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的一带,而同时又是因水源减少,植被退化而产生土地沙化。新疆许多地方沙漠化进展 分迅速。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1983年曾对沙漠化土地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271.47万公顷 其中沙化土地面积206.8万公顷、占76%:潜在沙化面积39.33公顷,占14.4%:非沙 化面积5.4万公顷,仅占9%。这充分说明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塔河水量 继续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沙化面积将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4、湖区生态恶化 湖泊是生态环境系统中的主要调节器。湖泊水体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湖泊自然资源及其 生态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干早半干早地区,由于生态结构本身脆弱,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某 一环节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湖区生态平衡失调和资源的损失、新疆近几年许多湖泊因人为过 度垦植使入湖水量减少,湖区生态恶化,表观在湖区水面缩小,湖水水质变坏,湖区周围荒 漠植被衰退,湖区小气候异常,水生生物和野生动物减少。目前新疆的乌伦古湖、艾丁湖、 博斯善湖等都存在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喊胁。如乌伦古湖三十年代以前乌伦古河年入湖水量 达3亿多立方米,六十年代之后,由于乌河中下游耕地面积迅速扩大,从五十年代末期1.33 万公项增加到目前6万公顷,引水量1亿多立方术增加到现在7亿多立方米,而忽视了下脱 湖泊的生态用水,使入湖水量锐减,现乌河入湖水量已不足25亿立方米。 5、地下水开采过量 从全疆总体情祝来看。己开采的地下水仅为开采量的十二分之一,但在昌吉、乌鲁木 齐河流域,包括头屯河流域一半地区和米泉,地面径流量仅为6.6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 量己由1980年的2.5亿立方米猛增到1983年以后的4亿立方米。形成乌鲁木齐市区、溢 出带、冲积平原三个地下水漏斗。除乌鲁木齐之外,昌吉、石河子、阜康郡有类似的情况, 地下水开采过量,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地面沉降, 水井废弃等。 三、新疆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自然环境恶劣多变 恶劣多变的自然环境导致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能力相对低下,是新疆生态环 境问题的先天成因。自晚第三纪以来,受冰期、间冰期的影响,新疆的气候在干、湿程度上 出现过波动,处于增暖增湿的趋势,但总体上并没有改变其生态环境恶劣的大格局。除伊犁 河谷等个别地区外,新疆全境几乎都处在地球同纬度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约 150一200mm,仅为全国年均降水量的13%。水是干早区绿洲灌溉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 保障,新疆虽然总体上水资源量不小,但可被人类生产活动直接利用的水资源量并不丰富, 而且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匹配欠佳等制约因素。总体上看,这种先天不足的 自然环境特征是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能力相对较低、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成因 2、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新疆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复
噬的一带,而同时又是因水源减少,植被退化而产生土地沙化。新疆许多地方沙漠化进展十 分迅速。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1983年曾对沙漠化土地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271.47万公顷, 其中沙化土地面积206. 8万公顷 、占76%;潜在沙化面积39。 33公顷 ,占14.4%;非沙 化面积5. 4万公顷 ,仅占9%。这充分说明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塔河水量 继续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沙化面积将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4、 湖区生态恶化 湖泊是生态环境系统中的主要调节器。湖泊水体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湖泊自然资源及其 生态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生态结构本身脆弱,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某 一环节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湖区生态平衡失调和资源的损失、新疆近几年许多湖泊因人为过 度垦植使入湖水量减少,湖区生态恶化,表观在湖区水面缩小,湖水水质变坏,湖区周围荒 漠植被衰退,湖区小气候异常,水生生物和野生动物减少。