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度房室传导阻滞 ■■■■■■■■■■ ■誧誦■■■Δ■■■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a Vr aVl Ⅲ a Ve 心肌缺血
V1 V2 V3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4 V5 V6 心肌缺血
1999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成人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1上呼吸道、腹泻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 表现:胸闷、S1明显减弱、奔马律、心脏扩 大、心包摩擦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Ⅱ病毒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 电图改变: 1)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传 导阻滞。 2)多源、成对室早,房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扑 室扑、室颤。 3)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1mV 或ST段异常抬高或有异常Q波
1999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成人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I. 上呼吸道、腹泻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 表现:胸闷、S1明显减弱、奔马律、心脏扩 大、心包摩擦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II. 病毒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 电图改变: 1)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传 导阻滞。 2) 多源、成对室早,房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扑、 室扑、室颤。 3) 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1mV 或ST段异常抬高或有异常Q波
1999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成人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Ⅲ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TnT、TnI、CKMB 增高。心超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 IV.病原学依据: 1)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穿刺液中测 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断或病毒蛋白抗原 2)病毒抗体:第一份抗体效价≥640,或第2份 (相隔2周以上)升高4倍以上。 3)病毒特异性抗体IgM:≥320为阳性
1999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成人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III. 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TnT、TnI、CK-MB 增高。心超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 IV. 病原学依据: 1) 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穿刺液中测 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断或病毒蛋白抗原。 2) 病毒抗体:第一份抗体效价≥640,或第2份 (相隔2周以上)升高4倍以上。 3) 病毒特异性抗体IgM:≥320为阳性
1999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成人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同时具上述Ⅰ、Ⅱ(1、2、3中如何一项) Ⅲ中二项,在排除其他心肌疾病后,可 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同时具Ⅳ中一项,可从病原学上确诊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仅具有Ⅳ中2、3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 拟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同时具上述I、II(1、2、3中如何一项)、 III中二项,在排除其他心肌疾病后,可 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如同时具Ⅳ中一项,可从病原学上确诊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仅具有Ⅳ中2、3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 拟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999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成人急性病毒性 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