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制分专业本科考·019 A.简单香豆素B.吡喇香豆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 36.用于检识香豆素的特征反应是()。 A.HC-Mg粉反应B.异羟肟酸铁反应C.与碱的反应D.FeCL反应 37.香豆素类化合物与异羟肟酸铁反应显红色是由于其结构中具有()。 A酚羟基B.内酯环 C甲氧基 D.呋喃环 38.下列化合物既有升华性又有挥发性的是()。 A香豆素苷B.羟基葱醒苷C.小分子游离香豆素D.游离羟基德醒 39.香豆素母核无荧光,其羟基衍生物荧光最强的是()。 A6-羟基香豆素B.7-羟基香豆素C.6,7.二羟基香豆素 D.7,8二羟基香豆素 40.Gibb's或Emerson反应可用于鉴别香豆素母核上()。 A有无游离的酚羟基B.酚羟基对位有无取代基C.内酯环是否开环D.有无邻二酚羟基 41.大黄素型的葸醒类化合物,多呈黄色,其羟基分布情况为()。 A分布在一侧苯环上B.分布在两侧苯环上C,分布在1,4位上D.分布在1,5位上 42.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1-羟基憋醒B.1,8二羟基憋醒C.2羟基德程D.1,4二羟基憋醌 43.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2-羟基蒽醒B.2,6二羟基德醒C.1,4二羟基德醒D.1,8-二羟基慈醒 44.下列化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A2-羟基醒B.26二羟基C.1,4二羟基德配D.1,8二羟基憋醒 45.蒽酚衍生物一般只存在于新鲜药材中,储存二年以上药材几乎不再存在,其原因是()。 A聚合成二慈酚衍生物B.自然挥发散去C.结合成苷类化合物D.被氧化变成慈馄类化合物 46.通常在新鲜的植物中才能检识到的成分是()。 A醒B.蒽酚C.醌苷D.羟基慈醒 47.配类化合物共有的反应是()。 A.Borntrager's反应B.Feigl反应C.醋酸镁反应D.三氯化铝反应 48.可区别1,2-二羟基葱醒和1,8-二羟基葱醒反应是()。 A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B.F©ig反应C,醋酸镁反应D.无色亚甲蓝试剂反应 49.下列化合物中,对Mg(Ac),试剂呈蓝紫色的是()。 A12二羟基蒽醌B.1,3.二羟基蒽程C.1,4二羟基蒽醌D.1,8.二羟基慈醌 50.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憋醒类成分,常用的试剂是()。 -6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药分专业本科参考·2019 版 - 6 - A. 简单香豆素 B. 吡喃香豆素 C. 呋喃香豆素 D. 异香豆素 36.用于检识香豆素的特征反应是( )。 A. HCl-Mg 粉反应 B. 异羟肟酸铁反应 C. 与碱的反应 D. FeCl3 反应 37.香豆素类化合物与异羟肟酸铁反应显红色是由于其结构中具有( )。 A. 酚羟基 B. 内酯环 C. 甲氧基 D. 呋喃环 38.下列化合物既有升华性又有挥发性的是( )。 A. 香豆素苷 B. 羟基蒽醌苷 C. 小分子游离香豆素 D. 游离羟基蒽醌 39.香豆素母核无荧光,其羟基衍生物荧光最强的是( )。 A. 6-羟基香豆素 B. 7-羟基香豆素 C. 6,7-二羟基香豆素 D. 7,8-二羟基香豆素 40.Gibb’s 或 Emerson 反应可用于鉴别香豆素母核上( )。 A. 有无游离的酚羟基 B. 酚羟基对位有无取代基 C. 内酯环是否开环 D. 有无邻二酚羟基 41.大黄素型的蒽醌类化合物,多呈黄色,其羟基分布情况为( )。 A. 分布在一侧苯环上 B. 分布在两侧苯环上 C. 分布在 1,4 位上 D. 分布在 1,5 位上 42.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 A. 1-羟基蒽醌 B. 1,8-二羟基蒽醌 C. 2-羟基蒽醌 D. 1,4-二羟基蒽醌 43.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 A. 2-羟基蒽醌 B. 2,6-二羟基蒽醌 C. 1,4 二-羟基蒽醌 D. 1,8-二羟基蒽醌 44.下列化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 A. 2-羟基蒽醌 B. 2,6-二羟基蒽醌 C. 1,4-二羟基蒽醌 D. 1,8-二羟基蒽醌 45.蒽酚衍生物一般只存在于新鲜药材中,储存二年以上药材几乎不再存在,其原因是( )。 A. 聚合成二蒽酚衍生物 B. 自然挥发散去 C. 结合成苷类化合物 D. 被氧化变成蒽醌类化合物 46.通常在新鲜的植物中才能检识到的成分是( )。 