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 班级 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 观赏树木的资源、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课程学习的内容及方法 授课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观赏树木和观赏树木学的定义。 2、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观赏树木资源。 提问复习:双城市常见的树木例举,总结观赏树木的定义 教学内容与方法 绪论 观赏树木与观赏树木学 观赏树木:凡适合于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城乡园林绿地的木本植物 观赏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观赏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 应用等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本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植物学、气象学、土壤学为基础,又是森林经理 学、造林学、森林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自然保护学等专业课的主要基础理论和 基础知识。与园林、生物、和环境保护也有密切关系 从学科范围来看,树木学现已发展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已包括 木本植物的各个方面,即涉及多个学科,如树木的识别和分类涉及植物分类学 树种分布问题属于植物地理学、或植物分布区学;树木的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 关系可归于植物生态学,树木的经济利用问题涉及植物化学、林产利用学与植物 资源学 、我国丰富多彩的观赏树木资源 我国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原产中国的木本植物多达8000种,其中乔木树 种约2500种。中国,尤其是华西山区是世界著名的园林树木分布中心之一。很 多著名的花木,如山茶( Camellia),丁香(Sy- ring),溲疏( Deutzia)、杜鹃 ( Rhododendron)、槭(Acer)、椴(Tlia):徇子( Cotoneaster)、绣线菊(Spf-raca)等都 以中国为其世界分布中心.中国还有许多特产树种,如银杏,水杉,水松、银杉 金钱松、珙桐、梅花,牡丹,蜡梅、南天竹、洼花、栀子花、月月红、木香,猬 实等。它们在世界城市园林绿化及庭园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种类对世界花 木育种工作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树种数量很有限,一般大城市才200~400 种,而中、小城市约100种左右.这个数字与我国丰富的树木资源是极不相称的 园林树木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题材。它们在各类型园林绿地及风景区中起着重 要的骨干作用。各种园林树木,不论是乔木、灌木,藤本或地被植物,经过精心 选择、巧妙配植,都能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和经济副产方面发挥重
1 授课日期 班 级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观赏树木的资源、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课程学习的内容及方法 授课学时: 2 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观赏树木和观赏树木学的定义。 2、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观赏树木资源。 提问复习: 双城市常见的树木例举,总结观赏树木的定义 教学内容与方法: 绪 论 一、观赏树木与观赏树木学 观赏树木:凡适合于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城乡园林绿地的木本植物。 观赏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观赏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 应用等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本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植物学、气象学、土壤学为基础,又是森林经理 学、造林学、森林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自然保护学等专业课的主要基础理论和 基础知识。与园林、生物、和环境保护也有密切关系。 从学科范围来看,树木学现已发展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已包括 木本植物的各个方面,即涉及多个学科,如树木的识别和分类涉及植物分类学, 树种分布问题属于植物地理学、或植物分布区学;树木的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 关系可归于植物生态学,树木的经济利用问题涉及植物化学、林产利用学与植物 资源学。 二、我国丰富多彩的观赏树木资源 我国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原产中国的木本植物多达 8000 种,其中乔木树 种约 2500 种。中国,尤其是华西山区是世界著名的园林树木分布中心之一。很 多著名的花 木,如 山茶(Camellia) , 丁香(Sy-rfnga) ,溲疏(Deutzia) 、杜鹃 (Rhododenron)、槭(Acer)、椴(Tilia)、:徇子(Cotoneaster)、绣线菊(Spf-raea)等都 以中国为其世界分布中心.