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主要分类单元是界、门(-nycota)、亚门(一nycotinal、纲(-mycetes)、目(-ales)、科(一aceae) 屈、种,必要时在两个分类单元之间还可增加一级,如亚目、亚科、亚屈、亚种等。各个分类单元学名的学 尾是规定不变的(以上括号内即相应的字尾),属和种的学名则没有统一的字尾。真菌的种的命名采用林奈的 “二名制命名法”,第一词是属名。第二词是种名。属名的首要大写,种名则一律小写。如禾柄锈菌的学名 为:Puccinia graminis Perse 16.鞭毛菌亚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婴的属有哪些?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这类真菌通常称作鞭毛菌。鞭毛菌大多为水生 真菌,少数是两栖的或接近陆生的。其中寄生高等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是霜霉目真菌,如腐霉菌属、疫霉 茵属、霜莓菌属、假霜霉菌属、白锈菌属等。 17.怎样从鞭毛菌亚门的特征看真菌的进化趋势? 鞭毛菌的进化,一般认为是从水生演变到陆生的,由腐生的到专性寄生的。低等的鞭毛菌大都是水生的腐 生菌,或者寄生在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水生真菌上:中间类型是两柄的,可以生活在较潮湿的土壤中,多 为腐生或兼性寄生物:较高等的具有接近陆生的习性,又中有许多是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 18.子囊菌的一般形态与特征如何? 子囊南亚门真菌一般称作子囊菌,已知有28000多种,共同的特征是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子囊菊大都 是陆生的,营养方式有腐生、寄生和共生的,有许多是植物病原菌。腐生的子囊菌可以引起木材、食品、皮 革的腐烂以及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有些可以用子生产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和作为酿造工业的菌种,有的 是食用菌(如羊肚菌、块菌),少数子囊菌和藻类共生形成地衣。寄生的子囊菌除引起植物病害外,少数可寄 生人、家禽和昆虫。为害植物多引起根腐、茎腐、果(穗)腐、枝枯和叶斑等症状。 子囊菌的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以形成菌组 织,因而有子座和菌核等机构。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许多子囊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自然界经常 到的是它们的无性阶段。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的形状变化很大,有近球形、椭圆形,蜡肠形或 线形等。子囊孢子单细胞、双细胞或多细胞,颜色从无色至黑色。一般1个子囊内着生8个子囊孢子。 19.什么是子囊果?有哪些类型? 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果(ascocarp)。子囊果有 种类型: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没有固定的孔口称作闭襄壳(cleistothecium):子囊果的包被有固定的孔 口,称作子囊壳(perithecium):子囊果呈盘状的称作子囊盘(apothecium):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这种内生 子套的子座称作子囊座(asc troma)。寄生植物的子囊菌形成子囊果后,往往在病组织表面形成小黑粒或小黑 点状的病征。 20.子囊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有哪些? 外囊菌属(Taphrina)引起桃缩叶病。白粉属(Enysiphe)引起烟草、芝麻、向日葵及瓜类等白粉病。单丝壳属 病。叉丝单囊
真菌的主要分类单元是界、门(—mycota)、亚门(一 mycotina)、纲(—mycetes)、目(—ales)、科(一 aceae)、 属、种,必要时在两个分类单元之间还可增加一级,如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各个分类单元学名的字 尾是规定不变的 (以上括号内即相应的字尾),属和种的学名则没有统一的字尾。真菌的种的命名采用林奈的 “二名制命名法”,第一词是属名.第二词是种名。属名的首要大写,种名则一律小写。如禾柄锈菌的学名 为:Puccinia graminis Pers。 16.鞭毛菌亚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有哪些?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这类真菌通常称作鞭毛菌。鞭毛菌大多为水生 真菌,少数是两栖的或接近陆生的。其中寄生高等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是霜霉目真菌,如腐霉菌属、疫霉 菌属、霜霉菌属、假霜霉菌属、白锈菌属等。 17.怎样从鞭毛菌亚门的特征看真菌的进化趋势? 鞭毛菌的进化,一般认为是从水生演变到陆生的,由腐生的到专性寄生的。低等的鞭毛菌大都是水生的腐 生菌,或者寄生在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水生真菌上;中间类型是两栖的,可以生活在较潮湿的土壤中,多 为腐生或兼性寄生物;较高等的具有接近陆生的习性,又中有许多是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 18.