A. 蒽醌 B. 蒽酚 C. 蒽醌苷 D. 羟基蒽醌 47.醌类化合物共有的反应是( )。 A. Borntrager’s 反应 B. Feigl 反应 C. 醋酸镁反应 D. 三氯化铝反应 48.可区别 1,2-二羟基蒽醌和 1,8-二羟基蒽醌反应是( )。 A. 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 B. Feigl 反应 C. 醋酸镁反应 D. 无色亚甲蓝试剂反应 49.下列化合物中,对Mg(Ac)2试剂呈蓝紫色的是( )。 A. 1,2-二羟基蒽醌 B. 1,3-二羟基蒽醌 C. 1,4-二羟基蒽醌 D. 1,8-二羟基蒽醌 50.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常用的试剂是( )
河光医科大学学院·天然满物化复功题·学制分专业本科参考·2019脂 A.无色亚甲蓝试剂B5%HCI水溶液C.5%NaOH水溶液D.甲醛和邻二硝基苯 51.分离游离羟基蒽醌最常用的方法是()。 A分步结晶法B.碱溶酸沉淀法C.pH梯度法D.氧化铝色谱法 52.pH梯度萃取法分离天然产物的原理是利用各组分()而达到分离目的。 A.分配系数差异B.酸碱性差异C.极性差异D.解离度差异 53.某慈醌类化合物进行硅胶薄层展开时,展开剂CHC1:EtOAc=-(10:1),结果R=0.13。若想增大 R值,应调整展开剂中()。 A.CHCL的比例调大B.EtOAc的比例调大C.加入适当苯D.加适当氨水◇ 54.某羟基慈醒类化合物R光谱在1675cm和1626cm处有两个较强的吸收峰,该化合物是()。 A2-羟基蒽醒B.1,8二羟基蒽醌C.1,5二羟基蒽醌D.1,45三羟基蒽醌 55.某化合物碳谱中羰基的化学位移是190.1和183.6ppm,该化合物是()。 B.8 C. D 56.黄酮苷元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一类是()。 A.花色素B.二氢黄酮C.异黄酮D.黄酮 57.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来源于分子中的酚羟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7-羟基B.一般羟基C.7,4.二羟基D.5-羟基 58.含样品的乙醇溶液中加等量2%NaBH,甲醇液,1分钟后加浓盐酸数滴,产生紫-紫红色的化合 物是()。 A.黄酮类B.黄酮醇类C.异黄酮类D.二氢黄酮类 59.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试剂是() A四氢硼钠B.二氯氧钻C.二氯化锶D.三氯化铝 60。与2%二氯氧结甲醇溶液呈鲜黄色,加入枸橼酸甲醇溶液后,黄色显著消褪的黄酮类化合物分 子结构中有(). A3,5二羟基B.3羟基C.5羟基D.4羟基 61.确定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是具有3-0H还是5-0H,常用的检识反应为()。 A.SrCh反应B.FcCL反应C.AICl,反应D.ZOCl+枸橼酸反应 62.某黄酮类化合物喷雾醋酸镁甲醇溶液,加热后在紫外灯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的是()。 A二氢黄酮B.黄酮C.异黄酮D.黄酮醇 63.区别5-羟基黄酮和7-羟基黄酮的反应是()。 .7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药分专业本科参考·2019 版 - 7 - A. 无色亚甲蓝试剂 B. 5%HCl 水溶液 C. 5%NaOH 水溶液 D. 甲醛和邻二硝基苯 51.分离游离羟基蒽醌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分步结晶法 B. 碱溶酸沉淀法 C. pH 梯度法 D. 氧化铝色谱法 52.pH 梯度萃取法分离天然产物的原理是利用各组分( )而达到分离目的。 A. 分配系数差异 B. 酸碱性差异 C. 极性差异 D. 解离度差异 53. 某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硅胶薄层展开时,展开剂 CHCl3:EtOAc=(10:1),结果 R f = 0.13。若想增大 Rf值,应调整展开剂中( )。 A. CHCl3的比例调大 B. EtOAc 的比例调大 C. 加入适当苯 D. 加适当氨水 54.某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IR 光谱在 1675 cm-1 和 1626 cm-1 处有两个较强的吸收峰,该化合物是( )。 A. 2-羟基蒽醌 B. 1,8-二羟基蒽醌 C. 1,5 二羟基蒽醌 D. 1,4,5-三羟基蒽醌 55.某化合物碳谱中羰基的化学位移是 190.1 和 183.6ppm,该化合物是( )。 