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质谱学的历史事件 1886年, Goldstein发现正电荷离子 1898年,wien利用电场和磁场使正电荷离子偏转 1912年, Thomson研制第世界上一台质谱仪,氖同位素的发现 1918年, Dempster电子轰击电离( Electron ionization及磁聚焦 1919年, Aston精密仪器,测定50多种同位素,第一张同位素表 1934年, Stephens均匀扇形磁场,球差和质量色散公式 Herzog和 Hintenberger电磁场组合,离子光学系统 1940年,Nier扇形磁场偏转质谱计,双聚集系统商品仪器的雏形 3U,电磁制备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1946年, Stephens飞行时间质谱(Time- of flight mass analysis
二、质谱学的历史事件 1886年,Goldstein 发现正电荷离子 1898年,Wien 利用电场和磁场使正电荷离子偏转 1912年,Thomson 研制第世界上一台质谱仪,氖同位素的发现 1918年,Dempster 电子轰击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及磁聚焦 1919年,Aston 精密仪器,测定50多种同位素,第一张同位素表 1934年,Stephens 均匀扇形磁场,球差和质量色散公式 Herzog 和 Hintenberger 电磁场组合,离子光学系统 1940年,Nier 扇形磁场偏转质谱计,双聚集系统商品仪器的雏形 235U,电磁制备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1946年,Stephens 飞行时间质谱(Time-of flight mass analysis)
1952年, Martin气相色谱方法 1953年,Pau等四极杆分析器( Quadrupole analyzers) 1956年, Gohlke and McLafferty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Beynon高分辨质谱仪(High- -resolution ms) 1965年, Hipple等离子回旋共振( on Cyclotron Resonance 1966年, Munson and field化学电离( Chemical ionization 1967年, McLafferty and Jennings串联质谱(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1973年, McLafferty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热喷雾方法 1974年, Comisarow和 Marshal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ICR-MS) 1981年, Barber等快原子轰击电离质谱( FABMS), 生物中,小分子,2000以内
1952年,Martin 气相色谱方法 1953年,Paul等四极杆分析器(Quadrupole analyzers) 1956年,Gohlke and McLafferty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Beynon 高分辨质谱仪 (High-resolution MS) 1965年,Hipple等离子回旋共振(Ion Cyclotron Resonance) 1966年,Munson and Field 化学电离(Chemical ionization) 1967年,McLafferty and Jennings 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1973年,McLafferty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热喷雾方法 1974年,Comisarow和Marshall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 1981年,Barber等快原子轰击电离质谱(FAB MS), 生物中,小分子,2000以内
1989年,J.B.Fen电喷雾电离 Koichi Tanaka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1990年, Katta and chait电喷雾电离质谱观察蛋白质构象改变 1993年,商品电喷雾质谱仪 1995年,付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与ES和MALD联用) 1998年,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 Delay Extract, Reflectron技术)
1989年,J. B. Fenn 电喷雾电离 Koichi Tanaka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1990年,Katta and Chait 电喷雾电离质谱观察蛋白质构象改变 1993年,商品电喷雾质谱仪 1995年,付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与ESI和MALDI联用) 1998年,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Delay Extract, Reflectron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