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验)名称财政学 任课教师吕雁琴 授课时数48课时 授课周次第1-16周 学分3 第1章政府与市场(3学时) 1.1市场与效率 1.2政府的职责 1.3公共产品 1.4政府的局限性 1.5在市场与政府之间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市场失灵、公共产品等概念 2.理解:公共产品的特征,市场机制失效的表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的局限性 3.掌握: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木音重占难当 重点: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的主要职责 难点:政府的局限性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课堂交互式教学。 本章板书设计: 1.1市场与效率 1.1.1看不见的手 1.1.2买方利益与消费者剩余 1.1.3卖方利益与生产者剩余 1.1.4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1.2政府的职责 1.2.1提供法治制度 1.2.2确保市场竞争 1.2.3克服市场无效 1.2.4促进分配公平 1.2.5稳定宏观经济 1.3公共产品 1.3.1不同类型的产品 1.3.2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1.3.3对公共产品的进一步说明 13.4公共产品的例子:国防 1.4政府的局限性 1.4.1公共决策主体的局限性 1.4.2投票过程的局限性 1.4.3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1.5政府的局限性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或讨论的问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
课程(实验)名称 财政学 任课教师 吕雁琴 授课时数 48 课时 授课周次第 1-16 周 学分 3 第1章 政府与市场(3学时) 1.1 市场与效率 1.2 政府的职责 1.3 公共产品 1.4 政府的局限性 1.5 在市场与政府之间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市场失灵、公共产品等概念 2.理解:公共产品的特征,市场机制失效的表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的局限性 3.掌握:政府的主要职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的主要职责 难点:政府的局限性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课堂交互式教学。 本章板书设计: 1.1 市场与效率 1.1.1 看不见的手 1.1.2 买方利益与消费者剩余 1.1.3 卖方利益与生产者剩余 1.1.4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1.2 政府的职责 1.2.1 提供法治制度 1.2.2确保市场竞争 1.2.3 克服市场无效 1.2.4 促进分配公平 1.2.5 稳定宏观经济 1.3 公共产品 1.3.1 不同类型的产品 1.3.2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1.3.3 对公共产品的进一步说明 1.3.4 公共产品的例子:国防 1.4 政府的局限性 1.4.1 公共决策主体的局限性 1.4.2 投票过程的局限性 1.4.3 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1.5 政府的局限性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或讨论的问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本章学生课后思考题: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 第2章双重结构财政(3学时) 2.1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2财政的本质 2.3财政的双重属性 2.4双重结构财政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2.理解:财政的定义及其本质,财政的特征,财政的职能 3.掌握:我国双重结构财政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财政的特征与职能,我国双重结构财政理论 难点:财政职能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课堂问究式教学方法。 本章板书设计: 2.1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1.1财政的产生 2.1.2财政的发展 2.2财政的本质 2.2.1财政的基本构成要素 2.2.2两难冲突问题 2.2.3财政的本质 2.3财政的双重属性 2.3.1公共性 2.3.2利益集团性 2.4双重结构财政 2.4.1国有经济的划分 2.4.2国有资本财政 2.4.3我国的双重结构财政模式 2.4.4双重结构财政的区分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或讨论的问题 1.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概念 2.什么是财政的职能?是由什么决定的? 本章学生课后思考题及作业:(任选两题) 1.讨论财政职能为什么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谈起? 2.使用公共财政理论分析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的关系。 3.你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该有哪些职能?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本章学生课后思考题: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 2.学习财政学有何现实意义? 3.讨论题目: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结合现实归类公共品。 第2章 双重结构财政(3学时) 2.1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2 财政的本质 2.3 财政的双重属性 2.4 双重结构财政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2.理解:财政的定义及其本质,财政的特征,财政的职能 3.掌握:我国双重结构财政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财政的特征与职能,我国双重结构财政理论 难点:财政职能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课堂问究式教学方法。 本章板书设计: 2.1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1.1 财政的产生 2.1.2 财政的发展 2.2 财政的本质 2.2.1 财政的基本构成要素 2.2.2 两难冲突问题 2.2.3 财政的本质 2.3 财政的双重属性 2.3.1 公共性 2.3.2 利益集团性 2.4 双重结构财政 2.4.1 国有经济的划分 2.4.2 国有资本财政 2.4.3我国的双重结构财政模式 2.4.4 双重结构财政的区分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或讨论的问题: 1.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概念? 2.什么是财政的职能?是由什么决定的? 本章学生课后思考题及作业:(任选两题) 1.讨论财政职能为什么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谈起? 2.使用公共财政理论分析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的关系。 3.你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该有哪些职能?
