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二学期广东省翔迎实验中学月考试卷 得分|阅卷人 (第一次)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七年级语文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黄河颂》 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歌颂了沦陷区人 民的爱国热情。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乐府民歌。 D.《土地的誓言》写于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作者是端木蕻良。标题中的的“誓 言”是指“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去年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科普常识都有待提高。 B.中国撤离在利比亚的公民行动,表达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外交 为民”的理念。 C.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指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发展成本过高,已成为城 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D.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的活动。 3、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错误的是 A、确凿(zhao)桑葚(shen)相宜(yi)B、肿胀(z6ng)叮嘱(zu)骊歌(l) C、丑陋(lσu)菜畦(qi)嫉妒(j)D、瞬息(sin)幽寂(j)延绵(mian) 4、下列语句中停顿完全正确的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5、下列文言文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011—2012 第二学期广东省翔迎实验中学月考试卷 (第一次) (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七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黄河颂》 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歌颂了沦陷区人 民的爱国热情。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乐府民歌。 D.《土地的誓言》写于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作者是端木蕻良。标题中的的“誓 言”是指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去年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科普常识都有待提高。 B.中国撤离在利比亚的公民行动,表达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外交 为民”的理念。 C.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指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发展成本过高,已成为城 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D.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 1000 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的活动。 3、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错误的是( ) A、确凿.(zháo) 桑葚.(shèn) 相宜.( yí) B、肿.胀(zǒng) 叮嘱.(zū) 骊.歌(lì) C、丑陋.(lòu) 菜畦.(qià) 嫉.妒(jí) D、瞬.息(sùn) 幽寂.(jì) 延绵.(mián) 4、下列语句中停顿完全正确的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5、下列文言文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得分 阅卷人
A、雌兔眼迷离(眯着眼睛) 父异焉(对此(感到)高兴) B、并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刻完成)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D、朔气传金柝(北方) 彼其受之天也(他) 、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 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 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诗集 3、《最后一课》是德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利用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 个生动的形象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反映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当时战争的激烈程度 5、李大钊,字守常,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三、综合性学习(6分)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多,而我们的劳动人民也创作了很多关 于黄河的口头文化,请你简述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或谚语)各一个以及两句完整的关于 黄河的诗句。 ①成语 (1分) ②俗语(或谚语) (1分) ③诗句 。(2分) 2、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的主题班会。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 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2分)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 齐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
A、雌兔眼迷离..(眯着眼睛) 父异焉..(对此(感到)高兴) B、并自为其名 ....(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刻完成)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D、朔.气传金柝(北方) 彼其..受之天也(他) 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 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 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 )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诗集。 ( ) 3、《最后一课》是德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利用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 个 生 动 的 形 象 写 出 了 当 时 社 会 的 动 荡 局 面 , 反 映 了 人 们 的 爱 国 情 怀 。 ( ) 4 、“ 将 军 百 战 死 , 壮 士 十 年 归 ” 写 出 了 当 时 战 争 的 激 烈 程 度 。 ( ) 5 、 李 大 钊 , 字 守 常 , 中 国 最 早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 中 国 共 产 党 早 期 领 导 人 ( ) 三、综合性学习(6 分)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多,而我们的劳动人民也创作了很多关 于黄河的口头文化,请你简述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或谚语)各一个以及两句完整的关于 黄河的诗句。 ①成语: (1 分) ②俗语(或谚语) (1 分) ③诗句: , 。(2 分) 2、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的主题班会。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 8 个短语中选用 4 个组成下联。(2 分)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 四、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要求:句序合理,标点正确, 可以删去或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人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警惕性。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③网上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售后服务欠缺。 五、文言文阅读(15分)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 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解释诗句中的词语:(4分)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2)万里赴戎机(赴: (3)关山度若飞(度: (4)朔气传金柝(朔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要求:句序合理,标点正确, 可以删去或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①人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警惕性。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③网上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售后服务欠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15 分)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 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解释诗句中的词语:(4分)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关山度若飞(度: ) ⑷朔气传金柝(朔: )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节选的第三段写木兰辞官还乡,表现了她什么品质?(2分 4、文章对木兰十年征战的内容是怎样处理的?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5、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六、现代文阅读(25分)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 吟 的黄蜂伏在菜花 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 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 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 有 一般的果实,何首乌 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 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 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 比桑椹要好得远。 1、依次应在空白处填的词是 (A.肥硕B.肥 胖C.轻捷D.轻快E.短短F.长长G.莲房H.肥大J.臃肿)(2 分) 2、文中的静态景物 有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节选的第三段写木兰辞官还乡,表现了她什么品质?(2分) 4、文章对木兰十年征战的内容是怎样处理的?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5、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六、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 吟, 的黄蜂伏在菜花 上, 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 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 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 有 一般的果实,何首乌 有 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 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 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 比桑椹要好得远。 1、依次应在空白处填的词是 ( A.肥硕 B.肥 胖 C.轻捷 D.轻快 E.短短 F.长长 G.莲房 H.肥大 J.臃肿)(2.5 分) 2、文中的静态景物 有 、 、 、
文中的动物 有 (每空0.5分,共7.5分) 3、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 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2分) 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二)故乡滋味 凸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 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 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 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 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 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晩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 、 、 。 文中的动物 有: 、 、 、 、 、 、 。(每空 0.5 分,共 7.5 分) 3、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 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2 分) 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二) 故乡滋味 凸 凹 这是 8 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 40 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 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 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 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 20 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 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 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