中国还有许多特产树种,如银杏,水杉,水松、银杉, 金钱松、珙桐、梅花,牡丹,蜡梅、南天竹、洼花、栀子花、月月红、木香,猬 实等。它们在世界城市园林绿化及庭园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种类对世界花 木育种工作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树种数量很有限,一般大城市才 200~400 种,而中、小城市约 100 种左右.这个数字与我国丰富的树木资源是极不相称的。 园林树木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题材。它们在各类型园林绿地及风景区中起着重 要的骨干作用。各种园林树木,不论是乔木、灌木,藤本或地被植物,经过精心 选择、巧妙配植,都能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和经济副产方面发挥重
要作用 三、观赏树木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树木大都体型高大,枝叶茂蜜,根系深广.它们应用于城市绿化,能有 效地起到调节温湿度、防风.防尘,减弱噪声、保持水土等作用.尤其明显旧是 在炎热的夏季,街道上种植行道树。就可以直接遮荫降暑,使行人感到凉爽。此 外,绿色的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城市空 气保持新鲜。有些树木还能吸收一些有害气体。有些则能放出杀菌素.这些都直 接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因此园林树木大量应用于城市绿化对改善和保护环境,起 着相当显著的作用。 很多园林树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或砚花、观果、观叶,或赏其姿态,都各有 所长.只要精心选择和配置,都能在美化环境。美化市容、衬托建筑,以及园林 风景构图等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 许多园林树木可以在不影匈其防护和美化两个主要功能的前提下积极为社 会创造一些物质财富.如果品、油料,木材(包括薪材).药材,香料等。 四、学习树木学的内容与方法 1.学习目的 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培养鉴别、研究树种分类的技能;具有识 别树种的能力、配置树木的能力 2.学习方法 《观赏树木》的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 内容多、树种的拉丁学名难记,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生长的树木和标本,观察 时作重点笔记,对相近种类进行对比,充分利用工具书,学会正确鉴定,在理解 中记忆 习1、观赏树木的概念 题2、观赏树木学的概念 及 业年月日编 课后教学总 月日
2 要作用. 三、观赏树木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树木大都体型高大,枝叶茂蜜,根系深广.它们应用于城市绿化,能有 效地起到调节温湿度、防风.防尘,减弱噪声、保持水土等作用.尤其明显旧是 在炎热的夏季,街道上种植行道树。就可以直接遮荫降暑,使行人感到凉爽。此 外,绿色的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城市空 气保持新鲜。有些树木还能吸收一些有害气体。有些则能放出杀菌素.这些都直 接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因此园林树木大量应用于城市绿化对改善和保护环境,起 着相当显著的作用。 很多园林树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或砚花、观果、观叶,或赏其姿态,都各有 所长.只要精心选择和配置,都能在美化环境。美化市容、衬托建筑,以及园林 风景构图等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 许多园林树木可以在不影匈其防护和美化两个主要功能的前提下积极为社 会创造一些物质财富.如果品、油料,木材(包括薪材).药材,香料等。 四、学习树木学的内容与方法 1. 学习目的 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培养鉴别、研究树种分类的技能;具有识 别树种的能力、配置树木的能力。 2. 学习方法 《观赏树木》的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 内容多、树种的拉丁学名难记,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生长的树木和标本,观察 时作重点笔记,对相近种类进行对比,充分利用工具书,学会正确鉴定,在理解 中记忆。 复 习 题 及 作 业 1、观赏树木的概念 2、观赏树木学的概念 年 月 日编 课 后 教 学 总 结 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班级 授课章节:第一章观赏树木的分类 第一节分类的必要性、第二节植物拉丁学名、第三节植物系统分类、第四节 人为分类法、第五节植物系统检索表 授课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拉丁学名的命名原则。了解分类的历史。掌握人为分类法应用价值。了 解几种主要的人为分类方式。学会使用植物系统检索表。 提问复习:1.观赏树木:2观赏树木学:3观赏树木在园林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分类的必要性与分类方法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时期及主要分类系统 (一)本草时期(以习性和用途分类) 国内 公元前2世纪《神农本草经》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植物1195种分草木谷果菜五部 国外 古希腊泰奧弗拉斯图斯( Theophrastus)《植物的历史》 海斯特兰特姆:根据习性乔木、灌木、草本三大类 (二)人为分类系统时期(以植物形态相似性分类) 条件: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对植物原料的需求;远洋交通 发达;代表人物林奈( C. Linnaeus) 735年《自然系统》 1753年《植物分科》 1764年《植物分属》 (三)自然分类系统时期(以形态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1789裕苏(A. C de jussieu)《植物属志》分为3类:又根据无花瓣、单花 瓣、花瓣分离和雄蕊上下位等性状,把整个植物界划分为15纲,100个自然目(相 当于科),被称为自然分类系统的奠基人。 