子囊菌的一般形态与特征如何? 子囊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作子囊菌,已知有 28000 多种,共同的特征是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子囊菌大都 是陆生的,营养方式有腐生、寄生和共生的,有许多是植物病原菌。腐生的子囊菌可以引起木材、食品、皮 革的腐烂以及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有些可以用子生产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和作为酿造工业的菌种,有的 是食用菌(如羊肚菌、块菌),少数子囊菌和藻类共生形成地衣。寄生的子囊菌除引起植物病害外,少数可寄 生人、家禽和昆虫。为害植物多引起根腐、茎腐、果(穗)腐、枝枯和叶斑等症状。 子囊菌的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可以形成菌组 织,因而有子座和菌核等机构。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许多子囊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自然界经常看 到的是它们的无性阶段。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的形状变化很大,有近球形、椭圆形,蜡肠形或 线形等。子囊孢子单细胞、双细胞或多细胞,颜色从无色至黑色。一般 1 个子囊内着生 8 个子囊孢子。 19.什么是子囊果?有哪些类型? 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果(ascocarp)。子囊果有 4 种类型: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没有固定的孔口称作闭襄壳(cleistothecium);子囊果的包被有固定的孔 口,称作子囊壳(perithecium);子囊果呈盘状的称作子囊盘(apothecium);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这种内生 子囊的子座称作子囊座(ascostroma)。寄生植物的子囊菌形成子囊果后,往往在病组织表面形成小黑粒或小黑 点状的病征。 20.子囊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有哪些? 外囊菌属(Taphrina)引起桃缩叶病。白粉属(Erysiphe)引起烟草、芝麻、向日葵及瓜类等白粉病。单丝壳属 (Sphaerotheca )引起瓜类、豆类等多种植物白粉病。布氏白粉属(Blumeria)引起禾本科植物白粉病。叉丝单囊 壳属(Podosphaera)引起苹果白粉病。球针壳属(Phyllactinia)引起桑、梨、柿、核桃等 80 多种植物白粉病。钩
丝壳属(Uneinula)引起害葡萄和桑树白粉病)。叉丝壳属(Microsphaera)为害栎树、榛树、栗树等多种树木。 长喙壳属(Ceratocystis)引起甘薯黑斑病。小丛壳属(Glomerella)引起苹果、梨、葡萄等多种果树炭疽病。黑腐 皮壳属(asa)引起苹果树腐烂病。赤霉属(Gibberella)引起大、小麦及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赤霉病和水稻 菌病。项囊壳屈(Gaeumann0cs)引起大、小麦等禾本利植物全蚀病等。 21.什么是担子菌? 担子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作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担子菌亚门真菌的共同持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 担孢子产生 在担 子上,每个担子」 一般形成4个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形成子实层,这种结构称作担子果(basidiocarp),常见的如木耳、银耳、蘑菇、灵芝等,都是担子菌的担子果。 低等担子南的担子裸生,无担子果。担子南大多是腐生的,许多可以形成大型担子果,担子果常产生在腐朽 木材、植物枯枝落叶上。有些担子果可食用或作药用,有的有毒。有些担子菌寄生植物引起严重病苦。有少 数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 22.担子菌亚门所属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依据是什么? 多数担子南的担子若生在担子果上。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有裸果型、半被果型和被果型三种类型。子实层从 开始就暴露的为裸果型,如非裙菌目真菌:子实层最初有 一定的包被 在担子成熟前开裂露出子实层的为 半被果型,如伞菌:子实层包裹在子实体内,担子成熟时也不开裂,只有在担子果分解或遗受外力损伤时担 孢子才释放出来,为被果型,如马勃。有些担子菌不产生担子果,如锈菌、黑粉菌。根据担子果的有无、担 子果的发有类型,担子菌亚门分为3个纲,已知有16000多种。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没有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 层菌(Hymenomycetes):有担子果,探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 大都是腐生物。