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4分) A.轩榭(xuan xie)饮马(yin) 镂空(1ou) 对称(chen) B.嶙峋(1 in xun)斟酌(zhen) 题跋(bá) 丘壑(hè) C.汶河(jiāo) 臃肿(yong)罅隙(xià) 石砌(qi) D.舳舻(zhu1u)池沼(zhǎo)汴京(bian)握篙(gao) 2.用横线画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历史悠久古朴美观车水马龙巧妙绝轮(伦) (2)细致入微内忧外患自出心栽重峦叠嶂(裁) (3)不怀好意无动于衷长途跋涉疏林博雾(薄) (4)春寒料峭梦回繁华交头接耳长红卧波(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4分) A.苏州园林的设计讲究自然之趣,重视图画美,是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有用心的杰 作。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C.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C)(4分) A.礼尚往来是人们交往的准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 B.在晴朗的夏夜,我们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着。 C.我们要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D.家长和老师对我寄予很高的厚望。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4分) A.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 画的一景。 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头回味?有多 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1 第五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4 分) A.轩榭..(xuān xiè) 饮.马(yǐn) 镂.空(lòu) 对称.(chèn) B.嶙峋..(lín xún) 斟.酌(zhēn) 题跋.(bá) 丘壑.(hè) C.洨.河(jiāo) 臃.肿(yōng) 罅.隙(xià) 石砌.(qì) D.舳舻..(zhóu lú) 池沼.(zhǎo) 汴.京(biàn) 握篙.(gāo) 2.用横线画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 分) (1)历史悠久 古朴美观 车水马龙 巧妙绝轮(伦) (2)细致入微 内忧外患 自出心栽 重峦叠嶂(裁) (3)不怀好意 无动于衷 长途跋涉 疏林博雾(薄) (4)春寒料峭 梦回繁华 交头接耳 长红卧波(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4 分) A.苏州园林的设计讲究自然之趣,重视图画美,是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有用心 ....的杰 作。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 C.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二 ....的,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C )(4 分) A.礼尚往来是人们交往的准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 B. 在晴朗的夏夜,我们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着。 C. 我们要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D. 家长和老师对我寄予很高的厚望。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4 分) A.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 画的一景。 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头回味?有多 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 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 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4分) A.《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B.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山东东武人;他画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 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昇,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 D.《蝉》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法布尔,英国昆虫学家。 7.名著阅读。(6分) 《昆虫记》既是一部文学巨著,又是一部社会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法布尔,被世 人称为“科学界的诗人”。 二、阅读与感悟(5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 域绽放出璀璨的光挥。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 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 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 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中的人 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 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道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 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 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 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 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 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 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
2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 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 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4 分) A.《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B.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山东东武人;他画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 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昇,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 D.《蝉》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法布尔,英国昆虫学家。 7.名著阅读。(6 分) 《昆虫记》既是一部文学巨著,又是一部社会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法布尔,被世 人称为“科学界的诗人”。 二、阅读与感悟(50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 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 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 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 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中的人 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 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 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 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 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 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 11.915 米、高 0.515 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 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
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 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 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 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 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 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 《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 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 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 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 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 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 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 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8.请根据本文内容填空。(6分) 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 9.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8分) 答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物 画中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特征。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4分) A.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常用朱红色和青色,又称为“丹青”。 B.宋代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C.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地介绍了中国画。 11.请根据本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元素? 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7分)
