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调节也于水分有关。当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到昆虫体内水分调节、使之失去平衡 时,便引起昆虫发育、繁殖和生存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如存活率下降、发 育延迟等。同时,昆虫也以各种方式适应生活环境的水分和湿度因子。 3.光对昆虫有哪些生态学意义?研究昆虫与光的关系在实践中有何应用价 值? 光和热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两种热能状态。昆虫可以从太阳的辐射热中直接 吸收热能,也可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食物中间接获得太阳的能量。光的波长、强 度和光周期对昆虫的趋性、滞育、行为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昆虫趋光性的利用在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灯光诱 集昆虫,检测特定昆虫种群动态,是害虫预测预报的有效手段,灯光诱杀害虫也能 够有效减缓害虫的暴发强度。利用不同昆虫对特定光谱具有选择性的趋向或逃避行 为,在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中应该备受关注。目前,又具有特定诱集或驱避对象的 新型发光材料与微流高压电网等器件组合形成的新型诱虫灯具已在生产中广泛应 用。 4.什么是昆虫的食性? “食性”(feeding habit)是指取食的习性。 5.昆虫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有哪些? 休眠、滞育、生物钟、昆虫的扩散与迁飞、昆虫的行为调节:本能、学习行 为、保护色、社会行为、拟态、逃跑和假死、警戒色
的调节也于水分有关。当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到昆虫体内水分调节、使之失去平衡 时,便引起昆虫发育、繁殖和生存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如存活率下降、发 育延迟等。同时,昆虫也以各种方式适应生活环境的水分和湿度因子。 3. 光对昆虫有哪些生态学意义?研究昆虫与光的关系在实践中有何应用价 值? 光和热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两种热能状态。昆虫可以从太阳的辐射热中直接 吸收热能,也可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食物中间接获得太阳的能量。光的波长、强 度和光周期对昆虫的趋性、滞育、行为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昆虫趋光性的利用在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灯光诱 集昆虫,检测特定昆虫种群动态,是害虫预测预报的有效手段,灯光诱杀害虫也能 够有效减缓害虫的暴发强度。利用不同昆虫对特定光谱具有选择性的趋向或逃避行 为,在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中应该备受关注。目前,又具有特定诱集或驱避对象的 新型发光材料与微流高压电网等器件组合形成的新型诱虫灯具已在生产中广泛应 用。 4. 什么是昆虫的食性? “食性”(feeding habit)是指取食的习性。 5. 昆虫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有哪些? 休眠、滞育、生物钟、昆虫的扩散与迁飞、昆虫的行为调节:本能、学习行 为、保护色、社会行为、拟态、逃跑和假死、警戒色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1.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种群生态学?种群与个体、群落是什么关系? 种群(population)是指一群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它不仅是自 然界中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单 位,是一个具有信息传递、环境适应与反馈机制的自我调节系统。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是研究种群的生态学,即从某 种意义对一个种的地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种群生态学是在个体、种群、群落中, 以种群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分支。 种群由同种的个体组成,多种种群构成群落。所以,昆虫种群是联系个体与群 落和系统的桥梁。 2.为什么要研究昆虫种群的空间格局?如何理解昆虫种群空间格局、时空动 态及地统计学三个不同层次? 研究种群的空间格局,不仅有利于发展精确而有效的抽样技术设计,而且也可 以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方法,同时对了解昆虫种群的猖獗、扩散行 为、种群管理均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种群内的个体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是有一定规律的。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的生物 和非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使得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表现为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 式,这种形式被称为空间格局。 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是种群在某一时刻相对静止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随 着时间的变化,种群的空间分布状况会发生变化。 地统计学是一种在地质分析和统计分析互相结合的基础上的一套分析空间相关 变量的理论方法,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 在空间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1. 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种群生态学?种群与个体、群落是什么关系? 种群(population)是指一群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它不仅是自 然界中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单 位,是一个具有信息传递、环境适应与反馈机制的自我调节系统。