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章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及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原因、结果的分析都是静态的,分析模式通常假定贸易 双方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需求偏好都是固定不变。实际生活中现实世界在不断变化: 參技术在进步、资本在积累、劳动力在增加、收入在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扩展 世界交通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增强、各国间生产要素流动的不断扩大。 种种变化必然对对原有贸易基础、模式、数量产生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动态的研究。 经济增长原理 1.定义 经济增长: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经济增长可能恶化贸 易条件、使社会福利降低;也可能改善贸易条件、使社会福利提高。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源是劳动和资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中劳动、资本的投 入增加,产量会增加:由于技术进步,使资本、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也会增加。因此 经济增长的三个源泉:劳动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增加、科学技术进步 2.分类 假设两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生产两种产品:布(劳动密集型)、小麦(资本密集 型) (1)均衡增长: 生产过程中,如果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同比增长,则布和小麦的产量也会同比增长。PPFC 同比、平行向外移动。图中过原点任意射线与新旧PPFC的交点其斜率相同 (2)非均衡增长: 生产过程中,如果劳动投入增加而资本投入不变,则布产量随劳动投入增加而增长;如 果资本投入増加而劳动投入不变,则小麦产量随资本投入增加而增长。PFC不会平行向外 移动,而是分别向布轴、小麦轴扩张。 布 小麦0 小麦 第1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1 页 共 7 页 第五章 动态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及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原因、结果的分析都是静态的,分析模式通常假定贸易 双方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需求偏好都是固定不变。实际生活中现实世界在不断变化: 技术在进步、资本在积累、劳动力在增加、收入在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扩展。 世界交通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增强、各国间生产要素流动的不断扩大。 种种变化必然对对原有贸易基础、模式、数量产生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动态的研究。 一、经济增长原理 1.定义 经济增长: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经济增长可能恶化贸 易条件、使社会福利降低;也可能改善贸易条件、使社会福利提高。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源是劳动和资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中劳动、资本的投 入增加,产量会增加;由于技术进步,使资本、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也会增加。因此 经济增长的三个源泉:劳动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增加、科学技术进步。 2.分类 假设两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生产两种产品:布(劳动密集型)、小麦(资本密集 型) (1)均衡增长: 生产过程中,如果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同比增长,则布和小麦的产量也会同比增长。PPFC 同比、平行向外移动。图中过原点任意射线与新旧 PPFC 的交点其斜率相同。 布 0 小麦 (2)非均衡增长: 生产过程中,如果劳动投入增加而资本投入不变,则布产量随劳动投入增加而增长;如 果资本投入增加而劳动投入不变,则小麦产量随资本投入增加而增长。PPFC 不会平行向外 移动,而是分别向布轴、小麦轴扩张。 布 布 0 小麦 0 小麦
第五章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和“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都属于不平衡增长。 ⊕各部门生产技术发展不同步:有的行业技术发展快,效率提高快:有些行业则比较缓慢。 參一国生产要素增长也不同步:资本增长有时很快,劳动力增长在一些国家很快,在另 些国家可能很慢,可利用的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虽然可能增长,但毕竞有限 ⊕生产技术革新和要素增长的不平衡,导致一国生产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如果一国某种生 产要素增长速度太快,超过其它要素的增长,该国密集使用这种要素部门的生产能力就 会比其它部门提高得快。这种增长就是“不平衡增长”。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指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较快,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 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指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它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 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以上分类根据各部门增长速度不同划分,与发展经济学的“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 发展战略不同,前者讨论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后者是研究怎样通过贸易来发展经济。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增长通过使生产变动、通过使人们收入提高引起需求变动,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象由于不同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不平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不一样,经济增长对贸易 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 1.国际市场的地位 由于经济规模、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在国际市场地位不同:即国际市场份 额不同,各国对商品国际价格的影响也不同。