极少数是客生物 腹菌纲(Gaster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无隔担子 23.锈菌和黑粉菌在分类和形态上有何区别 锈菌目真菌称作锈菌,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引起锈病。锈菌目的特征是担 子从冬孢子上产生,担子有横隔分为4个细胞,每个细胞上若生一个担孢子,担子着生在小梗上,担孢子强 力弹射。锈菌的营养体有单核的初生菌丝体和双核的次生菌丝体。寄生在寄主植物上的菌丝体产生吸器。有 性生殖由性孢子与受精丝进行质配形成双核体,但直至冬孢子萌发才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担孢子。锈茵 的分类主要依据冬孢子的持征。锈菌有的是单主寄生的,有的为转主寄生。锈菌的生活史中最多的可以产生 5种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黑粉菌目真菌称作黑粉菌,形成黑色纷状的冬孢子(厚坦孢子),引起植物的黑粉病。本目的特征是担子 自冬孢子上产生,担子有隔或无隔:担孢子顶生或侧生,数目不定,担孢子不着生在小使上,不能强力弹射 黑粉菌大多为兼性寄生的,寄生性较强。菌丝体在寄主体内形成吸器。无性繁殖不发达,往往以担孢子芽殖 产生分生孢子。除了冬孢子外,不再产生其他双核孢子。冬孢子由双核菌丝体中间的细胞形成,萌发时进行 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担孢子。黑粉菌的分类主要根据冬孢子的性状。黑粉菌为害植物,有的是系统侵染,有 的为局部侵染。系统侵染的黑粉菌,典型的明显症状大多表现在病株的穗上,引起黑穗病
丝壳属(Uncinula)引起害葡萄和桑树白粉病〕。叉丝壳属(Microsphaera)为害栎树、榛树、栗树等多种树木。 长喙壳属(Ceratocystis)引起甘薯黑斑病。小丛壳属(Glomerella )引起苹果、梨、葡萄等多种果树炭疽病。黑腐 皮壳属(Valsa)引起苹果树腐烂病。赤霉属(Gibberella)引起大、小麦及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赤霉病和水稻恶 菌病。顶囊壳属(Gaeumannomyces)引起大、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全蚀病等。 21.什么是担子菌? 担子菌亚门真菌一般称作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担子菌亚门真菌的共同持征是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 担孢子产生在担子上,每个担子上一般形成 4 个担孢子。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上 形成子实层,这种结构称作担子果(basidiocarp),常见的如木耳、银耳、蘑菇、灵芝等,都是担子菌的担子果。 低等担子菌的担子裸生,无担子果。担子菌大多是腐生的,许多可以形成大型担子果,担子果常产生在腐朽 木材、植物枯枝落叶上。有些担子果可食用或作药用,有的有毒。有些担子菌寄生植物引起严重病害。有少 数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 22.担子菌亚门所属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依据是什么? 多数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担子果上。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有裸果型、半被果型和被果型三种类型。子实层从 一开始就暴露的为裸果型,如非褶菌目真菌;子实层最初有一定的包被,在担子成熟前开裂露出子实层的为 半被果型,如伞菌;子实层包裹在子实体内,担子成熟时也不开裂,只有在担子果分解或遭受外力损伤时担 孢子才释放出来,为被果型,如马勃。有些担子菌不产生担子果,如锈菌、黑粉菌。根据担子果的有无、担 子果的发育类型,担子菌亚门分为 3 个纲,已知有 16000 多种。 冬孢菌纲( Teliomycetes ):没有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 层菌纲( Hymenomycetes ):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 大都是腐生物,极少数是寄生物。 腹菌纲( Gasteromycetes ):有担子果,裸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无隔担子 23.锈菌和黑粉菌在分类和形态上有何区别? 锈菌目真菌称作锈菌,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引起锈病。锈菌目的特征是担 子从冬孢子上产生,担子有横隔分为 4 个细胞,每个细胞上着生一个担孢子,担子着生在小梗上,担孢子强 力弹射。锈菌的营养体有单核的初生菌丝体和双核的次生菌丝体。寄生在寄主植物上的菌丝体产生吸器。有 性生殖由性孢子与受精丝进行质配形成双核体,但直至冬孢子萌发才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担孢子。锈菌 的分类主要依据冬孢子的持征。锈菌有的是单主寄生的,有的为转主寄生。锈菌的生活史中最多的可以产生 5 种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黑粉菌目真菌称作黑粉菌,形成黑色纷状的冬孢子(厚垣孢子),引起植物的黑粉病。本目的特征是担子 自冬孢子上产生,担子有隔或无隔;担孢子顶生或侧生,数目不定,担孢子不着生在小梗上,不能强力弹射。 黑粉菌大多为兼性寄生的,寄生性较强。菌丝体在寄主体内形成吸器。无性繁殖不发达,往往以担孢子芽殖 产生分生孢子。除了冬孢子外,不再产生其他双核孢子。冬孢子由双核菌丝体中间的细胞形成,萌发时进行 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担孢子。黑粉菌的分类主要根据冬孢子的性状。黑粉菌为害植物,有的是系统侵染,有 的为局部侵染。系统侵染的黑粉菌,典型的明显症状大多表现在病株的穗上,引起黑穗病