瑞士德坎多1813年《植物学基本原理》发表了一个分类系统,这个系统对 裕苏系统修改补充外,增加了维管束排列的内容。此系统在19世纪曾风行一时。 (四)系统发育系统时期(以性状演化趋势分类) 达尔文C.R. Darwin于1859年发表了他的名著《物种起源》。 边沁和虎克将种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3大类, 达到自然分类全盛期。其分类大纲如下: 柏施和哈钦松等系统为"毛茛派"代表"真花学派 I.双子叶植物 1.离瓣类以毛茛2.合瓣类3.单瓣类 Ⅱ.裸子植物以麻黄、松柏、苏铁等目为顺序排列
3 授课日期 班 级 授课章节: 第一章 观赏树木的分类 第一节分类的必要性、第二节植物拉丁学名、第三节植物系统分类、第四节 人为分类法、第五节植物系统检索表 授课学时: 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拉丁学名的命名原则。了解分类的历史。掌握人为分类法应用价值。了 解几种主要的人为分类方式。学会使用植物系统检索表。 提问复习: 1.观赏树木:2.观赏树木学:3.观赏树木在园林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分类的必要性与分类方法 一、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时期及主要分类系统 (一) 本草时期 (以习性和用途分类) 国内: 公元前 2 世纪《神农本草经》365 种 分上 中 下三品 明代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植物 1195 种 分草木谷果菜五部 国外: 古希腊 泰奥弗拉斯图斯(Theophrastus)《植物的历史》 海斯特兰特姆:根据习性 乔木、灌木、草本 三大类 (二)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以植物形态相似性分类) 条件:文艺复兴; 资本主义兴起对植物原料的需求;远洋交通 发达;代表人物 林奈( C.Linnaeus ) 1735 年《 自然系统》 1753 年《植物分科 》 1764 年 《植物分属 》 (三) 自然分类系统时期(以形态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1789 裕苏(A.C.de Jussieu) 《植物属志》分为 3 类:又根据无花瓣、单花 瓣、花瓣分离和雄蕊上下位等性状,把整个植物界划分为 15 纲,100 个自然目(相 当于科),被称为自然分类系统的奠基人。 瑞士 德坎多 1813 年《植物学基本原理》发表了一个分类系统,这个系统对 裕苏系统修改补充外,增加了维管束排列的内容。此系统在 19 世纪曾风行一时。 (四)系统发育系统时期(以性状演化趋势分类) 达尔文 C.R.Darwin 于 1859 年发表了他的名著《物种起源》。 边沁和虎克 将种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3 大类, 达到自然分类全盛期。其分类大纲如下: 柏施和哈钦松等系统为"毛茛派"代表"真花学派" I.双子叶植物 1.离瓣类 以毛茛 2.合瓣类 3.单瓣类 Ⅱ.裸子植物 以麻黄、松柏、苏铁等目为顺序排列
Ⅲ.单子叶植物以兰、椰子、露兜树、禾本等目为顺序排列。 恩格勒和韦特斯坦系统为"業荑派"代表:"假花学派” A.隐花植物 B.显花植物 Ⅰ.裸子植物门 Ⅱ.被子植物门 1.单子叶植物纲 2.双子叶植物纲 (1)离瓣花亚纲分为21目,以茱荑花序类的科开始 自然分类系统中几个主要系统的特点简介 (一)德国恩格勒1892年《植物自然分科志》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的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只含小孢子叶和只含大孢 子叶的孢子叶球分别演化为雄的和雌的茱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此,被子植 物的花是由花序演化来的,不是一个真正的花,而是一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假说 称为"假花说 (二)英国哈钦松1926年《有花植物科志》 认为:已灭绝的裸子植物本内苏铁目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出被子植物的花。即孢 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托,生于伸长主轴上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其下的 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为花被这种学说称为"真花说"。 恩格勒假花说 主要特点: (1)认为单性而又无花被(茱荑花序)是较原始的特征,所以将木麻黄科、胡 椒科、杨柳科、桦木科、山毛榉科、荨麻科等放在木兰科和毛茛科之前。 (2)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 (3)目与科的范围较大。 在1964年,本系统根据多数植物学家的研究,将错误的部分加以更正,即认为 单子叶植物是较高级植物,而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后,目、科的范围亦有些调整。 由于其著作极为丰富,系统较为稳定而实用,所以在世界各国及中国北方多采用 例如《中国树木分类学》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书均采用本系统。 哈钦松系统主要特点: (1)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排在双子叶植物之后 (2)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木本起源于木兰目,草本起源于毛 茛目 (3)花两性;花的各部分分离、螺旋状排列;具有多数离生雄蕊等性状比花单 性;花的各部分呈合生或附生、花部呈对生或轮状排列:具有少数合生雄蕊等性 状原始。因此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中原始类群,应排在前面。 (4)单叶和叶呈互生排列现象属于原始性状,复叶和叶呈对生或轮生排列现象 属于较进化的现象。 (5)目和科的范围较小。 第二节植物拉丁学名 1.命名的意义 同物异名:毛白杨-大叶杨(河南)/响杨、杨;玉兰(北):应春花(湖 北);白玉兰(河南);迎春花(浙江);望春花(江西);木花树(四川) 同名异物:白头翁16种4科16属