国际经济学通常根据对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 响程度将参与贸易的国家分为:“小国”和“大国”。 (1)定义 小国:指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对于小国 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 大国:指那些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大,其 进出口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升跌 參大国和小国并非完全由领土面积、人口多少决定,也不完全取决于整体经济实力,主要 是看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如印度是个大国,但在国际贸易中可能只是个“小国”, “四小龙”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但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可能被称为“大国”。 多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也表现在具体商品上。如古巴是地理上的小国,但在国际食糖市场, 古巴是出口大国。另外,即使是美国等经济强国也不是在所有产品上都举足轻重,在很 多具体商品上经济强国也可能是一个对国际价格没有影响的小国。 2.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 其主要原因是进口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资源(生产要素)增加。如中国进口小麦,小麦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假定其他资源不变而资本增加了,额外增加的资本使中国生产小麦的能 力提高,必然对小麦的生产和贸易产生影响 (1)对小国影响 參中国资本增长、提高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小麦)的生产能力,PPFC向小麦轴外移 中国是国际市场的小国,中国的任何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不会产生影响,小麦和布的相 对价格不变、中国的贸易条件不变。相对价格曲线平行外移 小麦的机会成本因为资本的增加而发生变动:由于使用资本的成本降低,小麦生产使用 资本较多;布生产使用资本较少。所以,小麦成本的降幅大于布成本的降幅。 如果价格不变,降低成本即增加利润,导致生产扩大。只要小麦的机会成本低于小麦的 第2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2 页 共 7 页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和“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都属于不平衡增长。 各部门生产技术发展不同步:有的行业技术发展快,效率提高快;有些行业则比较缓慢。 一国生产要素增长也不同步:资本增长有时很快,劳动力增长在一些国家很快,在另一 些国家可能很慢,可利用的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虽然可能增长,但毕竟有限。 生产技术革新和要素增长的不平衡,导致一国生产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如果一国某种生 产要素增长速度太快,超过其它要素的增长,该国密集使用这种要素部门的生产能力就 会比其它部门提高得快。这种增长就是“不平衡增长”。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指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较快,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 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指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它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 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以上分类根据各部门增长速度不同划分,与发展经济学的“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 发展战略不同,前者讨论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后者是研究怎样通过贸易来发展经济。 二、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增长通过使生产变动、通过使人们收入提高引起需求变动,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由于不同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不平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不一样,经济增长对贸易 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 1.国际市场的地位 由于经济规模、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在国际市场地位不同:即国际市场份 额不同,各国对商品国际价格的影响也不同。国际经济学通常根据对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 响程度将参与贸易的国家分为:“小国”和“大国”。 (1)定义 小国:指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对于小国 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 大国:指那些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大,其 进出口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升跌。 大国和小国并非完全由领土面积、人口多少决定,也不完全取决于整体经济实力,主要 是看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如印度是个大国,但在国际贸易中可能只是个“小国”, “四小龙”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但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可能被称为“大国”。 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也表现在具体商品上。如古巴是地理上的小国,但在国际食糖市场, 古巴是出口大国。另外,即使是美国等经济强国也不是在所有产品上都举足轻重,在很 多具体商品上经济强国也可能是一个对国际价格没有影响的小国。 2.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 其主要原因是进口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资源(生产要素)增加。如中国进口小麦,小麦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假定其他资源不变而资本增加了,额外增加的资本使中国生产小麦的能 力提高,必然对小麦的生产和贸易产生影响。 (1)对小国影响 中国资本增长、提高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小麦)的生产能力,PPFC 向小麦轴外移。 中国是国际市场的小国,中国的任何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不会产生影响,小麦和布的相 对价格不变、中国的贸易条件不变。相对价格曲线平行外移。 小麦的机会成本因为资本的增加而发生变动:由于使用资本的成本降低,小麦生产使用 资本较多;布生产使用资本较少。所以,小麦成本的降幅大于布成本的降幅。 如果价格不变,降低成本即增加利润,导致生产扩大。只要小麦的机会成本低于小麦的
