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财经法纪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被审计单位预算、计划和预测、决策方案的效 益性进行审查和分析:二是对被审计单位预算或计划执行情况的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分析。 、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按审计范围分类 审计按其业务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2.按审计项目的范围分类,可以分为综合审计和专项审计 (二)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 审计按照实施时间可以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另外,审计按照实施时间还可以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 (三)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 审计按其执行地点分类,可以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i (四)按审计动机分类 审计按其动机分类,可以分为强制审计和任意审计。 (五)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 审计按照它在实施前是否预先告知被审计单位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六)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 审计按照它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 险导向审计 【关键术语】审计审计动因受托经济责任论代理人学说信息经济学说 保险论冲突论多因决定论信息风险审计假设审计对象经济监督 经济评价经济鉴证审计目标企业管理当局五项认定审计目的独立性 审计关系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报送审计就地审计强制审计任意审计预告审计突击审计 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审计专业判断程序 【案例分析】见教材 第二章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组织的形式:理解并掌握我国 的审计组织体系;掌握“三大审计组织”的设置模式(形式)、人员构成及要求、职责权限 业务范围:理解CPA职业道德规范,并且能够利用职业道德规范基本理论判断什么是符合 CPA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教学要点】1.审计组织形式 2.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机构与要求、职责权限 3.民间审计的组织形式及审计人员构成与求,业务范围 4.CPA职业道德规范及强调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性。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共分4节。 11
11 2.财经法纪审计。 3.经济效益审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被审计单位预算、计划和预测、决策方案的效 益性进行审查和分析;二是对被审计单位预算或计划执行情况的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分析。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按审计范围分类 1.审计按其业务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2.按审计项目的范围分类,可以分为综合审计和专项审计。 (二)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 审计按照实施时间可以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另外,审计按照实施时间还可以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 (三)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 审计按其执行地点分类,可以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四)按审计动机分类 审计按其动机分类,可以分为强制审计和任意审计。 (五)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 审计按照它在实施前是否预先告知被审计单位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六)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 审计按照它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 险导向审计。 【关键术语】审计 审计动因 受托经济责任论 代理人学说 信息经济学说 保险论 冲突论 多因决定论 信息风险 审计假设 审计对象 经济监督 经济评价 经济鉴证 审计目标 企业管理当局五项认定 审计目的 独立性 审计关系人 国家审计 民间审计 内部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报送审计 就地审计 强制审计 任意审计 预告审计 突击审计 账表导向审计 系统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专业判断程序 【案例分析】见教材 第二章 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组织的形式;理解并掌握我国 的审计组织体系;掌握“三大审计组织”的设置模式(形式)、人员构成及要求、职责权限 业务范围;理解 CPA 职业道德规范,并且能够利用职业道德规范基本理论判断什么是符合 CPA 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教学要点】 1.审计组织形式 2.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机构与要求、职责权限。 3.民间审计的组织形式及审计人员构成与求,业务范围。 4.CPA 职业道德规范及强调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性。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共分 4 节
【案例引入】见教材 第一节国家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审计组织泛指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权力或职能开展审计工作的部门或机构。根据审 计组织的地位和对象不同,审计组织可分为国家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 种。在我国审计建立初期,审计组织体系表现为“一主两翼”或“一主两辅”。随着经济体制 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审计组织体系逐步演变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各自独立、 相互配合、“三位一体”的格局。 、设置审计机构的原则 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 (二)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其拥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 (一)立法型—一立法型审计机关地位高、独立性强,不受行政当局的控制和干预。 (二)司法型一一司法型审计机关可以直接行使司法权力,具有司法地位,具有很高的权 威性 (三)行政型——行政型审计机关依据政府法规、进行审计工作,其独立地位较低。 三、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 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 权威性 国家审计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重点地区、部门设立派出机构,进行审计监督。 四、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 国家审计机关是依照宪法规定建立的,实行的是法定审计,承担着繁重的审计任务,为 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明确规定了其职责和权限。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三)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监督活动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独立性原则。 3.强制性原则 五、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一— -INTOSAI。它是联合国成员国的最高审计机关组成的非政 府间的永久性国际审计组织。1968年在东京通过东京宣言,正式成立。目前,已有160多 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加入到这一织织。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了该组织 第二节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 (一)受本单位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二)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 (三)受本单位主计长(相当于我国企业的总会计师,一般由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兼任)领导 (四)受本单位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主计长双重领导。 二、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特征 (一)内部审计机构 1部门内部审计机构 2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12 【案例引入】见教材 第一节 国家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审计组织泛指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权力或职能开展审计工作的部门或机构。根据审 计组织的地位和对象不同,审计组织可分为国家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三 种。在我国审计建立初期,审计组织体系表现为“一主两翼”或“一主两辅” 。随着经济体制 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审计组织体系逐步演变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各自独立、 相互配合、“三位一体”的格局。 一、设置审计机构的原则 (一)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其拥有较强的独立性。 (二)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保证其拥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 (一)立法型——立法型审计机关地位高、独立性强,不受行政当局的控制和干预。 (二)司法型——司法型审计机关可以直接行使司法权力,具有司法地位,具有很高的权 威性。 (三)行政型——行政型审计机关依据政府法规、进行审计工作,其独立地位较低。 三、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 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 权威性。 国家审计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重点地区、部门设立派出机构,进行审计监督。 四、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 国家审计机关是依照宪法规定建立的,实行的是法定审计,承担着繁重的审计任务,为 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明确规定了其职责和权限。