目前新疆的乌伦古湖、艾丁湖、 博斯蘑湖等都存在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威胁。如乌伦古湖三十年代以前乌伦古河年入湖水量 达3亿多立方米,六十年代之后,由于乌河中下游耕地面积迅速扩大,从五十年代末期1.33 万公顷增加到目前 6万公顷 ,引水量1亿多立方术增加到现在7亿多立方米,而忽视了下游 湖泊的生态用水,使入湖水量锐减,现乌河入湖水量已不足25亿立方米。 5、地下水开采过量 从全疆总体情况来看。己开采的地下水仅为开采量的十二分之一,但在昌吉、乌鲁木 齐河流域,包括头屯河流域一半地区和米泉,地面径流量仅为6。 6亿立方米 ,地下水开采 量已由1980年的2. 5亿立方米 猛增到1983年以后的 4亿立方米 。形成乌鲁木齐市区、溢 出带、冲积平原三个地下水漏斗。除乌鲁木齐之外,昌吉、石河子、阜康郡有类似的情况, 地下水开采过量,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地面沉降, 水井废弃等。 三、新疆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自然环境恶劣多变 恶劣多变的自然环境导致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能力相对低下,是新疆生态环 境问题的先天成因。自晚第三纪以来,受冰期、间冰期的影响,新疆的气候在干、湿程度上 出现过波动,处于增暖增湿的趋势,但总体上并没有改变其生态环境恶劣的大格局。除伊犁 河谷等个别地区外.新疆全境几乎都处在地球同纬度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约 150—200mm,仅为全国年均降水量的13%。水是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 保障,新疆虽然总体上水资源量不小,但可被人类生产活动直接利用的水资源量并不丰富, 而且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匹配欠佳等制约因素。总体上看,这种先天不足的 自然环境特征是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能力相对较低、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成因。 2、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新疆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复
杂。近年来降水量持续增多,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新疆生态 环境恶化的速度和程度。但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造成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具 体表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有限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人口增 长及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与总体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退化 与自然资源短缺导致的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对自然生态环境 的脆弱性、复杂性,认识滞后与经济开发利用追切性之间的矛后不断升级:重要生态系统功 能的重要地位与人为生态破坏的态势更加尖锐:国家对生态保护监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与 实际监管能力严重滞后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 思考题: 1、分析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急迫性 2、新疆绿洲有哪些特殊的生态规律 3、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杂。近年来降水量持续增多,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新疆生态 环境恶化的速度和程度。但人为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造成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具 体表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有限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人口增 长及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与总体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退化 与自然资源短缺导致的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对自然生态环境 的脆弱性、复杂性,认识滞后与经济开发利用迫切性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重要生态系统功 能的重要地位与人为生态破坏的态势更加尖锐;国家对生态保护监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与 实际监管能力严重滞后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 思考题: 1、分析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急迫性 2、新疆绿洲有哪些特殊的生态规律? 