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十六)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7小题,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强迫/倔强剥削/生吞活剥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B.校正/校对呼吁/长吁短叹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解数/解读伺候/伺机而动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D.宝藏/矿藏纤夫/纤尘不染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前,许多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体质普遍下降,问题日趋严重,如何解决已是 燃眉之急 B.司法如果不能彻底摆脱行政权力的干预,公正的降临就永远是民众的“梦中情人”。 C.2008年,除湖南大雪灾、四川大地震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冬温夏清 D.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8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25家外国媒体的采访,就筹办和举办北 京奧运会、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及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 问 B.“范跑跑”事件发生后,许多教育部门加强了师德建设,利用各种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广 大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C.我们来到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看到一处处绝美的风景,像欣赏一幅幅美 妙的画卷,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新闻大战的硝烟随处可见,世界各地的报纸、广播、电视、 网络、传媒等机构纷纷派出编辑、记者参与报道 4.给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008年3月17日,北京奥组委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发布了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奖牌创意 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而成。在为期16天 的北京奥运会上,“金镶玉”奖牌成为了一大亮点 ①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 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②奖牌丝带由机织而成,工艺精美,朱地云纹,喜庆祥瑞 ③奖牌背面镶嵌着龙纹造型的玉璧,玉璧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奧运会的会徽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展翅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 科竞技场全景形象。 A.④②⑤③①B.①④②⑤③C.⑤③④②①D.①⑤③④② 5.“拒绝词”可理解为:为一件不能接受的要求在口头上给与当事人以明确而又委婉的答 辩。请根据下列两小题中预设的有关情景及要求,任选一题,设计一条拒绝词”。(4分) (1)一位同学想在下午上课时间到新华书店买一本重要的书,于是请他的朋友向老师 请假,说他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能到校上课。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打算拒绝他的请求,请设 计你的“拒绝词”,字数控制在2040个字之间 答 (2)你向亲戚借来一架照相机,在校运会上为本班运动员照相。某同学看这机子性能
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十六)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7小题,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强迫/倔强 剥削/生吞活剥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B.校正/校对 呼吁/长吁短叹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解数/解读 伺候/伺机而动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D.宝藏/矿藏 纤夫/纤尘不染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当前,许多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体质普遍下降,问题日趋严重,如何解决已是 燃眉之急 B.司法如果不能彻底摆脱行政权力的干预,公正的降临就永远是民众的“梦中情人”。 C.2008年,除湖南大雪灾、四川大地震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冬温夏清。 D.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8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25家外国媒体的采访,就筹办和举办北 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及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 问。 B.“范跑跑”事件发生后,许多教育部门加强了师德建设,利用各种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广 大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C.我们来到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看到一处处绝美的风景,像欣赏一幅幅美 妙的画卷,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新闻大战的硝烟随处可见,世界各地的报纸、广播、电视、 网络、传媒等机构纷纷派出编辑、记者参与报道。 4.给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排序 ,正确的一项是( ) 2008年3月17日,北京奥组委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发布了北京奥运会奖牌式样。奖牌创意 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而成。 在为期16天 的北京奥运会上,“金镶玉”奖牌成为了一大亮点。 ① 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 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② 奖牌丝带由机织而成,工艺精美,朱地云纹,喜庆祥瑞。 ③ 奖牌背面镶嵌着龙纹造型的玉璧,玉璧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④ 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 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展翅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 科竞技场全景形象。 A.④②⑤③① B.①④②⑤③ C.⑤③④②① D.①⑤③④② 5.“拒绝词”可理解为:为一件不能接受的要求在口头上给与当事人以明确而又委婉的答 辩。请根据下列两小题中预设的有关情景及要求,任选一题,设计一条“拒绝词”。(4分) (1)一位同学想在下午上课时间到新华书店买一本重要的书,于是请他的朋友向老师 请假,说他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能到校上课。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打算拒绝他的请求,请设 计你的“拒绝词”,字数控制在20—40个字之间。 答: (2)你向亲戚借来一架照相机,在校运会上为本班运动员照相。某同学看这机子性能
