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普查表填报说明 三、行政村普查表填报说明 (一)行政村普查表登记对象 行政村普查表的登记对象是所有村民委员会,以及列入农业普查农村范围内 的居民委员会和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林、牧、渔)场的管理机构。 (二)指标解释 地址及编码 地址是指本村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 区、旗)、乡(镇、街道)和本村的正式名称。地址按照民政部门认可的名称填 地址编码是指本村的行政区划编码。具体填写方法参照“实施细则”中有 关编码的说明。本编码按国务院农业普査办公室统一提供的编码填写,编码位数 为12位。 1、社区基本特征 C1-℃16按2006年年末情况填报。 C1行政村类型是指填报本普查表的单位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或者是具有 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场。 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场是指未设立村委会或居委会建制,但具有村一 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林、牧、渔场。场村合一并已设立村委会的,按村委会填 报,已设立居委会的,按居委会填报 ∂2地势是指本村地域内的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平原包括平川、平坝、 湖区和牧区的草原等,丘陵包括半山区、近山、浅丘等,山区包括牧区草山。如 果本村有多种地势特征,按照主要特征填报,主要特征以每种地势所占的面积进 行确认 3是否乡镇政府驻地是乡镇政府机关是否坐落在本村(居)地域内。要 求按实际情况进行填报,如果本村过去一直是县政府驻地,但2006年乡镇政府 搬迁到了其他的乡镇,则本项应该填“否”。 C4政府确定的贫困村是指经由省、地、县各级人民政府按一定标准认定 的在贫困线以下的村。省定贫困村是指列入国家2001-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的 14.8万个贫困村 C5少数民族聚居村是指本村地域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村人口总数达 到30%以上的村 2年末自然村个数 C6自然村是指在农村地域内由居民自然聚居而形成的村落,自然村一般都 应该有自己的名称。自然村与行政村在地域上往往会相互重叠,如果一个自然村 包括多个行政村,按一个自然村计算;如果一个行政村包括多个自然村的,按实 际自然村个数计算。如果一个行政村的村民居住过于分散,没有明显的聚居现象, 可将邻近的20户左右的住户组合成一个自然村。自然村的划分应该遵从当地的
第三部分 普查表填报说明 - 1 - 三、行政村普查表填报说明 (一)行政村普查表登记对象 行政村普查表的登记对象是所有村民委员会,以及列入农业普查农村范围内 的居民委员会和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林、牧、渔)场的管理机构。 (二)指标解释 地址及编码 地址 是指本村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 区、旗)、乡(镇、街道)和本村的正式名称。地址按照民政部门认可的名称填 写。 地址编码 是指本村的行政区划编码。具体填写方法参照“实施细则”中有 关编码的说明。本编码按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统一提供的编码填写,编码位数 为 12 位。 1、社区基本特征 C1-C16 按 2006 年年末情况填报。 C1 行政村类型 是指填报本普查表的单位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或者是具有 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场。 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场是指未设立村委会或居委会建制,但具有村一 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林、牧、渔场。场村合一并已设立村委会的,按村委会填 报,已设立居委会的,按居委会填报。 C2 地势 是指本村地域内的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平原包括平川、平坝、 湖区和牧区的草原等,丘陵包括半山区、近山、浅丘等,山区包括牧区草山。如 果本村有多种地势特征,按照主要特征填报,主要特征以每种地势所占的面积进 行确认。 C3 是否乡镇政府驻地 是乡镇政府机关是否坐落在本村(居)地域内。要 求按实际情况进行填报,如果本村过去一直是县政府驻地,但 2006 年乡镇政府 搬迁到了其他的乡镇,则本项应该填“否”。 C4 政府确定的贫困村 是指经由省、地、县各级人民政府按一定标准认定 的在贫困线以下的村。省定贫困村是指列入国家 2001-2010 年扶贫开发规划的 14.8 万个贫困村。 C5 少数民族聚居村 是指本村地域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村人口总数达 到 30%以上的村。 2.年末自然村个数 C6 自然村 是指在农村地域内由居民自然聚居而形成的村落,自然村一般都 应该有自己的名称。自然村与行政村在地域上往往会相互重叠,如果一个自然村 包括多个行政村,按一个自然村计算;如果一个行政村包括多个自然村的,按实 际自然村个数计算。如果一个行政村的村民居住过于分散,没有明显的聚居现象, 可将邻近的 20 户左右的住户组合成一个自然村。自然村的划分应该遵从当地的