黑粉菌与锈菌的主要区别是,它的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休的中间细胞形成的,担孢子直接着生在先菌丝 (没有小梗)的侧面或顶部,成熟后也不能弹出。此外,思粉菌不是专性寄生的。黑粉茵大多为兼性寄生的, 寄生性较强。 24.锈菌与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有哪些主要特征? 锈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大都引起属部侵染,在病斑表面往往形成称作锈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 般称为锈病 常引起农作物的严重损失。有的锈菌是单主寄生的,即在一种寄主植物上生活就可以完成生活 史:有的是转主寄生的,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需要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许多锈菌具有明 显的多型现象,一个完整的生活史最多的可以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如禾柄锈菌。柄锈菌属为害许多不同科 的高等植物,许多重要的禾谷类锈病是由此属锈菌引起的,如麦类秆锈病(P gramini)的、小麦条锈病( 黑粉属是主要为害种子植物,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上为害较多。黑粉菌多半引起全株性侵染,也有属 部性侵染的。在寄主的花期、菌期和生长期均可侵入。为害寄主植物时,通常在发病部位形成黑色粉状物的 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作黑粉病。 25.担子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有哪些 柄锈菌属(Puccinic引起大麦、小麦、黑麦及燕麦等禾本科植物的杆锈病。胶锈菌属(Gyminospe0 angium】 在梨树上引起梨锈病。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引起玫瑰锈病。单胞锈菌属(Uromyces)引起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Phakopsora)引起枣树锈病。栅锈菌属(Melampsora)引起亚麻锈菌病。黑粉茵属(Urocystis) 起小麦秆黑粉病。叶黑粉菌属(Enjyloma)引起水稻叶黑粉病】 腥黑粉菌属(Teio引起小麦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吲引起高粱散粒黑穗病。尾孢黑粉菌属 (Neovossia)引起水稻粒里粉病: 26.半知菌的含义是什么? 半知菌亚门包括那些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尚未发现的真菌。由于对其生活史只了解了一半,因此这类 真菌通常称作半知南(fungi imperfecti)。半知菌中,有的是由于自然条件下其有性阶段很少见而未被发现,有 的由于缺乏性亲和的相对交配型,有的则可能完全丧失有性生殖能力。半知菌实际上包括未观察到有性阶段 的子囊菌和担子菌 发现它们的有性阶段,应根据有性阶段的特征归入相应的类群,己证明大多属于于 囊菌,少数属于担子茵,因此半知菌与子囊菌的关系较为密切。半知菌包括许多系统发有关系不密切的真菌, 半知菌已知有17000种,其中许多是植物病原菌,有的是重要的工业真菌和医药真菌,有的是植物病虫害的 生防菌。 27.半知菌的分类单元在性质上与其他真菌有什么不同? 半知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无性阶段(分生孢子阶段)的形态特征,而且半知菌包含了未发现有性阶段的子囊 南和担子南,半知菌不同群体间不一定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关系。因此,半知菌的分类单元、性质 与其他真菌有所不同。通常在它们的各级分类单元名称前加上“形式”两个字,如形式亚门、形式纲、形式 目等,以表示半知菌分类单元的含义与其他真菌的不同。根据无性阶段建立的式样属和式样种等分类单元, 并不反映系统发有的关系。例如无性阶段属于同一个属的半知菌,根据有性阶段的特征可以划归不同的属
黑粉菌与锈菌的主要区别是,它的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休的中间细胞形成的,担孢子直接着生在先菌丝 (没有小梗)的侧面或顶部,成熟后也不能弹出。此外,黑粉菌不是专性寄生的。黑粉菌大多为兼性寄生的, 寄生性较强。 24.锈菌与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有哪些主要特征? 锈菌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大都引起属部侵染,在病斑表面往往形成称作锈状物的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 般称为锈病,常引起农作物的严重损失。有的锈菌是单主寄生的,即在—种寄主植物上生活就可以完成生活 史;有的是转主寄生的,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需要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许多锈菌具有明 显的多型现象,一个完整的生活史最多的可以产生 5 种类型的孢子,如禾柄锈菌。