好,非要借去旅游不可。你认为这个要求不能顺从,但面对要好的同学,又不能简单拒绝 那么,你打算如何既明确又得体地回绝这位同学。请拟出你的“拒绝词”,字数控制在30-40 字之间。 答 6.在2008年将近之际,盘点一年国内大事,看点多多。下面是一些热点新闻中的关键 词:华南虎汶川限塑令奥运山西矿难神七三聚氰胺 请任选两个,以“最让我 (遗憾、愤怒等情感)的词语”开头,对其所反映的 社会现象作出简要评价。(6分) 示例1 例2 7.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35分,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在外太空的第一步。尽管 出舱活动的时间不长,但随着航天员展开国旗,这次突破带给中国人巨大的喜悦和期待。仔 细观察右面这幅图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它的情境,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 在6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8小题,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8月19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岀种 种“情佀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 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 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 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 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 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 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
好,非要借去旅游不可。你认为这个要求不能顺从,但面对要好的同学,又不能简单拒绝, 那么,你打算如何既明确又得体地回绝这位同学。请拟出你的“拒绝词”,字数控制在30—40 字之间。 答: 6. 在2008年将近之际,盘点一年国内大事,看点多多。下面是一些热点新闻中的关键 词:华南虎 汶川 限塑令 奥运 山西矿难 神七 三聚氰胺 请任选两个,以“最让我_____(遗憾、愤怒等情感)的词语”开头,对其所反映的 社会现象作出简要评价。(6分) 示例1. 示例2. 7.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35分,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在外太空的第一步。尽管 出舱活动的时间不长,但随着航天员展开国旗,这次突破带给中国人巨大的喜悦和期待。仔 细观察右面这幅图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它的情境,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 在6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8小题,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8月19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 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 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 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 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 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 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 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
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 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 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 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 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 发现这样一种怪象: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 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場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 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 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 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 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 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 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 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8.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 宣扬其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 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 弘扬传统文化。 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 活方式 9.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 统
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 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 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 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 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 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 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 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 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 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 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 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 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 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8.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 宣扬其内在精神。 B. 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 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 弘扬传统文化。 D.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 活方式。 9. 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 A.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 统