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三)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监督活动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独立性原则。 3.强制性原则。 五、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它是联合国成员国的最高审计机关组成的非政 府间的永久性国际审计组织。1968 年在东京通过东京宣言,正式成立。目前,已有 160 多 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加入到这一织织。我国于 1983 年正式加入了该组织 。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 (一)受本单位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二)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 (三)受本单位主计长(相当于我国企业的总会计师,一般由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兼任)领导。 (四)受本单位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主计长双重领导。 二、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特征 (一)内部审计机构 1.部门内部审计机构; 2.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的特征 服务上的内向性。2审查范围的广泛性。3作用的稳定性 4微观监督与宏观监督的统一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 四、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为此,早在20世 纪40年代初就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941年,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传统内部审计工作开始向现代内部审 计发展。194年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加拿大多伦多设立分会,开始跨越国境开展活动 随后,1948年又在伦敦设立分会,到20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1987年中 国内部审计学会以国家分会形式加入该组织。从此,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为国际内部审计师 协会的成员国,标志着中国内部审计步入了国际化的轨道。 第三节民间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西方民间审计的组织形式 (一)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二)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三)有限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 四)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一)民间审计组织 民间审计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注册登记的会计师 事务所。 2002年3月,我国修订的《注册会计师法》对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规定,有以下几种 可供选择:有限责任制、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个人执业、中外合作。但我国不允许设 立个人独资和股份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组织。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组织,成 立于1988年。其宗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引导注 册会计师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自身建设,维护合 法的职业权益,交流工作经验,沟通业务信息,增进国内外交往,促进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 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三)民间审计人员 民间审计人员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目前在我国,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主要通过考试途径 三、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一)鉴证业务 1审计业务。 2审查业务 3.复核业务。 4商定程序业务 5保证业务。包括:(1)电子商务保证( webtrust)。 (2)保健效果评估。(3)经营主体绩效评估。(4)信息系统质量评估。(5)综合风险评估。 (6)养老工作保证 (二)管理咨询业务 (三)税务服务业务 (四)会计服务业务
13 (二)内部审计的特征 1.服务上的内向性。 2.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3.作用的稳定性。 4.微观监督与宏观监督的统一性。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 四、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为此,早在 20 世 纪 40 年代初就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1941 年,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传统内部审计工作开始向现代内部审 计发展。1944 年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加拿大多伦多设立分会,开始跨越国境开展活动。 随后,1948 年又在伦敦设立分会,到 20 世纪 50 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组织。1987 年中 国内部审计学会以国家分会形式加入该组织。从此,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为国际内部审计师 协会的成员国,标志着中国内部审计步入了国际化的轨道。 第三节 民间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一、西方民间审计的组织形式 (一)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二)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三)有限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 (四)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二、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一)民间审计组织 民间审计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注册登记的会计师 事务所。 2002 年 3 月,我国修订的《注册会计师法》对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规定,有以下几种 可供选择:有限责任制、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个人执业、中外合作。但我国不允许设 立个人独资和股份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组织。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经政府批准成立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组织,成 立于 1988 年。其宗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引导注 册会计师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自身建设,维护合 法的职业权益,交流工作经验,沟通业务信息,增进国内外交往,促进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 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三)民间审计人员 民间审计人员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目前在我国,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主要通过考试途径。 三、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一)鉴证业务 1.审计业务。 2.审查业务。 3.复核业务。 4.商定程序业务。 5.保证业务。包括:(1)电子商务保证(webtrust)。 (2)保健效果评估。(3)经营主体绩效评估。(4)信息系统质量评估。(5)综合风险评估。 (6)养老工作保证。 (二)管理咨询业务 (三)税务服务业务 (四)会计服务业务
(五)其他服务业务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审计业务 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审计业务属于法定业务,非注册会计师不得承办。 1.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 (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2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 (1)代理记账。(2)代理纳税业务。(3)投资咨询。 四、国际民间审计组织 国际民间审计组织的名称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简称IFAC)。它是由各国的会计师职业团体联合署名成立的国际性会计师联盟。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7年5月加入该组织。 五、注册会计师管理 (一)外国注册会计师管理 1、英国模式一一实行自我管理原则,政府对职业团体不加任何影响 2、美国模式——证券交易委员会有权管理注册会计师,监督会计职业 3、日本模式—一大藏省是日本注册会计师管理的最高机构。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管理 1、法律规范——《注册会计师法》 2、政府监督:财政部门:工商、税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3、行业自律—— CICPA 第四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所谓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 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独立原则。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 外部组织和他所服务的对象。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 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指 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 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2.客观原则。客观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的表述,应当基 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委托单位或 第三者的意见所左右,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或成见、偏见行事 3.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 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 ●具体规定参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意见》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守则 三、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责任 1.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的责任 2.保密的责任 3.按标准收费的责任