柄锈菌属为害许多不同科 的高等植物,许多重要的禾谷类锈病是由此属锈菌引起的,如麦类秆锈病(P. graminis)、小麦条锈病(P. striiformis)和小麦叶锈病(P. recondite f.sp tritici)等。 黑粉属是主要为害种子植物,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上为害较多。黑粉菌多半引起全株性侵染,也有属 部性侵染的。在寄主的花期、菌期和生长期均可侵入。为害寄主植物时,通常在发病部位形成黑色粉状物的 病征,所引起的病害一般称作黑粉病。 25.担子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有哪些? 柄锈菌属(Puccinia)引起大麦、小麦、黑麦及燕麦等禾本科植物的杆锈病。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在梨树上引起梨锈病。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引起玫瑰锈病。单胞锈菌属(Uromyces)引起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Phakopsora)引起枣树锈病。栅锈菌属(Melampsora)引起亚麻锈菌病。黑粉菌属(Urocystis)引 起小麦秆黑粉病。叶黑粉菌属(Entyloma)引起水稻叶黑粉病。 腥黑粉菌属(Tilletia)引起小麦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引起高粱散粒黑穗病。尾孢黑粉菌属 (Neovossia )引起水稻粒黑粉病。 26.半知菌的含义是什么? 半知菌亚门包括那些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尚未发现的真菌。由于对其生活史只了解了一半,因此这类 真菌通常称作半知菌(fungi imperfecti)。半知菌中,有的是由于自然条件下其有性阶段很少见而未被发现,有 的由于缺乏性亲和的相对交配型,有的则可能完全丧失有性生殖能力。半知菌实际上包括未观察到有性阶段 的子囊菌和担子菌。一旦发现它们的有性阶段,应根据有性阶段的特征归入相应的类群,已证明大多属于子 囊菌,少数属于担子菌,因此半知菌与子囊菌的关系较为密切。半知菌包括许多系统发育关系不密切的真菌, 半知菌已知有 17000 种,其中许多是植物病原菌,有的是重要的工业真菌和医药真菌,有的是植物病虫害的 生防菌。 27.半知菌的分类单元在性质上与其他真菌有什么不同? 半知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无性阶段(分生孢子阶段)的形态特征,而且半知菌包含了未发现有性阶段的子囊 菌和担子菌,半知菌不同群体间不一定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关系。因此,半知菌的分类单元、性质 与其他真菌有所不同。通常在它们的各级分类单元名称前加上“形式”两个字,如形式亚门、形式纲、形式 目等,以表示半知菌分类单元的含义与其他真菌的不同。根据无性阶段建立的式样属和式样种等分类单元, 并不反映系统发育的关系。例如无性阶段属于同一个属的半知菌,根据有性阶段的特征可以划归不同的属
但是,半知菌的分类对于实际工作中鉴定和利用半知茵是十分有用的。事实上,半知菌的形式属、形式种一 般都简称为属和种,但应当知道它们的性质与其他真菌的有所不同。 28.半知菌分类与命名出现交叉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半知菌中包括许多子囊茵和担子菌的无性阶段,这些真菌的有性阶段分在于囊菌或担子菌中,它们 的无性阶段又分在半知南中,因此,同一个种真菌就交叉分在不同的分类单元中,随若带来的问题就是同一 个种就有两个学名。根据国际命名法规,每一个生物的种只能有一个合法的学名。就许多子囊菌和担子菌来 说,它们有性阶段的学名是正式的学名,但它们的分生孢子阶段的学名在应用上很方便,所以目前在国际 也认为是合法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真菌的无性阶段发达,与人类关系较密切。人们在发现它的无性阶段后先 给予一个学名,后来又发现它的有性阶段,于是又有了有性阶段的学名。由于它的有性阶段较少见或不重要 难以根据有性阶段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定,同时人们已习惯使用它的无性阶段的学名,并很容易根据无性 段(无性态)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定,因此无性阶段的学名仍然被广泛使用,而有性阶段有性态)的学名反而很 少使用。例如稻瘟病菌,长期来己习惯使用它的无性阶段学名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如使用有性阶段的 正式学名Magnaporthe grisea,反而令人感到生疏。因此,在叙述一种子囊菌或担子菌时,有时同时注明两个 阶段的学名 29.半知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有哪些? 葡萄孢属(Boti)引起多种植物灰霉病。粉孢属(Oidium引起白粉病,为白粉菌的无性阶段。梨孢属 (Pyricularia)引起稻盒病。青莓属(Penicilliumy引起相桔绿霉病。曲霉属(spergillus)大多腐生,有些种可用于 发酵,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轮枝孢属(Vericilium)引起棉花黄菱病。尾孢属(Cercospora)引起玉米灰斑病。 链格孢属(Alternaria)引起番茄早疫病。