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 ecology)是研究种群的生态学,即从某 种意义对一个种的地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种群生态学是在个体、种群、群落中, 以种群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分支。 种群由同种的个体组成,多种种群构成群落。所以,昆虫种群是联系个体与群 落和系统的桥梁。 2. 为什么要研究昆虫种群的空间格局?如何理解昆虫种群空间格局、时空动 态及地统计学三个不同层次? 研究种群的空间格局,不仅有利于发展精确而有效的抽样技术设计,而且也可 以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方法,同时对了解昆虫种群的猖獗、扩散行 为、种群管理均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种群内的个体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是有一定规律的。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的生物 和非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使得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表现为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 式,这种形式被称为空间格局。 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是种群在某一时刻相对静止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随 着时间的变化,种群的空间分布状况会发生变化。 地统计学是一种在地质分析和统计分析互相结合的基础上的一套分析空间相关 变量的理论方法,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 在空间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3.种群数量动态Logistc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如何?如何理解环境阻 力N/K? Logistic增长模型就是"S”型曲线模型,其中有几个重要参数。K值,,K/2 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简单得说是某一环境能容纳的某一物种的最多个体数。而 K/2值是“S”型曲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K值的一半,r为种群瞬时增长率。 (100)(1-N/K)是表示环境阻力大小的一个量,该数值大说明环境阻力小,种群个 体增加较快:该数值小说明环境阻力大种群个体增加较慢, 4如何理解种群稳定年龄组配? 年龄组配: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和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发育进度的数 量比。种群稳定年龄分布(或稳定年龄组配)反应的是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的数 量。如果种群中幼体组比例较大,则预示着种群的兴旺、发展;若老年组比例较 大,则预示着种群的崩溃、灭亡。 .昆虫种群的生态对策与害虫的治理、益虫的饲养的关系? 根据-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特点,其种群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规律,对制 定不同对策类型农林有害昆虫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般-对策类型的害虫的繁殖力较高,大发生的频率也高,在种群遭受环境 或人为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强,能迅速从低密度上升到高密度,许多种类迁移迁移能 力强。所以,此类害虫常具有暴发性的特点,虽也有天敌侵袭,但在害虫大发生之 前天敌的控制作用常比较小。因此,对于这类害虫除应注意农业防治的措施外,化 学防治仍是控制其大发生的主要手段;在治理上可以考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 防治和生物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因为对于-对策类型的害虫,如果单纯使 用化学农药,特别容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而单纯利用生物防治,也由于此类害虫 的高增殖能力,往往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对策类型害虫大发生
3. 种群数量动态 Logistc 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如何?如何理解环境阻 力 N/K? Logistic 增长模型就是“S”型曲线模型,其中有几个重要参数。K 值,r,K/2 值。K 值是环境容纳量,简单得说是某一环境能容纳的某一物种的最多个体数。而 K/2 值是“S”型曲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 K 值的一半,r 为种群瞬时增长率。 (100)(1-N/K)是表示环境阻力大小的一个量,该数值大说明环境阻力小,种群个 体增加较快;该数值小说明环境阻力大,种群个体增加较慢. 4.如何理解种群稳定年龄组配? 年龄组配: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和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发育进度的数 量比。种群稳定年龄分布(或稳定年龄组配)反应的是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的数 量。如果种群中幼体组比例较大,则预示着种群的兴旺、发展;若老年组比例较 大,则预示着种群的崩溃、灭亡。 5.昆虫种群的生态对策与害虫的治理、益虫的饲养的关系? 根据 r-对策者和 K-对策者的特点,其种群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规律,对制 定不同对策类型农林有害昆虫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般 r-对策类型的害虫的繁殖力较高,大发生的频率也高,在种群遭受环境 或人为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强,能迅速从低密度上升到高密度,许多种类迁移迁移能 力强。所以,此类害虫常具有暴发性的特点,虽也有天敌侵袭,但在害虫大发生之 前天敌的控制作用常比较小。因此,对于这类害虫除应注意农业防治的措施外,化 学防治仍是控制其大发生的主要手段;在治理上可以考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 防治和生物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因为对于 r-对策类型的害虫,如果单纯使 用化学农药,特别容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而单纯利用生物防治,也由于此类害虫 的高增殖能力,往往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 r-对策类型害虫大发生