A. O O B. O OH O C. O O OH OH D. O O OH 56.黄酮苷元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一类是( )。 A. 花色素 B. 二氢黄酮 C. 异黄酮 D. 黄酮 57.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来源于分子中的酚羟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7-羟基 B. 一般羟基 C. 7,4’-二羟基 D. 5-羟基 58.含样品的乙醇溶液中加等量 2%NaBH4 甲醇液,1 分钟后加浓盐酸数滴,产生紫-紫红色的化合 物是( )。 A. 黄酮类 B. 黄酮醇类 C. 异黄酮类 D. 二氢黄酮类 59.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试剂是( ) A. 四氢硼钠 B. 二氯氧锆 C. 二氯化锶 D. 三氯化铝 60.与 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呈鲜黄色,加入枸橼酸甲醇溶液后,黄色显著消褪的黄酮类化合物分 子结构中有( )。 A. 3,5 二羟基 B. 3-羟基 C. 5-羟基 D. 4’-羟基 61.确定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是具有 3-OH 还是 5-OH,常用的检识反应为( )。 A. SrCl2 反应 B. FeCl3 反应 C. AlCl3 反应 D. ZrOCl2+枸橼酸反应 62.某黄酮类化合物喷雾醋酸镁甲醇溶液,加热后在紫外灯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的是( )。 A. 二氢黄酮 B. 黄酮 C. 异黄酮 D. 黄酮醇 63.区别 5-羟基黄酮和 7-羟基黄酮的反应是( )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满物化学复习题·药学分专业本科考·019 A、FeCl反应B、Gibbs反应C、Mg-lHCI反应D、SrCla/NH反应 64.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甲醇液中加入诊断试剂醋酸钠/硼酸,是为了判断结构中是否具有()。 A3-羟基,4羰基B.5-羟基,4羰基C.7-羟基,4羰基D.邻二酚羟基 65.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色谱检识最常用的显色剂是()。 A改良的碘化秘钾试剂B.1%FeCL,试剂C.香草醛-硫酸试剂D.2%AICl,甲醇溶液 66.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由先到后的洗脱顺序为()。 A.二氢黄酮、异黄酮、黄酮、黄酮醇B.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 C.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 D.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 67.下列化合物进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70%乙醇为洗脱剂,最后被洗脱的化合物是() : OH 68.下列四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聚酰胺TLC(60%甲醇展开),R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③①② ①.R=R=H ②.R1=H,R=Rha ③.R,=Gle,R,=H ④.R1=Glc,R=Rha 69.5-羟基黄酮中羟基的'H-NMR化学位移8值为()。 A.9.70 ppm B.12.50 ppmC.8.50 ppm D.10.50ppm 70.某黄酮类化合物于CDC,中测定'H-NMR谱,C环质子在6=630ppm附近显示一尖锐的单蜂 表示该化合物为()。 A.简单黄酮类B.黄酮醇类C.二氢黄酮类D.异黄酮类 71.某黄酮类化合物于CDCB中测定1H-NMR谱,C环质子在δ=7.,70ppm附近显示一尖锐的单峰。 表示该化合物为()。 A.简单黄酮类B.黄酮醇类C.二氢黄酮类D.异黄酮类 75.某黄酮类化合物于CDCl,中测定'H-NMR谱,在δ2.8ppm和3.2ppm各出现一个双二重峰,在 552pm附近出现一个双二重峰,表示该化合物为()。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 76.中药玄参、地黄、栀子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 A.