4我国经济转轨中财政职能范围调整的方向该如何考虑? 第3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3学时) 31材政古出规模 3.2财政支出结构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等概念 2.理解:财政支出的增长原因及控制方式,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 3.掌握:财政支出效用的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财政支出的增长原因及控制方式,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 难点:财政支出效用的分析方法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课堂互动式讨论 本章板书设计: 3.1财政支出规模 3.1.1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3.1.2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3.1.3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3.2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2.2财政支出自 3.2.3建设型政府与财政支出结构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1.如何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木音里后思老题及作化 1.简述财政支出规模发展趋势的基本理论 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 第4章社会救助支出(2学时) 4.1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42我国补 4.3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我国社会救助项目 2.理解: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我用补△救助而日 难点:各项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分析
4.我国经济转轨中财政职能范围调整的方向该如何考虑? 第3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3学时) 3.1 财政支出规模 3.2 财政支出结构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等概念 2.理解:财政支出的增长原因及控制方式,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 3.掌握:财政支出效用的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财政支出的增长原因及控制方式,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 难点:财政支出效用的分析方法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课堂互动式讨论 本章板书设计: 3.1 财政支出规模 3.1.1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3.1.2 财政支出规模的国际比较 3.1.3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3.2 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3.2.1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3.2.2 财政支出的预算分类 3.2.3 建设型政府与财政支出结构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1.如何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本章课后思考题及作业: 1.简述财政支出规模发展趋势的基本理论。 2.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调整的思路。 第4章 社会救助支出(2学时) 4.1 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4.2 我国社会救助项目 4.3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我国社会救助项目 2.理解: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社会救助项目 难点:各项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分析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问究式教学方法 本章板书设计: 4.1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4.1.1贫困的衡量 4.1.2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4.2我国社会救助项目 4.2.1农村扶贫开发计划 4.2.2农村低保制度 4.2.3城市低保制度 4.3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4.3.1计会数助计划的徐径 4.3.2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4.3.3 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4.3.4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1.我国救助穷人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2.什么是最低生活保障? 木音里后思老顺及作业 L.比较最低生活保障和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2.比较实物转移和现金补助的经济效应。 第5章社会保险支出(3学时) 5.1补会保险顶目及其特征 5.2社会养老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5.3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社会保险的概念及内容 2.理解: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效应 3.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木音重占难占 重点:社会 老保险 、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效应 难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课堂互动式讨论、问究式教学方法。 本章板书设计: 5.1社会保险项目及其特征 5.1.1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共同特征 5.1.2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依据 5.1.3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的原因 5.2社会养老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5.2.2养老金的筹集形式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问究式教学方法 本章板书设计: 4.1 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4.1.1 贫困的衡量 4.1.2 我国贫困人口的规模 4.2 我国社会救助项目 4.2.1 农村扶贫开发计划 4.2.2 农村低保制度 4.2.3 城市低保制度 4.3 社会救助支出的经济效应 4.3.1 社会救助计划的途径 4.3.2 最低生活保障的经济效应 4.3.3 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4.3.4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1.我国救助穷人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2.什么是最低生活保障? 本章课后思考题及作业: 1.比较最低生活保障和负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2.比较实物转移和现金补助的经济效应。 第5章 社会保险支出(3学时) 5.1社会保险项目及其特征 5.2社会养老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5.3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社会保险的概念及内容 2.理解: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效应 3.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效应 难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课堂互动式讨论、问究式教学方法。 本章板书设计: 5.1社会保险项目及其特征 5.1.1 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共同特征 5.1.2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依据 5.1.3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的原因 5.2社会养老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5.2.1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5.2.2 养老金的筹集形式
5.2.3公共养老金的给付 5.2.4多轨制问题 5.2.5"空账“问题 5.2.6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 5.3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5.3.1医疗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5.3.2失业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会保险?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2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如何? 本章课后思考题及作业: 1.如何看待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改革? 2.试分析医疗保险引致的效率损失。 3.简述失业保险的经济效应】 第6章政策分析(2学时) 6.1公共项目决策 6.2成本-收益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公共项目决策的基本程序 2.理解:成本- 一收益分析的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成本一收益分析的主要内容 难点:成本一收益分析的应用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问究式、案例式教学方法。 本章板书设计 6.1公共项目决策 6.1.1公共项目的必要性、 6.1.2市场失灵分析 6.1.3政府千预的形式 6.1.4设计资格标准 6.1.5私人部 门的反应 6.1.6效率结 6.1.7分配结果 6.1.8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6.1.9公共项目的目标 6.1.10政治 6.2成本-收益分析 6.2.1公共项目分析的特点 6.2.2列举成本和收益 623 评估成本和收益 6.2.4折现未来净收益
5.2.3公共养老金的给付 5.2.4 多轨制问题 5.2.5 "空账"问题 5.2.6 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 5.3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5.3.1 医疗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5.3.2 失业保险及其经济效应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社会保险?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2.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如何? 本章课后思考题及作业: 1.如何看待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改革? 2.试分析医疗保险引致的效率损失。 3.简述失业保险的经济效应。 第6章 政策分析(2学时) 6.1 公共项目决策 6.2 成本-收益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公共项目决策的基本程序 2.理解:成本-收益分析的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成本-收益分析的主要内容 难点:成本-收益分析的应用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讲,问究式、案例式教学方法。 本章板书设计: 6.1 公共项目决策 6.1.1公共项目的必要性、 6.1.2市场失灵分析 6.1.3政府干预的形式 6.1.4设计资格标准 6.1.5私人部门的反应 6.1.6效率结果 6.1.7分配结果 6.1.8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6.1.9公共项目的目标 6.1.10政治过程 6.2 成本-收益分析 6.2.1 公共项目分析的特点 6.2.2 列举成本和收益 6.2.3 评估成本和收益 6.2.4 折现未来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