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3014103 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30学时 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它是农、林、园艺、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 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和花药,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并形 成完整植株的技术与方法。它阐明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为农 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地位和任务: 组织培养是本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已在 科学研究和生产上开辟了令人振奋的多个新领域。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技术之一。在发展和 应用这一技术上,各国都竟相投资,已在快速繁殖、祛除病毒、加速育种进程、次生代谢产 物生产和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本门课程的 主要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研究方法 和技术,为掌握和运用这门技术及其他高科技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3、总体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常见培养基的配制,常见 花卉的组培苗发生途径等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微生物、遗传学、土壤肥料学、作
《组织培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3014103 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 30 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它是农、 林 、园艺 、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 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和花药,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并形 成完整植株的技术与方法。它阐明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为农 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地位和任务: 组织培养是本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已在 科学研究和生产上开辟了令人振奋的多个新领域。成为举世瞩目的生物技术之一。在发展和 应用这一技术上,各国都竟相投资,已在快速繁殖、祛除病毒、加速育种进程、次生代谢产 物生产和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本门课程的 主要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研究方法 和技术,为掌握和运用这门技术及其他高科技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3、总体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常见培养基的配制,常见 花卉的组培苗发生途径等。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微生物、遗传学、土壤肥料学、作
物栽培学等为基础。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育种、基因工程等课程的专业基 础课 修订的依据 组织培养是农学、植保、园艺等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根据全国 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的内容以及学校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结合课时缩减、课程内容更新及农 学、植保及园艺各专业的特点,总结我校近年来开设“组织培养”课程的经验,进行重新编 写和修订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类型: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初步掌 握组织培养的发展史;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2、教学内容:组织培 养的概念、性质、内容、意义;组织培养发展史: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类型;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初步 掌握组织培养的发展史: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对组织培养发展作出 突出贡献的学者 4、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类型及其特点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二章实验设备及培养条件 1、教学目的: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熟练掌握实验仪器、设备及使用方法:掌 握组织培养的主要环境条件
物栽培学等为基础。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育种、基因工程等课程的专业基 础课。 5、修订的依据: 组织培养是农学、植保、园艺等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根据全国 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的内容以及学校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结合课时缩减、课程内容更新及农 学、植保及园艺各专业的特点,总结我校近年来开设“组织培养”课程的经验,进行重新编 写和修订。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类型;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初步掌 握组织培养的发展史;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2、教学内容:组织培 养的概念、性质、内容、意义;组织培养发展史;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类型;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初步 掌握组织培养的发展史;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对组织培养发展作出 突出贡献的学者。 4、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类型及其特点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培养条件 1、教学目的: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熟练掌握实验仪器、设备及使用方法;掌 握组织培养的主要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第一节实验室(融入实验课) 洗涤室:配置室:接种室;培养室 第二节设备和器材(融入实验课) 玻璃器皿;器械用具;仪器设备 第三节培养条件 温度:;光照;渗透压;pH值:氧气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实验仪器设备及使用方法;掌握组织培养的主要环境条件 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 4、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培养常用仪器的使用及组织培养的主要环境条件的调控。 5、实验与实践内容: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6、自学指导: 第三章培养基 1、教学目的:掌握培养基的种类和特点;基本掌握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和适宜的剂量;熟练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初步掌握培养基的筛选方法。2、教学内容:第一节培养 基的种类和成份 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成份。 第二节培养基的制备(融入实训课) 母液的配制和保存;MS培养基的配制。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掌握培养基的种类和特点:基本 掌握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和适宜的剂量:初步掌握培养基的筛选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基的种类、制备方法和步骤;培养基的选择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四章操作技术