第三部分普查表填报说明 习惯划分方法。 C7通电的自然村是指能用电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自然村 C8通电话的自然村是指能用固定电话或手机与外界联系的自然村。 C9能接收电视节目的自然村是指通过有线、卫星天线、无线等方式,能 收看电视节目的自然村。 C10安装了有线电视的自然村是指安装了有线电视接收装置,并能正常收 看电视节目的自然村。 C11完成改厕的自然村是指自然村内基本消灭了露天粪缸、粪坑、旱厕 简易厕所,大多数或全部居民使用带有化粪池、沼气池或三隔池厕所,部分居民 使用公共厕所或其他村里指定的定点场所作为倾倒粪便的场所。 C12通公路的自然村是指有公路从外部通达到自然村。公路是指能通行汽 车、拖拉机的道路。 3、年末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类型和数量 c13-35按2006年年末情况填报 C13进村主要道路路面状况是指村外通达到本村村委会驻地的主要道路 路面铺设的材料品质状况。路面状况包括水泥、桕油、沙石、砖石板及其他路面 如果村外通达本村村委会驻地的道路多于一条,按道路等级最高的路面状况填 写 C14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状况是指本村地域内的主要道路,如通向各自然村 的道路,村中心和主要聚居点的道路路面铺设的材料品质状况,路面状况包括水 泥、柏油、沙石、砖石板及其他路面。不包括进村公路在本村地域内的路段。 C15村内主要道路是否有路灯是指本村地域内的主要道路是否由村集体 或其他单位统一组织安装了路灯。道路两旁由住户安装在门前的灯不包括在内。 c16饮用水是否经过集中净化处理是指年底本村村委会驻地的住户的生 活饮用水是否经过集中净化、消毒等处理。来自自来水厂的饮用水视为经过集中 净化处理。 C17垃圾是否集中处理是指本村地域内是否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垃圾集 中处理,或者虽然没有垃圾处理设施,但是对垃圾实行统一集中清运管理。 C18是否有畜禽集中养殖区是指年底在本村地域内是否有由住户、联户、 村集体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举办的,进行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场所。 C19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指本村地域内是否有对畜禽粪便进行分 解、消毒等无害化处理的设施 C20沼气池是指在本村地域内由住户、村集体或其他经济组织兴建的全部 沼气池。 C21有营业执照、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本村居民户数是指有营业执照,在 本村地域内从事旅游接待、餐饮和住宿等服务的居民户。包括提供茶馆、酒馆、 乡村旅店、农家乐等活动的居民户。 C22本村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是指在本村地域内经营面积大于
第三部分 普查表填报说明 - 2 - 习惯划分方法。 C7 通电的自然村 是指能用电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自然村。 C8 通电话的自然村 是指能用固定电话或手机与外界联系的自然村。 C9 能接收电视节目的自然村 是指通过有线、卫星天线、无线等方式,能 收看电视节目的自然村。 C10 安装了有线电视的自然村 是指安装了有线电视接收装置,并能正常收 看电视节目的自然村。 C11 完成改厕的自然村 是指自然村内基本消灭了露天粪缸、粪坑、旱厕、 简易厕所,大多数或全部居民使用带有化粪池、沼气池或三隔池厕所,部分居民 使用公共厕所或其他村里指定的定点场所作为倾倒粪便的场所。 C12 通公路的自然村 是指有公路从外部通达到自然村。公路是指能通行汽 车、拖拉机的道路。 3、年末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社会服务类型和数量 C13-C35 按 2006 年年末情况填报。 C13 进村主要道路路面状况 是指村外通达到本村村委会驻地的主要道路 路面铺设的材料品质状况。路面状况包括水泥、柏油、沙石、砖石板及其他路面。 如果村外通达本村村委会驻地的道路多于一条,按道路等级最高的路面状况填 写。 C14 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状况 是指本村地域内的主要道路,如通向各自然村 的道路,村中心和主要聚居点的道路路面铺设的材料品质状况,路面状况包括水 泥、柏油、沙石、砖石板及其他路面。不包括进村公路在本村地域内的路段。 