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社会生活决 徐杰令人编著 黑龙江人民茁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 先秦社会生活史/徐杰令编著.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2004.8 ISBN7-207-06283-4 I先…Ⅱ徐…Ⅲ.杜会生活一历史一中国一 先秦时代V.K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D数据核字(2004)第063701号 贵任编辑:韩 丽 装帧设计:李梅 先秦社会生活史 Xiungin Shehui Shenghuoshi 徐杰令编著 出版发行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通讯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庆小区1号楼(150008) 网 址 www.longpress.com E-mail hljrmcbs@yeah. net 印 刷 牡丹江邮电印刷厂 开 本 850×1168毫米1/32印张6% 字 数170000 印 数 1-2000 版 次 2004年8月第1版2004年8月第1次印刷 书 1SBN7-207-06283-4/K·719 定 价15.00元 (如发现本书有印刷质量问题,印刷厂负责调换)
绪 论 先 (-) 社会生活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指出:“正如达尔文发 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 历来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 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① 可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是人们从事其他一切事务的基 础。因此,学习社会生活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了解 了我们先人的日常生活,才有可能进一步探讨他们的思想、制度、 习俗、礼仪等等。 先秦社会生活史讲述的是先秦时期我们先人的生活,其内容 涉及面非常广泛。按照恩格斯的理论,它包括这一时期人们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具体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包括人们 的物质生产以及衣、食、住、行和娱乐、战争、丧葬等等;人们的精神 生活则涵盖宗教、礼俗、艺术等等。 先秦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就是 在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精神文化和传统的物质文化开始 奠基。中华民族的很多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是源于此的。所以,著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4页
名的文化史学家雅斯贝斯称这一时期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期”。 我们今天学习先秦社会生活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这门课程的 学习,了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物质生活处于一种什 么样的水平,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以弥补我们在 学习历史课程中只重视政治史、经济史和制度史而忽视人们的日 先 常生活历史的缺陷,开阔大家的视野,增长各位对历史的学习兴 趣。同时,也为各位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提供一点常识性 会生活 的知识。例如社会上一些小男孩在脑后特意留蓄较长的头发或扎 个小辫(也有在小瓜皮帽后缝有小辫的),现在人们往往认为是“龟 鹤千年寿”,实际上这是龟图腾崇拜的“遗存”,即企求得到图腾祖 先的特殊保佑,从而茁壮成长,长命百岁。只是现在的人们已经不 知道了。说实在的,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因缺乏历史常识而在行 家看来是十分可笑的。如,凳子、椅子在中原地区出现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事,但在电视剧《三十六计》中导演却为孙膑准备了一个 小板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二) 在学习先秦社会生活史之前,我们首先要在理论上把握以下 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看来,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杜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的生活 方式和生活水平。先秦时期,人们的生产力先后经历了旧石器阶 段和新石器阶段,到商代进人了青铜时代。不过,必须要指出,虽 然这时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及青铜冶铸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 极大的提高,物质生产比以前丰富了;但是,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
实际上还是很低的。例如,青铜主要用来铸造礼器和兵器,而许多 农业生产工具还是石制的、蚌制的,这是考古发掘获得的文物证明 了的。直到春秋中期,铁器开始大量被使用,生产力才有了较大的 提高。因此,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不可能估计过高的。所 以说,这一时期人们生活的富足,只是一种在较低水平的富足。但 是,我们要切记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万万不可从今天的科学水 先 平和生活水平出发来包办古人的思想观念。如有的现代人认为北 社 京故宫低矮潮湿、通风差、无上下水、无电等,不舒服,不适合居住, 会生 但在一百多年之前,那里曾是中国人生活和居住最豪华、最奢侈的 史 地方。 2.传统生活方式的继承决定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格局 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首先在于生活环境的束缚。 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在可能的、条件允许的 范围内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其次,人们生活 方式的格局也取决于对前人生活方式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华民 族传统生活方式和思考习惯的形成,无疑也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 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如以素食为主,使用筷子,江南人喜食米,中 原人喜吃面等等。 3.各民族集团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和休养生息的地区。 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有华夏集团、苗蛮集团、东夷集团三大古 代部族集团。他们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不同的特 色。如华夏集团以旱作农业为主,而东夷集团以游牧为主,苗蛮集 团则以水田农业为主。在长期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各种不同的 生活方式和习俗互相影响和交融,从而构成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 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