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 ─果树病害 主讲 李保华 Email: baohuali@qau.edu.cn Tel: 0532-88030480 苹果叶部病害 2 苹果叶部病害 ► 叶部病害:褐斑病、斑点落叶病、锈病、黑星病、 白粉病、花叶病、银叶病;小叶病、黄叶病 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3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4 分布与危害 ► 褐斑病:绿缘褐斑病,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引起 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削弱树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 对花芽形成和果品产量、质量都有明显影响。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农业植物病理学 ─果树病害 主讲 李保华 Email: baohuali@qau.edu.cn Tel: 0532-88030480 苹果叶部病害 2 苹果叶部病害 ► 叶部病害:褐斑病、斑点落叶病、锈病、黑星病、 白粉病、花叶病、银叶病;小叶病、黄叶病 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3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4 分布与危害 ► 褐斑病:绿缘褐斑病,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引起 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削弱树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 对花芽形成和果品产量、质量都有明显影响。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5 分布与危害 ► 斑点落叶病:1956年在日本岩手县南部首次发现, 我国于70年代后期发现;80年代以来在渤海湾 年代以来在渤海湾、 黄河故道等地普遍发生,是目前苹果的主要病害; 落叶率为20%-80% ► 苹果白粉病:世界各苹果产区均有分布,我国发 生普遍,西部地区危害严重,部分品种,如红玉、 倭锦、乔纳金等感病,病梢率为30%-50%,高 达80%以上 ► 梨白粉:危害叶片,导致提前落叶,影响果实产 量与品质;随黄金梨大量栽培,近年有加重趋势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量与品质;随黄金梨大量栽培,近年有加重趋势 苹果叶部病害 6 症状—褐斑病 ► 初期为褐色小点,扩展为0.5-3.0cm的褐色大斑, 边缘绿色,不整齐,故称为绿缘褐斑病 故称为绿缘褐斑病;表面有黑 色小粒点和灰白色菌索;受害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 ► 病斑分为3种类型,共同特点是后期叶片变黄,病斑 周围保持绿色,病叶易早期脱落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7 症状—褐斑病 ► 同心轮纹型:病斑中心为 暗褐色,四周黄色,外有 绿色晕圈;病斑中央是呈 同心轮纹排列的小点 ► 针芒型: 病斑针芒放射状 向外扩展,无固定的形状, 边缘不定,暗褐色或深褐 色,上散生小黑点。病斑 小,数量多 ,常遍布叶片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8 症状—褐斑病 ► 混合型:病斑大,暗褐色, 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黑点 不呈明显的同心轮纹状排列, 有时边缘呈针芒状 ► 果实病斑: 初为淡褐色小点, 扩大为近圆形病斑,褐色, 稍下陷,边缘清晰,直径6- 12mm,散生黑色小点。病 斑下果肉变褐,坏死组织不 深 呈海绵状干腐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5 分布与危害 ► 斑点落叶病:1956年在日本岩手县南部首次发现, 我国于70年代后期发现;80年代以来在渤海湾 年代以来在渤海湾、 黄河故道等地普遍发生,是目前苹果的主要病害; 落叶率为20%-80% ► 苹果白粉病:世界各苹果产区均有分布,我国发 生普遍,西部地区危害严重,部分品种,如红玉、 倭锦、乔纳金等感病,病梢率为30%-50%,高 达80%以上 ► 梨白粉:危害叶片,导致提前落叶,影响果实产 量与品质;随黄金梨大量栽培,近年有加重趋势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量与品质;随黄金梨大量栽培,近年有加重趋势 苹果叶部病害 6 症状—褐斑病 ► 初期为褐色小点,扩展为0.5-3.0cm的褐色大斑, 边缘绿色,不整齐,故称为绿缘褐斑病 故称为绿缘褐斑病;表面有黑 色小粒点和灰白色菌索;受害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 ► 病斑分为3种类型,共同特点是后期叶片变黄,病斑 周围保持绿色,病叶易早期脱落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7 症状—褐斑病 ► 同心轮纹型:病斑中心为 暗褐色,四周黄色,外有 绿色晕圈;病斑中央是呈 同心轮纹排列的小点 ► 针芒型: 病斑针芒放射状 向外扩展,无固定的形状, 边缘不定,暗褐色或深褐 色,上散生小黑点。病斑 小,数量多 ,常遍布叶片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8 症状—褐斑病 ► 混合型:病斑大,暗褐色, 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黑点 不呈明显的同心轮纹状排列, 有时边缘呈针芒状 ► 果实病斑: 初为淡褐色小点, 扩大为近圆形病斑,褐色, 稍下陷,边缘清晰,直径6- 12mm,散生黑色小点。