第五章 相对价格,小麦生产的扩张就不会停止,直到其机会成本重新上升等于其相对价格。 ⊕当小麦成本由于资本增长而降低时,布的成本相对提高。因此,新增要素投入小麦产业, 布产业的一部分资源也会转移从事小麦生产,造成布的生产量绝对下降 英国经济学家罗勃津斯基论证了这一现象,提出了“罗勃津斯基定理”。该定理认为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时,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 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即:中国资本增加使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增加,使劳动密集 型产品生产减少。其中商品价格不变是前提,所以该理论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小国”。 布 布 大国 0 小麦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造成的生产变化会进一步影响贸易:一方面,由于国内小麦生产 增加会减少对国外小麦的需求,造成进口削减,另一方面,布的生产下降造成出口能力降低 中国的整个贸易量会因此而减少。 但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仍然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新的消费均衡点C’代表更高的社 会经济福利水平。福利增长既来自:要素增长所产生的生产能力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 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贸易量虽然减少,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非人为扭曲的结果。生 产要素的使用在自由贸易条件得到及时调整,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提高 (2)对大国的影响 中国资本增长使国内小麦生产能力加强、并减少进口,由于中国在国际小麦市场占重要 地位,国际市场价格会受中国生产、贸易变动的影响,价格由于中国需求减少而下跌 參小麦价格的下降,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进口产品(小麦)价格降低使出口产品(布) 的相对价格上升。同样数量布的出口,可以比以前换回更多数量的小麦。 由于资本增加、小麦成本相对降低,小麦生产扩大 由于小麦价格下降,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布的生产也会增加。 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国际市场小麦与布的价格比的变化程度: 如果布相对价格涨幅不大,罗勃津斯基定理仍可能成立:小麦生产增加而布生产减少 如果布相对价格上升很多,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有可能扩大,罗勃津斯基定理不成立 因此,资本增长对大国各种商品生产、贸易的影响不会象对小国那样确定。需求不变条 件时,如果两种商品生产都增加,既会减少进口又有可能增加出口 ⊕大国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比小国更大,原因是:大国不仅得到了 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而且还从国际贸易条件改善中得到了好处。从整个社会收益来看, 在生产、贸易大国发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显然比小国有更大的好处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 如果中国增长的要素是劳动力,或中国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高于资本的增长速度,则中国 生产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布是出口产品,由此出现的经济增长称为“偏 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该增长也会由于中国在国际布市场的地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1)对小国的影响 第3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3 页 共 7 页 相对价格,小麦生产的扩张就不会停止,直到其机会成本重新上升等于其相对价格。 当小麦成本由于资本增长而降低时,布的成本相对提高。因此,新增要素投入小麦产业, 布产业的一部分资源也会转移从事小麦生产,造成布的生产量绝对下降。 英国经济学家罗勃津斯基论证了这一现象,提出了“罗勃津斯基定理”。该定理认为: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时,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 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即:中国资本增加使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增加,使劳动密集 型产品生产减少。其中商品价格不变是前提,所以该理论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小国”。 布 小国 布 大国 S S’ S S’ C’ C C C’ 0 小麦 0 小麦 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造成的生产变化会进一步影响贸易:一方面,由于国内小麦生产 增加会减少对国外小麦的需求,造成进口削减,另一方面,布的生产下降造成出口能力降低, 中国的整个贸易量会因此而减少。 但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仍然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新的消费均衡点 C’代表更高的社 会经济福利水平。福利增长既来自:要素增长所产生的生产能力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 下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贸易量虽然减少,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非人为扭曲的结果。生 产要素的使用在自由贸易条件得到及时调整,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提高。 (2)对大国的影响 中国资本增长使国内小麦生产能力加强、并减少进口,由于中国在国际小麦市场占重要 地位,国际市场价格会受中国生产、贸易变动的影响,价格由于中国需求减少而下跌。 小麦价格的下降,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进口产品(小麦)价格降低使出口产品(布) 的相对价格上升。同样数量布的出口,可以比以前换回更多数量的小麦。 由于资本增加、小麦成本相对降低,小麦生产扩大。 由于小麦价格下降,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布的生产也会增加。 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国际市场小麦与布的价格比的变化程度: 如果布相对价格涨幅不大,罗勃津斯基定理仍可能成立:小麦生产增加而布生产减少。 如果布相对价格上升很多,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有可能扩大,罗勃津斯基定理不成立。 因此,资本增长对大国各种商品生产、贸易的影响不会象对小国那样确定。