3、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第二章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2.1新疆绿洲生态系统 一、绿洲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一个自然绿洲生态系统是由山区河流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完整系统。山地生态系统、荒漠 生态系统和绿洲生态系统通过地理空间的有机整合形成了新疆以绿色植物为主导的生命支 持系统(图2-1)。新疆的地表水资源全部形成于山地,山地生态系统成为新疆整个生命支 持系统的生命之源。荒漠生态系统和绿洲生态系统是山地生态系统效应在时空上的延伸。而 三大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将三大系统紧密相连。山地是基础,集 结、提供水源:绿洲是核心,是干早区生物和人类生活聚集区:而荒漠是水资源散失区,是 绿洲存在的屏障和发展的后备基地。新疆内陆盆地与高山相间分布的地形,使所有发源于高 山地区的河流都向盆地汇集,组成向心式水系。一些水量不大的小河流在出山不久即消失于 沙漠与戈壁荒漠生态系统中,一些水量较大的河流可在盆地低注处形成内陆湖泊,沿河流和 湖泊而形成了绿洲生态系统。 (1)自然生态系统 ①山地系统 新疆山体高大,平均海拔多在3000一6000米,高山之上有冰川和永久积雪,起到固体 水库作用,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可占25%一60%。山坡拦截湿润气流,使天山北坡和阿尔 泰山中山带以上降水可达500一800毫米,天山南坡、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中山带以上可 达300一400毫米,能形成足够的降水径流,可占河流综合补给量的30%一70%。 山 地 绿 荒 漠 人工绿洲 自然绿洲 洪积扇 质戈壁 地中部 地下部 边缘溢出带 原 固定沙丘 流动沙丘 图例 田岩石日沙砾三沙士及精士 日沙 图2-1新疆绿洲的空间结构 ②自然绿洲生态系统 自然绿洲生态系统(低平地草地生态系统、平原河岸林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早区平原地 形相对低平的河滩地、低阶地、湖滨、低注地及扇缘泉水溢出带,以中生、中早生非地带性 植被为主,是依靠地下水或洪水漫溢维持生命。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在资源利用上,胡杨林
第二章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2.1 新疆绿洲生态系统 一、 绿洲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一个自然绿洲生态系统是由山区河流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完整系统。山地生态系统、荒漠 生态系统和绿洲生态系统通过地理空间的有机整合形成了新疆以绿色植物为主导的生命支 持系统(图 2-1)。新疆的地表水资源全部形成于山地,山地生态系统成为新疆整个生命支 持系统的生命之源。荒漠生态系统和绿洲生态系统是山地生态系统效应在时空上的延伸。而 三大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将三大系统紧密相连。山地是基础,集 结、提供水源;绿洲是核心,是干旱区生物和人类生活聚集区;而荒漠是水资源散失区,是 绿洲存在的屏障和发展的后备基地。新疆内陆盆地与高山相间分布的地形,使所有发源于高 山地区的河流都向盆地汇集,组成向心式水系。一些水量不大的小河流在出山不久即消失于 沙漠与戈壁荒漠生态系统中,一些水量较大的河流可在盆地低洼处形成内陆湖泊,沿河流和 湖泊而形成了绿洲生态系统。 (1)自然生态系统 ①山地系统 新疆山体高大,平均海拔多在 3000—6000 米,高山之上有冰川和永久积雪,起到固体 水库作用,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可占 25%—60%。山坡拦截湿润气流,使天山北坡和阿尔 泰山中山带以上降水可达 500—800 毫米,天山南坡、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中山带以上可 达 300—400 毫米,能形成足够的降水径流,可占河流综合补给量的 30%—70%。 ②自然绿洲生态系统 自然绿洲生态系统(低平地草地生态系统、平原河岸林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区平原地 形相对低平的河滩地、低阶地、湖滨、低洼地及扇缘泉水溢出带,以中生、中旱生非地带性 植被为主,是依靠地下水或洪水漫溢维持生命。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在资源利用上,胡杨林 高 山 冰 川 高 山 草 甸 、 草 原 中 山 森 林 、 草 原 半 荒 漠 冲 积 平 原 低 山 半 荒 漠 、 荒 漠 砾 质 戈 壁 带 洪 积 扇 边 缘 溢 出 带 固 定 沙 丘 扇 形 地 中 部 扇 形 地 下 部 人工绿洲 自然绿洲 山 地 绿 洲 荒 漠 流 动 沙 丘 岩石 沙砾 沙土及粘土 图例 沙 图 2-1 新疆绿洲的空间结构 结构
