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与结构 ●“数、量词搭配使用表”只收入上册附录。 ●图画词典用插图和对译的方式介绍基本的动词、一类形容词等,只收入下册附录 Ⅲ.各课结构 1.“基本课文”与“应用课文” 课文分为“基本课文”“应用课文”两种,基本课文又分为两个部分。基本课文的两个部分 与应用课文之间呈递进、发展的编排关系。 (1)基本课文 提示各课的重点句型,分“基本课文I”和“基本课文Ⅱ”两部分。 【基本课文I】(1~4):以单句的形式突出重点句型。 【基本课文Ⅱ】(A~D):以甲乙对话的形式再现重点句型。 (2)应用课文 在基本课文的基础上编排了发展性的实用会话。设定自然、真实的场景,练习使用与场 景相符的重点句型,努力呈现自然、地道的日语。 全书8课保持固定的出场人物,创作了一个有声有色的长篇系列故事。 2.“语法解释”与“表达及词语讲解” “语法解释”和“表达及词语讲解”并置于“基本课文”和“应用课文”之间,以引导学习者 加深对本课所学句型、语法项目以及相关表达的理解。关于学习顺序和方法,请参照“本书的 使用方法一例”(D.)。 (1)语法解程 主要解释基本课文中出现的句型和语法项目。有时也涉及应用课文中有关项目,这时候 用表示。 ●标题:“语法解释”中的标题用以下方式简明扼要地标出。 名场所]动 [经过][离开] 下面是标题形式”与其“内容与含义”的对照表。 标题形式 内容与含义 名词 名[场所 表示处所的名词 名[人灯 表示人的名词 名「物 表示物的名词 名时间] 表示时间的名词 名[交通工具] 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词 名「工具] 表示工具、手段的名词 名「数最1 表示数景的名词 名[次数] 表示次数的名词 名[附者点] 表示附者点的名词 名[目的地] 表示目的地的名词 名+D 名词+①
本书内容与结构 续表 形 一类形容词和一类形容词 一类形 一类形容词 二类形 二类形容词 动 动词 一类动 一类动词 二类动 二类动词 二类动 三类动词 自动 自动词 他动 他动词 动(基本形) 动词的基本形 动(大形) 动词的“大形” 动(T形) 动词的“℃形” 动形) 动词的“式形” 动(意志形) 动词的意志形 动(基本形/形) 动词的基本形或“形 动(否定) 动词的否定形式 动(简体形) 动词的简体形 小句 复句中的小句 疑问词小句 包含疑问词的小句 小句(简体形】 以简体形结尾的小句 小句(动词筒体形) :以动词简体形结尾的小句 小句(一类形/二类形/名)以一类、二类形容词以及名词结尾的小句 小句(动词基本形/存形) :以动词的基本形或者“在形”结尾的小句 小句(动词大形/形) 以动词的“大形”或者“形”结尾的小句 ●“注意”与“参考”:中日语言差异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用“健”提示,其他相关 内容以及补充事项用“参”提示。 ●例句:原则上第一个例句引自基本课文。例句中的日语汉字均注假名,附汉语翻译。病 句前面用×表示。△表示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却不是自然、地道的日语。在需要特别 进行对比、说明的地方,用O表示适当的、自然的日语。以区别于用×表示的病句等。 对话中回答的一方用“ 一”表示。超过一问一答的对话用“甲:”“乙:”表示。 为了从视觉上使语法结构醒目,例句中重要的部分用网线和黑体标出。 如例句当中重 要的部分只有一处时,按照具体情况分别使用网线加黑体或者黑体的形式标出。如例句 当中重要的部分有两种时,最重要的部分使用深色网线加黑体,其次重要的部分使用 浅色网线加黑体的形式标出 (2)表达及词语讲解 对基本课文及应用课文中出现的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词汇的用法进行讲解说明。应用 课文中的有关项目用表示。讲解说明的原则是密切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而不包罗该 项目的全部意义和内容。另外,讲解时充分照顾到文化方面的因素
本书内容与结构 所有例句中的日语汉字都注假名,附汉语翻译。例句当中重要的部分用黑体标出。 3.练习 练习分为“练习I”“练习Ⅱ”两种。除了丰富的插图外,用对话、听力等方式分阶段巩固 所学的基本内容。习题不限于重点句型,还包括其他语法项目以及词汇等。 (1)练习1 通过替换、改变说法等练习巩固基本功。由于形式上是仿照例句进行的,附录中不设答案 (2)练习川 在“练习I”的基础上,通过听解、读解、填空、中译日等发展性的、实践性的训练,检 验、巩固和活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单词、语法)控制在已学范围之内。附录中设参考答案。 4.生词表 各课后附有生词表,其构成如下。 ●生词的选择与排列:除独立词外,寒暄表达、惯用短语以及量词等附属词也一并列出 排列顺序是先将独立词按照词类集中排列,然后是寒暄表达、惯用短语以及量词等附 属词。二者之间用虚线隔开。 