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蜀远游、追求功业(二十五岁 至四十二岁) 十五岁李白出蜀远游,他抱着“申 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远 大政治理想,希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 事业
2、出蜀远游 、追求功业(二十五岁 至四十二岁) 二十五岁李白出蜀远游,他抱着“申 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远 大政治理想,希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 事业
3、长安三年(四十二岁至四十四 岁) 天宝元年奉召入京,“仰天大 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天宝三载以“赐金放还”之名 被迫离开长安
3、长安三年(四十二岁至四 十四 岁) ❖ 天宝元年奉召入京,“仰天大 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 天宝三载以“赐金放还”之名 被迫离开长安
4、十载漫游(四十四岁至五 十五岁) 在洛阳遇见杜甫,在汴州 又遇见高适,这三位盛唐 大诗人一起畅游梁、宋 带。李、杜结下了深厚的 友谊,“醉眠秋共被,携 手日同行”。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大量 表现他反抗精神和描绘祖 国壮丽山河的优秀诗篇
4、十载漫游(四十四岁至五 十五岁) ❖ 在洛阳遇见杜甫,在汴州 又遇见高适,这三位盛唐 大诗人一起畅游梁、宋一 带。李、杜结下了深厚的 友谊,“醉眠秋共被,携 手日同行”。 ❖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大量 表现他反抗精神和描绘祖 国壮丽山河的优秀诗篇
5、安史之乱时期及晚年(五十五岁至六十二 岁) 今天宝十四载(755)11月,安史之乱爆发。 因加入永王李璘幕府,后长流夜郎(今贵州 铜梓) 上元二年(761),准备从李光弼平乱,途 中因病折回。 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当涂(今属安徽) 族叔李阳冰家
5、安史之乱时期及晚年(五十五岁至六十二 岁) ❖ 天宝十四载(755)11月,安史之乱爆发。 因加入永王李璘幕府,后长流夜郎(今贵州 铜梓)。 ❖ 上元二年(761),准备从李光弼平乱,途 中因病折回。 ❖ 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当涂(今属安徽) 族叔李阳冰家
李白的思想性格 °济里他塔娄稷”算查上生积殺選取,适求 理想。 令另一方面,他又接受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 的思想,追求绝对精神百由,蔑视世间一切 此外,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打破传统偶 魯,务尧,集孔:要平交诸侯,长揖万乘,并 令儒、道、侠三家本不相融,但李白却将三者结合为 “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并成为支配他一生的主 导思想。因此,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 也就伴随了李白一生
李白的思想性格 ❖ 一方面,他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立志” 济苍生”、“安社稷”,并且一生积极进取, 追求 理想。 ❖ 另一方面,他又接受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 的思想,追求绝对精神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 此外,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打破传统偶 像,轻尧舜,笑孔丘,要平交诸侯,长揖万乘,并 且仗剑行侠,仗义疏财。 ❖ 儒、道、侠三家本不相融,但李白却将三者结合为 “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并成为支配他一生的主 导思想。因此,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 也就伴随了李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