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 编写人:于和仁 个人空间 第一课时(直击江苏高考) 、考点阐释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能 力层级为D级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熟悉题型 (一):高考经典试题: 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 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 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201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 1 - 个 人 空 间 古 典 诗 歌 鉴 赏 (教师版) 编写人:于和仁 第一课时(直击江苏高考 ) 一、考点阐释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能 力层级为 D 级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熟悉题型 (一):高考经典试题: 1(2012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 分)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 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 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 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2011 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个人空间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 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 歌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 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 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 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3、(2010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 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②)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 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 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4、(2009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 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 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2
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 2 - 个 人 空 间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 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 分) 【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 歌风格,清新、俊逸。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 何种表现手法?(4 分)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 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 分)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 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3、(2010 江苏卷)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 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 【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 分)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 作具体分析(4 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 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4、(2009 江苏卷)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 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 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案】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个人空间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答案】铁骑满郊畿,土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干村寥落。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 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5、(20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 感慨。(4分)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 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06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 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 圜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 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 3 - 个 人 空 间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2 分) 【答案】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 分) 【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 分)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 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5、(20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 感慨。(4 分)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 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06 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 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 圞夜煮茶。 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 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运用的是对比反衬的手法。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 更反衬出人思家之苦。 个人空间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两句诗中,作者写自己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 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7、(2004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意象,写了征人的戌边 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首句“岁岁金河复玉关”,这是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次句“朝 朝马策与刀环”,这是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三春白雪归青冢” 这是怨气候酷寒;第四句“万里黄河绕黑山”则是怨景色单调。 【请归纳】近几年高考题特点 第(二——十)课时(读懂诗歌掌握题材) 读懂诗歌 1、第一步,读懂内容: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 看题目:定诗歌类型、定题材 分类标准 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②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代诗) ③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④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持、 咏史诗、闺怨诗、赠别诗等 ⑤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看作者:定诗风、明情感。 看诗句: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字词锤炼、画面描述 看注解:背景材料、特殊提醒。 、第二步,划定类型:题材、形象、情感、风格、手法
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 4 - 个 人 空 间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运用的是对比反衬的手法。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 更反衬出人思家之苦 。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两句诗中,作者写自己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 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7、(2004 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意象,写了征人的戍边 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首句“岁岁金河复玉关”,这是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次句“朝 朝马策与刀环”,这是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三春白雪归青冢”, 这是怨气候酷寒;第四句“万里黄河绕黑山”则是怨景色单调。 【请归纳】近几年高考题特点 第(二---十)课时( 读懂诗歌 掌握题材) 一.读懂诗歌 1、第一步,读懂内容: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 看题目:定诗歌类型、定题材。 分类标准: 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②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代诗); ③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④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持、 咏史诗、闺怨诗、赠别诗等; ⑤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看作者:定诗风、明情感。 看诗句: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字词锤炼、画面描述。 看注解:背景材料、特殊提醒。 2、第二步,划定类型:题材、形象、情感、风格、手法
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题材: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赠别诗、边塞诗、闺怨 形象:洒脱豪放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个人空间 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情感:忧国伤时、人生感怀、思乡怀人、羁旅行役、长亭送别、怀古伤 今、寄情山水、田园逸趣。 风格:语言风格,平淡、工丽、直率、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 洗练、清新、沉郁。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3、第三步,审题干,答题目 方法指导(见步步高110-112) 掌握诗歌题材 (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内容范围: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 ★分析重点: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①借景抒情:②营造氛围;③塑 造背景或环境;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⑤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⑥奠定情感基调。) ★基本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 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 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 5
滨海中学校本课程◆2013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 5 - 个 人 空 间 题材: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赠别诗、边塞诗、闺怨 诗。 形象:洒脱豪放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 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情感:忧国伤时、人生感怀、思乡怀人、羁旅行役、长亭送别、怀古伤 今、寄情山水、田园逸趣。 风格:语言风格,平淡、工丽、直率、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 洗练、清新、沉郁。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3、第三步, 审题干,答题目。 方法指导(见步步高 110-112) 二、掌握诗歌题材 (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内容范围: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 多。 ★分析重点: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①借景抒情;②营造氛围;③塑 造背景或环境;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⑤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⑥奠定情感基调。) ★基本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 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晓 至 湖㈠ 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 分) 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 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