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麻醉学专业使用)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麻醉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2.掌握学好麻醉的方法。 3.熟悉麻醉的分类。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学发展简史一一现代麻醉学的开始与发展。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3.如何学好麻醉、麻醉的分类。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麻醉前对病情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的评估要点。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前访视一一ASA分类法。 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查一一对全身情况、心、肺、肝、肾、CS、内分泌系统功能的 评估。 3.自学: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学握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和基本原则。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重点),麻醉准备和准备与检查 2.麻醉前用药(重点)。 3.自学: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3学时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麻醉学专业使用) 第一章 绪论 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麻醉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2.掌握学好麻醉的方法。 3.熟悉麻醉的分类。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学发展简史——现代麻醉学的开始与发展。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3.如何学好麻醉、麻醉的分类。 第二章 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麻醉前对病情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的评估要点。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前访视——ASA分类法。 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查——对全身情况、心、肺、肝、肾、CNS、内分泌系统功能的 评估。 3.自学: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第三章 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和基本原则。 二、授课要点 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重点),麻醉准备和准备与检查 2.麻醉前用药(重点)。 3.自学: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第四章 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 3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熟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点以及气管内插管的基本方法(经口、经鼻)。 3.了解插管困难的插管方法。 4.了解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5.熟悉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和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气管内插管(重点)及支气管内插管 3.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4.自学:喉罩的应用。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全麻的三过程(诱导、维持与苏醒)。 2.了解全麻深浅判断的指标 二、授课要点 1.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重点)。 2.全麻深浅的判断与掌握。 第六章吸入麻醉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2。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3.熟悉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二、授课要点 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2.常用吸入麻醉及吸入麻醉方法。 3.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重点是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3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熟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点以及气管内插管的基本方法(经口、经鼻)。 3.了解插管困难的插管方法。 4.了解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5.熟悉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和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气管内插管(重点)及支气管内插管。 3.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4.自学:喉罩的应用。 第五章 全麻的基本概念 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全麻的三过程(诱导、维持与苏醒)。 2.了解全麻深浅判断的指标 二、授课要点 1.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重点)。 2.全麻深浅的判断与掌握。 第六章 吸入麻醉 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2.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3.熟悉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二、授课要点 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2.常用吸入麻醉及吸入麻醉方法。 3.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重点是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第七章 静脉全身麻醉 3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静脉麻醉的概念 2.熟悉常用静脉麻醉方法的特点、麻醉方法、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静脉麻醉的概念。 2.重点讲述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异丙酚静脉麻醉、芬太 尼静脉麻醉和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2.了解肌松药的不良反应,熟悉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熟悉肌松药的拮抗指征、用药方法。 4.熟悉神经肌肉传统的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授课要点 1.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2.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肌松药的拮抗:神经肌肉传统功能监测,重点掌握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局部麻醉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评价 2.熟悉常用局麻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3.熟悉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二、授课要点 1.局麻概述: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2。局部麻醉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3.重点讲述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主要并发症。 第十章椎管内麻醉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熟悉腰麻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生理的影响:掌握腰麻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熟悉腰麻的平 面调节和用药基本方法:了解操作要点
