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惨的景象。林正旭所制造的惨剧仅仅是成升上万特大交通事故中的 例,被列为202年的10大交通事故之一,也仅能使人看到交通事 故的冰山一角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统计部门的数据表明:1986年,全国公路客运量为544亿人次、 货运量为62亿吨;至2002年,全国公路客运量高达1466亿人次、 货运量高达110.6亿吨,分别是1986年的27倍和18倍。1986年全 国汽车保有量为362万辆;到200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41万辆, 是1986年的59倍。1986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为78万公里;到 2002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为1758万公里,是1986年的23倍 数字是枯燥的,可谁又能否认数字催人奋进?人流、物流、车流 的快速增长,是伟大祖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 必然趋势。光明总也甩不掉阴影,没有阴影也显示不出光明的辉煌。 事物的另一面向世人昭示:我国已经进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日 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持续上升,伤亡惨重,损失 巨大,事故总量已由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的77万起,年 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1986年的5万人升到2002年的10.9万人, 年均增长5%。200)2年一年全国交通事故共造成562万人受伤,直接 经济损失332亿元,分别比2001年上升29%和77%。2000年至2002 年,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40起左右。2003年,陕西、甘肃、湖南、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生群死 群伤特大交通事故,其中陕西省在一周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20 多人的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鲜活的生命之花,转瞬之间凋谢了。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 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的好习惯
11 凄惨的景象。林正旭所制造的惨剧仅仅是成升上万特大交通事故中的 一例,被列为 2002 年的 10 大交通事故之一,也仅能使人看到交通事 故的冰山一角。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统计部门的数据表明:1986 年,全国公路客运量为 54.4 亿人次、 货运量为 62 亿吨;至 2002 年,全国公路客运量高达 146.6 亿人次、 货运量高达 110.6 亿吨,分别是 1986 年的 2.7 倍和 1.8 倍。1986 年全 国汽车保有量为 362 万辆;到2002 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 2141 万辆, 是 1986 年的 5.9 倍。1986 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为 78 万公里;到 2002 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为 175.8 万公里,是 1986 年的 2.3 倍。 数字是枯燥的,可谁又能否认数字催人奋进?人流、物流、车流 的快速增长,是伟大祖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 必然趋势。光明总也甩不掉阴影,没有阴影也显示不出光明的辉煌。 事物的另一面向世人昭示:我国已经进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日 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持续上升,伤亡惨重,损失 巨大,事故总量已由 1986 年的 29 万起上升到 2002 年的 77 万起,年 均增长 6.3%。死亡人数由 1986 年的 5 万人升到 2002 年的 10.9 万人, 年均增长 5%。2002 年一年全国交通事故共造成 56.2 万人受伤,直接 经济损失33.2 亿元,分别比 2001 年上升2.9%和7.7%。2000 年至2002 年,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40 起左右。2003 年,陕西、甘肃、湖南、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生群死 群伤特大交通事故,其中陕西省在一周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 20 多人的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鲜活的生命之花,转瞬之间凋谢了。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 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的好习惯
法律与道德” 高一(9)班陈海峰 主题:“知法、懂法、守法” 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更加深入的认识法律。 内容与形式: 采用抢答的形式,考题围绕基本的法律常识,内容涉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 法等。 具体形式 参赛选手共12人,2人一组,分为6组。比赛共分为3轮,第一轮淘汰2 组(得分最低),第二轮淘汰2组,剩下2组参加第三轮比赛,决出冠亚军。 题目: 第一轮 1.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 2.人民代表是反映和执行民意的一种法定职务,它不是一种官职。 A官职B职务 3.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 保护。” 4.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5.《宪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6.《残疾人保障法》第22条规定:“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 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7.我国《宪法》第55条第一款规定:“保卫袒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8.公民更改姓名,必须向公安机关变更登记才有效 9.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是(B) A联邦制B共和制C单一制
12 法律与道德” 高一(9)班 陈海峰 主题:“知法、懂法、守法” 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知法、懂法、守法,更加深入的认识法律。 内容与形式: 采用抢答的形式,考题围绕基本的法律常识,内容涉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 法等。 具体形式: 参赛选手共 12 人,2 人一组,分为 6 组。比赛共分为 3 轮,第一轮淘汰 2 组(得分最低),第二轮淘汰 2 组,剩下 2 组参加第三轮比赛,决出冠亚军。 题目: 第一轮: 1.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 2.人民代表是反映和执行民意的一种法定职务,它不是一种官职。 A 官职 B 职务 3.我国《宪法》第 40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 保护。” 4.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 5.《宪法》第 260 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6.《残疾人保障法》第 22 条规定:“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 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7.我国《宪法》第 55 条第一款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8.公民更改姓名,必须向公安机关变更登记才有效。 9.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是(B) A 联邦制 B 共和制 C 单一制