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可以迅速降低其种群数量,同时也应保护利用和释放-对策 类型的天地昆虫,以发挥其生物防治的控制效应。 K-对策类型的害虫,尽管其繁殖能力较低,种群密度常处于较低的水平,但 它们仍然可以成为重要的害虫。一是当它们直接危害农林作物的花、果实和枝干 等,会直接造很大的经济损失,二是由于此类害虫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强,虫口死亡 率低,易于回升。此外此类害虫当死亡率相当高时,其种群便趋向于消失。因此, 针对K-对策类型害虫,其综合防治策略应以耕作防治和培育对害虫有抗性的栽培 品种等农业防治为基础,重视采用连年隐蔽性和局部性的化学防治措施,以持续降 低其种群数量;在种群数量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时,应利用天敌、不育防治或遗传防 治等措施,便可能达到灭绝的程度。 对于一些属于上述两种生态对策类型中间类型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往往可以 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这些害虫很可能会造成再猖獗
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可以迅速降低其种群数量,同时也应保护利用和释放 r-对策 类型的天地昆虫,以发挥其生物防治的控制效应。 K-对策类型的害虫,尽管其繁殖能力较低,种群密度常处于较低的水平,但 它们仍然可以成为重要的害虫。一是当它们直接危害农林作物的花、果实和枝干 等,会直接造很大的经济损失,二是由于此类害虫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强,虫口死亡 率低,易于回升。此外此类害虫当死亡率相当高时,其种群便趋向于消失。因此, 针对 K-对策类型害虫,其综合防治策略应以耕作防治和培育对害虫有抗性的栽培 品种等农业防治为基础,重视采用连年隐蔽性和局部性的化学防治措施,以持续降 低其种群数量;在种群数量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时,应利用天敌、不育防治或遗传防 治等措施,便可能达到灭绝的程度。 对于一些属于上述两种生态对策类型中间类型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往往可以 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这些害虫很可能会造成再猖獗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1.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群落中有机体之间的能量及物质联系,群落中的全部生物种通过不断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 (2)群落与其环境的不可分割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的核心思 想。一方面环境在决定群落的类型和特征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群落对环境也 具有重大影响。 (3)群落内不同有机体类群在空间上的叠置,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因其大小 高低以及生活习性等的差异而表现出在空间上的叠置结构。 (4)各种生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因其个体的大 小、数量不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在食物链、食物网中位置不同等等,对 群落的重要性亦有很大差异。 (5)群落的空间界限及群落交错区,群落的概念虽然限定了它在结构与种类 组成上具有一定的生物学一致性,但是群落终究是各种生物种群的一个松散结合, 因而它的空间边界除非环境突然中断常常是模糊的。而当两个或多个群落相连接 时,其连接带称为群落交错区(ecotone)。在环境异质性特别大的地区,群落可 能完全由交错区构成,因为环境梯度频繁地交替着它们的方向,不容给同质群落 (homogeneity)以发展的空间。. (6)群落的季节变化和群落演替,群落的季节变化和演替是群落的一个重要 动态特征。前者是指随着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伴随着不同的环境温度、 湿度、雨量和日照,因而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2.何谓食物链与食物网?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有何生态学意义? 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1. 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1)群落中有机体之间的能量及物质联系,群落中的全部生物种通过不断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 (2)群落与其环境的不可分割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的核心思 想。一方面环境在决定群落的类型和特征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群落对环境也 具有重大影响。 (3)群落内不同有机体类群在空间上的叠置,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因其大小、 高低以及生活习性等的差异而表现出在空间上的叠置结构。 (4)各种生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因其个体的大 小、数量不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在食物链、食物网中位置不同等等,对 群落的重要性亦有很大差异。 (5)群落的空间界限及群落交错区,群落的概念虽然限定了它在结构与种类 组成上具有一定的生物学一致性,但是群落终究是各种生物种群的一个松散结合, 因而它的空间边界除非环境突然中断常常是模糊的。而当两个或多个群落相连接 时,其连接带称为群落交错区(ecotone)。在环境异质性特别大的地区,群落可 能完全由交错区构成,因为环境梯度频繁地交替着它们的方向,不容给同质群落 (homogeneity)以发展的空间。. (6)群落的季节变化和群落演替,群落的季节变化和演替是群落的一个重要 动态特征。前者是指随着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伴随着不同的环境温度、 湿度、雨量和日照,因而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2. 何谓食物链与食物网?研究食物链与食物网有何生态学意义? 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