C15 村内主要道路是否有路灯 是指本村地域内的主要道路是否由村集体 或其他单位统一组织安装了路灯。道路两旁由住户安装在门前的灯不包括在内。 C16 饮用水是否经过集中净化处理 是指年底本村村委会驻地的住户的生 活饮用水是否经过集中净化、消毒等处理。来自自来水厂的饮用水视为经过集中 净化处理。 C17 垃圾是否集中处理 是指本村地域内是否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垃圾集 中处理,或者虽然没有垃圾处理设施,但是对垃圾实行统一集中清运管理。 C18 是否有畜禽集中养殖区 是指年底在本村地域内是否有由住户、联户、 村集体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举办的,进行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场所。 C19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指本村地域内是否有对畜禽粪便进行分 解、消毒等无害化处理的设施。 C20 沼气池 是指在本村地域内由住户、村集体或其他经济组织兴建的全部 沼气池。 C21 有营业执照、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本村居民户数 是指有营业执照,在 本村地域内从事旅游接待、餐饮和住宿等服务的居民户。包括提供茶馆、酒馆、 乡村旅店、农家乐等活动的居民户。 C22 本村 50 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 是指在本村地域内经营面积大于
第三部分普查表填报说明 50平方米的从事商品批发或者零售业务的商店或超市 C23村内是否能买到化肥是指本村居民是否能够在本村地域内设立的农 业生产资料商店买到化肥。 C24-28填报村委会到以下设施的距离。如果这些设施位于本村地域内,距 离填报为“0” C24最近能买到彩电的商店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能够买到彩色电视机 的最近商店的距离。 C25最近的车站、码头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最近车站或码头的距离。有 定时经过或经常经过的客运车、并能招手上车的地点也视为车站。 C26最近的小学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最近小学的距离,不管该小学是 否属于本村或本乡镇 C27最近的中学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最近中学的距离,不管该中学是 否属于本乡镇或本县 C28最近的医院、卫生院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最近的医院、卫生院的 单位的距离。医院、卫生院不包括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 卫生室 C29幼儿园、托儿所是指本村地域内由集体、私人或其他机构创办的经 县及以上教育部门登记注册的2006年年末实有幼儿园和托儿所个数。包括学前 班,以及虽未经教育部门批准,但有一定规模(儿童数超过10人)的非正式幼儿 园、托儿所。 C30体育健身场所是指本村地域内由村集体、个人或其他机构举办的主要 以服务公众为目的的、有固定场所、管理人员和必要设施的站、馆、场等。 C31图书室、文化站是指本村地域内由集体、私人或其他机构举办的主要 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从事图书借阅和群众文化工作的专业机构 C32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是指由本村村委会、村民小组或群众自发组织的 农民业余秧歌、歌咏、绘画工艺等文化组织 C33卫生室是指在本村地域内,经县及以上医疗主管部门许可,由各种经 济组织和个人创办的卫生室(所、站)。卫生室(所、站)需要拥有固定经营场 所,主要从事医疗卫生活动。不包括专业的牙医室,以及主要从事药品销售活动 的单位。 C34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是指在本村地域内居住,取得县级以上卫生 主管部门发放的行医执照,并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 C35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是指在本村地域内居住,取得县级以上卫 生主管部门发放的行医执照,为孕产妇提供咨询、保健和接生服务的人员 C362006年0-5岁儿童死亡人数是指2006年全年本村由于各种原因死亡 的0-5岁婴幼儿人数 C372006年孕产妇死亡人数是指2006年全年本村由于各种原因死亡的孕 妇和产妇人数