需求不变条 件时,如果两种商品生产都增加,既会减少进口又有可能增加出口。 大国偏向进口生产要素增长带来的经济福利水平比小国更大,原因是:大国不仅得到了 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而且还从国际贸易条件改善中得到了好处。从整个社会收益来看, 在生产、贸易大国发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显然比小国有更大的好处。 3.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 如果中国增长的要素是劳动力,或中国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高于资本的增长速度,则中国 生产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布是出口产品,由此出现的经济增长称为“偏 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该增长也会由于中国在国际布市场的地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1)对小国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PPFC偏向布轴外移。如果中国是小国,出口要素增长使生产、 贸易产生的变化不会影响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中国贸易条件不会出现变化,相对价格曲线的 斜率不变、向外平移 小国 布 大国 小麦 多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对小国生产的影响可以用罗勃津斯基理论来说明:由于商品相对 价格不变,中国劳动力增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布)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产品(小麦) 生产缩减,新的生产点S 中国本来具有布的比较优势,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使这种优势得到加强,出口部门更 加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能力,进口部门生产的下降则增加了对国外产品进口的需求。无论 出口量还是进口量都比以前增加,“贸易三角”扩大。 ⊕中国经济福利水平也会增强:新的消费均衡点C’表明福利高于增长前水平。福利增加 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增长提高了出口比较优势,自由贸易使增加的优势及时得到发挥 (2)对大国的影响 參如果中国是国际布市场的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布市 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布出口的增加会造成布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 布的新相对价格曲线比原来斜率小。 象布是出口产品,布价格下跌标志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为了换回同样数量的小麦,必须出 口更多的布,显然对中国不利。 大国劳动力增长对布生产的影响有两重性: 由于劳动力成本降低使布生产的机会成本下降而促进布生产和出口的扩大 由于出口增加造成布的相对价格下跌又对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布生产的增长幅 度 多大国劳动力增长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小麦生产会由于机会成本提高而减少,也会由于相对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參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对大国贸易量的影响同样不确定: 布生产会增加,小麦生产会减少。但也可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增加 布生产的增加会增加出口,而贸易条件恶化和国内可能增加的小麦生产会减少小麦进 多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给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 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被贸易条件恶化所抵销。均衡点C’时社会经济福利水平虽 然高于增长前,但比贸易条件不变时的要低 4.悲惨的增长 般来说,不管是哪一类的经济增长,都会给社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但在某种特殊条 件下,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会给本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4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4 页 共 7 页 中国劳动力的增长,使 PPFC 偏向布轴外移。如果中国是小国,出口要素增长使生产、 贸易产生的变化不会影响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中国贸易条件不会出现变化,相对价格曲线的 斜率不变、向外平移。 布 小国 布 大国 S’ S’ C’ S S C’ C C 0 小麦 0 小麦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对小国生产的影响可以用罗勃津斯基理论来说明:由于商品相对 价格不变,中国劳动力增长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布)生产扩大,资本密集型产品(小麦) 生产缩减,新的生产点 S’。 中国本来具有布的比较优势,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使这种优势得到加强,出口部门更 加提高了中国的出口能力,进口部门生产的下降则增加了对国外产品进口的需求。无论 出口量还是进口量都比以前增加,“贸易三角”扩大。 中国经济福利水平也会增强:新的消费均衡点 C’表明福利高于增长前水平。福利增加 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增长提高了出口比较优势,自由贸易使增加的优势及时得到发挥。 (2)对大国的影响 如果中国是国际布市场的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布市 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布出口的增加会造成布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 布的新相对价格曲线比原来斜率小。 布是出口产品,布价格下跌标志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为了换回同样数量的小麦,必须出 口更多的布,显然对中国不利。 大国劳动力增长对布生产的影响有两重性: 由于劳动力成本降低使布生产的机会成本下降而促进布生产和出口的扩大, 由于出口增加造成布的相对价格下跌又对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布生产的增长幅 度。 大国劳动力增长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小麦生产会由于机会成本提高而减少,也会由于相对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对大国贸易量的影响同样不确定: 布生产会增加,小麦生产会减少。但也可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增加。 布生产的增加会增加出口,而贸易条件恶化和国内可能增加的小麦生产会减少小麦进 口。 