枝孢属(Cladosporium)引起大麦、小麦、水稻、玉米、高梁等多种植物 黑霉病。黑星孢属(Fusicladium)引起梨黑星病。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引起大麦条斑病。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心 引起玉米小斑病和水稻胡麻叶斑病。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引起玉米大斑病。弯孢属(Curvularia)引起于 米弯孢菌叶斑病。丝核菌属(Rhi-zoctonia)引起棉花等多种植物立枯病。小核菌属(Sclerotium引起花生等200 多种植物白绢病。策孢属(Fusarium)引起枯菱病和多种禾本科植物赤霉病。绿核菌属(Ustilaginodea)引起稻 曲病。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引起苹果、梨、棉花、葡萄、冬瓜、黄瓜、辣椒、茄子等的炭疽病。盘二孢 属(Marssonina)引起苹果褐斑病。叶点霉属(Phylosticta)引起棉花褐斑病。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引起苹果 梨的轮纹病.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引起茄褐纹病.壳针孢属(Septoria)引起小麦颖枯病。壳囊孢属(Cytospora) 引起梨树和苹果树腐烂病等
但是,半知菌的分类对于实际工作中鉴定和利用半知菌是十分有用的。事实上,半知菌的形式属、形式种一 般都简称为属和种,但应当知道它们的性质与其他真菌的有所不同。 28.半知菌分类与命名出现交叉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半知菌中包括许多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无性阶段,这些真菌的有性阶段分在于囊菌或担子菌中,它们 的无性阶段又分在半知菌中,因此,同一个种真菌就交叉分在不同的分类单元中,随着带来的问题就是同一 个种就有两个学名。根据国际命名法规,每一个生物的种只能有一个合法的学名。就许多子囊菌和担子菌来 说,它们有性阶段的学名是正式的学名,但它们的分生孢子阶段的学名在应用上很方便,所以目前在国际上 也认为是合法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真菌的无性阶段发达,与人类关系较密切。人们在发现它的无性阶段后先 给予一个学名,后来又发现它的有性阶段,于是又有了有性阶段的学名。由于它的有性阶段较少见或不重要, 难以根据有性阶段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定,同时人们已习惯使用它的无性阶段的学名,并很容易根据无性阶 段(无性态)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定,因此无性阶段的学名仍然被广泛使用,而有性阶段(有性态)的学名反而很 少使用。例如稻瘟病菌,长期来已习惯使用它的无性阶段学名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如使用有性阶段的 正式学名 Magnaporthe grisea,反而令人感到生疏。因此,在叙述一种子囊菌或担子菌时,有时同时注明两个 阶段的学名。 29.半知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有哪些? 葡萄孢属(Botrytis)引起多种植物灰霉病。粉孢属(Oidium)引起白粉病,为白粉菌的无性阶段。梨孢属 (Pyricularia)引起稻瘟病。青霉属(Penicillium)引起柑桔绿霉病。曲霉属(Aspergillus)大多腐生,有些种可用于 发酵,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引起棉花黄萎病。尾孢属(Cercospora ) 引起玉米灰斑病。 链格孢属(Alternaria)引起番茄早疫病。枝孢属(Cladosporium)引起大麦、小麦、水稻、玉米、高梁等多种植物 黑霉病。黑星孢属(Fusicladium)引起梨黑星病。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 )引起大麦条斑病。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引起玉米小斑病和水稻胡麻叶斑病。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 ) 引起玉米大斑病。弯孢属(Curvularia)引起玉 米弯孢菌叶斑病。丝核菌属(Rhi-zoctonia )引起棉花等多种植物立枯病。小核菌属(Sclerotium)引起花生等 200 多种植物白绢病。镰孢属(Fusarium )引起枯萎病和多种禾本科植物赤霉病。绿核菌属(Ustilaginodea )引起稻 曲病。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引起苹果、梨、棉花、葡萄、冬瓜、黄瓜、辣椒、茄子等的炭疽病。盘二孢 属(Marssonina)引起苹果褐斑病。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引起棉花褐斑病。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引起苹果、 梨的轮纹病。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引起茄褐纹病]。壳针孢属(Septoria)引起小麦颖枯病。壳囊孢属(Cytospora) 引起梨树和苹果树腐烂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