第三部分 普查表填报说明 - 3 - 50 平方米的从事商品批发或者零售业务的商店或超市。 C23 村内是否能买到化肥 是指本村居民是否能够在本村地域内设立的农 业生产资料商店买到化肥。 C24-C28 填报村委会到以下设施的距离。如果这些设施位于本村地域内,距 离填报为“0”。 C24 最近能买到彩电的商店 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能够买到彩色电视机 的最近商店的距离。 C25 最近的车站、码头 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最近车站或码头的距离。有 定时经过或经常经过的客运车、并能招手上车的地点也视为车站。 C26 最近的小学 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最近小学的距离,不管该小学是 否属于本村或本乡镇。 C27 最近的中学 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最近中学的距离,不管该中学是 否属于本乡镇或本县。 C28 最近的医院、卫生院 是指本村村委会驻地到最近的医院、卫生院的 单位的距离。医院、卫生院不包括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 卫生室。 C29 幼儿园、托儿所 是指本村地域内由集体、私人或其他机构创办的经 县及以上教育部门登记注册的 2006 年年末实有幼儿园和托儿所个数。包括学前 班,以及虽未经教育部门批准,但有一定规模(儿童数超过 10 人)的非正式幼儿 园、托儿所。 C30 体育健身场所 是指本村地域内由村集体、个人或其他机构举办的主要 以服务公众为目的的、有固定场所、管理人员和必要设施的站、馆、场等。 C31 图书室、文化站 是指本村地域内由集体、私人或其他机构举办的主要 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从事图书借阅和群众文化工作的专业机构。 C32 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是指由本村村委会、村民小组或群众自发组织的 农民业余秧歌、歌咏、绘画工艺等文化组织。 C33 卫生室 是指在本村地域内,经县及以上医疗主管部门许可,由各种经 济组织和个人创办的卫生室(所、站)。卫生室(所、站)需要拥有固定经营场 所,主要从事医疗卫生活动。不包括专业的牙医室,以及主要从事药品销售活动 的单位。 C34 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 是指在本村地域内居住,取得县级以上卫生 主管部门发放的行医执照,并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 C35 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是指在本村地域内居住,取得县级以上卫 生主管部门发放的行医执照,为孕产妇提供咨询、保健和接生服务的人员。 C36 2006 年 0-5 岁儿童死亡人数 是指 2006 年全年本村由于各种原因死亡 的 0-5 岁婴幼儿人数。 C37 2006年孕产妇死亡人数 是指2006年全年本村由于各种原因死亡的孕 妇和产妇人数
第三部分普查表填报说明 4、年末人口情况 C38本村户籍户数是指2006年年末户籍登记中被指明户籍登记地址在本 村的户数。按派出所户籍统计数填写 039本村户籍人口数是指2006年年末户籍登记中被指明户籍登记地址在 本村的人口数。按派出所户籍统计数填写 C40全家外出的户数是指2006年年末至少有一人户籍在本村,但全家人 口都不居住在本村的户。按住户摸底汇总结果填写。 c41全家外出的人口数是指2006年年末全家外出的户所包括的户籍人口 数。按住户摸底汇总结果填写 5、耕地和征地情况 C50年末拥有耕地面积是指2006年年末本村拥有的所有耕地面积之和。包 括已承包给本村村民的土地,以及出租、承包给其他村民或单位的耕地和集体经 营的耕地。 耕地定义见住户普查表相关解释。 C51由村集体直接承包、出租给单位或非本村农户的耕地是指在2006年年 末耕地面积中,由村集体直接承包或者出租给单位或非本村农户的耕地面积之 和 C52全家外出户从村集体承包的耕地(摸底结果汇总数)是指在2006年年 末耕地面积中,本村全家外出户从村集体承包的耕地面积之和 C53全年国家征用耕地面积指由于城市建设、修建公路等各种原因,2006 年全年国家征用的本村耕地的面积。本村非农用途占地的,不计算在内。 C54全年国家征地涉及农户指2006年由于国家征用本村的耕地,耕地实 际被征用涉及到的农户。包括由于征用耕地国家实施补偿的农户 C55全年国家征地涉及人口数指2006年国家征用本村的耕地,实际影响 到的农户所包括的人数。 6、年末本村拥有其他农业用地的面积 C56-059填报2006年年末面积。 C56园地面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 生木本或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每亩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70%的土地。 包括: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以及用于育苗的苗圃的园地。 C57林地面积是指用来发展林业的土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 以及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面积。分为有林地和其他林地两部分, C58牧草地面积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包括天然 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面积。 C59渔业养殖面积是指用于水产品养殖的水面面积,包括内陆水面养殖和 海水养殖面积 7、农田水利情况
