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导学案)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兽司食立 (1)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复习 1.热力环流原理(根据a、b两地冷热状况,画出热力环流) 77777777 A(热) B(冷) 学习过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概念 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的 状态。 1.大气环流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 生 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 间的 的交换,调整 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 的重要 因素。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假设:(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阳光直射赤道;c 地表均匀。) 赤道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 大气运动方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 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1 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 1 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习重点 (1)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一、复习: 1.热力环流原理 (根据 a、b 两地冷热状况,画出热力环流) A(热) B(冷) 学习过程: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_______ 的 状态。 1.大气环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_____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 生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 间的____ 和_ _ 的交换,调整 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_____ _ 和______ 的重要 因素。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假设:(假设前提:a 地球不自转;b 阳光直射赤道;c 地表均匀。)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 大气运动方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 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图 1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结论:环流 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假设:(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 外,还要考虑 力) 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 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想一想:1.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是 作用,④也属于 作用形成。 结论: 环流一——近地面的表现为:个气压带,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南北半球 分布。 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 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风带的风向在南、北方向上相 在东、西方向上相 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 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表 赤道低气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极地高 名称 压带 气压带}气压带/风带风带东风带 气流运动 上升 下沉 上升下沉高纬→低纬低纬→高纬高纬→低纬 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冷干热 温湿 杆冷
2 结论:________环流 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假设:(假设前提:a 阳光直射赤道;b 地表均匀。)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______________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力) 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 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想一想:1.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是 , 属于 作用,④也属于 作用形成。 结论:________环流 ——— 近地面的表现为:___个气压带,___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南北半球 分布。 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 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风带的风向在南、北方向上相 , 在东、西方向上相 。 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 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表: 名称 赤道低气 压带 副热带 高气压 带 副极地低 气压带 极地高 气压带 信风带 西风带 东风带 气流运动方 向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高纬→低纬低纬→高纬高纬→低纬 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① ② ③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的关系:少雨区 多雨区 注意: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 信风带,降水较多 反馈练习 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N 90° 30° 60°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20 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冬季 偏南 议一议: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 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导学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4)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习、卓立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非常复杂。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 异,大陆的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 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一个个 北大西洋 亚欧大陆2北太平洋 高、低压中心。 冰岛低压 留申低 结合课本P36“大陆空气柱图”,思考并回答活 西伯利亚高压 动问题 二、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l、阅读课本P37“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3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的关系:少雨区 多雨区 注意: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 信风带,降水较多. 反馈练习 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⑳________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 偏南。 议一议: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 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 2 课时 (导学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学习目标: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4) 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学习重、难点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4)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学习过程: 一、 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非常复杂。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 差 异,大陆的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 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一个个 高、低压中心。 结合课本 P36“大陆空气柱图”,思考并回答活 动问题。 二、 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 1、阅读课本 P37“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亚洲 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 北大西洋]「亚欧大陆 带被该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速尔高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厂 形成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2、阅读课本P37“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副热带高气压带 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3、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 海洋 陆地 气压中心 气压中心 7月陆海_陆_海_副热带高压带 亚速尔高压 北太 北大 洋 西洋 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副极地低压带 水岛低压 4、冬夏季节海陆上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 有着 重大的影响。例如冬季, 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夏季, 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 三、季风环流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 向
4 在北纬 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亚洲 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 带被该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形成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2、阅读课本 P37“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 在北纬 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3、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 温度 气压 切断气压带 海洋 气压中心 陆地 气压中心 7 月 陆 海 陆 海 副热带高压带 北太 平洋 北大 西洋 亚速尔高压 1 月 陆低海高 陆高海低 副极地低压带 冰岛低压 4、冬夏季节海陆上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 和 有着 重 大 的 影 响 。 例 如 冬 季 , 对 我 国 天 气 影 响 显 著 ; 夏 季 , 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 三、 季风环流 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 向
冬季 夏季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 热力差异最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成因 源地 向 性质 东亚 冬季 冬季 季风 夏季 夏季:暖湿 南亚 冬季 冬季:王暖 季风 夏季:湿热 【同步测试】 l、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断,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B.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 C.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D.南半球向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 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 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 了回国 答3-5题。 3.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 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 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 一个风季 2.2气压带和风带第3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分布规律 2、会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5 冬季 夏季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 热力差异最大。 ◆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成因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 季风 冬季: 夏季: 冬季:干冷 夏季:暖湿 南亚 季风 冬季: 夏季: 冬季:干暖 夏季:湿热 【同步测试】 1、1 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7 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断,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B.1 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 C.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D.南半球向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 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 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 答 3—5 题。 3.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 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 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 一个风季 2.2 气压带和风带 第 3 课时 (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 知道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分布规律 2、 会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