2、教学内容:第一节 实验室(融入实验课) 洗涤室;配置室;接种室;培养室。 第二节 设备和器材(融入实验课) 玻璃器皿;器械用具;仪器设备。 第三节 培养条件 温度;光照;渗透压;pH 值;氧气。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实验仪器设备及使用方法;掌握组织培养的主要环境条件; 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 4、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培养常用仪器的使用及组织培养的主要环境条件的调控。 5、实验与实践内容: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6、自学指导: 第三章 培养基 1、教学目的:掌握培养基的种类和特点;基本掌握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和适宜的剂量;熟练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初步掌握培养基的筛选方法。2、教学内容:第一节 培养 基的种类和成份 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成份。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制备(融入实训课) 母液的配制和保存;MS 培养基的配制。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步骤;掌握培养基的种类和特点;基本 掌握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和适宜的剂量;初步掌握培养基的筛选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基的种类、制备方法和步骤;培养基的选择。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四章 操作技术
1、教学目的:熟练掌握与组织培养相关的灭菌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培养和驯化的方 法和步骤:基本掌握褐变和玻璃化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教学內容:第一节灭菌和无菌操作(接种内容融入实验、实训课) 灭菌的原理和方法;无菌操作的过程 第二节培养和驯化(驯化移栽内容融入实验、实训课) 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 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组织培养相关的灭菌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培养和驯化 的方法和步骤;基本掌握褐变和玻璃化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无菌操作技术以及褐变和玻璃化原因及采取的对策:难点为对 试管苗增殖率计算公式的理解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五章器官培养 1、教学目的:一般掌握离体根培养的取材部位、培养基的选择、胚胎培养的类型与各自的 注意事项。熟练掌握茎尖培养的种类和操作步骤:茎段培养中材料的选择、处理及培养基的 调整;离体叶片的培养步骤 2、教学内容:第一节营养器官培养 离体根的培养:茎尖培养:茎段培养:叶片培养 第二节生殖器官培养 花器官和种子的培养:胚胎培养:胚珠培养:胚乳培养。 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茎尖、茎段培养的方法;掌握根、叶培养的操作方法:基本 掌握掌握花器培养、胚胎、胚乳培养的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茎尖和离体叶片培养的操作步骤
1、教学目的:熟练掌握与组织培养相关的灭菌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培养和驯化的方 法和步骤;基本掌握褐变和玻璃化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灭菌和无菌操作(接种内容融入实验、实训课) 灭菌的原理和方法;无菌操作的过程。 第二节 培养和驯化(驯化移栽内容融入实验、实训课) 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组织培养相关的灭菌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培养和驯化 的方法和步骤;基本掌握褐变和玻璃化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无菌操作技术以及褐变和玻璃化原因及采取的对策;难点为对 试管苗增殖率计算公式的理解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五章 器官培养 1、教学目的:一般掌握离体根培养的取材部位、培养基的选择、胚胎培养的类型与各自的 注意事项。熟练掌握茎尖培养的种类和操作步骤;茎段培养中材料的选择、处理及培养基的 调整;离体叶片的培养步骤。 2、教学内容:第一节 营养器官培养 离体根的培养;茎尖培养;茎段培养;叶片培养。 第二节生殖器官培养 花器官和种子的培养;胚胎培养;胚珠培养;胚乳培养。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茎尖、茎段培养的方法;掌握根、叶培养的操作方法;基本 掌握掌握花器培养、胚胎、胚乳培养的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茎尖和离体叶片培养的操作步骤
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六章植物无病毒苗的培育 1、教学目的:初步掌握植物无病毒苗培养的意义:深入掌握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的原理及 方法;基本掌握无病毒植物的鉴定和利用:一般性掌握脱毒苗木的保存和利用方法。 2、教学内容:第一节无病毒苗培养的意义 病毒的危害:无病毒苗培养的意义 第二节热处理脱毒 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方法。 第三节微茎尖培养脱毒 脱毒原理:培养基:操作技术:培养过程。 第四节其它途径脱毒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茎尖微体嫁接脱毒 第五节无病毒植物的鉴定和利用 指示植物法;抗血清鉴定法:电子显微镜检査法;酶联免疫法。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的原理及方法:基本掌握无病毒植物的鉴定 和利用;初步掌握无毒苗培养的意义。 4、教学重点与难点: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的原理和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七章花药和花粉培养 1、教学目的:初步掌握花药和花粉培养的意义、花药与花粉的区别、花药培养的最佳接种 时期、花药培养的大致过程:基本掌握花药培养中花粉的发育途径:并初步掌握花粉培养的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六章 植物无病毒苗的培育 1、教学目的:初步掌握植物无病毒苗培养的意义;深入掌握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的原理及 方法;基本掌握无病毒植物的鉴定和利用;一般性掌握脱毒苗木的保存和利用方法。 2、教学内容:第一节 无病毒苗培养的意义 病毒的危害;无病毒苗培养的意义。 第二节 热处理脱毒 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方法。 第三节 微茎尖培养脱毒 脱毒原理;培养基;操作技术;培养过程。 第四节 其它途径脱毒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茎尖微体嫁接脱毒。 第五节 无病毒植物的鉴定和利用 指示植物法;抗血清鉴定法;电子显微镜检查法;酶联免疫法。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的原理及方法;基本掌握无病毒植物的鉴定 和利用;初步掌握无毒苗培养的意义。 4、教学重点与难点:热处理和微茎尖脱毒的原理和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七章 花药和花粉培养 1、教学目的:初步掌握花药和花粉培养的意义、花药与花粉的区别、花药培养的最佳接种 时期、花药培养的大致过程;基本掌握花药培养中花粉的发育途径;并初步掌握花粉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