第三部分 普查表填报说明 - 4 - 4、年末人口情况 C38 本村户籍户数 是指 2006 年年末户籍登记中被指明户籍登记地址在本 村的户数。按派出所户籍统计数填写。 C39 本村户籍人口数 是指 2006 年年末户籍登记中被指明户籍登记地址在 本村的人口数。按派出所户籍统计数填写。 C40 全家外出的户数 是指 2006 年年末至少有一人户籍在本村,但全家人 口都不居住在本村的户。按住户摸底汇总结果填写。 C41 全家外出的人口数 是指 2006 年年末全家外出的户所包括的户籍人口 数。按住户摸底汇总结果填写。 5、耕地和征地情况 C50 年末拥有耕地面积 是指 2006 年年末本村拥有的所有耕地面积之和。包 括已承包给本村村民的土地,以及出租、承包给其他村民或单位的耕地和集体经 营的耕地。 耕地定义见住户普查表相关解释。 C51 由村集体直接承包、出租给单位或非本村农户的耕地 是指在 2006 年年 末耕地面积中,由村集体直接承包或者出租给单位或非本村农户的耕地面积之 和。 C52 全家外出户从村集体承包的耕地(摸底结果汇总数) 是指在 2006 年年 末耕地面积中,本村全家外出户从村集体承包的耕地面积之和。 C53 全年国家征用耕地面积 指由于城市建设、修建公路等各种原因,2006 年全年国家征用的本村耕地的面积。本村非农用途占地的,不计算在内。 C54 全年国家征地涉及农户 指 2006 年由于国家征用本村的耕地,耕地实 际被征用涉及到的农户。包括由于征用耕地国家实施补偿的农户。 C55 全年国家征地涉及人口数 指 2006 年国家征用本村的耕地,实际影响 到的农户所包括的人数。 6、年末本村拥有其他农业用地的面积 C56-C59 填报 2006 年年末面积。 C56 园地面积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 生木本或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 50%,或每亩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 70%的土地。 包括: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以及用于育苗的苗圃的园地。 C57 林地面积 是指用来发展林业的土地,包括郁闭度 0.2 以上的乔木林地 以及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面积。分为有林地和其他林地两部分。 C58 牧草地面积 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包括天然 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面积。 C59 渔业养殖面积 是指用于水产品养殖的水面面积,包括内陆水面养殖和 海水养殖面积。 7、农田水利情况
第三部分普查表填报说明 C60灌溉主要水源是指本村农田水利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指江 河、湖泊、水库、池塘和雨水等水源,地下水包括自然泉水和井水等水源。如果 本村没有灌溉水源,则选第三个选项“无水源”。 c61在正常年景下用水是否有保证是指在一般年景下,本村是否有正常的 水源保障农业生产用水 C62机电井是指2006年年末已安装柴油机、电动机或其它动力机械,并 配套有水泵,用于抽水灌溉农田的水井。不包括待机配套的水井。 C63本村能够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库是指2006年年末由本村单独使用 或多村共用的,用于灌溉的天然或者人工水塘和水库。 C64排灌站是指2006年年末本村安装有柴油机、电动机或其它动力机械 带动水泵抽水用于农田排洪(涝)和灌溉的排灌设施。 8、农业技术与生产方式 C65、C66、C67年末农业技术人员数是指2006年年末本村居民中获得县 级和县以上单位颁发的农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包括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 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填表时按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填写。 农业技术人员只包括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包括参加过技术培训、从师学 艺或者通过自学等方式获得了专业技能,但不具有资格证书的人员,也不包括获 得非农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如驾驶人员等。 C682006年本村是否举办过农业技术讲座是指本村2006年内是否举办过 由农业技术人员直接向农民讲授农林牧渔业生产技术,以及通过集中学习、收看 电视、收听广播以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的活动。 