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偏向出口生产要素增长给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 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被贸易条件恶化所抵销。均衡点 C’时社会经济福利水平虽 然高于增长前,但比贸易条件不变时的要低。 4.悲惨的增长 一般来说,不管是哪一类的经济增长,都会给社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但在某种特殊条 件下,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会给本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五章 象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如“荷兰病” ⊕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下降,这种增 长被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1)悲慘的增长 假设中国继续在其原有的生产结构上,实现经济增长扩大贸易,其社会福利将比小国还 要更大地下降,这种增长就是“悲惨地增长”。原因主要有 贸易条件不变时,中国的出口增长过快:由于劳动力要素的过度增长使其出口能力大增 象中国是贸易大国,过度的出口使布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变坏、恶化。 贸易伙伴对中国需求收入弹性小: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増加 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 ⊕中国对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过高:布不能在本国销售、小麦又依靠进口,一旦贸易条件 恶化,其社会福利水平必然降低 布 当一国努力提高技术、增长经济、增长贸易,但是人均收入反而减少、社会福利反而下 降,这种增长就是“悲惨的增长”,一般不会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则难逃此劫。 国际贸易现实中,虽然不少国家出现过由于出口工业增长而造成的贸易条件的恶化,但 真正使整个社会经济利益下降的例子很少。“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分析主要从理论上指出了 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在实践中为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提出一种应当避免的结果。 (2)“荷兰病” 开发新的出口资源带来问题的另一个例子被称为“荷兰病”,是根据荷兰在北海开发新 的天然气资源所碰到的问题而命名的。 ⊕背景:荷兰生产天然气越多,生产出口产品的制造业就越萧条。尽管有两次石油危机冲 击,使包括天然气在内的石油价格暴涨,荷兰因此发了横财,但这好象更加剧了荷兰经 济滑坡。后来一些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好象都感染上了“荷兰病”,包括英国、挪 威、澳大利亚、墨西哥和一些其他国家 具体原因: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根据罗勃津斯基 定理,新兴部门会从传统的出口部门夺走资源。即因为新兴部门支付的工资高、利润高, 劳动和资本都从传统的部门流入到新兴部门,使传统的部门萎缩 ⊕其他角度解释:自然资源出口的增加,该国获得更多外国货币,本币升值造成该国商品 和服务出口减少,这些部门出现萎缩。长期来讲:贸易总是要平衡的,增加了一种产品 的出口,就要增加进口、或减少另一种产品的出口(传统的出口部门成了牺牲品 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信息技术革命、网络经济的产生,使得美国的经济结构发 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了信息技术和网络产业,从而造成传统制造业 和自然资源产业的萎缩。美国曾经是一个资源产品和制造品的出口大国,而现在已成为 原材料和制造品(包括其曾有优势的机电产品)的进口大国。 第5页共7页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第 5 页 共 7 页 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如“荷兰病” 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下降,这种增 长被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1)悲惨的增长 假设中国继续在其原有的生产结构上,实现经济增长扩大贸易,其社会福利将比小国还 要更大地下降,这种增长就是“悲惨地增长”。原因主要有: 贸易条件不变时,中国的出口增长过快:由于劳动力要素的过度增长使其出口能力大增。 中国是贸易大国,过度的出口使布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变坏、恶化。 贸易伙伴对中国需求收入弹性小: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增加 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 中国对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过高:布不能在本国销售、小麦又依靠进口,一旦贸易条件 恶化,其社会福利水平必然降低。 布 C C’ S’ S 0 小麦 当一国努力提高技术、增长经济、增长贸易,但是人均收入反而减少、社会福利反而下 降,这种增长就是“悲惨的增长”,一般不会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则难逃此劫。 国际贸易现实中,虽然不少国家出现过由于出口工业增长而造成的贸易条件的恶化,但 真正使整个社会经济利益下降的例子很少。“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分析主要从理论上指出了 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在实践中为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提出一种应当避免的结果。 (2)“荷兰病” 开发新的出口资源带来问题的另一个例子被称为“荷兰病”,是根据荷兰在北海开发新 的天然气资源所碰到的问题而命名的。 背景:荷兰生产天然气越多,生产出口产品的制造业就越萧条。尽管有两次石油危机冲 击,使包括天然气在内的石油价格暴涨,荷兰因此发了横财,但这好象更加剧了荷兰经 济滑坡。后来一些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好象都感染上了“荷兰病”,包括英国、挪 威、澳大利亚、墨西哥和一些其他国家。 具体原因: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根据罗勃津斯基 定理,新兴部门会从传统的出口部门夺走资源。即因为新兴部门支付的工资高、利润高, 劳动和资本都从传统的部门流入到新兴部门,使传统的部门萎缩。 其他角度解释:自然资源出口的增加,该国获得更多外国货币,本币升值造成该国商品 和服务出口减少,这些部门出现萎缩。长期来讲:贸易总是要平衡的,增加了一种产品 的出口,就要增加进口、或减少另一种产品的出口(传统的出口部门成了牺牲品) 20 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信息技术革命、网络经济的产生,使得美国的经济结构发 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了信息技术和网络产业,从而造成传统制造业 和自然资源产业的萎缩。美国曾经是一个资源产品和制造品的出口大国,而现在已成为 原材料和制造品(包括其曾有优势的机电产品)的进口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