4 Ⅲ.单子叶植物 以兰、椰子、露兜树、禾本等目为顺序排列。 恩格勒和韦特斯坦系统为"葇荑派"代表; "假花学派" A.隐花植物 B.显花植物 Ⅰ.裸子植物门 Ⅱ.被子植物门 1.单子叶植物纲 2.双子叶植物纲 (1)离瓣花亚纲 分为 21 目,以葇荑花序类 的科开始。 二、自然分类系统中几个主要系统的特点简介 (一)德国恩格勒 1892 年《植物自然分科志》 认为: 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的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只含小孢子叶和只含大孢 子叶的孢子叶球分别演化为雄的和雌的葇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此,被子植 物的花是由花序演化来的,不是一个真正的花,而是一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假说 称为 "假花说" 。 (二)英国 哈钦松 1926 年《有花植物科志》 认为:已灭绝的裸子植物本内苏铁目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出被子植物的花。即孢 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托,生于伸长主轴上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其下的 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为花被这种学说称为"真花说"。 恩格勒假花说 主要特点: (1)认为单性而又无花被(葇荑花序)是较原始的特征,所以将木麻黄科、胡 椒科、杨柳科、桦木科、山毛榉科、荨麻科等放在木兰科和毛茛科之前。 (2)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 (3)目与科的范围较大。 在 1964 年,本系统根据多数植物学家的研究,将错误的部分加以更正,即认为 单子叶植物是较高级植物,而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后,目、科的范围亦有些调整。 由于其著作极为丰富,系统较为稳定而实用,所以在世界各国及中国北方多采用, 例如《中国树木分类学》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书均采用本系统。 哈钦松系统主要特点: (1)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排在双子叶植物之后。 (2)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木本起源于木兰目,草本起源于毛 茛目 (3)花两性;花的各部分分离、螺旋状排列;具有多数离生雄蕊等性状比花单 性;花的各部分呈合生或附生、花部呈对生或轮状排列;具有少数合生雄蕊等性 状原 始 。因此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中原始类群,应排在前面。 (4)单叶和叶呈互生排列现象属于原始性状,复叶和叶呈对生或轮生排列现象 属于较进化的现象。 (5)目和科的范围较小。 第二节 植物拉丁学名 1.命名的意义 同物异名 :毛白杨-大叶杨(河南)/响杨、 杨; 玉兰(北):应春花(湖 北);白玉兰(河南);迎春花(浙江);望春花(江西);木花树(四川) 同名异物:白头翁 16 种 4 科 16 属
因此对植物的考察研究、开发利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非常不利,为避免混乱, 很早以前,植物学家就对制定国际通用的植物命名法做了很多努力。1867年德 堪多( A P.decando)等人根据国际植物学大会精神拟定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并 在每年每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后加以修定补充。法规是国际植物分类学者命名共同 遵守的文献和规章。有了它才能使命名方法统一和正确,便于国际交流。 2.命名的方法 现行的植物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binomial system)。林奈1753年发表的巨 著《植物种志》就采用了双名法。此后,双名法才正式被采用。 双名法:就是用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某一种植物的学名的 方法。 学名:属名+种加词十命名人(缩写) 如银白杨 Populus alba L tk Prunus persica (L)Batsch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 Subspecies)、变种( aretas)、变型( Forma)等,缩写为 subsp.、sp.、var.、f.。如蟠桃: 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 (又叫三名法)注意中文名和学名的区别! 3.