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及生理意义。 2.试述机体功能反馈调节的分类及意义。 3,试比较前馈与负反馈的特点。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妹空题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以① 态的脂质② 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 不同功能的⑤ 一。膜内胆固醇含量愈高,不饱和脂肪酸愈少,膜的流动性就愈 ④ ;反之,膜的流动性就⑤」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① ☑ ④ 和⑤」 等5种。 3.钠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Na、K+依赖式① 。当细胞内② 浓度增 高或细胞外⑤ 浓度增高时钠泵被激活,消耗 分解释放的能量,泵出 回 一,泵入回 4.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主要可分为心门控通道、© 门控通道和⑤ 门 控通道。此外,某些组织的相邻细胞之间还有④ 通道。 5,细胞膜上的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通常由①个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通常 起②作用。 6.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物质有① ③ 和⑤ 等。 7,细胞因子通常是通过与细胞膜中的① 受体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该受体激活后 可促进别的蛋白质底物发生② ,由此再引发各种细胞内功能的改变。 8.可兴奋组织包括① 、 ② 和③ 。 它们安静时在膜两侧存在④ 电位,受刺激时能产生® 电位。 9.局部兴奋的特点是① 、② 和③ 第6页共224页 6
第 6 页 共 224 页 6 1.试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及生理意义。 2.试述机体功能反馈调节的分类及意义。 3.试比较前馈与负反馈的特点。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以○1 态的脂质○2 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 不同功能的○3 。膜内胆固醇含量愈高,不饱和脂肪酸愈少,膜的流动性就愈 ○4 ;反之,膜的流动性就 ○5 。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1 、○2 、○3 、○4 和○5 等5种。 3.钠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Na +、K +依赖式○1 。当细胞内○2 浓度增 高或细胞外○3 浓度增高时钠泵被激活,消耗○4 分解释放的能量,泵出 ○5 ,泵入○6 。 4.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主要可分为○1 门控通道、○2 门控通道和○3 门 控通道。此外,某些组织的相邻细胞之间还有○4 通道。 5.细胞膜上的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通常由○1 个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通常 起○2 作用。 6.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物质有○1 、○2 、○3 、○4 和○5 等。 7.细胞因子通常是通过与细胞膜中的○1 受体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该受体激活后 可促进别的蛋白质底物发生○2 ,由此再引发各种细胞内功能的改变。 8.可兴奋组织包括○1 、○2 和○3 。它们安静时在膜两侧存在○4 电位,受刺激时能产生○5 电位。 9.局部兴奋的特点是○1 、○2 和○3
10.在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是① ,该物质发挥作用后可被② 水解而失活。 11.骨骼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偶联的关键部位是① 在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中起关键作 用的是② 12.影响骨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心」 和⑥ 13.平滑肌可分为① 和② 两大类。与骨骼肌相比,平滑肌细肌丝中不含 ® ,但细胞内存在功能上与之相似的④ 二、判斋藏错题 1.三磷酸肌醇能诱发细胞内钙库大量释放Ca”,使胞浆Ca“浓度升高:二酰甘油主要通过 激活蛋白激酶C,使功能蛋白磷酸化,诱发细胞功能活动的改变。 2.静息电位的大小完全等于K+的平衡电位。 3.从生物电的角度而言,细胞膜的去极化意味着兴奋,膜的超极化意味着抑制。 4.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刺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传导距离延长而逐渐减小。 6.终板电位类似于局部兴奋电反应的性质。 7.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是Na内流所形成的平衡电位,此时细胞内外Na浓度相等。 8.骨骼肌收缩时肌小节缩短,粗肌丝和细肌丝也缩短。 9.骨骼肌的收缩是一种耗能过程,而它的舒张是二种不耗能的过程。 10.若肌肉产生的每个新的收缩均落在前一次收缩波的舒张期中,则可形成完全强直收缩。 11.完全强直收缩时,其机械收缩波相互融合,动作电位也完全融合。 12.肌肉的前负荷决定肌肉的初长度,后负荷决定肌肉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 三、远并题 [A型题] 第7页共224页
