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0 JMP寄寻方式N′ 1z V|c′ 转移地址 0000无条件转 00000 0001无进位转(c=0 0010无溢出转(V=0 0100数非零转(z=0 000数为正转(N=0 0001有进位转(c=1) 10010有溢出转(V=1) 0100数为零转(z=1) 000数为负转(N=1) 条件满足,转转移地址;条件不满足,顺序执行
0 0 0 0 0 5 4 3 2 1 0 转移地址 无条件转 JMP 寄 寻 方式 N′Z′V′C′ 0 0 0 0 1 无进位转(C=0) 0 0 0 1 0 无溢出转(V=0) 0 0 1 0 0 数非零转(Z=0) 0 1 0 0 0 数为正转(N=0) 1 0 0 0 1 有进位转(C=1) 1 0 0 1 0 有溢出转(V=1) 1 0 1 0 0 数为零转(Z=1) 1 1 0 0 0 数为负转(N=1) 条件满足,转转移地址;条件不满足,顺序执行
15121198 65 0 RST SP (SP)+ 5432 0 JSR寄寻方式Nzc′ 子程序入口 隐含约定:转子时返回地址压栈保存。 4.4.2CPU总体结构 1.寄存器设置 (1)可编程寄存器(16位) 通用寄存器:RO(00)、R1(001) R2(010)、R3(011)
隐含约定:转子时返回地址压栈保存。 15 12 11 9 8 6 5 0 子程序入口 RST SP (SP)+ JSR 寄 寻 方式 N′Z′V′C′ 5 4 3 2 1 0 4.4.2 CPU总体结构 1.寄存器设置 (1)可编程寄存器(16位) 通用寄存器:R0(000)、R1(001) R2(010)、R3(011)
堆栈指针:SP(100)指令计数器:Pc(111) 程序状态字:PSW(101) 43210 (可扩展) NIZV C 允许中断(开中断) (2)非编程寄存器(16位) 暂存器G:暂存来自主存的源地址或源数据。 暂存器D暂存来自主存的目的地址或目的数。 指令寄存器IR:存放现行指令。 地址寄存器MAR 数据寄存器MBP实现CPU与主存的接口
允许中断(开中断) (可扩展) I N Z V C 4 3 2 1 0 暂存器C (2)非编程寄存器(16位) 堆栈指针:SP(100) 指令计数器:PC(111) 程序状态字:PSW(101) :暂存来自主存的源地址或源数据。 暂存器D:暂存来自主存的目的地址或目的数。 指令寄存器IR 地址寄存器MAR 数据寄存器MBR :存放现行指令。 实现CPU与主存的接口
2算逻部件设置(16位) AUSN741814片选择器A SN741821片选择器B 选择数据来源 移位器:实现直送、左移、右移、字节交换 3.数据通路结构 为了使数据传送控制简单、集中,采用以 ALU为中心的总线结构。 (1)组成 包括四个部分: ALU部件、寄存器组、内总线、CPU与系统总 线的连接
SN74181 4片 SN74182 1片 2.算逻部件设置 ALU 选择数据来源 选择器A 选择器B 移位器:实现直送、左移、右移、字节交换 3.数据通路结构 为了使数据传送控制简单、集中,采用以 ALU为中心的总线结构。 (1)组成 包括四个部分: ALU部件、寄存器组、内总线、CPU与系统总 线的连接 (16位)
内总线 AB DB CB 移位器 RO MAR MIO ALU RI MBR R2 IR A B R3 PO 控制 逻辑 R0~R3R0~R3 SP C D C D SP PC PSW MBRD PSW (2)特点 ALU为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寄存器采用 分立结构;内总线采用单向数据总线(16位
R0~R3 R0~R3 C D C D SP PC PSW MBR A 移位器 B ALU R2 R0 R1 M I/O CB 内总线 C R3 D MAR MBR IR PC SP PSW AB DB 控制 逻辑 (2)特点 ALU为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寄存器采用 分立结构;内总线采用单向数据总线(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