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醉花阴》) 【导学目标】 1.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2.感受词作凝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自主学习】 注音 薄()雾账簿()销()魂红绡()刀鞘() 瑞()脑湍()急惴惴()不安盈()袖楹()联 醉()花阴憔悴( 鞠躬尽瘁()仓猝()精粹() 2解释加点词语 销金兽: 凉初透 盈袖: 莫道不销魂 3.成语速记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 事物。出 自①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②《南 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暗香疏影:疏影:稀疏的枝影:暗香:清幽的香气。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 花的代称。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 4文学常识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 门第,在家 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 1 - 《李清照词两首》(第一课时:《醉花阴》) 【导学目标】 1.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2.感受词作凝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自主学习】 1.注音。 薄( )雾 账簿( ) 销( )魂 红绡( ) 刀鞘( ) 瑞 ( )脑 湍( )急 惴惴( )不安 盈( )袖 楹( )联 醉( )花阴 憔悴( ) 鞠躬尽瘁( ) 仓猝( ) 精粹( ) 2 解释加点词语。 销.金兽: 凉初.透: 盈.袖: 莫道..不销魂..: 3.成语速记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 事物。出 自①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②《南 乡 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暗香疏影:疏影:稀疏的枝影;暗香:清幽的香气。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 花的代称。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 凉。” 4.文学常识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 门第,在家 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 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 风光、别思离 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 悼亡情感也寄 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 《如梦令》 。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 为“易安体”。 【合作探究】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2.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注意时间安排),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 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4.《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 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 2 - 词清新委婉, 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 风光、别思离 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 悼亡情感也寄 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 《如梦令》 等。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 为“易安体”。 【合作探究】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2.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注意时间安排),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 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4.《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 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5.词的语言贵在凝练、含蓄,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哪些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词后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援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晩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援,读ruo,“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拓展阅读】 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 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 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 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 3 - 5.词的语言贵在凝练、含蓄,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哪些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词后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挼,读 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拓展阅读】 闺 怨 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 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 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 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 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 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 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 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 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 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 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 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 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 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 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 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 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剡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 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
- 4 -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 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 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 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 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 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 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 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 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 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 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 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 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 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 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
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 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 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 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顔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 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 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 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奷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 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 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 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 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 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 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 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 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 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 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 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一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 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 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一一爱的 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 5 - 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 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 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 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顔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 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 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 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 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 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 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 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 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 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 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 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 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 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 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 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 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 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