曾是南疆重要用材林基地,灌木是主要的薪柴,草甸植被是四季放牧场和重要的药用植物和 野生纤维植物基地,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繁衍地。更重要的是它处于人工绿洲和沙漠之间 对这两种不同性质生态系统起隔断作用,成为人工绿洲外围防风、固沙、阻沙的天然绿色屏 障,起着“绿洲卫士”的作用。 ③荒漠生态系统 根据地表基质可分为:沙质荒漠、砾质荒漠、土质荒漠、盐质荒漠。荒漠多是由于缺水 形成的,部分土质荒漠和盐质荒漠有水可以改良利用,而广大的砾质荒漠和沙质荒漠改造利 用就十分困难,砾质荒漠是无益少害,沙质荒漠则在风力作用下具有流动性,对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带来很大威胁。 (2)人工绿洲生态系统 由绿洲农田和绿洲聚落生态系统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大多是在荒漠或自然绿洲的基 础上,经过长期人类活动的参与和改造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 就得兴修水利,开荒造田,营造防护林,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于是便形成以人工水域为支撑, 以人工栽培植物和饲养的畜禽为主体,由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畜禽养殖生态系 统、乡村聚落生态系统以及部分城市生态系统耦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荒漠地区特有的人工绿 洲生态系统。其次一级生态系统单元为: ①人工水域 一是支撑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必要的条件,包括各级灌排渠系、大中小型 水库、坎儿井以及提取地下水的机电井等。没有人工灌、排水系统就没有人工绿洲,绿洲中 的灌排渠系,就像人体的血管,人体没有血管中的血液流通人就要死亡,绿洲没有灌排渠系 供水和排水,绿洲就不能存在,就要消亡 ②农田 一是以水浇地为主,由土地和农作物构成,是绿洲生态系统的基础,占据绿 洲中的最大面积,能生产出集约的种植业产品。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输出 系统外,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物质平衡,需要有外来物质补充,如施肥、灌溉等,因此农田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③人工林 一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薪炭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也有部分 灌木(如薪炭林),它既是生产系统,可输出木材、干鲜果品和薪柴:更重要的是一种防护系 统,能抵御风沙、盐碱(生物排水作用)等自然灾害对农田干扰破坏,没有人工林防护,农田 就会受到危害。 ④畜高养殖一 一由农田和人工林生产的初级产品,一部分供畜禽转化成次级产品,再 供给人类,使绿洲有机物循环完成全过程,是培肥地力、净化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系 统。 同乡村聚落一 一是绿洲中的人居环境,包括村落和城镇,是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中心, 同时也是绿洲中发展庭院经济、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基地 ⑥绿洲城市 一城市在人工生态系统中是独立系统,主要为第二和第三产业,但干早 区的城市几乎都在绿洲中,是绿洲的经济中心,它受绿洲的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很大 反过来又影响绿洲,两者紧密相关,因此也可作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人工绿洲是适应人类生存需要建立起来的,通过人类干预自然、改造自然,改变了荒漠
曾是南疆重要用材林基地,灌木是主要的薪柴,草甸植被是四季放牧场和重要的药用植物和 野生纤维植物基地,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繁衍地。更重要的是它处于人工绿洲和沙漠之间, 对这两种不同性质生态系统起隔断作用,成为人工绿洲外围防风、固沙、阻沙的天然绿色屏 障,起着“绿洲卫士”的作用。 ③荒漠生态系统 根据地表基质可分为:沙质荒漠、砾质荒漠、土质荒漠、盐质荒漠。荒漠多是由于缺水 形成的,部分土质荒漠和盐质荒漠有水可以改良利用,而广大的砾质荒漠和沙质荒漠改造利 用就十分困难,砾质荒漠是无益少害,沙质荒漠则在风力作用下具有流动性,对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带来很大威胁。 (2)人工绿洲生态系统 由绿洲农田和绿洲聚落生态系统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大多是在荒漠或自然绿洲的基 础上,经过长期人类活动的参与和改造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 就得兴修水利,开荒造田,营造防护林,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于是便形成以人工水域为支撑, 以人工栽培植物和饲养的畜禽为主体,由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畜禽养殖生态系 统、乡村聚落生态系统以及部分城市生态系统耦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荒漠地区特有的人工绿 洲生态系统。