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恢复基因;C3主效恢复基因+育性抑制基因;C微效可育基因;不育系育性基因有2 种组成方式,即:A,主效不育基因;A2,主效不育基因+育性抑制基因。不育系与恢复 系两结合后可构成8种育性表现,但仅3种(AXCA→XC2和A2XC)育性基因组 合方式复度最高,刘春光等(202)在此基础上,对恢复系的育性组成又添加两
文件格式: PDF大小: 130.97KB页数: 2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优良育性载体的筛选及其育性特异性比较 将SP4,莫迦小麦,普通小麦90-110和224核基因导入粘类4种异源细胞质,均可 产生完全雄性不育,经根尖随体细胞学鉴定,基本都属为非1BL/1RS类型,是对应粘 类不育胞质的不育基因载体,能完全保持粘类非1BL/1RS不育系的不育性。其共同特 点是恢复源广泛,凡是带有Rfv1基因的品种(系)都可恢复其不育性。但这4个育性 载体来源不同,其育性恢复性差异很大
文件格式: PDF大小: 164.38KB页数: 2
选及其育性特异性比较 将SP4,莫迦小麦,普通小麦90-110和224核基因导入粘类4种异源细胞质,均可 产生完全雄性不育,经根尖随体细胞学鉴定,基本都属为非1BL/1RS类型,是对应粘 类不育胞质的不育基因载体,能完全保持粘类非1BL/1RS不育系的不育性。其共同特 点是恢复源广泛,凡是带有Rfv1基因的品种(系)都可恢复其不育性。但这4个育性 载体来源不同,其育性恢复性差异很大
文件格式: PDF大小: 76.99KB页数: 1
供试小麦染色体工具材料的细胞学鉴定 中国春二体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含有2对随体(Ⅳ图版2),花粉母细胞减 数分裂中期Ⅰ构型为21Ⅱ(图版I-2),联会配对紧密。中国春缺四体1B1D体细胞染 色体数为42,含有1对随体(图版Ⅳ-3),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19Il+Ⅳ (图版I-3)。阿勃1B缺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0条,含有1对随体染色体(图版Ⅳ1) 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20I(图版I-1)
文件格式: PDF大小: 89.23KB页数: 2
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育种方法的改进和作物新材料或新种质资源的发现将会 给作物育种带来新的突破,由此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物杂种优势利 用是实现作物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是提高小麦产量,进而挖掘 其超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文件格式: PDF大小: 58.33KB页数: 2
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育种方法的改进和作物新材料或新种质资源的发现将会 给作物育种带来新的突破,由此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物杂种优势利 用是实现作物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是提高小麦产量,进而挖掘 其超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育出稳定配 套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这也是选配强优势组合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
文件格式: PDF大小: 44.86KB页数: 1
恢复系亲本Rk5451和Rk5253分别和粘、易和二角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 ms(kots)-224,ms(var)-224,ms(bior)-22杂交F1,恢复度均较高,除了组合ms(bior)-224 Rk5253育性恢复度为77.3%外,其育组合恢复度均达到80%以上,尤其Rk5451对3 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较高的恢复性,这说明Rk5451对3种异质不育 系有着较强的恢复力(表Ⅱ-1)
文件格式: PDF大小: 181.56KB页数: 5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人们已经创制了40余种 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但实际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不育胞质并不多。其中被公 认为有利用前景的是具有粘果山羊草( Ae kotschyi)、易变山羊草(Ae. variabilis)、偏凸 山羊草(Ae. 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 Ae. biconis)细胞质的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并 且不少学者对其细胞质效应
文件格式: PDF大小: 95.76KB页数: 2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人们已经创制了40余种 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但实际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不育胞质并不多。其中被公 认为有利用前景的是具有粘果山羊草(Aee. kotschyi)、易变山羊草( Ae variabilis)偏凸 山羊草(Ae ventricosa)和二角山羊草(Ae biconis)细胞质的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并 且不少学者对其细胞质效应、产生单倍体机理、育性恢复性及雌雄配子传递方式等基础 理论问题亦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许多研究均表明
文件格式: PDF大小: 50.28KB页数: 1
以四种异质同核、同质异核及一系列异质异核非1BLRS雄性不育系 ms(Ae. kotschyi)-90-110, ms(Ae. variabilis)90-110 ms(Ae. ventricoca)-90-110, ms(Ae.bicomis)-90-110, ms(Ae. Kotschyi)-224, ms(Ae. variabilis)-224, ms(Ae. ventricoca)224, ms(Ae.bicomis)-224, 10个优良品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其F1种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行长100cm,行距21cm 每组合种植23行
文件格式: PDF大小: 277.23KB页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