G692006年本村是否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产品是指 在2006年内,本村是否有农户与公司或企业签订合同或协议,由农户进行生产, 由企业进行收购的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方式。 C70年末参加“公司加农户”的农户户数是指2006年年末实际参加“公 司加农户”的农户的户数。 9、财务与投资情况 C71全年村集体收入指206年全年本村集体通过生产经营等活动所取得 的收入。包括出租土地或其他财物的收入,但不包括因征地或出售其他财物而得 到的收入。 C72年末村集体资产总额指206年年末本村集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 资产合计。不含处于本村地域内但属于国有经济、乡(镇)和村民小组的资产 C73年末村集体负债总额指2006年年末本村集体负债总额,不含本村所 辖村民小组的负债。负债包括欠银行、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债权人的债务。 C74其中:当年负债指年底本村集体2006年当年形成的负债。不含本村 所辖村民小组和农户的负债 C75年末村集体债权总额指2006年年末本村集体对外拥有的债权总额。 不包括本村所辖村民小组的债权。债权包括银行、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村集
第三部分 普查表填报说明 - 5 - C60 灌溉主要水源 是指本村农田水利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指江 河、湖泊、水库、池塘和雨水等水源,地下水包括自然泉水和井水等水源。如果 本村没有灌溉水源,则选第三个选项“无水源”。 C61 在正常年景下用水是否有保证 是指在一般年景下,本村是否有正常的 水源保障农业生产用水。 C62 机电井 是指 2006 年年末已安装柴油机、电动机或其它动力机械,并 配套有水泵,用于抽水灌溉农田的水井。不包括待机配套的水井。 C63 本村能够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库 是指 2006 年年末由本村单独使用 或多村共用的,用于灌溉的天然或者人工水塘和水库。 C64 排灌站 是指 2006 年年末本村安装有柴油机、电动机或其它动力机械 带动水泵抽水用于农田排洪(涝)和灌溉的排灌设施。 8、农业技术与生产方式 C65、C66、C67 年末农业技术人员数 是指 2006 年年末本村居民中获得县 级和县以上单位颁发的农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包括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 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填表时按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填写。 农业技术人员只包括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包括参加过技术培训、从师学 艺或者通过自学等方式获得了专业技能,但不具有资格证书的人员,也不包括获 得非农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如驾驶人员等。 C68 2006 年本村是否举办过农业技术讲座 是指本村 2006 年内是否举办过 由农业技术人员直接向农民讲授农林牧渔业生产技术,以及通过集中学习、收看 电视、收听广播以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的活动。 C69 2006 年本村是否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产品 是指 在 2006 年内,本村是否有农户与公司或企业签订合同或协议,由农户进行生产, 由企业进行收购的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方式。 C70 年末参加“公司加农户”的农户户数 是指 2006 年年末实际参加“公 司加农户”的农户的户数。 9、财务与投资情况 C71 全年村集体收入 指 2006 年全年本村集体通过生产经营等活动所取得 的收入。包括出租土地或其他财物的收入,但不包括因征地或出售其他财物而得 到的收入。 C72 年末村集体资产总额 指 2006 年年末本村集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 资产合计。不含处于本村地域内但属于国有经济、乡(镇)和村民小组的资产。 C73 年末村集体负债总额 指 2006 年年末本村集体负债总额,不含本村所 辖村民小组的负债。负债包括欠银行、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债权人的债务。 C74 其中:当年负债 指年底本村集体 2006 年当年形成的负债。不含本村 所辖村民小组和农户的负债。 C75 年末村集体债权总额 指 2006 年年末本村集体对外拥有的债权总额。 不包括本村所辖村民小组的债权。债权包括银行、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村集