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某地景观演变示意图,完成第1~2题。 米 Ⅲ 1.图示景观演变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堆积作用 2.图中I、Ⅱ所示的演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强弱 B.风力作用 C.温度变化 D.生物活动 答案:1.C2.C 解析:第1题,在温度、水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 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第2题,图中白天岩石表面温度高于内 部,夜晚岩石内部温度高于表面,由于常年累月的热胀冷缩使岩石遭到破坏。因此 温度的变化是I、Ⅱ所示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完成第3~4题。 ①新月形沙丘 ②长江三峡 ③海南岛南天一柱 ④三角洲 3.图中地貌属于河流地貌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第二章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读某地景观演变示意图,完成第 1~2 题。 1.图示景观演变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堆积作用 2.图中Ⅰ、Ⅱ所示的演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强弱 B.风力作用 C.温度变化 D.生物活动 答案:1.C 2.C 解析:第 1 题,在温度、水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 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第 2 题,图中白天岩石表面温度高于内 部,夜晚岩石内部温度高于表面,由于常年累月的热胀冷缩使岩石遭到破坏。因此 温度的变化是Ⅰ、Ⅱ所示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完成第 3~4 题。 3.图中地貌属于河流地貌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3.B4.C 解析:第3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 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 侵蚀作用而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 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第4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 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下面图1是由柱状节理及其发育的墨绿色玄武岩构成的岛屿,远远望去,犹如镶嵌 在蓝天碧海之中的一块墨玉;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 题。 图1 ② 甲 乙 ② ④ 变质岩 ① ④ ④ 丙 图2 5.该岛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A.海水常年的侵蚀作用 B.河流挟带的泥沙固结变质 C.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 D.岩浆喷出海底快速冷却 6.该玄武岩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中数码直接相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D6.A 解析:第5题,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形成的。第6 题,图中甲、乙和变质岩通过④指向丙,故丙为岩浆,由丙到甲为岩浆冷却凝固形 成岩浆岩的过程。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岩壁出露着早古生 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 书”之称。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千米,深达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 裂谷带。读图,完成第7~8题
答案:3.B 4.C 解析:第 3 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 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 侵蚀作用而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 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第 4 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 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下面图 1 是由柱状节理及其发育的墨绿色玄武岩构成的岛屿,远远望去,犹如镶嵌 在蓝天碧海之中的一块墨玉;图 2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5~6 题。 图 1 图 2 5.该岛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 A.海水常年的侵蚀作用 B.河流挟带的泥沙固结变质 C.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 D.岩浆喷出海底快速冷却 6.该玄武岩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中数码直接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D 6.A 解析:第 5 题,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形成的。第 6 题,图中甲、乙和变质岩通过④指向丙,故丙为岩浆,由丙到甲为岩浆冷却凝固形 成岩浆岩的过程。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岩壁出露着早古生 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 书”之称。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 200 千米,深达 1 000~2 000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 裂谷带。读图,完成第 7~8 题
东非大裂谷景观图 7.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8.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D ■国沉积岩必岩浆岩 答案:7.A8.A 解析:第7题,图示岩石为裂谷边缘的上升岩块,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裂谷形成 是地壳张裂的结果;图中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为外 力作用形成,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8题,地质构造分为褶皱(背斜、向斜) 和断层。东非大裂谷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根据图例判断A项的岩石为沉积 岩,D项的岩石为岩浆岩,而景观图显示大裂谷的岩石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沉积岩层地质剖面图,完成第910题。 0 ⑨⑧⑦⑥⑤④ 9.图中各岩层从新到老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④⑤⑥⑦⑧⑨⑩③②① C.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③⑩ D.①②③⑩⑨⑧⑦⑥⑤④ 10.如果岩层⑧为含水层,岩层⑨为煤层,那么开采地下水和煤炭应分别打井的位 置是()
7.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8.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答案:7.A 8.A 解析:第 7 题,图示岩石为裂谷边缘的上升岩块,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裂谷形成 是地壳张裂的结果;图中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为外 力作用形成,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 8 题,地质构造分为褶皱(背斜、向斜) 和断层。东非大裂谷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根据图例判断 A 项的岩石为沉积 岩,D 项的岩石为岩浆岩,而景观图显示大裂谷的岩石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沉积岩层地质剖面图,完成第 9~10 题。 9.图中各岩层从新到老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④⑤⑥⑦⑧⑨⑩③②① C.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③⑩ D.①②③⑩⑨⑧⑦⑥⑤④ 10.如果岩层⑧为含水层,岩层⑨为煤层,那么开采地下水和煤炭应分别打井的位 置是( )
A.甲处、乙处 B.乙处、甲处 C甲处、甲处 D.乙处、乙处 答案:9.D10.D 解析:第9题,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沉积岩岩层中,下部岩层的形成时间早于上部 岩层。第10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甲处煤层在①岩层形成前被外力剥蚀,不 会找到煤炭。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东非 ③ 裂谷 带 ②板块 ①板块 山地 海沟 11.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12.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 A.大分水岭B.安第斯山脉 C海岸山脉D.阿巴拉契亚山脉 答案:11D12.B 解析:第11题,①②两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生长边界位于海洋形成海岭。南极洲 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 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分布与题中信息不 符。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符合题意。第12题,位于美洲板块西部的纵列分 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 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可以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科技水平的提高③汽车性能的改善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①缩短里程②少占土地③减少污染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A.甲处、乙处 B.乙处、甲处 C.甲处、甲处 D.乙处、乙处 答案:9.D 10.D 解析:第 9 题,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沉积岩岩层中,下部岩层的形成时间早于上部 岩层。第 10 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甲处煤层在①岩层形成前被外力剥蚀,不 会找到煤炭。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第 11~12 题。 11.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12.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 ) A.大分水岭 B.安第斯山脉 C.海岸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 答案:11.D 12.B 解析:第 11 题,①②两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生长边界位于海洋形成海岭。南极洲 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 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分布与题中信息不 符。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符合题意。第 12 题,位于美洲板块西部的纵列分 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 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第 13~14 题。 13.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可以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 ③汽车性能的改善 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 ①缩短里程 ②少占土地 ③减少污染 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3.A14.A 解析:第13题,“之”字形盘山公路减缓了坡度,降低了施工难度,而现在逢山开道, 遇沟建桥,很明显加大了建设成本,同时工程难度大,需要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作 为保障。第14题,“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少占土地。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 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第15~16题。 ② ③ 15.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堆积物 堆积物 ② ①又 ② A B 堆积物 ↓①又 ② ② D 答案:15.B16.A 解析:第15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 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较平直。第16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 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 读图,完成第17~18题。 1600 1200 a 800 400 ☑b 题d c☑ 题居民区一400一等高线/m丫河流
C.③④ D.②④ 答案:13.A 14.A 解析:第 13 题,“之”字形盘山公路减缓了坡度,降低了施工难度,而现在逢山开道, 遇沟建桥,很明显加大了建设成本,同时工程难度大,需要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作 为保障。第 14 题,“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少占土地。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 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第 15~16 题。 15.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答案:15.B 16.A 解析:第 15 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 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较平直。第 16 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 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 读图,完成第 17~18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