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长期预测 长期预测的期限常在一个季度以上。预测时 期的长短视害虫种类不同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生殖周期短、 繁殖速度快,预测期限就短,否则就长,甚至可以跨年。害 虫发生量趋势的长期预测,通常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 的越冬有效虫口基数及气象预测资料等作出,于年初展望其 全年发生动态和灾害程度。 ·④超长期预测 预测一年以上甚至5-10年害虫发生的趋势。 1986年我国第一次召开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多年预测学术 讲座会,对我国主要病虫进行了5-10年的发生趋势展望对植 保工作的长期规划起了积极作用
•③ 长期预测 长期预测的期限常在一个季度以上。预测时 期的长短视害虫种类不同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生殖周期短、 繁殖速度快,预测期限就短,否则就长,甚至可以跨年。害 虫发生量趋势的长期预测,通常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 的越冬有效虫口基数及气象预测资料等作出,于年初展望其 全年发生动态和灾害程度。 •④超长期预测 预测一年以上甚至5-10年害虫发生的趋势。 1986年我国第一次召开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多年预测学术 讲座会,对我国主要病虫进行了5-10年的发生趋势展望对植 保工作的长期规划起了积极作用
三、害虫预测的方法很多按其基本作法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统计法根据多年观察积累的资料,探讨某种因素 如气候因素、物候现象等,与害虫某一虫态的发生期、发生 量的关系,或害虫种群本身前、后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之 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或数理统计计算,组建 各种预测式。 (二)实验法应用实验生物学方法,主要求出害虫各虫 态的发育速率和有效积温,然后应用当地气象资料预测其发 生期。另一方面,用实验方法探讨营养、气候、天敌等因素 对害虫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提供发生量预测的依据。 (三)观察法是指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 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 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 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预测方法。主要预测发生期、发生量和 灾害程度。此外,昆虫生殖系统的发育观察结果,亦可作出 预报
三、害虫预测的方法很多按其基本作法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 统计法 根据多年观察积累的资料,探讨某种因素 如气候因素、物候现象等,与害虫某一虫态的发生期、发生 量的关系,或害虫种群本身前、后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之 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或数理统计计算,组建 各种预测式。 •(二) 实验法 应用实验生物学方法,主要求出害虫各虫 态的发育速率和有效积温,然后应用当地气象资料预测其发 生期。另一方面,用实验方法探讨营养、气候、天敌等因素 对害虫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提供发生量预测的依据。 •(三) 观察法 是指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 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 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 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预测方法。主要预测发生期、发生量和 灾害程度。此外,昆虫生殖系统的发育观察结果,亦可作出 预报
四、我国害虫测报工作的发展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害虫测报工作较早的国家。 5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东亚飞蝗和小麦吸浆虫的群众性工作。 •1956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方案》,对测报对象的确定、 测报办法的制订、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病虫预测 预报站。 •1982年除中央农牧渔业部设有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外,全国各级病虫测报站 共有1615个,共有测报专业人员7125人,已有800个以上的测报站积累有 15一20年的历史资料。 近年来,许多地方教学、科研、生产部门三结合,形成了全国性或省区性 测报科研协作网。特别是对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这三种迁飞性害虫 的迁飞规律及异地预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四、我国害虫测报工作的发展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害虫测报工作较早的国家。 •5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东亚飞蝗和小麦吸浆虫的群众性工作。 •1956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方案》,对测报对象的确定、 测报办法的制订、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病虫预测 预报站。 •1982年除中央农牧渔业部设有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外,全国各级病虫测报站 共有1615个,共有测报专业人员7125人,已有800个以上的测报站积累有 15—20年的历史资料。 •近年来,许多地方教学、科研、生产部门三结合,形成了全国性或省区性 测报科研协作网。特别是对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这三种迁飞性害虫 的迁飞规律及异地预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第二节 发生期预测 ·一、发育进度预测法 (一)基本概念和方法 1.发育进度预测中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划分标准。 发生期预测中常将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或某一虫态的发生期, 按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的分布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 期(有时还可有第一、二……高峰期)、盛末期及终见期。 关于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划分的数量标准有不同的见解, 但下列是基本的,也可根据种群数量的高低而有变动。 般按发育进度检查结果,计算发育进度和制作其种群数量 变动的曲线
第二节 发生期预测 •一、发育进度预测法 •(一) 基本概念和方法 •1.发育进度预测中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划分标准。 发生期预测中常将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或某一虫态的发生期, 按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的分布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 期(有时还可有第一、二… … 高峰期)、盛末期及终见期。 关于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划分的数量标准有不同的见解, 但下列是基本的,也可根据种群数量的高低而有变动。 •一般按发育进度检查结果,计算发育进度和制作其种群数量 变动的曲线
(一)基库機念和方法 ·在数理统计学上,通常可以把发育进度百分率达16%、 50%、84%左右当作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数量标准, 其理论依据是:害虫各虫态或各龄虫在田间的发生数量消 长规律表现往往是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即开始为个别 零星出现,数量缓慢增加,到一定时候则急剧增加而达高 峰,随后相反,数量急剧下降,转而缓慢减少,直到最后 绝迹。其整个发生经过,可用坐标图来表示。以横坐标表 日期,纵坐标表数量,或数量增减百分率,连接各坐标点, 即可得一曲线。这条曲线经过修正后很近似“正态曲线” 或称“常态曲线
(一)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数理统计学上,通常可以把发育进度百分率达16%、 50%、84%左右当作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数量标准, 其理论依据是:害虫各虫态或各龄虫在田间的发生数量消 长规律表现往往是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即开始为个别 零星出现,数量缓慢增加,到一定时候则急剧增加而达高 峰,随后相反,数量急剧下降,转而缓慢减少,直到最后 绝迹。其整个发生经过,可用坐标图来表示。以横坐标表 日期,纵坐标表数量,或数量增减百分率,连接各坐标点, 即可得一曲线。这条曲线经过修正后很近似“正态曲线” 或称“常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