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的思想家 印度:佛陀(约前563—约前480或490)) 中国:孔子(前551—前479) 希腊: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 • 印度:佛陀(约前563—约前480或490)) • 中国:孔子(前551—前479) • 希腊:苏格拉底(前469—前399)
从太子(转轮王)到佛陀 16岁娶妻,19岁生子,29岁出家 苦修6年,在菩提树下参悟七天(一说七 七四十九天)得道(35岁) 佛陀最初向五比丘传道,即批评苦行, 认为苦行不是正道,不苦不乐的中道学 才是合理的。 以后45年间在恒河西岸传教,大比丘尼 500人,有称千二五百人
从太子(转轮王)到佛陀 • 16岁娶妻,19岁生子,29岁出家。 • 苦修6年,在菩提树下参悟七天(一说七 七四十九天)得道(35岁)。 • 佛陀最初向五比丘传道,即批评苦行, 认为苦行不是正道,不苦不乐的中道学 才是合理的。 • 以后45年间在恒河西岸传教,大比丘尼 500人,有称千二五百人
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
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
什么是宗教? 西方学者认为,宗教·东方学者认为,宗教 的本质是“人与神的的本质是在自然条件 结合”。佛教不承认的限制下,追求精神 有全能的绝对主宰的的满足和绝对的自由, 造物主的存在,也不甚至憧憬无限生命的 接受“人有永恒不变展开。佛教寻求人生 的灵魂”的观念。 乃至宇宙万物的真实 本质,目的是求得人 生的解脱
什么是宗教? • 西方学者认为,宗教 的本质是“人与神的 结合” 。佛教不承认 有全能的绝对主宰的 造物主的存在,也不 接受“人有永恒不变 的灵魂”的观念。 • 东方学者认为,宗教 的本质是在自然条件 的限制下,追求精神 的满足和绝对的自由, 甚至憧憬无限生命的 展开。佛教寻求人生 乃至宇宙万物的真实 本质,目的是求得人 生的解脱
佛教的特点 哲学:理性的探索,·宗教:虔诚的信仰, 智慧的追求。 独断的说教。 ·佛教以理性的方式满·既是哲学,又是宗教 足人们宗教的情感 既非哲学,又非宗教
佛教的特点 • 哲学:理性的探索, 智慧的追求。 • 佛教以理性的方式满 足人们宗教的情感。 • 宗教:虔诚的信仰, 独断的说教。 • 既是哲学,又是宗教。 既非哲学,又非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