第 7 页 共 224 页 7 10.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是○1 ,该物质发挥作用后可被○2 水解而失活。 11.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部位是○1 ,在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中起关键作 用的是○2 。 12.影响骨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1 、○2 和○3 。 13.平滑肌可分为○1 和○2 两大类。与骨骼肌相比,平滑肌细肌丝中不含 ○3 ,但细胞内存在功能上与之相似的○4 。 二、判断改错题 1.三磷酸肌醇能诱发细胞内钙库大量释放Ca 2+,使胞浆Ca 2+浓度升高;二酰甘油主要通过 激活蛋白激酶C,使功能蛋白磷酸化,诱发细胞功能活动的改变。 2.静息电位的大小完全等于K +的平衡电位。 3.从生物电的角度而言,细胞膜的去极化意味着兴奋,膜的超极化意味着抑制。 4.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传导距离延长而逐渐减小。 6.终板电位类似于局部兴奋电反应的性质。 7.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是Na+内流所形成的平衡电位,此时细胞内外Na+浓度相等。 8.骨骼肌收缩时肌小节缩短,粗肌丝和细肌丝也缩短。 9.骨骼肌的收缩是一种耗能过程,而它的舒张是一种不耗能的过程。 10.若肌肉产生的每个新的收缩均落在前一次收缩波的舒张期中,则可形成完全强直收缩。 11.完全强直收缩时,其机械收缩波相互融合,动作电位也完全融合。 12.肌肉的前负荷决定肌肉的初长度,后负荷决定肌肉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 三、选择题 [A型题]
1·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是 A.靠近膜的内侧面 B.位于细胞膜中 C.靠近膜的外侧面 D.横贯整个脂质双分子层 E.以上各种形式均有 2,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 B.均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 C.均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D排列杂乱无章 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3,几乎全部分布在细胞膜的靠胞浆侧的物质是 A.磷脂酰乙醇胺 B.磷脂酰胆碱 C.磷脂酰肌醇 D.磷脂酰丝氨酸 E,含胆碱的鞘脂类 4.G一蛋白是下列中何物质的简称? A.鸟苷酸结合蛋白 B.腺苷酸结合蛋白 C.三磷酸肌醇(IP,) D.转录调节因子 E.鸟苷酸环化酶蛋白 5.膜结构中,促使磷脂酰二磷酸肌醇分解生成IP,和二酰甘油(DG)的物质是 A.G-蛋白 B.磷脂酶C C.蛋白激酶C D.腺苷酸环化酶 E.鸟苷酸环化酶 6.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分布在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是一种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 第8页共224页 8
第 8 页 共 224 页 8 1.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是 A.靠近膜的内侧面 B.位于细胞膜中 C.靠近膜的外侧面 D.横贯整个脂质双分子层 E.以上各种形式均有 2.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 B.均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 C.均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D.排列杂乱无章 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3.几乎全部分布在细胞膜的靠胞浆侧的物质是 A.磷脂酰乙醇胺 B.磷脂酰胆碱 C.磷脂酰肌醇 D.磷脂酰丝氨酸 E.含胆碱的鞘脂类 4.G-蛋白是下列中何物质的简称? A.鸟苷酸结合蛋白 B.腺苷酸结合蛋白 C.三磷酸肌醇(IP3) D.转录调节因子 E.鸟苷酸环化酶蛋白 5.膜结构中,促使磷脂酰二磷酸肌醇分解生成 IP3和二酰甘油(DG)的物质是 A.G-蛋白 B.磷脂酶C C.蛋白激酶C D.腺苷酸环化酶 E.鸟苷酸环化酶 6.下列关于 Na +-K +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分布在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是一种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具有分解 ATP 而获能的功能
D.能将Na移出细胞外,将K移入细胞内 E.对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7,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主要属于 A.单纯扩散 B.入胞 C.出胞 D.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E.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8。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在安静时跨膜电位梯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Na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B.阻碍Na外流 C.与K+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D.阻碍K+外流 E.与CI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9.细胞外液的K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神经细胞 A.膜电位负值减小 B.膜的K+电导增大 C.钠泵活动增强 D.K+平衡电位负值减小 E.Na内流的驱动力增大 10.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细胞膜 A.两侧的K浓度梯度为零 B.外侧K浓度高于膜内侧 C.两侧的电位梯度为零 D,内侧K+的净外流量为零 E,膜内侧较膜外侧的电位相对较正 11.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电压门控的 B.有开放和关闭的两种状态 C.与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相有关D.有髓纤维主要分布于郎飞结处 E.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可引起正反馈 12.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第9页共224页 9