0.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基本上是(A) A三级制B四级制C五级制 11.我国行政机关“一府两院”中的“一府”是指国务院 12.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轮 1.判断题:被免除刑事处罚的人,不能称为犯罪分子。(正确)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条规 定:“无名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予、报酬,他人不 得已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 胜古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 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住、惩罚为主的原则。” 5.我国《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的遗产继承顺序是:第一顺序被继承人的配 偶、子女、父母。 6.香港和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他们是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所管 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第三轮:模拟法庭 老王和老张家共用一堵围墙,有一次老王家的树的树根从围墙下面钻到老张家 的地面上来了,破坏了水泥地,于是老张把老王告上了法庭 (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中未达成一致,最后求助于同学家长〈律师〉) 判决如下: 假设种树人为甲,被人破坏土地的人是乙 案例所出现的问题在民法上称为“相邻关系”。 即甲在自己的院子里种树,因树根伸延,危及影响了其邻居乙的围墙安全或 正常作用。乙方要求甲方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应当说乙的理由在法律上是能成立的。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乙方有权要求 甲方消除因树根对其围墙造成的不安全的影响,并应当赔偿其损失
13 10.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基本上是(A) A 三级制 B 四级制 C 五级制 11.我国行政机关“一府两院”中的“一府”是指国务院。 12.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轮 1.判断题:被免除刑事处罚的人,不能称为犯罪分子。 (正确)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6 条规 定:“无名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予、报酬,他人不 得已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 胜古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以 200 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8 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 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住、惩罚为主的原则。” 5.我国《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的遗产继承顺序是:第一顺序被继承人的配 偶、子女、父母。 6.香港和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他们是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所管 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第三轮:模拟法庭 老王和老张家共用一堵围墙,有一次老王家的树的树根从围墙下面钻到老张家 的地面上来了,破坏了水泥地,于是老张把老王告上了法庭。 (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中未达成一致,最后求助于同学家长〈律师〉) 判决如下: 假设种树人为甲,被人破坏土地的人是乙。 案例所出现的问题在民法上称为“相邻关系”。 即甲在自己的院子里种树,因树根伸延,危及影响了其邻居乙的围墙安全或 正常作用。乙方要求甲方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应当说乙的理由在法律上是能成立的。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乙方有权要求 甲方消除因树根对其围墙造成的不安全的影响,并应当赔偿其损失
民法上所谓的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比邻的不动产(房屋土地、 建筑等)所有人或占有人。对各自所有或占有的土地、森林、水源、道路等,使 用、处分时,相互间应给予便利或接受限制的关系。在本案中,就是甲所种的树 不能影响到乙的建筑的安全,如有影响就要给予一定的限制,即消除影响。任何 方不能只顾自己而影响他人的便利安全。 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原则是:(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这的利益:(2) 公平合理;(3)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按照以上原则,本案的处理中应尽量从公平合理、并兼顾甲乙各方的利益 同时考虑树对美化环境的好处,如果该树对美化甲乙双方的环境都有好处,而双 方的围墙不涉及危及乙方建筑物安全的,则可考虑协商解决拆除围墙,让绿 树给甲乙美化环境或再由甲方给乙方一定的补偿。 如乙方认为甲方的树已危及自己住家的安全,不同意拆除围墙,执意要甲方 将树移植,则也可考虑由甲方将树移植到不影响乙方围墙的地方,并负责将乙方 的围墙修理好。 总之,处理相邻关系应互惠互利,公平合理的原则,甲方在做到绿化美化环 境时也不能影响相邻方乙方的安全。 效果和体会: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的确对法律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种活动对同学的身 心都有十分有利,以后应多搞这种类型的活动
14 民法上所谓的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比邻的不动产(房屋土地、 建筑等)所有人或占有人。对各自所有或占有的土地、森林、水源、道路等,使 用、处分时,相互间应给予便利或接受限制的关系。在本案中,就是甲所种的树 不能影响到乙的建筑的安全,如有影响就要给予一定的限制,即消除影响。任何 一方不能只顾自己而影响他人的便利安全。 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原则是:(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这的利益; (2) 公平合理;(3)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按照以上原则,本案的处理中应尽量从公平合理、并兼顾甲乙各方的利益, 同时考虑树对美化环境的好处,如果该树对美化甲乙双方的环境都有好处,而双 方的围墙不涉及危及乙方建筑物安全的,则可考虑协商解决——拆除围墙,让绿 树给甲乙美化环境或再由甲方给乙方一定的补偿。 如乙方认为甲方的树已危及自己住家的安全,不同意拆除围墙,执意要甲方 将树移植,则也可考虑由甲方将树移植到不影响乙方围墙的地方,并负责将乙方 的围墙修理好。 总之,处理相邻关系应互惠互利,公平合理的原则,甲方在做到绿化美化环 境时也不能影响相邻方乙方的安全。 效果和体会: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的确对法律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种活动对同学的身 心都有十分有利,以后应多搞这种类型的活动