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10.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 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 化热得“一塌糊涂”。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 担起一定的责任 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 装的“文化快餐” 11.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统的热潮 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B.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广为人知, 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 C.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这说明我 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必须严格 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9分) 雨中的荷(聂春友) ①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 雨中,该是何等的风姿呢? ②几天后,天还没亮,我被窗外的一片雨声吵醒了。走到湖边,我的心一下子被强烈地 震撼了:只见湖中那一丛丛荷花,仿佛是一排排战士、一个个团队,靠着集体的力量,顽强 地抗击着风雨。 ③在湖水的涌动中,在雨水不歇的敲击中,每个团队周边那些硕大的荷叶,不停地在水 中起伏,在风中翻卷,越到团队的中心,那起伏、翻卷的波动越小….而那些姿态各异的荷 花,在风雨中颤抖着,尽管有的被雨扫去了美丽的花瓣,有的被风扯乱了金黄的花蕊,那 株株纤细的荷茎,依然挺立着;那一朵朵残留的花儿,依然笑对苍天,用自己的身躯,遮挡 着风雨,守护着下面幼小的花蕾
B. 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C. 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 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10.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 坏性极大。 B. 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 化热得“一塌糊涂”。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 担起一定的责任。 D. 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 装的“文化快餐”。 11.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统的热潮, 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B.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广为人知, 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 C. 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这说明我 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必须严格 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9分) 雨 中 的 荷 (聂春友) ①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 雨中,该是何等的风姿呢? ②几天后,天还没亮,我被窗外的一片雨声吵醒了。走到湖边,我的心一下子被强烈地 震撼了:只见湖中那一丛丛荷花,仿佛是一排排战士、一个个团队,靠着集体的力量,顽强 地抗击着风雨。 ③在湖水的涌动中,在雨水不歇的敲击中,每个团队周边那些硕大的荷叶,不停地在水 中起伏,在风中翻卷,越到团队的中心,那起伏、翻卷的波动越小……而那些姿态各异的荷 花,在风雨中颤抖着,尽管有的被雨扫去了美丽的花瓣,有的被风扯乱了金黄的花蕊,那一 株株纤细的荷茎,依然挺立着;那一朵朵残留的花儿,依然笑对苍天,用自己的身躯,遮挡 着风雨,守护着下面幼小的花蕾……
④我们乘船下到湖中观赏,尽量让船贴近花丛。在映荷桥下,一株盛开不久的荷花,在 风雨的摇曳中,多数花瓣已经散落得无影无踪,失去了晴日的娇美,而那托举着花蕊的荷茎 仍直直地伸向桥顶,直到顶上了桥底,依旧不肯折腰。她仿佛要用尽自己的力量,凭借自己 稚嫩的身躯,支撑起这巨石垒就的桥梁。还有—株荷,她的茎干受到过伤害,曾险些被折断, 然而,在伤口处,那细瘦的茎干只是稍稍向下弯曲了一下,便又直直地向上挺举起一个饱满 的花藿。在湖中赏荷与在岸上观荷不同,目光顺着水面望过去,风雨中,碧叶翻卷,万荷摇 动,一片片荷丛中,有的是叶护着花,花叶相依,亲密无间。有的是莲蓬高举,昂首屹立, 显示出铮铮傲骨。有的花形虽被风雨吹散,花瓣随波飘零,却神采依旧,真有“不管风吹浪 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泰然。还有几朵隐在荷丛深处,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花朵,任头上百 花争艳,任身边水波涌流,她们纹丝不动,恍如一个个隐士,静静地听着尘世的风声雨声。 荷花被誉为凌波仙子,在人们眼中,似乎她只是个娇艳的女子。今天看来,她更有志土的筋 骨、君子的风范! ⑤雨越下越大,我们弃舟登岸,走进荷园北侧的二仙居。这里供奉着和、合两位仙人的 汉白玉雕像。这两尊雕像不像其他神仙那样正襟危坐,双眼俯视着人世间,而是像两个天真 无邪的稚子,喜笑颜开地奔跑过来。多少年来,人们把和、合二仙作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平 的象征,把生活美满幸福的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人们让和仙背负着荷花儿,一方面是“和 合”与“荷”谐音,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荷的情操的敬重。讲解员给我们讲述两位仙人的 故事时,我忽然忆起刚走进荷园时,那一个个荷的团队,协力同心、抗击风雨的情景……我 们要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不正需要全社会的人们都具有荷的这种精神境界吗! ⑥窗外雨声连绵,脑中忽然掠过古代文人雅土关于荷的种种咏叹。有诗曰“碧叶喜翻风, 红英宜照日”,虽说出了荷的灵动、大气,但缺少荷的沉练、豁达;“映日荷花别样红″, 绘就了荷的高雅,却又过于华丽,反而冲淡了荷的神韵、荷的情伓;而“留得残荷听雨声
④我们乘船下到湖中观赏,尽量让船贴近花丛。在映荷桥下,一株盛开不久的荷花,在 风雨的摇曳中,多数花瓣已经散落得无影无踪,失去了晴日的娇美,而那托举着花蕊的荷茎 仍直直地伸向桥顶,直到顶上了桥底,依旧不肯折腰。她仿佛要用尽自己的力量,凭借自己 稚嫩的身躯,支撑起这巨石垒就的桥梁。还有一株荷,她的茎干受到过伤害,曾险些被折断, 然而,在伤口处,那细瘦的茎干只是稍稍向下弯曲了一下,便又直直地向上挺举起一个饱满 的花蕾。在湖中赏荷与在岸上观荷不同,目光顺着水面望过去,风雨中,碧叶翻卷,万荷摇 动,一片片荷丛中,有的是叶护着花,花叶相依,亲密无间。有的是莲蓬高举,昂首屹立, 显示出铮铮傲骨。有的花形虽被风雨吹散,花瓣随波飘零,却神采依旧,真有“不管风吹浪 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泰然。还有几朵隐在荷丛深处,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花朵,任头上百 花争艳,任身边水波涌流,她们纹丝不动,恍如一个个隐士,静静地听着尘世的风声雨声。 荷花被誉为凌波仙子,在人们眼中,似乎她只是个娇艳的女子。今天看来,她更有志士的筋 骨、君子的风范! ⑤雨越下越大,我们弃舟登岸,走进荷园北侧的二仙居。这里供奉着和、合两位仙人的 汉白玉雕像。这两尊雕像不像其他神仙那样正襟危坐,双眼俯视着人世间,而是像两个天真 无邪的稚子,喜笑颜开地奔跑过来。多少年来,人们把和、合二仙作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平 的象征,把生活美满幸福的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人们让和仙背负着荷花儿,一方面是“和 合”与“荷”谐音,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荷的情操的敬重。讲解员给我们讲述两位仙人的 故事时,我忽然忆起刚走进荷园时,那一个个荷的团队,协力同心、抗击风雨的情景……我 们要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不正需要全社会的人们都具有荷的这种精神境界吗! ⑥窗外雨声连绵,脑中忽然掠过古代文人雅士关于荷的种种咏叹。有诗曰“碧叶喜翻风, 红英宜照日”,虽说出了荷的灵动、大气,但缺少荷的沉练、豁达;“映日荷花别样红”, 绘就了荷的高雅,却又过于华丽,反而冲淡了荷的神韵、荷的情怀;而“留得残荷听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