黄酮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D.香豆素类化合物 -8-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药分专业本科参考·2019 版 - 8 - A、FeCl3 反应 B、Gibbs 反应 C、Mg-HCl 反应 D、SrCl2/NH3反应 64.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甲醇液中加入诊断试剂醋酸钠/硼酸,是为了判断结构中是否具有( )。 A. 3-羟基,4-羰基 B. 5-羟基,4-羰基 C. 7-羟基, 4-羰基 D. 邻二酚羟基 65.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色谱检识最常用的显色剂是( )。 A. 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 B. 1%FeCl3 试剂 C. 香草醛-硫酸试剂 D. 2%AlCl3 甲醇溶液 66.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由先到后的洗脱顺序为( )。 A. 二氢黄酮、异黄酮、黄酮、黄酮醇 B. 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 C. 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 D. 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 67.下列化合物进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 70% 乙醇为洗脱剂,最后被洗脱的化合物是( )。 HO O OH O HO O OH O HO O OH O OH OH HO O OH O OH A: B: C: D: 68.下列四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聚酰胺 TLC(60%甲醇展开),Rf 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④③①② O OH O OR1 OH R2O 69.5-羟基黄酮中羟基的 1 H-NMR 化学位移 δ 值为( )。 A. 9.70 ppm B. 12.50 ppm C. 8.50 ppm D. 10.50 ppm 70.某黄酮类化合物于 CDCl3 中测定 1 H-NMR 谱,C 环质子在 δ = 6.30 ppm 附近显示一尖锐的单峰, 表示该化合物为( )。 A. 简单黄酮类 B. 黄酮醇类 C. 二氢黄酮类 D. 异黄酮类 71.某黄酮类化合物于 CDCl3 中测定 1H-NMR 谱,C 环质子在 δ = 7.70 ppm 附近显示一尖锐的单峰, 表示该化合物为( )。 A. 简单黄酮类 B. 黄酮醇类 C. 二氢黄酮类 D. 异黄酮类 75.某黄酮类化合物于 CDCl3 中测定 1 H-NMR 谱,在 δ 2.8 ppm 和 3.2 ppm 各出现一个双二重峰,在 δ 5.2 ppm 附近出现一个双二重峰,表示该化合物为( )。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异黄酮 76.中药玄参、地黄、栀子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 )。 A. 黄酮类化合物 B. 生物碱类化合物 C.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D. 香豆素类化合物 ①. R1=R2=H ②. R1=H, R2=Rha ③. R1=Glc,R2=H ④. R1=Glc,R2=Rha
河光医科大学学院·天然满物化复习题·学持制分专业本科参考·019版 77.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是()。 A.龙脑 B.紫杉醇C.青高素 D.穿心莲内酯 78.某植物提取物遇皮肤呈蓝色,可能含有()。 A环烯醚萜类B.鞣质C.酚类D.二萜类 79.属于环烯醚转苷类化合物的是()。 A.樟脑 B.紫杉醇 C.薄荷醇 D.龙胆苦苷 80.青蒿素分子结构中具有抗疟活性的主要有效基团是()。 A.环状六元环B.过氧链C.内酯环上的羰基D.含氧七元环 81.具有抗疟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是()。 A,斑蝥素B.青高素C.金合欢醇 D.奎宁 82.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成分是()。 A.喜树碱B.紫杉醇C.薄荷醇 D.龙胆苦苷 83.具有挥发性的萜类化合物是()。 A.