其次一级生态系统单元为: ①人工水域———是支撑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必要的条件,包括各级灌排渠系、大中小型 水库、坎儿井以及提取地下水的机电井等。没有人工灌、排水系统就没有人工绿洲,绿洲中 的灌排渠系,就像人体的血管,人体没有血管中的血液流通人就要死亡,绿洲没有灌排渠系 供水和排水,绿洲就不能存在,就要消亡。 ②农田———是以水浇地为主,由土地和农作物构成,是绿洲生态系统的基础,占据绿 洲中的最大面积,能生产出集约的种植业产品。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输出 系统外,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物质平衡,需要有外来物质补充,如施肥、灌溉等,因此农田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③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薪炭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也有部分 灌木(如薪炭林),它既是生产系统,可输出木材、干鲜果品和薪柴;更重要的是一种防护系 统,能抵御风沙、盐碱(生物排水作用)等自然灾害对农田干扰破坏,没有人工林防护,农田 就会受到危害。 ④畜禽养殖———由农田和人工林生产的初级产品,一部分供畜禽转化成次级产品,再 供给人类,使绿洲有机物循环完成全过程,是培肥地力、净化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系 统。 ⑤乡村聚落———是绿洲中的人居环境,包括村落和城镇,是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中心, 同时也是绿洲中发展庭院经济、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基地。 ⑥绿洲城市———城市在人工生态系统中是独立系统,主要为第二和第三产业,但干旱 区的城市几乎都在绿洲中,是绿洲的经济中心,它受绿洲的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很大, 反过来又影响绿洲,两者紧密相关,因此也可作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人工绿洲是适应人类生存需要建立起来的,通过人类干预自然、改造自然,改变了荒漠
水热条件搭配不当,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严酷环境。人工绿洲中士壤、植被、水文、气候和地 形则受人类活动控制,取得了优化组合,搭配得当,使生物生产量高,小气候条件优越,为 人类在荒漠地区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场所。人工绿洲生态系统是经过改造重建, 富有再生产性和更有价值的生态系统,它“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人工绿洲生态系统 的建立是对荒漠生态系统的优化。 虽然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主要受人类控制,但它是绿洲景观中的次生生态系统,在各种生 态因素的影响下,这些系统始终存在返回其自然生态的向,人类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以维护绿洲农田和绿洲聚落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绿洲人工生态系统,是一种高消 耗的系统,只有系统的高效益、高产出,才能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系统。绿洲人工生态系统不 仅具有明显的生产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在人类精心维护下,绿洲人工生态系 统内部生态趋向优化,生态稳定性较强。 二、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特点 (1)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变异性大。从大尺度而言,国内所具有的森林、草原、河 流、湖泊等生态系统在新得均有发育。生态系统内部变异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各类型生态 系统所包含的亚类数目多寡不己,组成生物种的多样性差别亦很大。如新疆森林生态系统乔 木林仅有27种类型,层次结构简单、林分稀疏、种类单纯特点。而草原系统却丰富的多, 达到687个草场型。变异性的第二个特点是各类生态系统对于干扰的抗性上有多变的特点 从强到弱的抗性系列比较完整。 (2)地处内陆,水系多以盆地内湖泊为归宿,缺乏大范围的以水为载体的物质交换能 力。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太平洋和印度洋生成的暖湿气流影响不到新疆的降水,因此,新 得形成了与内地其他省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水循环系统,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生态区域。新 以内流区域为主,各种以水为载体的有害物质积聚于盆地之中,缺乏参与全球水文大循环的 能力,这就决定了其有限的水环境容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境内的环境承载力逐步减 小的趋势。 (3)生态环境脆弱,不可逆性强。较其它区域而言,绿洲外部生态环境比较腌弱。