3 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 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 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 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 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 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 《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 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 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 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 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 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 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 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8.请根据本文内容填空。(6 分) 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 9.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8 分) 答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物 画中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特征。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4 分) A.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常用朱红色和青色,又称为“丹青”。 B.宋代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C.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地介绍了中国画。 11.请根据本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元素? 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7 分)
答案:(示例一)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画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性, 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以丰富画 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 (示例二)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 质,诗与画融为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赤潮”的记载。 ②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了解了赤潮现象。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 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40多属,120多种,其中以夜光藻、骨条 藻和原生物中的蜡虫等较为常见。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1米左右的海水表面。 ③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 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为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 称。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黏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臭水”“厄水”。 ④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类长期向海 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 生物可利用的氨、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提供了条件,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 ⑤此外,海区内的水文气象条件,也与赤潮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强烈的日照、水温 的升高、海水的停滞及海面上空气流稳定等因素,均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因此,这也是赤 潮形成的自然条件。 ⑥密集的赤潮生物不仅堵塞鱼类的鳃,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极度缺氧,而且还 能够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赤 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不仅能够引起鱼类及贝类中毒或死 亡,人若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海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致死事件。 ⑦人类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在20亿年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藻类,今天会以这样的方 式向我们敲响警钟。这是海洋对人类破坏生态的报复,它告诉我们,海洋绝不是人类的“垃 圾站”和“污水桶”。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4 答案:(示例一)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画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性, 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以丰富画 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 (示例二)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 质,诗与画融为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 “赤潮” 的记载。 ②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了解了赤潮现象。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 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 40 多属,120 多种,其中以夜光藻、骨条 藻和原生物中的螠虫等较为常见。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 1 米左右的海水表面。 ③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 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为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 称。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黏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 “臭水” “厄水”。 ④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类长期向海 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 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提供了条件,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 ⑤此外,海区内的水文气象条件,也与赤潮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强烈的日照、水温 的升高、海水的停滞及海面上空气流稳定等因素,均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因此,这也是赤 潮形成的自然条件。 ⑥密集的赤潮生物不仅堵塞鱼类的鳃,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极度缺氧,而且还 能够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赤 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不仅能够引起鱼类及贝类中毒或死 亡,人若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海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致死事件。 ⑦人类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在 20 亿年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藻类,今天会以这样的方 式向我们敲响警钟。这是海洋对人类破坏生态的报复,它告诉我们,海洋绝不是人类的 “垃 圾站” 和 “污水桶”。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选自《化石》,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C)(4分)》 A.“赤”是红的意思,但赤潮时海水并不一定都呈红色。 B.赤潮对海洋鱼类、贝类甚至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C.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少,它们都是微型或小型的原生动物,都生活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 1米左右的海水表面,所以才引起了水色的改变。 D.赤潮发生时,海水常常会变黏并伴有腥臭味。 13.文章第⑦段画线的句子中“这样的方式”是指赤潮的频繁出现,“向我们敲响警钟”中 的“警钟”是指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6分) 14.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些”能否去掉?为什么?(6分) 答案:不能。去掉“一些”便表明所有的浮游生物都会形成赤潮,这不符合实际。 15.据国家海洋局调查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沿海赤潮频发,且发生次数呈增长趋势。请运用 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赤潮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9分) 答案: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出现。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6.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列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写到了传统节日的是(C)(2 分)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7.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 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另外两句 诗。(4分)
5 (选自 《化石》,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C)(4 分) A.“赤” 是红的意思,但赤潮时海水并不一定都呈红色。 B.赤潮对海洋鱼类、贝类甚至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C.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少,它们都是微型或小型的原生动物,都生活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 1 米左右的海水表面,所以才引起了水色的改变。 D.赤潮发生时,海水常常会变黏并伴有腥臭味。 13.文章第⑦段画线的句子中 “这样的方式” 是指赤潮的频繁出现,“向我们敲响警钟” 中 的 “警钟”是指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6 分) 14.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 “一些” 能否去掉?为什么?(6 分) 答案:不能。 去掉 “一些” 便表明所有的浮游生物都会形成赤潮,这不符合实际。 15.据国家海洋局调查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沿海赤潮频发,且发生次数呈增长趋势。请运用 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赤潮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9 分) 答案: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出现。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6.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列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写到了传统节日的是(C)(2 分)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7.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 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另外两句 诗。(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