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现代表征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现代表征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材料化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学时6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材料现代表征技术》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一 门主干必修基础课。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 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 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 程度高等特点。材料现代表征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仪器分析 方法,它以材料表征设备的基本原理、仪器的装置、分析性能和分 析应用为基本结构,主要包含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 谱仪等。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 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 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际样品测量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 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材料现代表征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现代表征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材料化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材料现代表征技术》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一 门主干必修基础课。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 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 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 程度高等特点。材料现代表征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仪器分析 方法,,它以材料表征设备的基本原理、仪器的装置、分析性能和分 析应用为基本结构,主要包含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X 射线光电子能 谱仪等。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 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 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际样品测量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 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视频、直观教具如仪器装置、图表、幻 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因学时有限,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学生 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学生自学部分, 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 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 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浅出, 使抽象难学的理论变的简单具体化。 2、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 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3、借助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谱、电化学、色谱分析方 法的基本实验技能,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材料表征设备的基本原理、仪器的装置、分析性能和分析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视频、直观教具如仪器装置、图表、幻 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因学时有限,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学生 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学生自学部分, 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 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 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浅出, 使抽象难学的理论变的简单具体化。 2、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 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3、借助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谱、电化学、色谱分析方 法的基本实验技能,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材料表征设备的基本原理、仪器的装置、分析性能和分析
应用为基本结构,主要包含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X射 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仪等。难点:利用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2)仪器分析方法一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的发展概况。 2.重、难点提示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2)辐射的量子力学性质 (3)光学分析仪器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及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2)光源、单色器、检测器原理 难点:光栅分光原理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6学时) 1.教学内容 (1)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谱线的强度。 (2)原子发射光谱仪器:激发光源:光谱仪。 (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2.重、难点提示
应用为基本结构,主要包含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X 射 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仪等。难点:利用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2) 仪器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3) 仪器分析的发展概况。 2.重、难点提示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第二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2) 辐射的量子力学性质 (3) 光学分析仪器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及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2) 光源、单色器、检测器原理 难点:光栅分光原理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6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谱线的强度。 (2)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激发光源;光谱仪。 (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2.重、难点提示
重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难点:(1)光谱项 (2)内标法原理及公式 第四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5学时) 1.教学内容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2)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3)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4)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 (⑤)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6)原子荧光光谱法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难点:灵敏度和检出限 第五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4学时) 1.教学内容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⑤)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重、难点提示 重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 第六章分子发光-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5学时) 1.教学内容 (1)荧光分析法 (2)磷光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重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难点:(1) 光谱项 (2) 内标法原理及公式 第四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5 学时) 1.教学内容 (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2)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4)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 (5)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6) 原子荧光光谱法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难点:灵敏度和检出限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 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重、难点提示 重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 第六章 分子发光--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5 学时) 1.教学内容 (1) 荧光分析法 (2) 磷光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分析仪器及应用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荧光效率及影响因素 (2)溶液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及定量分析方法。 难点:(1)荧光的产生 (2)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 第七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2)化学电池:原电池:电解池:电池的表示方法 (3)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电极电位:液体接界电位:极化电位 (4)电极的种类:根据电极的组成分类: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液体接界电位 (2)极化电位 难点:极化电位 第八章电位分析法(4学时) 1.教学内容 (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分类:玻璃电极:晶体膜电极: 液膜电极 (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电位选择系数:线性范围和检测线 (3)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浓度和活度: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测量误差 (4)电位滴定法:方法原理: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指示电极的选择 2.重、难点提示 重点:()掌握玻璃电极及晶体膜电极的响应原理、特性 (2)掌握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 (3)掌握电位滴定法 难点:(1)响应原理 (2)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 (3)电位滴定法
(3) 分析仪器及应用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荧光效率及影响因素 (2)溶液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及定量分析方法。 难点:(1) 荧光的产生 (2) 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 第七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2) 化学电池:原电池;电解池;电池的表示方法 (3) 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电极电位;液体接界电位;极化电位 (4) 电极的种类:根据电极的组成分类;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液体接界电位 (2) 极化电位 难点:极化电位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分类;玻璃电极;晶体膜电极; 液膜电极 (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电位选择系数;线性范围和检测线 (3) 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浓度和活度;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测量误差 (4) 电位滴定法:方法原理;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指示电极的选择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掌握玻璃电极及晶体膜电极的响应原理、特性 (2) 掌握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 (3) 掌握电位滴定法 难点:(1) 响应原理 (2) 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 (3) 电位滴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