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1)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其他名只能作异名或废弃 (2)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名人名 (3)植物如有2或2个以上的拉丁学名,应以最早发表的名称(不早于1753年林 奈的《植物志种》一书发表的年代),并且是按"法规"正确命名的,则为合用名 称 (4)个植物合法有效的拉丁学名,必须有有效发表的拉丁文描写 (5)对于科或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有效 例如新科应指明模式属;新属应指明模式种,新种应指明模式标本 (6)保留名:是不合命名法规的名称,按理应不通行,但由于历史上己习惯久用 了,经公议可以保留,但这一部分数量不大。例如科的词尾有一些并不都是以 aceae结尾,如伞形科 Umbelliferae或写为 Apiaceae:十字花科 Cruciferae也可写 为 Brassicaceae 第三节植物系统分类法 (一)植物分类的等级 通常用等级的方法表示每一种植物的系统地位和归属。等级就是阶层,阶层 就是:(以油松为例说明主要的分类等级 界…植物界( Regnum plantae) 门…种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纲……松柏纲( Confierae) 目……松柏目( Coniferales 科……松科( Panaceas) 属……松属( Pinus) 种……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界、门是最高分类单位,种是基本分类单位 种( Species);是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生理、 生化等):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同种的个体彼此交配产生遗传性相似 的后代,而不同种通常存在生殖上的隔离或杂交不育 种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但又不是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它在长期种族延续
5 因此对植物的考察研究、开发利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非常不利,为避免混乱, 很早以前,植物学家就对制定国际通用的植物命名法做了很多努力。 1867 年 德 堪多(A.P.decando)等人根据国际植物学大会精神拟定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并 在每年每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后加以修定补充。法规是国际植物分类学者命名共同 遵守的文献和规章。有了它才能使命名方法统一和正确,便于国际交流。 2 .命名的方法 现行的植物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binomial system)。 林奈 1753 年发表的巨 著《植物种志》就采用了双名法。此后,双名法才正式被采用。 双名法: 就是用 2 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某一种植物的学名的 方法。 学名: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缩写)。 如 银白杨 Populus alba L. 桃 Prunus persica (L.)Batsch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等,缩写为: subsp.、ssp.、var. 、f. 。如 蟠桃: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 (又叫三名法)注意中文名和学名的区别! 3.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1)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其他名只能作异名或废弃。 (2)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名人名。 (3)一植物如有 2 或 2 个以上的拉丁学名,应以最早发表的名称(不早于 1753 年林 奈的《植物志种》一书发表的年代),并且是按"法规"正确命名的,则为合用名 称。 (4)一个植物合法有效的拉丁学名,必须有有效发表的拉丁文描写。 (5)对于科或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有效。 例如新科应指明模式属;新属应指明模式种,新种应指明模式标本。 (6)保留名:是不合命名法规的名称,按理应不通行,但由于历史上已习惯久用 了,经公议可以保留,但这一部分数量不大。例如科的词尾有一些并不都是以- aceae 结尾,如伞形科 Umbelliferae 或写为 Apiaceae:十字花科 Cruciferae 也可写 为 Brassicaceae。 第三节植物系统分类法 (一)植物分类的等级 通常用等级的方法表示每一种植物的系统地位和归属。等级就是阶层,阶层 就是:(以油松为例说明主要的分类等级:) 界……植物界(Regnum Plantae) 门……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纲……松柏纲(Confierae) 目……松柏目(Coniferales) 科……松科(Pinaceas) 属……松属(Pinus) 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界、门是最高分类单位,种是基本分类单位。 种 (Species): 是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生理、 生化等);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同种的个体彼此交配产生遗传性相似 的后代,而不同种通常存在生殖上的隔离或杂交不育。 种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但又不是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它在长期种族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