2009年春季第一次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安全在我心、平安伴我行 活动目的 今年3月30日,是第14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7)9号)精神,推进 中小学生自护安全教育的有序开展,积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生命意识,增长基本的安 全自护知识,提高避险抗灾能力,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2009年“中小学生安全 教育日”活动。 1让学生了解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2提高学生的预防、自护和自救能力,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会设想 (一)中小学生的安全隐患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许多危险往往就潜藏在我们的身边。 1你知道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1)交通安全方面 (2)消防安全方面 (3)卫生防病方面 (4)网络交友安全方面 2、谈论主题 安全事故是否可以避免 (1)讨论(2)辩论 二、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1、中学生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交往中,要识别一些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法的诈骗行为,不要轻信别 人的花言巧语:不要随意将自己的家庭住址等情况告诉陌生人;要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 校纪校规,不要把社会上闲杂人员带入学校。 2、发生火灾时有哪些自救方法? 在火灾面前,被困人员应沉着冷静,选择有利的时机、路线和方向进行自救 (1)争取时间,尽快逃离现场。不要为一些琐碎小事延误宝贵的逃生时间,要选择与火源相 反的通道迅速逃脱险境。有浓烟时,尽量放低身体或爬行,以免被被浓烟室息。 (2)选择通道,果断脱离。如果火势并不很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裤或床单从楼上快 速冲下。如果火势猛烈而不能通过时,可以利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布条连接成绳子,将一端 固定,再顺着绳子从窗口滑下。若楼层只有二三层高,可以考虑从窗户跳下,先前可抛一些 软质物品,要脚先落地以保证安全。 (3)争取时间,等救援。当各种逃生之路均被切断时,应退回居室,关闭门窗不浇水,以 延缓时间。要用多曾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可向室外扔东西,夜间可向外打手 电,发出求救信号。或用手机、电话同外界联系。 3、游戏时如何保证安全? 要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 例如扒乘车辆、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 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 2.游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游戏的时间不能太久。这样容易过度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 性就会大大增加。最好不要在夜晚游戏,天黑视线不好,人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容易发生 危险 4、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5 2009 年春季第一次主题班会 一、 班会主题:安全在我心、平安伴我行 二、 活动目的: 今年 3 月 30 日,是第 14 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7〕9 号)精神,推进 中小学生自护安全教育的有序开展,积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生命意识,增长基本的安 全自护知识,提高避险抗灾能力,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 2009 年 “中小学生安全 教育日”活动。 1.让学生了解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2.提高学生的预防、自护和自救能力,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班会设想 (一)中小学生的安全隐患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许多危险往往就潜藏在我们的身边。 1.你知道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1) 交通安全方面 (2) 消防安全 方面 (3)卫生防病方面 (4)网络交友安全 方面 2、谈论主题 安全事故是否可以避免 (1) 讨论(2)辩论 二、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1、中学生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交往中,要识别一些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法的诈骗行为,不要轻信别 人的花言巧语;不要随意将自己的家庭住址等情况告诉陌生人;要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 校纪校规,不要把社会上闲杂人员带入学校。 2、发生火灾时有哪些自救方法? 在火灾面前,被困人员应沉着冷静,选择有利的时机、路线和方向进行自救。 (1)争取时间,尽快逃离现场。不要为一些琐碎小事延误宝贵的逃生时间,要选择与火源相 反的通道迅速逃脱险境。有浓烟时,尽量放低身体或爬行,以免被被浓烟窒息。 (2)选择通道,果断脱离。如果火势并不很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裤或床单从楼上快 速冲下。如果火势猛烈而不能通过时,可以利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布条连接成绳子,将一端 固定,再顺着绳子从窗口滑下。若楼层只有二三层高,可以考虑从窗户跳下,先前可抛一些 软质物品,要脚先落地以保证安全。 (3)争取时间,等救援。当各种逃生之路均被切断时,应退回居室,关闭门窗不浇水,以 延缓时间。要用多曾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可向室外扔东西,夜间可向外打手 电,发出求救信号。或用手机、电话同外界联系。 3、游戏时如何保证安全? 1.要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 例如扒乘车辆、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 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 2.游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游戏的时间不能太久。这样容易过度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 性就会大大增加。最好不要在夜晚游戏,天黑视线不好,人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容易发生 危险 4、如何注意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