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B.二萜C三萜及其苷类D.多萜及其含氧化合物 84.下列挥发油成分中沸点最高的为()。 A.单萜B.含氧倍半萜 C含氧单萜D.倍半萜 85。环烯醚桔类化合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结构中存在()。 A.羟甲基B.酚羟基C,半缩醛结构D.双键 86。区别挥发油和脂肪油可利用下列()性质。 A.相对密度、B,气味C折光率D.油斑试验 87.用于化学法分离挥发油中醛酮类成分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A.GirardT试剂B.Gibbs试剂C.Emerson试剂D.Grinard试剂 88.AgNO-SiO,柱色谱分离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利用(). A化合物极性大小不同与AgNO络合能力有差异B.化合物解离程度的大小不同 C.化合物双键数目多少和位置不同与AgNO,络合能力不同D.化合物分子的大小不同 89.下列化合物进行AgNO-硅胶薄层色谱,用苯-乙醚(5:1)展开,R值最小的是()。 Ye以% A 90.适于分离仅双键数目和位置不同的萜类成分的分离方法是()。 A.葡聚糖色谱法B.氧化铝色谱法 C.硝酸银-硅胶色谱法D.分馏法 .9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药分专业本科参考·2019 版 - 9 - 77.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是( )。 A. 龙脑 B. 紫杉醇 C. 青蒿素 D. 穿心莲内酯 78.某植物提取物遇皮肤呈蓝色,可能含有( )。 A.环烯醚萜类 B. 鞣质 C. 酚类 D. 二萜类 79.属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是( )。 A. 樟脑 B. 紫杉醇 C. 薄荷醇 D. 龙胆苦苷 80.青蒿素分子结构中具有抗疟活性的主要有效基团是( )。 A. 环状六元环 B. 过氧链 C. 内酯环上的羰基 D. 含氧七元环 81.具有抗疟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是( )。 A. 斑蝥素 B. 青蒿素 C. 金合欢醇 D. 奎宁 82.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成分是 ( )。 A. 喜树碱 B. 紫杉醇 C. 薄荷醇 D. 龙胆苦苷 83.具有挥发性的萜类化合物是( )。 A.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B. 二萜 C. 三萜及其苷类 D. 多萜及其含氧化合物 84.下列挥发油成分中沸点最高的为( )。 A. 单萜 B. 含氧倍半萜 C. 含氧单萜 D. 倍半萜 85.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结构中存在( )。 A. 羟甲基 B. 酚羟基 C. 半缩醛结构 D. 双键 86.区别挥发油和脂肪油可利用下列( )性质。 A. 相对密度 B. 气味 C. 折光率 D. 油斑试验 87.用于化学法分离挥发油中醛酮类成分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Girard T 试剂 B. Gibbs 试剂 C. Emerson 试剂 D. Grinard 试剂 88.AgNO3-SiO2 柱色谱分离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利用( )。 A. 化合物极性大小不同与 AgNO3 络合能力有差异 B. 化合物解离程度的大小不同 C. 化合物双键数目多少和位置不同与 AgNO3络合能力不同 D. 化合物分子的大小不同 89.下列化合物进行 AgNO3-硅胶薄层色谱,用苯-乙醚(5:1)展开,Rf 值最小的是( )。 OCH3 H3CO H3CO C C H H CH3 OCH3 H3CO H3CO C C CH3 H H OCH3 H3CO H3CO CH2 C CH2 OCH3 H3CO OCH3 A: B: C: D: H 90.适于分离仅双键数目和位置不同的萜类成分的分离方法是( )。 A. 葡聚糖色谱法 B. 氧化铝色谱法 C. 硝酸银-硅胶色谱法 D. 分馏法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持制分专业本科参考·019 91.下列化合物进行AgNO-硅胶薄层色谱,用苯乙醚(51)展开,R值最大的是()。 A C: D OCH CH-CH OCH. 92.最适于应用C02超临界萃取的化学成分是()。 A.多糖B.蛋白质C,挥发油D.皂背 93.