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实验七 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2、实验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研究配合物组成和测定配 合物稳定常数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如果金属离子M和配位体L形成配合物, 配合反应为 ■M+nL→MLn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2、实验原理 ◼ 分光光度法是研究配合物组成和测定配 合物稳定常数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如果金属离子M和配位体L形成配合物, 配合反应为 ◼ M + nL MLn
(1)摩尔比法:配制一系列溶液,维持各溶 液的金属离子浓度、酸度、离子强度、温度不 变,只改变配位体的浓度,在配合物的最大吸 收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A,以吸光度A 对摩尔比R(R=CL/CM,C1为配位体浓度, CM为金属离子浓度)作图得到图1。由图可见, 当R<n时,配位体L全部转变为MLn,吸光度 A随L浓度增大而增高,并与R呈线性关系。当 R>n时,金属离子M全部转变为MLn,继续 增加L,吸光度不再增高。将曲线的线性部分 延长,相交于一点,该点所对应的R即为配合 物的配位数n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 (1)摩尔比法:配制一系列溶液,维持各溶 液的金属离子浓度、酸度、离子强度、温度不 变,只改变配位体的浓度,在配合物的最大吸 收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A,以吸光度A 对摩尔比R(R=CL/CM,CL为配位体浓度, CM为金属离子浓度)作图得到图1。由图可见, 当R<n时,配位体L全部转变为MLn,吸光度 A随L浓度增大而增高,并与R呈线性关系。当 R>n时,金属离子 M全部转变为 MLn,继续 增加 L,吸光度不再增高。将曲线的线性部分 延长,相交于一点,该点所对应的R即为配合 物的配位数n。
图1摩尔比法图示 图2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图示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图1 摩尔比法图示 图2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图示
(2)等摩尔连续变化法:配制一系列溶液,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持溶液的总浓度 不变,即CM和C之和为常数,只改变溶液中 CM和C1的比值。在选定的波长下,测定溶液 的吸光度A,将A对CMCM+C1)作图,如图 2所示。当体系中只生成一种配合物时,曲线 有一最高点,对应于该点的C1/CM即为该配 合物的配位数n。如果配合物的稳定性好,曲 线的最高点很明显。如果配合物部分离解,曲 线的最高点附近比较圆滑,可将曲线的线性部 分延长,找出其交点。图中B点相当于配合物 完全不离解时应有的吸光度,用A表示。由于 配合物部分离解,其离解度α为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 (2)等摩尔连续变化法:配制一系列溶液,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持溶液的总浓度 不变,即CM和CL之和为常数,只改变溶液中 CM和CL的比值。在选定的波长下,测定溶液 的吸光度A,将A对CM /(CM + CL )作图,如图 2所示。当体系中只生成一种配合物时,曲线 有一最高点,对应于该点的CL / CM即为该配 合物的配位数n。如果配合物的稳定性好,曲 线的最高点很明显。如果配合物部分离解,曲 线的最高点附近比较圆滑,可将曲线的线性部 分延长,找出其交点。图中B'点相当于配合物 完全不离解时应有的吸光度,用A'表示。由于 配合物部分离解,其离解度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