第 9 页 共 224 页 9 D.能将 Na +移出细胞外,将K+移入细胞内 E.对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7.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主要属于 A.单纯扩散 B.入胞 C.出胞 D.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E.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8.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在安静时跨膜电位梯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 Na +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B.阻碍 Na +外流 C.与K +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D.阻碍K +外流 E.与 CI -的浓度梯度方向相同 9.细胞外液的K +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神经细胞 A.膜电位负值减小 B.膜的K+电导增大 C.钠泵活动增强 D.K +平衡电位负值减小 E. Na +内流的驱动力增大 10.当达到 K +平衡电位时,细胞膜 A.两侧的K+浓度梯度为零 B.外侧K+浓度高于膜内侧 C.两侧的电位梯度为零 D .内侧K +的净外流量为零 E.膜内侧较膜外侧的电位相对较正 11.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电压门控的 B.有开放和关闭的两种状态 C.与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相有关 D.有髓纤维主要分布于郎飞结处 E.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可引起正反馈 12.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K的平衡电位 B.的平衡电位 C.C1的平衡电位 D.Ca的平衡电位 E.Mg的平衡电位 13.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较 A.前者略大 B.前者略小 C.两者完全相等 D.前者比后者大一倍 E.后者比前者大一倍 14.静息时细胞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维持是由于细胞膜 A.ATP的作用 B.ADP的作用 C.钠一钾泵的作用 D.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E.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大 1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简便指标是 A.阈强度(阈值) B.阈电位 C.刺激的频率 D.刺激的最短作用时间 E.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16.将刺激电极插入神经纤维内,用直流电刺激神经纤维,在通电时兴奋首先发生在 A.负极下方 B.正极下方 C.正极与负极之间 D.正极与负极下方同时兴奋 E.以上都对 17.神经纤维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标志是 A.极化状态 B.局部去极化电位 C.锋电位 D.局部超极化电位 E.阈电位水平下移 第10页共224页 10
第 10 页 共 224 页 10 A.K+的平衡电位 B.的平衡电位 C.C1 -的平衡电位 D.Ca 2+的平衡电位 E.Mg 2+的平衡电位 13.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 +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较 A.前者略大 B.前者略小 C.两者完全相等 D.前者比后者大一倍 E.后者比前者大一倍 14.静息时细胞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维持是由于细胞膜 A.ATP 的作用 B.ADP 的作用 C.钠-钾泵的作用 D.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E.安静时对K +的通透性大 1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简便指标是 A.阈强度(阈值) B.阈电位 C.刺激的频率 D.刺激的最短作用时间 E.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16.将刺激电极插入神经纤维内,用直流电刺激神经纤维,在通电时兴奋首先发生在 A.负极下方 B.正极下方 C.正极与负极之间 D.正极与负极下方同时兴奋 E.以上都对 17.神经纤维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标志是 A.极化状态 B.局部去极化电位 C.锋电位 D.局部超极化电位 E.阈电位水平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