自中药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 A.升华法B.水蒸气蒸馏法C.渗漉法D.浸渍法 94.甾体母核中CD环为顺式的化合物是()。 研室 A.留体皂苷B.强心苷C.植物甾醇D.胆酸类 95.甾体母核中CD环为顺式的化合物是()。 A.留体皂苷B.C21甾 C植物甾醇 D.胆酸类 96。皂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材,一般不宜制成注射剂其原因()。 A.刺激性B.表面活性C.水中溶解度小、D.溶血性 97.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成分为()。 A.强心苷B.皂苷C.环烯醚菇苷D.蒽醒苷 98。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为(力 A.蒽程苷B黄酮苷XC三薪皂苷 D.强心苷 99.皂苷之所以产生溶血作用,是由于()。 A具有锱体母核B.具有螺旋基结构 C.含有糖基 D.多数皂苷能与胆甾醇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100.皂苷有无溶血性取决于()。 A苷元B.糖链数目 C.酸性或中性 D.以上均有 101。温和酸水解强心苷,其酸的浓度范围是()。 A.0.3-0.5 mol/L B.1-2 mol/L C.0.5-1 mol/L.D.0.02-0.05 mol/L. 102.薯横皂苷是属于()。 A.螺甾烷醇类皂苷B.异螺甾烷醇类皂苷C.呋甾烷醇类皂苷D.变形螺甾烷醇类皂苷 103.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可选用的方法是()。 A.分段沉淀法B.铅盐沉淀法C.乙醚沉淀法D.胆甾醇沉淀法 104.下列最难被酸水解的苷是()。 A.2,6二去氧糖苷B.6去氧糖苷 C.2-羟基糖苷 D.2-氨基糖苷 -10-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药学药剂药分专业本科参考·2019 版 - 10 - 91.下列化合物进行 AgNO3-硅胶薄层色谱,用苯-乙醚(5:1)展开,Rf 值最大的是( )。 OCH3 H3CO H3CO C C H H CH3 OCH3 H3CO H3CO C C CH3 H H OCH3 H3CO H3CO CH2 C CH2 OCH3 H3CO OCH3 A: B: C: D: H 92.最适于应用 CO2超临界萃取的化学成分是( )。 A. 多糖 B. 蛋白质 C. 挥发油 D. 皂苷 93.自中药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 )。 A. 升华法 B. 水蒸气蒸馏法 C. 渗漉法 D. 浸渍法 94.甾体母核中 C/D 环为顺式的化合物是( )。 A. 甾体皂苷 B. 强心苷 C. 植物甾醇 D. 胆酸类 95.甾体母核中 C/D 环为顺式的化合物是 ( )。 A. 甾体皂苷 B. C21 甾 C. 植物甾醇 D. 胆酸类 96.皂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材,一般不宜制成注射剂,其原因( )。 A. 刺激性 B. 表面活性 C. 水中溶解度小 D. 溶血性 97.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成分为( )。 A. 强心苷 B. 皂苷 C. 环烯醚萜苷 D. 蒽醌苷 98.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为( )。 A. 蒽醌苷 B. 黄酮苷 C. 三萜皂苷 D. 强心苷 99.皂苷之所以产生溶血作用,是由于( )。 A. 具有甾体母核 B. 具有螺旋基结构 C. 含有糖基 D. 多数皂苷能与胆甾醇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100.皂苷有无溶血性取决于( )。 A. 苷元 B. 糖链数目 C. 酸性或中性 D. 以上均有 101.温和酸水解强心苷,其酸的浓度范围是( )。 A. 0.3-0.5 mol/L B. 1-2 mol/L C. 0.5-1 mol/L. D. 0.02-0.05 mol/L 102.薯蓣皂苷是属于( )。 A. 螺甾烷醇类皂苷 B. 异螺甾烷醇类皂苷 C. 呋甾烷醇类皂苷 D. 变形螺甾烷醇类皂苷 103.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可选用的方法是( )。 A. 分段沉淀法 B. 铅盐沉淀法 C. 乙醚沉淀法 D. 胆甾醇沉淀法 104.下列最难被酸水解的苷是( )。 A. 2,6-二去氧糖苷 B. 6-去氧糖苷 C. 2-羟基糖苷 D. 2-氨基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