首 先,虽然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但其生物产出量偏小,尤其是荒漠生态系统,同时生物 产量的年纪变化很大,水分条件好的年份可能会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其次,土壤有机质含 量偏低,盐清化程度较强。在次,荒漠物理环境与绿洲相互作用的过得中,荒道物理环墙始 终处于主导地位。风大沙多、盐碱重的环境特性,使得任何一种经济活动的不慎,都易引起 绿洲环境的逆向演替,且这种逆向演替具有极强的不可逆性特点。 (4)新疆绿洲封闭性特别明显。新疆绿洲都分布在盆地边缘,背靠大山,为群山峻岭 阻隔,仅靠天然山口通往外界。另一面新疆绿洲又面临沙漠戈壁,绿洲向上是大山,往下是 荒漠。绿洲在自然地理位置上形成了自我隔离。从绿洲走出去,必从左右侧面移动,并要找 到山口才能通向境外。尽管北疆铁路己通向哈萨克斯坦,南疆铁路己通车到喀什,仍然远离 内地和东部,路途遥远,运费大,通信费高。相比之下,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对外交通比新疆便捷得多。 (5)新疆绿洲多民族聚居,格外突出。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丰体的多民族聚居风,璃
水热条件搭配不当,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严酷环境。人工绿洲中土壤、植被、水文、气候和地 形则受人类活动控制,取得了优化组合,搭配得当,使生物生产量高,小气候条件优越,为 人类在荒漠地区生存、繁衍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场所。人工绿洲生态系统是经过改造重建, 富有再生产性和更有价值的生态系统,它“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人工绿洲生态系统 的建立是对荒漠生态系统的优化。 虽然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主要受人类控制,但它是绿洲景观中的次生生态系统,在各种生 态因素的影响下,这些系统始终存在返回其自然生态的倾向,人类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以维护绿洲农田和绿洲聚落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绿洲人工生态系统,是一种高消 耗的系统,只有系统的高效益、高产出,才能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系统。绿洲人工生态系统不 仅具有明显的生产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在人类精心维护下,绿洲人工生态系 统内部生态趋向优化,生态稳定性较强。 二、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特点 (1)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变异性大。从大尺度而言,国内所具有的森林、草原、河 流、湖泊等生态系统在新疆均有发育。生态系统内部变异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各类型生态 系统所包含的亚类数目多寡不已,组成生物种的多样性差别亦很大。如新疆森林生态系统乔 木林仅有 27 种类型,层次结构简单、林分稀疏、种类单纯特点。而草原系统却丰富的多, 达到 687 个草场型。变异性的第二个特点是各类生态系统对于干扰的抗性上有多变的特点, 从强到弱的抗性系列比较完整。 (2)地处内陆,水系多以盆地内湖泊为归宿,缺乏大范围的以水为载体的物质交换能 力。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太平洋和印度洋生成的暖湿气流影响不到新疆的降水,因此,新 疆形成了与内地其他省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水循环系统,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生态区域。新疆 以内流区域为主,各种以水为载体的有害物质积聚于盆地之中,缺乏参与全球水文大循环的 能力,这就决定了其有限的水环境容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境内的环境承载力逐步减 小的趋势。 (3)生态环境脆弱,不可逆性强。较其它区域而言,绿洲外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首 先,虽然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但其生物产出量偏小,尤其是荒漠生态系统,同时生物 产量的年纪变化很大,水分条件好的年份可能会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其次,土壤有机质含 量偏低,盐渍化程度较强。在次,荒漠物理环境与绿洲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荒漠物理环境始 终处于主导地位。风大沙多、盐碱重的环境特性,使得任何一种经济活动的不慎,都易引起 绿洲环境的逆向演替,且这种逆向演替具有极强的不可逆性特点。 (4)新疆绿洲封闭性特别明显。新疆绿洲都分布在盆地边缘,背靠大山,为群山峻岭 阻隔,仅靠天然山口通往外界。另一面新疆绿洲又面临沙漠戈壁,绿洲向上是大山,往下是 荒漠。绿洲在自然地理位置上形成了自我隔离。从绿洲走出去,必从左右侧面移动,并要找 到山口才能通向境外。尽管北疆铁路己通向哈萨克斯坦,南疆铁路己通车到喀什,仍然远离 内地和东部,路途遥远,运费大,通信费高。相比之下,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对外交通比新疆便捷得多。 (5)新疆绿洲多民族聚居,格外突出。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