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病毒侵入机体的三大重要门户 皮肤 呼吸道 消化道 医源性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病毒侵入机体的三大重要门户 皮肤 呼吸道 消化道 医源性
2、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 胎盘产道
2、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 胎盘 产道
二、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向外播散病毒 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二、感染的类型 向外播散病毒 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慢性感染: 病程长病毒可检出如HBV 持续性威染 潜伏感染: 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 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 慢发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不能分离出病毒也无症状 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 麻疹病毒
慢性感染: 病程长病毒可检出 如HBV 潜伏感染: 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 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 慢发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不能分离出病毒也无症状 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 麻疹病毒 持 续 性 感 染
三、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1、杀细胞效应: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直接 引起细胞的溶解死亡,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2、细胞转化:基因整合,引起肿瘤 3、形成包涵体:普通显微镜可见的团块结构 可能是病毒增值留下的痕迹,辅助诊断 4、细胞膜改变:主要表现为:①细胞融合,即 受染细胞与邻近正常细胞发生膜融合,形成多 核巨细胞,一方面有利于病毒扩散,另一方面 致细胞丧失功能;②细胞膜出现新抗原
三、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1、杀细胞效应: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直接 引起细胞的溶解死亡,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2、细胞转化:基因整合,引起肿瘤 3、形成包涵体:普通显微镜可见的团块结构, 可能是病毒增值留下的痕迹,辅助诊断 4、细胞膜改变:主要表现为:①细胞融合,即 受染细胞与邻近正常细胞发生膜融合,形成多 核巨细胞,一方面有利于病毒扩散,另一方面 致细胞丧失功能;②细胞膜出现新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