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离子交换色谱 固定相为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为无机 酸或无机碱的水溶液。离子根据它们与树脂上 的交换基团的交换能力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4.凝胶色谱(空间排阻色谱) 以凝胶为固定相。凝胶是一种经过交联的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和不同孔径的多聚体的通 称。如葡聚糖凝胶、琼脂糖等软质凝胶;多孔 硅胶、聚苯乙烯凝胶等硬质凝胶;
3. 离子交换色谱 固定相为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为无机 酸或无机碱的水溶液。离子根据它们与树脂上 的交换基团的交换能力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4. 凝胶色谱(空间排阻色谱) 以凝胶为固定相。凝胶是一种经过交联的 、具有立体网状结构和不同孔径的多聚体的通 称。如葡聚糖凝胶、琼脂糖等软质凝胶;多孔 硅胶、聚苯乙烯凝胶等硬质凝胶;
二、 化学桃合湘色灣法 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 即用化学反应的方法通过化学键把有机分子结合到担体表面, 形成所需固定相。 1.特点: 1)不易流失;2)均一性、稳定性好; 3)化学性能好;4)载样量大;5)适于梯度洗脱; 6)柱效高,重现性好。 2.分离机制:不确切。(分配+吸附) 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极性的相对强弱可分为 正相和反相键合相色谱
二、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 即用化学反应的方法通过化学键把有机分子结合到担体表面, 形成所需固定相。 1.特点: 1)不易流失; 2)均一性、稳定性好; 3)化学性能好; 4)载样量大; 5)适于梯度洗脱; 6) 柱效高,重现性好。 2.分离机制:不确切。(分配 + 吸附) 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极性的相对强弱可分为 正相和反相键合相色谱
(一)正相键合相色谱法: 极性键合相为固定相,-CN,-NH2,二羟基等 键合在硅胶表面,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为流动相。 矿分离机制:溶质分子与固定相之间定向作用力、 诱导力或氢键作用力。 矿固定相:极性大的氰基或氨基键合相 矿流动相:极性小 底剂+有机极性调节剂 例:正己烷+氯仿-甲醇,氯仿-乙醇
(一)正相键合相色谱法: 极性键合相为固定相,-CN,-NH2,二羟基等 键合在硅胶表面,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为流动相. 分离机制:溶质分子与固定相之间定向作用力、 诱导力或氢键作用力。 固定相:极性大的氰基或氨基键合相 流动相:极性小 底剂 +有机极性调节剂 ✓ 例:正己烷 + 氯仿-甲醇,氯仿-乙醇
©流动相极性与的关象: 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组分t↓,↓ 可出柱顺序:结构相近组分,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 大的组分后出柱 可适用: 分离极性或中等极性的溶质。 氰基键合相与硅胶的柱选择性相似(极性稍小) 分离物质也相似 ·氨基键合相与硅胶性质差别大,分析极性大物质、糖类 等
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 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组分tR↓,k↓ 出柱顺序:结构相近组分,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 大的组分后出柱 适用: 分离极性或中等极性的溶质。 • 氰基键合相与硅胶的柱选择性相似(极性稍小) 分离物质也相似 • 氨基键合相与硅胶性质差别大,分析极性大物质、糖类 等
(二) 反相健合相色谱法:C8,C18非极性键合相; 矿分离机制:疏溶剂理论 ,一方面,非极性溶质或溶质中的非极性部分与极性流动 相排斥力使溶质分子与键合相的烃基发生疏溶剂缔合。 心另一方面,溶质的极性部分受到极性流动相的作用,使 其离开烃基,即解缔合作用。 心两种作用力的相对大小,决定溶质在反相键合色谱中的 保留行为。 令固定相: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 C3柱,C18柱(ODS柱—HPLC约80%问题)
(二)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C8,C18非极性键合相; 分离机制:疏溶剂理论 一方面,非极性溶质或溶质中的非极性部分与极性流动 相排斥力使溶质分子与键合相的烃基发生疏溶剂缔合。 另一方面,溶质的极性部分受到极性流动相的作用,使 其离开烃基,即解缔合作用。 两种作用力的相对大小,决定溶质在反相键合色谱中的 保留行为。 固定相: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 C8柱,C18柱(ODS柱——HPLC约80%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