1.了解静脉麻醉的概念。 2.熟悉常用静脉麻醉方法的特点、麻醉方法、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静脉麻醉的概念。 2.重点讲述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异丙酚静脉麻醉、芬太 尼静脉麻醉和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的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第八章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2.了解肌松药的不良反应,熟悉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熟悉肌松药的拮抗指征、用药方法。 4.熟悉神经肌肉传统的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授课要点 1.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2.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3.肌松药的拮抗;神经肌肉传统功能监测,重点掌握四个成串刺激(TOF)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 局部麻醉 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评价。 2.熟悉常用局麻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3.熟悉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二、授课要点 1.局麻概述: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2.局部麻醉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3.重点讲述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主要并发症。 第十章 椎管内麻醉 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熟悉腰麻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生理的影响;掌握腰麻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熟悉腰麻的平 面调节和用药基本方法;了解操作要点
2.硬膜外阻滞 熟悉硬膜外阻滞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生理的影响:掌握硬膜外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平面调节 和麻醉管理:了解硬膜外穿刺时的操作要点、注药方法:掌握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3.了解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 二、授课要点 1.简述与椎管内麻醉有关解剖。 2.蛛网膜下腔阻滞:重点讲述腰麻对机体的影响、适应证、禁忌证、注药方式、穿刺要点、平 面调节以及腰麻的并发症。 3.硬膜外阻滞重点讲述硬膜外阻滞对机体的生理影响、适应证、禁忌证、穿刺要点、平面调 节、麻醉管理、硬膜外阻滞失败原因以及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4.腰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 5.自学部分:小儿硬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 第十一章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复合麻醉的含义、应用原则。 2.熟悉常用复合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授课要点 1.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2.重点讲述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 3.全麻与非全麻的复合 4.自学:针刺镇痛在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低温的适应证 2.了解降温、复温的方法、监测。 3.了解低温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低温的适应证。 2.降温的麻醉处理、降温与复温方法、监测。 3.低温的并发症。 第十三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2学时
2.硬膜外阻滞 熟悉硬膜外阻滞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生理的影响;掌握硬膜外阻滞的适应证、禁忌证、平面调节 和麻醉管理;了解硬膜外穿刺时的操作要点、注药方法;掌握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3.了解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 二、授课要点 1.简述与椎管内麻醉有关解剖。 2.蛛网膜下腔阻滞:重点讲述腰麻对机体的影响、适应证、禁忌证、注药方式、穿刺要点、平 面调节以及腰麻的并发症。 3.硬膜外阻滞 重点讲述硬膜外阻滞对机体的生理影响、适应证、禁忌证、穿刺要点、平面调 节、麻醉管理、硬膜外阻滞失败原因以及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 4.腰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 5.自学部分:小儿硬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复合麻醉的含义、应用原则。 2.熟悉常用复合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授课要点 1.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2.重点讲述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 3.全麻与非全麻的复合。 4.自学:针刺镇痛在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低温的适应证。 2.了解降温、复温的方法、监测。 3.了解低温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低温的适应证。 2.降温的麻醉处理、降温与复温方法、监测。 3.低温的并发症。 第十三章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2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和以重要器官的血流影响。 2.了解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降压方法及其管理。 3.了解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 2.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降压方法及其监测管理。 3.控制性降压并发症。 第十四章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全麻期间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低血压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原因与防治。 2.熟悉全麻期间体温变化、术中知晓和苏醒延迟的原因与防治 3.了解麻醉后呕吐、肺部并发症、恶性高热的防治 二、授课要求 1,重点讲述全麻期间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低血压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防治, 2.简述全麻期间呕吐、体温变化、术中知晓和苏醒延迟的原因和处理。 3.自学恶性高热和术后肺部感染。 第十五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麻醉期间病人循环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ASA的基本监测标准 2.熟悉:心功能监测、血红蛋白监测、麻醉深度监测。 3.了解: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麻醉期间病人循环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ASA的基本监测标准。 2.重点讲解心功能监测、血红蛋白监测、麻醉深度监测, 3.一般介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第十六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学握:围术期间病人的液体治疗。 2.熟悉:围术期体液治疗的麻醉管理:成分输血的优缺点、成分输血的种类 3.了解: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液体选择、体液的改变:血液保护的意义,血液保护的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和以重要器官的血流影响。 2.了解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降压方法及其管理。 3.了解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 1.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 2.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降压方法及其监测管理。 3.控制性降压并发症。 第十四章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全麻期间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低血压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原因与防治。 2.熟悉全麻期间体温变化、术中知晓和苏醒延迟的原因与防治。 3.了解麻醉后呕吐、肺部并发症、恶性高热的防治。 二、授课要求 1.重点讲述全麻期间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低血压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防治。 2.简述全麻期间呕吐、体温变化、术中知晓和苏醒延迟的原因和处理。 3.自学恶性高热和术后肺部感染。 第十五章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 1 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麻醉期间病人循环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ASA的基本监测标准。 2.熟悉:心功能监测、血红蛋白监测、麻醉深度监测。 3.了解: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麻醉期间病人循环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ASA的基本监测标准。 2.重点讲解心功能监测、血红蛋白监测、麻醉深度监测。 3.一般介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第十六章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 1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围术期间病人的液体治疗。 2. 熟悉:围术期体液治疗的麻醉管理;成分输血的优缺点、成分输血的种类。 3. 了解: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液体选择、体液的改变;血液保护的意义,血液保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