独立词依据词类集中排列,词类相同的尽量将意思相近以及有关联的单词集中处理,以 利于学习者联想、记忆。专有名词按照人名、地名、公司名称的顺序排列。形式相似且 意义完全相同的单词,如“仗D”“试)”在同一课出现时,以“体0/中试D 的形式给出。 ●标出项日:独立词以“读法、声调、书写法、词类、汉语翻译”的形式标出。寒喧表达 惯用短语除不标词类一项之外,标出方式和独立词相同。 [例]七九(社员)[名]公司职员 书这九(书母这)[名]母亲 力加)主世人(分办)主世九)不知道 书不1注)寸(书風上入丰寸)洗澡 ●声调:如上所示,声调用线条表示。(参照:上册“入门单元”D.14)。声调的标注方法参 考了NK放送文化研究所福NK日本語凳音了夕七>卜辞典》。 ●书写法:生词的书写法在( )内给出。整个单词全部可以用汉字标出的在( )里标 出汉字,如上面的“(社员)”。生词的一部分为汉字,一部分为平假名时在()内两 者一起标出,如“(书母这九)”。另外,“勉強L主寸”等三类动词,用“ベ九吉上)儿ま 寸(勉強~)”的形式表示。 ●词类:词类及其缩略语如下。 名词=名,代词=代,疑问词=疑,一类动词=动1,二类动词=动2,三类动词 动3,一类形容词=形1, 二类形容词=形2,副词=副,连体词=连体,连词=连, 叹词三叹,专有名词三专 ●汉语翻译:对于多义词一般只给出与课文内容相应的译词。 5.其他几个重要事项 (1)关于动词的几个问题 本书的动词活用以“主寸形”为基准,原则上每出现一个动词活用形式都以“主寸形”推导其 活用变化。但为便于检索工具书,第20课导入“基本形”后,则以“基本形”为基准推导其他活用
本书内容与结构 形式。另外,各课生词表中的动词以“主寸形”给出,但附录的“总词汇表”则以“基本形”给出。 (2)脚注与关联词语 在“基本课文”“应用课文”“练习【”中出现的、从字形无法推测出汉语意思的生词,以 脚注的方式给出汉语释义。释义仅限于符合该页句子内容的义项。“练习Ⅱ”没有生词,因而 不设脚注。 在一部分课文的“语法解释”和“表达及词语讲解”后面,编排了按范畴分类的“关联词 语”,以补充词汇量。 (3)专栏 在大部分课文的生词表下面设置了介绍日本文化以及社会状况的专栏。专栏的日语译文 放在附录里。 V.本书的词汇与汉译 1.本书的词汇 如“I-3.特点-()词汇”所叙述的那样,本书的词汇除了各课的“生词表”以外,还有“关 联词语”和“词语之泉”。 课文、讲解以及练习中出现的生词,是要求学习者掌握的重点词汇,收入各课的“生词 表”以及附录的总词汇表。 “关联词语”是为了补充“课文词汇”而设置的词语群,按照领域、范畴集中编排。“关联 词语”不收入各课的生词表而只收人总词汇表。 “词语之泉”指单元末利用大画面插图展现的单词,是在“课文词汇”“关联词语”的基础 上整理而成的。目的在于用一种直观的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加必要的词汇量,其 中出现的动词以基本形给出。 2.关于汉译的几个问题 对于“森”“又三又”“小野九”等外国人名的称,基本课文中一概机械性地译 作“~先生”或“女士”,如“森先生”“史密斯先生”“小野女士”。应用课文中则根据场景灵 活翻译,例如“森这九”译作“森”,“小野这九”译作“小野”等。中国人名如“李这九”“陳九” 则一律亲切地翻译为“小李”“老陈”等。 从基本课文和应用课文中引用的例句,其译文原则上与附录的“课文译文”保持一致。但 考虑到没有上下文时译文的完整性,也有灵活翻译的情况。 V.本书使用的语法体系 1.与“学校语法”的对应 本书采用了不同于“学校语法”的语法体系,以下归纳本书使用的语法术语。 【动词活用形对照表】 本书使用的语法术语 学校语法术语 初出课 在形 未然形+助动词“存” 19 意志形 未然形+助动词“)/太 30 寸形 连用形+助动词“主寸” 13 文形 连用形+接续助词“℃"” 14
本书内容与结构 续表 本书使用的语法术语 学校语法术语 初出课 大形 连用形+助动词“大 21 基本形 终止形,连体形 20 式形 假定形+接续助词试” 37 可能形式 可能动词,未然形+助动词“九/石 38 被动形式 未然形+助动词“丸高/5丸石” 41 使役形式 未然形+助动词世/世 43 【词类与其他语法单位】 本书使用的语法术语 学校语法术语 初出课 一类动词 五段活用动词 13 二类动词 上一段活用动词,下一段活用动词 13 三类动词 计变动词.力变动词 14 一类形容词 形容词 9 二类形容词 形容动词 10 连词 接续词 10 ※学校语法中的“形容词”只相当于“一类形容词”,而本书讲解所使用的“形容词”则包 括“一类形容词”和“二类形容词”两类。 【其他】 本书使用的语法术语 学校语法术语 初出课 小句 节 11 复句 复文 11 短语 20 2.新旧术语的异同 “本书”和“旧版”使用的语法术语有以下不同。 本书 旧版 本书 旧版 敬体形 礼貌体 连词 接续词 简体形 普通体 可能形式 可能动词 一类形容词 形容词 被动形式 被动形 二类形容词 形容动词 使役形式 使役形 M.本书使用的符号、图标以及书写 1.本书使用的符号和图标 【住要符号】 表示根据上文省略的内容 / 前后两项可以替换 [ 放在标题后,表示分类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