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 韩晓旭 教材分析: 本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 因而写得酣畅淋漓。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 2.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握古典诗歌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 3.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接受人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 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问好! 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学过的曹操的诗作。 生齐答:《观沧海》 师:谁能起来有感情的背诵? 生:纷纷举手。 师:好,我们齐背吧。 生:齐背《观沧海》 师:你知道曹操有多少? 生:字孟德,我国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师: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写了滕蛇、神龟,为什么写哪? 生:四人一组讨论,回答 师:明确:为了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万物的生和灭都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即使滕蛇、神龟 也不例外。 师: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那干什么时候不够 生:做大事 师:“烈士”是什么意思? 生:有远大抱负的人。 师:我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句的意思 生: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滕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 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 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师:回答得很好!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人难免一死,但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在有限的生 命里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师:好。其实大家已经明确前四句意思了,哪后三句什么意思哪?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师:指生答,明确: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 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师:曹操的认识很到位,一个人的生命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完全听从上天的安排, 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是健康的重要因素 师:本诗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1 《龟虽寿》 韩晓旭 教材分析: 本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 因而写得酣畅淋漓。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 2.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握古典诗歌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 3.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接受人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 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问好! 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学过的曹操的诗作。 生齐答:《观沧海》 师:谁能起来有感情的背诵? 生:纷纷举手。 师:好,我们齐背吧。 生:齐背《观沧海》 师:你知道曹操有多少? 生:字孟德,我国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师: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写了滕蛇、神龟,为什么写哪? 生:四人一组讨论 ,回答 师:明确:为了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万物的生和灭都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即使滕蛇、神龟 也不例外。 师: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那干什么时候不够。 生:做大事。 师:“烈士”是什么意思? 生:有远大抱负的人。 师:我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句的意思。 生: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滕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 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 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师:回答得很好!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人难免一死,但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在有限的生 命里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师:好。其实大家已经明确前四句意思了,哪后三句什么意思哪?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师:指生答,明确: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 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师:曹操的认识很到位,一个人的生命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完全听从上天的安排, 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是健康的重要因素。 师:本诗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师:本诗是怎么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述理、明志、抒情?请找出来短语词组作具体分析。 生:神龟、滕蛇、年老的千里马、烈士 师:咱在整体看这首诗,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苦短,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 个人,无法避免的是年老。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老的教育,但是,面对年老,每一个人的 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死亡迫在眉睫,而有些人觉得死在眼前,朝闻道 夕死可矣。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不同人对待年老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 他对待年老,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业未就,他想到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师:其实,人的一生应是奋斗的一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 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 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我曾经说过一一做人要“胸有大志”,但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 去想太远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 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过故人庄》 教材分析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 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 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 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借人间友谊 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 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2 师:本诗是怎么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述理、明志、抒情?请找出来短语词组作具体分析。 生:神龟、滕蛇、年老的千里马、烈士 师:咱在整体看这首诗,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苦短,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 个人,无法避免的是年老。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老的教育,但是,面对年老,每一个人的 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死亡迫在眉睫, 而有些人觉得死在眼前,朝闻道, 夕死可矣。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不同人对待年老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 他对待年老,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业未就,他想到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师:其实,人的一生应是奋斗的一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 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 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我曾经说过――做人要“胸有大志”,但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 去想太远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 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过故人庄》 教材分析: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 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 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 4 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 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 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 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 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一一老朋友 具鸡黍一一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 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一—“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 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 事中。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 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 (把你 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 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 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 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 事中。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 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 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 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村边”对:“合”对 “绿树村边合,”对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 “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 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 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 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 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 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 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 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 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
4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 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教学目的 1、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 学 过 程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 “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 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 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 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 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 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 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 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 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
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 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 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 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五)背诵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 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 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 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 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 友人。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 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 和贵州东部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 (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5 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 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 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 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五)背诵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 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 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 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 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 友人。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 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 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 (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