14 (五)其他服务业务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审计业务、 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审计业务属于法定业务,非注册会计师不得承办。 1.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 (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2.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 (1)代理记账。 (2)代理纳税业务。 (3)投资咨询。 四、国际民间审计组织 国际民间审计 组织 的名 称为国 际会 计师联 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简称 IFAC)。它是由各国的会计师职业团体联合署名成立的国际性会计师联盟。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 1997 年 5 月加入该组织。 五、注册会计师管理 (一)外国注册会计师管理 1、英国模式——实行自我管理原则,政府对职业团体不加任何影响; 2、美国模式——证券交易委员会有权管理注册会计师,监督会计职业; 3、日本模式——大藏省是日本注册会计师管理的最高机构。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管理 1、法律规范——《注册会计师法》; 2、政府监督:财政部门;工商、税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3、行业自律——CICPA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所谓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 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独立原则。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 外部组织和他所服务的对象。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 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指 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 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2.客观原则。客观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的表述,应当基 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委托单位或 第三者的意见所左右,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或成见、偏见行事。 3.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 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 ●具体规定参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意见》 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守则 三、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责任 1.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的责任。 2.保密的责任。 3.按标准收费的责任
四、对同行业的责任 1各会计师事务所应树立“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相互尊重,团结协 作,共同维护和增进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誉 2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跨地区承接和执行业务,所跨地区同行业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阻 挠或排斥 3委托单位变更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之前,应与前任 注册会计师联系,相互了解和介绍变更的情况和原因 4.委托单位变更委托后,前任注册会计师应予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以支持和合作 包括需要时提供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等资料。 五、业务承担中的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各项业务,均应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及其他 有关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 2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单位之间的业务委托关系,应实行双向自愿选择的原则,不得以 任何方式限定或干预委托单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或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上的自主 权 3.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在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上直接或间接地作诋毁同 业或自我夸张、内容虚假、容易引起误解的广告,也不能向委托单位或其他组织散发具有上 述倾向的函件。但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名称、姓名、地址、电话、业务范围、开业 声明、迁址之类的公告不在此限。 4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帮助取得委托业务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介绍费、佣 金、手续费或回扣等,也不得向得到本会计师事务所帮助取得委托业务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 收取介绍费、佣金、手续费或回扣等。 5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降低收费的方式招揽业务。 6对应由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的法定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与其他机构进行收益分 成式的业务合作,但会计师事务所聘请其他机构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工作以及各会计师事务所 之间的业务合作不在此限。 7注册会计师和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借用本人或本组织的名 义承接、执行业务 【关键术语】国家审计隶属模式内部审计设置方式民间审计组织形式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独立原则客观原则公正原则 【案例分析】见教材 第三章审计方法及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方法和程序多便的三个阶段的 客观必然性;理解并掌握各种审计方法及优缺点如何合理的选用审计方法;掌握审计程序的 不同阶段核心工作内容;熟悉重要性水平及其分配、审计风险及其评估:理解重要性水平分 别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利用课本知识在审计的不同阶段恰当地运用审 计方法(分析性程序)。 【教学要点】1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2.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15 四、对同行业的责任 1.各会计师事务所应树立“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相互尊重,团结协 作,共同维护和增进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誉。 2.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跨地区承接和执行业务,所跨地区同行业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阻 挠或排斥。 3.委托单位变更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之前,应与前任 注册会计师联系,相互了解和介绍变更的情况和原因。 4.委托单位变更委托后,前任注册会计师应予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以支持和合作, 包括需要时提供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等资料。 五、业务承担中的职业道德 1.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各项业务,均应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及其他 有关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 2.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单位之间的业务委托关系,应实行双向自愿选择的原则,不得以 任何方式限定或干预委托单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或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上的自主 权。 3.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在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介上直接或间接地作诋毁同 业或自我夸张、内容虚假、容易引起误解的广告,也不能向委托单位或其他组织散发具有上 述倾向的函件。但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名称、姓名、地址、电话、业务范围、开业 声明、迁址之类的公告不在此限。 4.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帮助取得委托业务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介绍费、佣 金、手续费或回扣等,也不得向得到本会计师事务所帮助取得委托业务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 收取介绍费、佣金、手续费或回扣等。 5.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降低收费的方式招揽业务。 6.对应由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的法定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与其他机构进行收益分 成式的业务合作,但会计师事务所聘请其他机构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工作以及各会计师事务所 之间的业务合作不在此限。 7.注册会计师和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借用本人或本组织的名 义承接、执行业务。 【关键术语】 国家审计隶属模式 内部审计设置方式 民间审计组织形式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独立原则 客观原则 公正原则 【案例分析】见教材 第三章 审计方法及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方法和程序多便的三个阶段的 客观必然性;理解并掌握各种审计方法及优缺点如何合理的选用审计方法;掌握审计程序的 不同阶段核心工作内容;熟悉重要性水平及其分配、审计风险及其评估;理解重要性水平分 别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利用课本知识在审计的不同阶段恰当地运用审 计方法(分析性程序)。 【教学要点】 1.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2.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