病 斑下果肉变褐,坏死组织不 深 呈海绵状干腐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9 症状—斑点落叶病 ► 发病初期为极小的褐色 小点,扩大为直径3- 6mm的红褐色病斑,边 缘紫褐色,病斑中心有1 个深色小点或呈同心轮 纹状;天气潮湿时病部 正反面均可见墨绿色霉 状物;在高温多雨季节 病斑扩展迅速,常使叶 片焦枯脱落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0 症状—斑点落叶病 ► 果实受害,以果点为中 心,形成近圆形褐色斑 点,直径2-5mm,周围 有红晕;病斑下果肉数 层细胞变褐,呈木栓化 干腐状 ► 徒长枝易染病,染病枝 条皮孔突起,以皮孔为 中心产生褐色凹陷斑, 多为椭圆形,边缘常开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裂 苹果叶部病害 11 症状—苹果白粉病 ► 新梢发病,病梢瘦弱,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变硬 变脆,叶缘上卷,表面布满白色粉状物 表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 变为褐色,在叶背的主脉、叶柄及新梢上产生成堆 小黑点(闭囊壳),严重的整个新梢枯死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2 症状—苹果白粉病 ► 叶片受害,叶背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叶正面 颜色浓淡不均,叶片凹凸不平,严重时叶片干枯 脱落 ► 芽受害,呈灰褐色或暗褐色,瘦长尖细,鳞片松 散,上部张 不能合拢 上部张开不能合拢,病芽表面绒毛少 病芽表面绒毛少,受害 严重的芽干枯死亡 ► 幼果受害,在萼片或梗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 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变 硬的组织后期形成裂口或裂纹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9 症状—斑点落叶病 ► 发病初期为极小的褐色 小点,扩大为直径3- 6mm的红褐色病斑,边 缘紫褐色,病斑中心有1 个深色小点或呈同心轮 纹状;天气潮湿时病部 正反面均可见墨绿色霉 状物;在高温多雨季节 病斑扩展迅速,常使叶 片焦枯脱落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0 症状—斑点落叶病 ► 果实受害,以果点为中 心,形成近圆形褐色斑 点,直径2-5mm,周围 有红晕;病斑下果肉数 层细胞变褐,呈木栓化 干腐状 ► 徒长枝易染病,染病枝 条皮孔突起,以皮孔为 中心产生褐色凹陷斑, 多为椭圆形,边缘常开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裂 苹果叶部病害 11 症状—苹果白粉病 ► 新梢发病,病梢瘦弱,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变硬 变脆,叶缘上卷,表面布满白色粉状物 表面布满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 变为褐色,在叶背的主脉、叶柄及新梢上产生成堆 小黑点(闭囊壳),严重的整个新梢枯死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2 症状—苹果白粉病 ► 叶片受害,叶背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叶正面 颜色浓淡不均,叶片凹凸不平,严重时叶片干枯 脱落 ► 芽受害,呈灰褐色或暗褐色,瘦长尖细,鳞片松 散,上部张 不能合拢 上部张开不能合拢,病芽表面绒毛少 病芽表面绒毛少,受害 严重的芽干枯死亡 ► 幼果受害,在萼片或梗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 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变 硬的组织后期形成裂口或裂纹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3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4 症状—梨白粉病 ►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背面产生一层白色粉 状物,叶正面颜色变淡,后期病斑上产生大量小 黑星,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5 病原—苹果褐斑病 ► 有性态:子囊菌亚门,双壳属,苹果双壳 Diplocarpon mali Harada et Sawamura Sawamura ► 子囊盘:肉质,杯状,淡褐色,大小为120-130um × 100-150um;侧丝1-2个分隔,与子囊等高,宽 为2-3um顶部稍宽 ► 子囊:阔棍棒状,大小为55-58um × 14-18um, 有囊盖,内含8个子囊孢子 ► 子囊孢子:香蕉形,直或稍弯曲,通常有1个分隔, 有的在分隔处稍溢缩,子囊孢子顶端圆或尖,大小 为24 30um × 5 6um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为24-30um × 5-6um 苹果叶部病害 16 病原—苹果褐斑病 ► 无性态:苹果盘二孢 Marssonina coronaria ,异名为 Marssonina mali ► 菌索:无性态产生菌索,多分枝,粗20-40um,深 褐色,穿行于表皮下,交叉点上方着生分生孢子盘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3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4 症状—梨白粉病 ►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背面产生一层白色粉 状物,叶正面颜色变淡,后期病斑上产生大量小 黑星,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5 病原—苹果褐斑病 ► 有性态:子囊菌亚门,双壳属,苹果双壳 Diplocarpon mali Harada et Sawamura Sawamura ► 子囊盘:肉质,杯状,淡褐色,大小为120-130um × 100-150um;侧丝1-2个分隔,与子囊等高,宽 为2-3um顶部稍宽 ► 子囊:阔棍棒状,大小为55-58um × 14-18um, 有囊盖,内含8个子囊孢子 ► 子囊孢子:香蕉形,直或稍弯曲,通常有1个分隔, 有的在分隔处稍溢缩,子囊孢子顶端圆或尖,大小 为24 30um × 5 6um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为24-30um × 5-6um 苹果叶部病害 16 病原—苹果褐斑病 ► 无性态:苹果盘二孢 Marssonina coronaria ,异名为 Marssonina mali ► 菌索:无性态产生菌索,多分枝,粗20-40um,深 褐色,穿行于表皮下,交叉点上方着生分生孢子盘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7 病原—苹果褐斑病 ► 分生孢子盘:初期埋生,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直 径为100-200um ► 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单孢,无色,棍棒状,15 -20um×3-4um ► 分生孢子:无色,双孢,上胞大且圆,下胞窄且尖 ,分隔处溢缩,内含2-4个油球,20-24um ×7- 9um ► 生物学:菌丝适温为20-25 ℃ ;分生孢子萌发温度 为0-35 ℃,最适18-25 ℃,10%叶片浸出液及1% 葡萄糖有利于孢子萌发,琼脂促进萌发的效果好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 病菌还可侵染沙果、海棠、山定子等 苹果叶部病害 18 病原—斑点落叶病 ► 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 f.sp.mali,属半知菌亚门 链格孢属,链格孢苹果专化型,异名有 A. mali ► 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束状,暗褐色,弯曲多 胞大小为16.8-65.0um×4.8-5.2um ► 分生孢子:顶生,5-13个串生,形状变化大,倒棍 棒状、纺锤形、卵圆形、椭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分 生孢子先端有喙;分生孢子暗褐色,有1-7个横隔 ,0-5个纵隔;大小变化大,5 0. -20 0um . ×10 5. - 60.0um,表面光滑或有小突起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9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20 病原—斑点落叶病 ► 菌丝生长温度5-35 ℃ ,适温28-30 ℃ ;分生孢子 在清水中于15-30 ℃均可萌发,以24-28 ℃萌发率 最高,苹果组织液对孢子萌发具有激发作用 ► 病原菌生理分化:链格孢苹果专化型中可能存在生 理分化现象,胶东地区,斑点落叶病发现有 斑点落叶病发现有2个不同 菌系,标记为A1和A2;两者形态无显著差异,但在 PDA培养基上,A1菌落墨绿色,气生菌丝少,大量 产孢;A2菌落灰白色,气生菌丝旺盛,产孢少。孢 子悬浮液接种红富士、金帅、新红星3个品种的叶片 发现A2的致病性显著强于A2 且比较稳定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发现A2的致病性显著强于A2,且比较稳定
苹果叶部病害 17 病原—苹果褐斑病 ► 分生孢子盘:初期埋生,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直 径为100-200um ► 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单孢,无色,棍棒状,15 -20um×3-4um ► 分生孢子:无色,双孢,上胞大且圆,下胞窄且尖 ,分隔处溢缩,内含2-4个油球,20-24um ×7- 9um ► 生物学:菌丝适温为20-25 ℃ ;分生孢子萌发温度 为0-35 ℃,最适18-25 ℃,10%叶片浸出液及1% 葡萄糖有利于孢子萌发,琼脂促进萌发的效果好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 病菌还可侵染沙果、海棠、山定子等 苹果叶部病害 18 病原—斑点落叶病 ► 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 f.sp.mali,属半知菌亚门 链格孢属,链格孢苹果专化型,异名有 A. mali ► 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束状,暗褐色,弯曲多 胞大小为16.8-65.0um×4.8-5.2um ► 分生孢子:顶生,5-13个串生,形状变化大,倒棍 棒状、纺锤形、卵圆形、椭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分 生孢子先端有喙;分生孢子暗褐色,有1-7个横隔 ,0-5个纵隔;大小变化大,5 0. -20 0um . ×10 5. - 60.0um,表面光滑或有小突起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19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苹果叶部病害 20 病原—斑点落叶病 ► 菌丝生长温度5-35 ℃ ,适温28-30 ℃ ;分生孢子 在清水中于15-30 ℃均可萌发,以24-28 ℃萌发率 最高,苹果组织液对孢子萌发具有激发作用 ► 病原菌生理分化:链格孢苹果专化型中可能存在生 理分化现象,胶东地区,斑点落叶病发现有 斑点落叶病发现有2个不同 菌系,标记为A1和A2;两者形态无显著差异,但在 PDA培养基上,A1菌落墨绿色,气生菌丝少,大量 产孢;A2菌落灰白色,气生菌丝旺盛,产孢少。孢 子悬浮液接种红富士、金帅、新红星3个品种的叶片 发现A2的致病性显著强于A2 且比较稳定 青岛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保华 ,发现A2的致病性显著强于A2,且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