心。一笔而下,观之若脱僵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 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改正文中一个错别字。(3分) 腾挪 yin一下神 正确的字 (2)文中横线处应填的标点和“绝尘而去”中的“绝”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冒号:断绝。B.分号: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C.破折号:独一无二,好极的D.可不用标点;绝对,无论如何。 2.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作为薪演员,他做到了不耻下问,一遍遍去问导演和前辈:我这样演可以吗?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黑土·硒都”为主题的美食节开幕在即,绥化市政府号召市民做好招待八方来客 D.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3.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成群结队”“沐浴春风”“左顾右盼”“慢慢探身”是类型各不相同的短语。 B.“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一句的主干是“星星出现
1 黑龙江省绥化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本试题共四道大题,29 个小题,总分 120 分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共 6 个小题,共 27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 分) 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 乐。 闲暇之际,铺一张纸,磨一盒墨,拿一支笔,yùn 一下神,挥一句词,读一篇文字、昨 日散发醉人香,今日倦旧香如故。于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在宣纸上留下的唯美文守,让我永 久动了心。一笔而下,观之若脱僵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 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改正文中一个错别字。(3 分) 腾挪______;yùn 一下神________;正确的字_________。 (2)文中横线处应填的标点和“绝尘而去”中的“绝”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冒号;断绝。B.分号;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C.破折号;独一无二,好极的 D.可不用标点;绝对,无论如何。 2.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作为薪演员,他做到了不耻下问,一遍遍去问导演和前辈:我这样演可以吗?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黑土·硒都”为主题的美食节开幕在即,绥化市政府号召市民做好招待八方来客。 D.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3.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成群结队”“沐浴春风”“左顾右盼”“慢慢探身”是类型各不相同的短语。 B.“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一句的主干是“星星出现
C.“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中“辜负”是名词 D.“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这是条件关系复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 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 作有《骆驼样子》《茶馆》等。 5.古诗文默写与赏析。(12分 (1)根据原文填空。(8分) ①蒹葭萋萋,。(《诗经》) ②,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③仍怜故乡水,。(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⑤《天净沙·秋思》中用宁静美好的景色来衬托孤寂悲苦心情的句子是“”。 ⑥《鱼我所欲也》中“”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人生追求相同。 ⑦古诗词中有很多运用典故的句子,请你写出连结的两句 (2)赏析杜甫的《望岳》和《春望》。(4分)
2 C.“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中“辜负”是名词。 D.“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这是条件关系复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 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 作有《骆驼样子》《茶馆》等。 5.古诗文默写与赏析。(12 分) (1)根据原文填空。(8 分) ①蒹葭萋萋,。(《诗经》) ②,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③仍怜故乡水,。(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⑤《天净沙·秋思》中用宁静美好的景色来衬托孤寂悲苦心情的句子是“”。 ⑥《鱼我所欲也》中“”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人生追求相同。 ⑦古诗词中有很多运用典故的句子,请你写出连结的两句, 。 (2)赏析杜甫的《望岳》和《春望》。(4 分)
①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 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颔联。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葱茏,诗人感慨万干,不禁 赞美 ②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 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6.名著阅读。(4分) (1)下列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赞扬了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 B.《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的书是《千字文》。 C.《昆虫记》被鲁迅认为是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 有益的书”。 D.保尔因往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当时的他只有12岁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请结合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经历中的某一次,分析他是如何 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初心的。(2分) 二、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本题共3个小题,共6分) 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 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 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3 ①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 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B.“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此处将它入诗新颖别致。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颔联。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到长安,山河依旧,草木葱茏,诗人感慨万干,不禁 赞美。 ②这两首诗是杜甫在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所写,而当时社会环境也截然不同,所以两首诗的 内容和风格相差很大。请你分别写出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6.名著阅读。(4 分) (1)下列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赞扬了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 B.《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的书是《千字文》。 C.《昆虫记》被鲁迅认为是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 有益的书”。 D.保尔因往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当时的他只有 12 岁。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请结合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经历中的某一次,分析他是如何 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初心的。(2 分) 二、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本题共 3 个小题,共 6 分) 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 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 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7.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 辨别出以下词语: 妙手回春灵丹济世百病千家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2分) 8.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 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 圈可以打折。小林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50字左右)(2分) 9.中考结束后,小林跟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首先来到故宫。走进故宫,一眼千年,那些精 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神韵犹在。爸爸说:“故宫中这些修复文物的工匠真了不起!” 小林听后深受触动,看起来平凡的工匠,却有着伟大的价值。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一段赞美工 匠的诺。(50字左右)(2分) 阅读理解及分析(本题共19个小题,共37分) 第一部分课内理解掌握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10-13题。(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 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4 7.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 辨别出以下词语: 妙手回春灵丹济世百病千家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2 分) 8.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 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 圈可以打折。小林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50 字左右)(2 分) 9.中考结束后,小林跟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首先来到故宫。走进故宫,一眼千年,那些精 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神韵犹在。爸爸说:“故宫中这些修复文物的工匠真了不起!” 小林听后深受触动,看起来平凡的工匠,却有着伟大的价值。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一段赞美工 匠的诺。(50 字左右)(2 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本题共 19 个小题,共 37 分) 第一部分课内理解掌握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 10-13 题。(8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 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援疑质理(2)或遇其叱咄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 D.无从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 1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回答14-15题。(4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 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 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 ″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 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 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时就找 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5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 分) (1)援.疑质理(2)或遇其叱咄..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 D.无从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 1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二)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回答 14--15 题。(4 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 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 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 "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 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 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 .......................... 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